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如何开辟第二课堂

来源 :今日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b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社会丰厚的德育资源,积极开展第二课堂,进一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智趣,同时又能提升其人文素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机结合,提高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历史 第二课堂
  在农村学校,历史学科大多被“袄渎”浔,被视为了“豆芽”。因此学生厌学、教师心灰意冷,成绩难上的情况很是普遍。作为一位历史教师,我任然懂得“忘记历史等于背叛”,更懂得“以史为鉴”的深远意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重点放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上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所以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历史老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探究出历史第二课堂在教学中有其独特的作用,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提升成绩提高素质。
  一、专题知识抢答、辩论赛
  抢答、辩论赛是一种很受学生欢迎的活动,是展示他们的实力和风采的舞台。它能充分利用中学生思维活跃、求胜心强的特点,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抢答争辩的过程中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能说且敢说,经过短兵相接、唇枪舌剑的磨练,可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高对历史知识掌握的程度,充分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当今世界‘冷战'吗、‘热战’吗、‘和谐'否?你认为如何应对?中国是如何应对的?”此问题综合性强且非常现实。既要想到“冷战”与“热战”的历史又要想到胡主席倡导的“和谐”社会,还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既要谈自己的观点又要了解当今中国的应对策略;既要抛弃冷战思维又要看到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宗教信仰亦可相互依赖并存,那么要为人类带来持久的和平与繁荣,只有用更加理性的方式才能解决国际争端。通过这一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对不同的社会制度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所以,组织专题抢答辩论,是历史教学开设第二课堂很好的一种方法,如果内容结合教材,又能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状况,选择一些恰当的题目那效果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二、历史故事会演讲赛
  历史故事会演讲赛也是很受学生欢迎的形式之一,因为它生动、形象、故事性强,学生很感兴趣。这项活动布置后学生几乎会尽一切可能地利用报章杂志、小说、戏曲、史志、网络等查找资料,甚至还可能会个人或集体去调查了解咨询讨论。如此学生的知识增长非常快,也培养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以及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等。有些思想性较强的历史故事,还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激发其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如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人物,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等。
   当然历史故事会演讲有专题性、综合性两种。专题性故事会,一般都是讲同一类型的历史故事。综合性故事会,可以讲历史人物、事件;古代的、近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所以内容涉猎非常广,一场演讲会下来,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非常有用。通常演讲赛后我们会组织学生交流体会和收获。获奖的没获奖的在交流会上对他们如何去搜集、调查的方法经验,或者所遇趣事等都会津津乐道,大家也会报以热烈的掌声。同学们在快乐中既受到了教育,又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利用黑板报、知识橱窗等
  墙报是校级、班级常用的教育教学的辅助方法,它也是开设历史教学第二课堂的好地方。利用墙报、黑板报、宣传橱窗等,根据教学需要和当前形势,刊出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人物或对他的认识、对你的启迪、吸取的经验教训等内容,同时又能做到主题鲜明,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那么吸引力就很强。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什么区别?你对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美国对台军售有何看法该怎样应对?等。当然可以有教师的来稿,学生的文章,也可以有转载,只要短小精悍,有益于学生,都是很好的内容。
  开展以历史内容为专题的墙报活动,不仅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扩大了视野, 更难能可贵的是让他们感觉到扩大了生活圈,锻炼了动手能力,工作能力,组织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又增强了校园文化气氛,营造了学习历史的良好氛围,何乐而不为呢。
  四、安排参观访问
  参观访问,是指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到历史博物馆、实物展览馆和史事实地进行参观访问的活动。活动中可以访问历史名人后代、熟悉某个历史阶段情况的老人等。这样可以使学生有较多的机会接触历史实际或社会实际,受到生动而具体的历史教育和实践的锻炼。例如:学习《中国历史》现代史章节,可以安排学生参观遵义会议会址。通过参观访问使学生认识到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此召开的会议成了中国革命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国现在的辉煌,中国人民现在的幸福生活都与他密切相关。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和人民。如讲到中国共产党革命史,可以就近参观华蓥山游击队根据地遗址、重庆渣滓洞革命纪念馆,使学生明白革命的成功是不易的,是需要多少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呀。因此我们要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努力学习建设祖国。这样,学生对学历史的兴趣将更加浓厚。
  总之,我们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社会丰厚的德育资源,积极开展第二课堂,进一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智趣,同时又能提升其的人文素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教学有机结合,提高教学实效性。
其他文献
我们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多年,但是从事基础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明白一个道理,目前为止,我国基础教育并没有实现素质教育,还是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虽然,有关部门多次实行教育改革,但是收效不大。教育与现实始终有着巨大的脱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书本知识最终要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注入式”、“填鸭式”、“满堂灌”,教师剥夺了学生独立进行实践活动的权利,学生的
期刊
人们说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创造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就是说思想素质教育就是素质教育中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因素。思想素质的教育大纲指出:“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注重塑造学生健康的人生价值观和对生活的正确态度,而实现这个目标靠苍白无力的说教是无
期刊
高中语文教学面临高考的压力,个性的培养远不如小学,初中,语文教学完全按照高考大纲进行填鸭式灌输。加之,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强调整齐划一,要求教学内容、模式、方法、评价等方面完全一致,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严重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要使你的学生看到、感受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在他们面前产生疑问,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你的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必须通过教师的个性
期刊
新课标指出:“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一、领会课标,充分认识实验教学   新课标在“初中化学
期刊
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探讨具有实际意义,本文从物理教学中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审美素质进行了探讨,旨在寻找物理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综合点,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无论是从物理学所提示的自然规律中衍射出来的哲理性和人文性,还是从物理学的实验与逻辑推理完善结合的方法论性质看,物理学具有的优越的育人功能,奠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不可轻视的重要地位。   一、物理教学与思想品德素质教育   物理教学中的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曾做过这样的分析: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往往变成不能移动的重物,知识被积累起来似乎是“为了储备”,它们“不能进入周转”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运用,而首先是不能用来获取新的知识。  “周转”, 意为运转,运行。常指企业的资金从投入生产到销售产品而收回货币,再投入生产,这个过程重复进行就是资金的“周转”。对于如何解决知识和能力关系严重失调的这种“困惑”,苏霍姆林斯基用“周转”
期刊
新课程数学教材的最大特点,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如何依据新课程数学教材的特点,改革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法的创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创设问题情景,巧妙引入新课   新教材在引入数学内容时,采取从实际问题情景入手的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具
期刊
在生物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广大教师对开展“自主探究”的教学做了许多有效的尝试。本文认为要提高课堂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教师要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教师的责任就是创造含有丰富信息,使学生能够在其中积极思考、探究和进行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  一、关于探究活动的有效性之认识   探究性学习是在上世纪60年代由美国学者施瓦布倡导的,他主张从学科领域或实际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
期刊
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智力是指适合多种活动要求、为人所共有的一般能力,包括观察、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能力。开发学习潜能是发展个性的必由之路。那么,如何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呢?结合我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我在此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培养观察力   英语学习主要靠模仿,模仿的前提是观察。在课堂上,教师是第一模仿对象,即第一观察对象。比如,在口语教学中,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发音和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