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论语》中“仁爱”思想的三个层次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i7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仁爱”思想是儒家重要思想之一,也是孔子极力提倡的理论主张。《论语》阐述的“仁”,也是爱的演绎和诠释。“仁爱”思想在我们中华文明二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对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和文化起了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种“仁爱”思想包含三个大的层次,即以血缘关系为主的家庭之爱、以维护社会人际关系为主的社会之爱、以调节大自然与人类关系的自然之爱。
  【关键词】:《论语》;仁爱;家庭;社会;自然
  《论语》是记载孔子思想和言行最为权威的一部著作,也成为儒家学派和儒家思想的奠基之作。仁爱思想是儒家重要思想之一,也是孔子极力提倡的理论主张。整部《论语》中,论及“仁”的大约有58章,“仁”字出现了109次。仁爱思想在我们中华文明二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对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和文化起了重要的引导作用。《论语》倡导“仁者爱人”进而推及到人与物,由爱人到爱物。因此,“仁”是一种发自家庭,延伸到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自然万物的普遍的爱。“仁”体现的这种由里及外,由小及大的爱是适合于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诸多关系的道德准则。
  目前,学术界对《论语》“仁爱”研究都侧重于仁爱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比如黄宝华老师的“论《论语》仁爱思想对教育的启示”,着重探讨《论语》中仁爱思想对后世教育的指导作用,还有马志美老师的“论孔子仁爱思想的两重性及其当代价值探析”,是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仁爱思想的价值理论。我参考学术界的有关《论语》中“仁爱”思想的理论价值,把《论语》中的“仁爱”思想简单分成家庭之爱、社会之爱、自然之爱。
  一、家庭之爱
  《论语·学而》记载: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言,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孝”、“悌”是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爱,是带有血缘关系的亲情。亲爱父母为“孝”,亲爱兄弟为“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家,生活在家,成长在家,对父母、兄弟自然有爱、有情。孝悌是符合人的天性的爱,是人之常情的爱,是人性的最初的表现。而这种人之常情的爱,就是“仁之本”
  《论语》论述的“仁爱”,其最初体现就是孝道。“孝”是家庭内部的爱,是亲人之间双相互动的爱,这种爱首先体现在父母对儿子的养和教。中国古人称父教子为庭训,始于孔子在庭院里教训他的儿子孔鲤。《论语·季氏》篇中孔子斥责孔鲤要“学诗”、“学礼”,并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教导孩子强调做人与学习的结合,治学与修身的统一,这种教育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观。
  “孝”的另一方面,就是子女要赡养自己年老的父母,这种赡养不仅表现在养,还要敬。《论语·为政》: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最后,孔子又向樊迟解释“孝”,“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尽孝必须合乎礼,其最终是要使自己心安。
  《论语》中的仁爱,可以看出是以家庭关系为出发点的,带有血缘关系的爱。表现为两代或两代以上人之间的“孝”以及同代人之间的“悌”,这种爱是亲情的表现。中国儒家提倡在处理家庭内部的关系时,要以“仁爱”的观念达成和谐:父子骨肉情深、夫妻相敬如宾、兄弟情同手足。
  二、社会之爱
  孔子把君臣与父子相提并论,源自家庭内部的父子间、兄弟姐妹间的礼仪、规则,被扩大到社会。《论语·泰伯》:子曰:“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统治者能够用深厚的感情对待亲族,那老百姓就会走向仁德;统治者不遗弃他的部下,那老百姓就不至于对人冷淡无情。可以看出,孔子的仁爱思想以“笃亲”始,以“泛爱众,”“济天下”为目的和重心。《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教导学生,在家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在社会上诚实守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之后如果有时间再去学习。这是孔子从家庭之爱出发,延伸到社会之爱。
  孔子是爱惜人的生命的。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孔子主张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对他人的爱,孔子强调“信”是基础。许慎的《说文解字》:“信,诚也。”“信”由“人”和“言”构成,意为“遵守诺言”,“言行一致”引申为诚实,有诚意。孔子强调对待朋友要“信”,也是强调要真诚,诚实守信。比如《论语》中“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等,都强调“信”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性,可见《论语》把“信”提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孔子把仁爱延伸到社会之爱,要求人们爱惜生命,诚信待人,这是人在社会这个大系统中必须遵从的原则,是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关键。仁爱通过“信”在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也体现了儒家向来看重的对他人、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自然之爱
  《论语》把仁爱提升到了对人类、自然万物普遍关爱的高度。这种爱起源于家庭内部,延伸到社会体系,又进一步推而广之,纳入到自然这个体系。
  《论语》倡导对自然万物都要有同情和爱,可以说这是仁的最本真的普遍意义。儒家的“仁爱”思想从“孝”开始,一层一层延伸出去,延伸到社会,延伸到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主张人类要爱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宇宙和谐相处。另外,对待植物、山水也要深怀敬意。《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聪明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喜爱活动,仁德的人喜爱沉静。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这种“乐”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高体验,只有修养很高的人才有这种体验。《论语》要求人们懂得“仁爱”,与大自然同呼吸,共命运,只有这样,我们人类在自然界中快乐地生存。
  人类和动物都生活在大自然中,孔子也要求人们对动物也要尊重、爱护。《论语·宪问》: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称千里马叫做骥,并不是赞美它的力气,而是赞美它的品质。千里马,能日行千里,但孔子不称赞其力而称赞其德。孔子认为对待野生动物也要尊重和爱护,也是“仁爱”的表现。《论语·述而》:“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也打猎、钓鱼,但是他不用大绳横断流水来取鱼,用带生丝的箭射鸟,不射歸巢的鸟。显然,孔子对动物是非常关爱和爱护的。人的德性之所以尊贵,不在于凌驾于其他生命至上,任意支配和施暴,而在于同情和爱护一切生命,这是“仁爱”思想的最高境界。
  小结
  总之,儒家的仁爱思想,从“孝”开始,一层一层地延伸,推到人类,推到自然界的一切生命,要求我们要孝敬父母,诚信待人,关爱自然。家庭是一个整体,各成员之间要互敬互爱;社会是一个更大的整体,各成员要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实现其社会价值;自然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整体,大自然内部的各种生命和非生命体要相互调和,相得益彰地存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关系,以“仁爱”为出发点和归宿,也会达到和谐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0.
  [2]李零.丧家狗[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
  [3]黄宝华.《论语》仁爱思想对教育的启示.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4,6(1).
  [4]马志美.孔子仁爱思想的两重性及其当代价值探析.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4(2).
  [5]袁静霞.论孔子仁爱思想的两重性及当代价值探析.湖南大学学报,2009,6(1).
其他文献
【Abstract】: English reading anxiety is a kind of synthesis about self-consciousness, emotion, action, and correlated with the English classroom learning in English learning process. The first year of
期刊
Key words  Pretend play  Pretend play embodies symbolic behavior in which “one thing is playfully treated ‘as if’ it were something else” (Fein 1987). It requires the ability to transform objects and
期刊
【Abstract】: Read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kill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A teacher who has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methodology and research in teaching will surely get more positive feedb
期刊
【摘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思想政治教育有利有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形式,有其鲜明的特色,落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意识的宣传,加大投入,占领教育的主阵地,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  【关键词】:网络;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数字化校园的发展与健全,校园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网络已经逐渐成为中职学生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着学生们的思维模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田径运动要求必须讲究科学化训练水平,当然这也就对田径教练员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田径教练员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全面了解与掌握综合学科知识、具备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和准确无误的决策能力以及相对来说比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等基本素养,对此,本文专门针对田径教练员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田径教练员;基本素养;介绍 
期刊
【摘要】: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孟所处的社会礼崩乐坏,孔孟看到了“世风不古,人心日下”的场面,他们开始为旧制度找出合理的治国思想,这也为孔孟的治国思想提供了时代背景。孔孟的为政之道以“仁”为基础,通过孟子的人性善的发展,使儒家学派的治国思想有理想化的一面,又具有世俗现实性的一面。孔子的以德治国和孟子以仁政治理国家在对当今中国和社会的德治与法治有借鉴和启示作用。  【关键词】:孔子;孟子;为政以德;人性
期刊
【摘要】: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意义重大,是儿童启蒙教育的主要部分。如今,世界各国都对家庭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关注,但是在很多方面,各国家庭教育存在很大差异,如中国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人际关系,注重和为美。而美国则推崇个人中心,以理性的基本原则来处理家庭事务。  【关键词】:家庭教育;集体主义;个人主义  Introduction  Family education is a
期刊
【Abstract】: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principles and the criteria of the design of reading class and questions about reading comprehension exercises, methods applicable to different levels of subjects a
期刊
【摘要】:自 2001 年新课程标准改革引起的教材多元化竞争以来,教材教辅出版社纠纷案件数量大幅度提升。教材与教辅的著作权之争已引起教育行业内的广泛关注。教材教辅纠纷案件主要涉及两类:一类是教材教辅著作权归属的纠纷;一类是教辅侵犯教材著作权的纠纷。笔者引用北京仁爱教育研究所对多家教辅出版社的批量诉讼案件,从实际案例中归纳教辅对教材的具体侵权行为,以诠释教材教辅著作权之间的界限。  【关键词】:教材
期刊
【摘要】:集体记忆是文化认同的前提,文化认同的研究当今学界一直存在着三种重点和两种取向,而集体记忆所依赖的事实基础,为集体记忆架构提供了指引情感与叙事方向。集体记忆作为一种被建构的活动,其中展示出的某些群体无意识和社会深层结构都为族群的文化认同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路径。其中博物馆作为记忆的载体与媒介,制造着记忆的生成、塑造和延续三维度,并强化相关参与群体的文化与认同。  【关键词】:集体记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