新坡人的福主

来源 :海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rong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月十一,早早的就去了南站,前往那个叫新坡的地方。候车室1站口的门是开着的,旅人可以随意的过去,去新坡的车没有固定班次,满人就走。在等同伴的20分钟里开走了3辆,车站里的人说这几天大家都去新坡闹军坡,因而不用等太久就有车。5分钟,又一堆人在车边上候着了,有新坡本地赶回家的,有生活在城里去朋友家闹军坡的,还有像我这样去探访的。
  车上很挤,除了正常的座位,边上置放的长条凳子已经坐满了人,而我和其它的五个人挤在司机旁边的发动机盖上,其中有一个母亲带着两个孩子的。是赶去闹军坡的海口人。丝毫不能动弹的姿势和黑压压的人群愣是让小孩哇的一声哭出了心中的不满。压在小孩头顶的阿姨叔叔们逗着小孩,扮鬼脸,小孩似乎能理解大家的苦心,也不顾额头上的痱子,愣是刹住眼泪,好奇的看着周边的人。
  眼眶里的盛满了泪水,黑黝黝的眼珠子轱辘辘地转着,好奇新坡有什么好东西那么吸引人,母亲非要把自己带过去。
  司机杜大叔是新坡本地人,他说每到这时候村委都会出点钱,村民自己也凑点钱,请来舞龙舞狮队,唱琼剧的班子到村里来表演,村民们邀请亲戚朋友到家里来热闹一番。在他眼里,军坡最重要的是要到冼夫人庙里去烧一炷香,但问及冼夫人是何许人也,为什么要拜冼夫人时,杜大叔就觉得很为难,他一边把着方向盘,一边挠头笑着说:这是祖上传下来的风俗习惯,上一辈怎么做,下一辈也跟着怎么做,爷爷、父亲都拜冼夫人,自己跟着父亲拜,一代一代传下去,儿子也一样。至于冼夫人是谁、和新坡的关系,他很茫然。但说起冼夫人显灵的故事来,眉飞色舞又啧啧称奇。
  到终点站新坡之后,有人告诉我们冼夫人纪念馆就是沿着镇上的主街道走到头。一车人的目的地基本都是同样的——新坡冼夫人纪念馆。这条有70多年历史石板路主街道没有想象中的窄,不知是当年建镇的时候就修成这样,还是后来有扩建?原本并没有新坡这个镇,早在1942年日军侵琼时在这附近建了一座炮楼,周边的村民开始在这里作买卖,后来日军毁掉附近石桥墟镇原来集市点,这里买卖点日渐兴旺起来,因而取名新坡墟。后来几经改名合并,在1987年改设为新坡镇。
  房前、树问、小摊贩上、车上、人们的手中,整条街上到处飘扬着鲜红的小令旗。在一个摊贩前,同车的陈大叔停下来拿起几面令旗仔细的比对着,他说“每年都来新坡闹军坡,令旗是少不了的,你们也带几面吧”!当地人叫这小令旗叫“百通令旗”,“一令传下,百事百顺”。传说当年在梁沙坡附近有座山,进山的人多会迷失方向,群众以为是鬼在作怪,都不敢去了,冼夫人得知后便给进山的人一面“出入平安”小旗,让他们进山逢小丘插上,群众终于能顺利返回。后来又有“无所顾忌早生贵子”“家人平安”“财源广进”“金榜题名”这样的小令旗,当地人过时过节都会买上一面插在家里、车上,期望得到冼夫人的保佑。
  街道一边是高大古老的榕树,树下是镇上的老爸茶店,村民们神态自若,悠闲的聊着天。沿着街道却是兴旺的新坡集市,成堆的饮料、三三万满街都是,还有摆在地上的芋头、地瓜、薤葱、葫芦瓜,装着桑叶、桔叶移动的篮子,热情的招呼着在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人群。而往来行人的手上也从来都不空着,两只手都提着东西赶到庙里去。
  新坡的冼夫人纪念馆是我们所去过的海南地区最大的冼夫人庙,在大门处有“冼夫人”正堂拜亭,冼夫人举着令牌骑在马背上,英姿飒爽;展厅、正堂各一间,南北横栏等,建筑庞大壮观。冼夫人纪念馆文化研究主任杜文瑞接待了我们,他说“只要是研究冼夫人文化的,我们都欢迎。”他说新坡有个邱达民,从小就跟着父亲邱世森研究冼夫人文化,和邱达民年龄相仿的自己受到了他的影响,从小也开始和爷爷学习研究起民俗文化了,如今72岁的他已经在这里工作9年,问起当地人和冼夫人的故事,他如数家珍的展示给我们。
  他说原本新坡的军坡是从农历二月初九一直到十二,自从政府打造冼夫人文化节,新坡人延长了军坡时间,从初六一直过到十二。二月初六开始,新坡人开始了又一个“隆重的春节”,模仿冼夫人当年出军仪式,感激冼夫人出兵平乱,让人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政府及民间一起组织三干多名精干装军队伍:武狮、舞龙、拳、棒、刀、剑术、西乐队、腰鼓队,还有琼剧、杂技等表演及球类比赛活动。
  新坡的军坡节在附近是闻名遐迩的,吸引各方游客的到来,短短的七天时间里,最少会迎来十万的访客。
  杜文瑞说,来这里的人其实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有文化有修养的高阶层人士,从领导干部到大老板,他们对这个爱国爱民、英勇善战、勤劳温贤的女子很是崇敬。另一类是甚至不知道冼夫人是何许人也的普通老百姓,他们只知道冼夫人很灵验,求什么应什么。
  冼夫人从平定一方的英雄人物,变成了庇护一方的女神。据杜主任介绍,新坡最早奉冼夫人为神的当属明朝进士梁云龙了,传说他多次考试不中,终在花甲之年时在梦中得到冼夫人的提点成了梁沙村的第一进土,作为文官的他又是在冼夫人的托梦指点中打了不少胜战。梁云龙将这些归功与冼夫人,冼夫人自然笑纳,不知是否又是冼夫人顺竿托梦给梁云龙,梁云龙用皇帝老爷赏的银子为冼夫人打了一身金像送回老家供奉,岂料冼夫人并不想回梁家,而是在梁沙坡的一坡地上落地不走,梁云龙认定是冼夫人钦定此地,因而在梁沙坡建梁沙婆庙供奉起这尊金像。后来梁家又有梁必强、梁云龙都中进士,万历皇帝于是赐梁家“世家进士”的牌坊,四方百姓听到有如此灵验的神像便不畏长途跋涉的艰辛,纷纷到梁沙婆庙来祭拜冼夫人。80年后,梁云龙建的这尊小庙已经远远不能容纳如此多的香火了,于是冼夫人又托梦给后人要搬迁,终于在清康熙21年,由梁沙村举人梁际运牵头将梁沙婆庙迁至新坡镇现址。
  文革时期,梁沙婆庙和“世家进士”牌坊都被捣毁了,在兵荒马乱之中,那尊金像早就没了踪影。那块给梁沙村带来无尽荣耀的“世家进士”牌坊依旧断裂在路边的荒草里,只有牌坊圆形的莲花石墩还在,昔日的荣光化为凄凉。许是这块牌坊文革时期给梁沙村带了不少灾难,如今梁沙村人也就任其自然丢弃在那里了。皇帝赐给梁沙村的光荣是远远抵不过梁沙婆庇佑村庄来得实在的,于是毁一次的“世家进士”牌坊站不起来,而毁千万次的梁沙婆庙却是越建越宏伟。
  梁沙婆庙在不断的摧毁中又不断的被新建起来,但百姓心中冼夫人与梁沙坡的关系在梁沙坡庙不断的摧毁渐渐丢失了。中国老百姓对神的信仰是很实用的,他们祭拜冼夫人为的就是保佑自身,实际和供利的考虑支使他们磕头、烧香,关于冼夫人和梁沙坡的关系对他们来说不慎重要,他们要的只是一尊泥塑的、木雕的神像来保佑他们,他们对神只是一种敬畏的姿态。拿着三三万、奉上香火钱,这是他们对冼夫人的敬;念念有词的跪拜着磕头、匍匐着艰难地钻公祖轿,这是他们对冼夫人的畏。
  民间信仰是充满力量的,这不仅表现在村庄和族人的凝聚力,更重要的是它所张扬的价值取向,这对人心具有强大的号召了,在寻访各地军坡的过程中我是真切的感受到的,从那些老人给我绘声绘色讲诉的冼夫人英勇故事里。
  “上一辈怎么做,下一辈跟着做。”年复一年的重复着的闹军坡看似蓬勃蔓延,可是除了老一辈的人还记得冼夫人的故事,青年人却已经逐渐摒弃了闹军坡所蕴含的精神价值,使之成了徒有其表的民俗形式。人们对英雄的崇拜延续到毛泽东时代后就中断了,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里,人们少了向英雄学习的斗志,而更多的是在祈祷中寻求精神的慰藉,实现内心的和谐。
其他文献
就这样,“海南梦”还在,不过不是过去的那个“海南梦”。“海南梦”永远让人沉迷其中。而且这个梦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新的涵义。  1989年大学一毕业就来了海南,当时是源于一个“海南梦”,“海南梦”曾经那些年最流行的词汇之一,與“十万人才下海南”、“闯海”等事件、名词紧密相联。  1988年十万人才下海南,在中国当代历史上堪称一个奇迹,而且也是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了一个关键
期刊
根据国家林业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对利用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生产企业进行清理整顿和开展标记试点工作的通知》(林护发)20033号)等有关规定,现将第六批试点使用“中国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专用标识”的企业及其产品公告如下:  一、自2006年1月1日起,凡生产、销售的含豹骨成份的中成药及规格包装的豹骨粉全部实行中国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专用标识制度(以下简称“专用标识制度”),标记范围如下:
期刊
三月的北京,屋外还有着丝丝的凉意。在央视老故事频道的院落中的一个小阁楼办公室,诗人楚天舒讲述了他的闯海故事。  “我是2005年离开海南到北京来的。”刚喝了点小酒的诗人,脸上微醺,他介绍说,“当时和老故事的总裁在海南相识,他给了我一个电话,他告诉我把海职院的教务辞掉,到北京去。当时也不知道去北京干什么,他也没告诉我要做什么。到了北京后,老故事的办公楼正在装修,老故事俱乐部也在初步装修,还没有进入正
期刊
火车一停,人们一窝蜂似的往下冲。我走在最后,出了站口,便有无数张嘴在说去深圳东莞等,有无数只手持着住宿的牌子,在出来的旅客挨个地挡。无数次的失望和纠缠无奈地上演。面对那些纠缠住店的,我一概给予波浪鼓一样的摇头。我是铁了心要在火车站等一晚坐火车的。  刚下火车得到清爽的晚风,我慢悠悠地向进站口走去,广场上已经有了一大片睡客。有推着喇叭兜售矿泉水的,卖水果的,卖小吃的,还有穿制服的开着敞篷的专用车吹着
期刊
在这个热带的岛屿,春天是不缺少的,或说四季都是春天。阳春的三月里,北方细枝嫩叶,让人身心舒展,在这个岛屿中,一片四季的葱绿,花开朵朵,让人少了这份期待。可是,在荒野中那簇簇的红艳,成为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召唤,给人以振奋,被木棉燃亮起来的眼睛、染灿起来的心情。  三月里,我赶到昌江霸王岭脚下赏木棉花开,遍野葱葱郁郁中那一簇簇的红艳,没有比它们更热情奔放、更璀璨骄傲、更蔚然成阵、更拨人心弦的花朵了。看见
期刊
1988年前后“十万人才下海南”,不仅是刚刚建省的海南的大事件,同样也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追求自由、个性潮流的开端,具有风向标乃至里程碑的意义。而作为一个时代最敏感、最前卫、也最富激情的艺术家,理所当然,成为闯海者中的风云人物。此后经历了25年的变幻,海南也上演了不少闯海艺术家来而复走、去而复返的故事,笔者所熟知的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个案,他们是:原海大艺术学院副院长、油画家谢源璜,原琼台师范学院美术教
期刊
春天来了,2013年,我们如何开始去生活,正能量应当是主题。  母乳喂养  2013年3月8日,在深圳罗湖口岸一楼广场上,3位比基尼女子手持“限购不限爱,母乳乃大爱”、“不需洋奶粉,只需用母乳”的牌子,倡导用母乳喂养婴儿。  从大陆奶粉危机到香港奶粉限购令,我们看到更多的人抛弃着母乳。的确,在乳业商的大力开拓下,奶粉推销挑战着母乳喂养,很多年轻母亲出于对孩子的爱,受奶粉广告的吸引,千方百计购买洋奶
期刊
1988年,海南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伟大征程中争当“排头兵”、勇做“试验田”:率先试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率先推行“小政府、大社会”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率先实施医疗保险制度综合改革;率先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率先对全省义务教育进行“两免一补”;率先提出生态省建设、绿色崛起;率先实行“公路交通无关卡”……这些当年流行的词语最能勾起对那个时代的记忆。  “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
期刊
冼夫人登陆海南的第一站荣山村  1000多年前,冼夫人多次率军在荣山村一带登陆驻扎,荣山村也被认为是冼夫人登陆海南的第一站。  荣山村建于1484年,建村时候只有罗姓一户4口,而现在在荣山村有百多户冼姓人家,据说,他们的先民大多是跟随冼夫人从内陆渡海而来的军民或族人,后来在荣山村长住。荣山村现在有冼夫人庙,规模仅次于新坡镇的冼夫人庙,始建日期不定,只知道足乾隆四十二年迁到现址。1999年,该庙重建
期刊
冼夫人与俚族  俚族,东汉至五代时期多分布于粤西、桂东、桂南及越南北部等地。俚族的先民是先秦时的西瓯、骆越人及汉代的乌浒、南越人。秦汉之前,岭南的土著居民组成部落联盟,形成了南越族。秦始皇平定岭南后,在岭南设置南海郡、桂林郡与象郡,对岭南地区实行管辖,同时,迁移汉民到岭南“移民实边”,某种程度上促进了越族与汉民的融合。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时任南海郡尉的赵佗,起兵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建立了南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