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感恩心理,助推成长动力

来源 :教育·项目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qingwa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感恩成长动力训练课是通辽实验中学心理团队经过十多年尝试探索出的特色心理课程。此项课程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训练模式。通过心理训练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生的认知,从而达到感恩行动的实施。这是学生在生涯发展中的一堂重要课程。
  关键词:心理教育;知恩;感恩;报恩;感恩动力训练;生涯教育
  一、课程起因
  (一)感恩是当前积极心理学的热点研究课题。感恩是指个体用感激情绪了解或回应因他人的恩惠或帮助而使自己获得积极经验或结果的一种人格特质,是一个人对他人、社会与自然所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希望回馈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行為规范中,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然而,当今社会感恩意识严重缺失。2005年8月,新修订的上海市《中学生守则》第六条新增的“学会感恩”引起社会强烈而广泛的回应。
  (二)现在的中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随处可见,并已造成青少年道德和人格的缺陷。被爱对他们来说是理所当然的,已经成为习惯。老师上课的时候,讲得口干舌燥,嗓音沙哑,也没有学生给倒杯水,或者学生用其他方式关心一下老师。在学校,物质攀比成风,成绩和能力早已被他们抛之脑后。上课时脑子很乱,甚至困倦、瞌睡,对学习很迷茫、无动力,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解题效率低等;平时学习容易烦躁,学不进去,没有耐心,情绪低落或急躁导致思路不清,松散,懒散,消极怠学,甚至厌学;也有一部分学生很努力,很用心,但是成绩没有进步或进步缓慢,导致习得性无力而自信心不足,最终放弃。
  (三)我校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是独生子女,是在家长“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的四位祖辈和父母的溺爱中长大的,享受到了太多的爱,从小娇生惯养,没有做过辛劳的耕作,甚至连家务都没有做过。学生们大都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很少体谅父母谋生的艰辛,更不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的中学生浪费粮食,大手大脚花父母的血汗钱,对父母的付出从不言谢,认为家长所有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稍不如意就给父母以脸色,甚至是离家出走。
  二、课程内容
  感恩教育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认知层次,即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并在内心里产生认可,也就是要识恩知恩;二是情感层次,在认知的基础上,衍生出一种愉悦、温暖和幸福的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三是实践层次,将感恩的意识和回报的冲动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行为,并形成习惯,即回报恩情、乐善好施、甘于奉献等。其中,认知是基础,情感是动力,实践是载体,这三个层次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本课程也正是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的。
  (一)课程目标:为进一步深化我校感恩教育,推进《中学生感恩心理现状与对策研究》子课题的深入研究,我校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举办了“激活感恩心理,助推成长动力”的主题活动,通过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感恩心理,拉近亲子之间的感情,产生感谢父母的情感,提升学生整体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
  (二)课程面向的对象: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和学生家长。
  (三)课程时间:两节晚自习,120分钟。
  (四)前测与动员:向所有感恩课题实验班级的班主任发出通知,自愿报名,并保证全身心地参与。在确定好训练班级后,和班主任沟通,对该班级的学生情况进行整体了解。
  (五)训练准备
  1.物质准备:桌子4张,椅子140个,投影仪1台,大屏幕一个,移动多用插排2个,话筒2个,移动音箱2个,笔记本电脑1台,视频(《约翰·库提斯》《鹰的重生》《让生命充满爱》《父亲》),音频(班得瑞音乐,如《重回心灵花园》《深山幽谷》《远方的寂静》《静与动》《安妮的仙境》等;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曲,如《神秘花园》等;《感恩的心》《烛光里的妈妈》《父亲》等)和演示文稿,自我激励便签,蜡烛,打火机,报纸若干,相机2部,面巾纸若干盒。
  2.心理准备:为了能在训练课上更好地配合,所有心理老师熟悉整个训练的流程,合理安排任务,各司其职。
  3.了解感恩事例:对学生身边发生的或者在社会上发生的,能引起家长和学生共鸣的事件。
  4.负情绪清理:保证训练师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最佳的状态。
  三、训练过程
  心理训练是行为改变认知的有效途径,在巴普洛夫行为理论中有详细的论述和验证。通辽实验中学经过十多年的探索通过心理训练实现了学生感恩心理和感恩行为的生成。训练过程如下:
  (一)热身和暖场
  在家长和学生入场过程中,播放关于父亲和母亲的音乐,提前进入情境。在落座之后,助理训练师带领所有家长和学生做拍拍操,让家长放下工作中的压力和烦恼,让孩子放下学习中的压力和不快,全身心地参与其中。
  (二)回忆成长历程,发现与清理自己
  在音乐的渲染下,主训师让所有在场的学生和家长都用自己最舒服的姿势坐好,慢慢地闭上眼睛,静下心来,跟随主训师的引导回忆过去的成长经历。随着一声啼哭,一个生命在母亲承受着巨大的疼痛和冒着生命的危险下降临到了这个世界上,父母精心养育孩子到现在。在这十五六年的时间里,让家长细细回忆他自己为孩子付出的一切,也让孩子回忆父母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感受父母为自己所承担的责任。面对这样的付出,孩子们应该给予怎样的回报,反思自己是如何面对父母的,有没有帮助父母做过家务,有没有在父母需要我们的时候出现在父母的身边,是否曾有过自私、懒惰、不负责任的一面。学生感受到父母给予他们的是生命,是成长,是支持,是帮助,反过来,孩子又为父母做过什么呢?
  通过回忆以上的生活经历,孩子清理掉负性情绪,让感恩的情感浮出水面,生发出正能量。   (三)亲子深度交流,拉近亲子关系
  在亲子交流的过程中,可以让他们在第一阶段营造的氛围下,共同分享生命历程,聊聊心里话,孩子说说自己的不应该和以后要做的事,家长表达对孩子的支持和关注,也可以通过反思教养行为进行自我批评,让孩子能理解父母,同时也让父母感受到孩子的独特性,能理解孩子,搭建起亲子沟通的情感桥梁,进一步激活感恩心理。
  在亲子交流之后,主训师会根据在交流过程中发生的小插曲,让主人公在自愿的前提下讲讲自己的经历、感受和亲子交流的内容。其实,分享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勇于面对、勇于改变的体现。
  (四)两段视频,激起蜕变的勇气
  视频一《鹰的重生》讲述的是一生年龄可达70岁的鹰,要想活那么长的时间,它在40岁时,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脯;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捕捉猎物;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翅膀变得十分沉重,使得飞翔十分吃力。此时的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150天漫长的蜕变,它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在这150天中,它必须拼尽全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并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其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待新的喙长出来。鹰会用新长出的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一根拔掉,鲜血一滴滴洒落。当新的趾甲长出来后,鹰便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鹰重新开始飞翔,重新再度过30年的岁月!
  从生物界的自然现象衍化成我们身边的人生哲理:要想拥有一个全新的开始,我们必须把旧的、不良的习惯和传统彻底抛弃,要放弃一些过去让我们舒适、习惯化的生活方式,脱掉冗余的东西、陈旧的东西、消极的东西,最终用轻松愉快的心态去重新遨游知识的海洋,开启我们人生新的生命周期,找回我们的信心、尊严和荣誉,面对现在,并走向未来。
  视频二《约翰·库提斯》:约翰·库提斯天生严重残疾,但他以拒绝死亡来挑战医学观念;他没腿,也不依靠轮椅生活,却成就了强大的自尊、自信和自立;他拒绝向现实低头,选择坚强地活下去。
  他认为,生活中的冠军远比体育中的冠军重要。真正的富有不是银行里存折上数字的多少,而是身体的健康、家庭的幸福。一个人必须给自己设立目标,并朝着目标不断向前,不要自暴自弃,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在还没有采取行动之前,不要对自己说“不可能”。谁是生命中最强的敌手?人的惰性其实才是我们每天所要殚精竭虑对付的对手。对于约翰·库提斯来说,如果懒惰,无异于接受死亡。
  我们通过约翰·库提斯的人生经历增加学生成长的动力,让学生知道如何在生活中克服磨难,珍惜当下的生活。
  (五)烛光里的感悟,感恩情感喷薄而出
  在整个活动室里,只有壁灯照射出温暖的光,所有家长和孩子都慢慢地闭上眼睛,用心和心理老师交流。心理老师用亲切、温和的语气和学生们漫聊,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追忆引导,运用营造出来的氛围让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的心理情境,用积极的暗示诱发学生生命中来自父母的感动,产生回报心理;同时让家长静下浮躁的心来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更能理解孩子的状态和心理发展阶段,真正做到亲子之间是互相体谅和关爱的。在孩子已经慢慢静下心来感受到自己为父母做得实在是太少太少而父母为他们做得太多太多的时候,话锋一转,想象如果有一天父母不在他的身边,他是如何孤独,没有人与他分享快乐和幸福,没有人与他分担痛苦和难过。亲情只有在缺失的时候,才知道它的可贵!此时,孩子心中已经充满了慢慢的感动和感恩,通过视频《让生命充满爱》弹破学生感恩的情感弦,让学生将心底最真诚的声音“爸爸妈妈,我爱你们”大声喊出来,让这一刻成为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六)感恩誓言,化感恩为动力
  在活动的最后环节,由老师带领,让学生将这一个多小时中的情感用最真诚、最朴实的话语大声喊出来:“我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我要实现考上理想大学的目标,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不辜负老师的信任,不辜负朋友的支持,更不辜负自己的努力。我要避免拖拉,战胜懒惰,我要坚持,我要奋斗,我要拼搏,因为我是伊伊伊(学生自己的名字)。我是最棒的,我是最好的,我一定能成功!我一定能成功!!!”
  (七)唱出感恩情怀,再掀高潮
  最后,课程在筷子兄弟的《父亲》中,掀起一个高潮,让孩子再次将心中的感恩情感迸发,让在场的父亲真实感受到孩子那不会表达的情感。
  四、课程后反馈
  (一)学生反馈
  在活动结束后,有的学生来到办公室和心理老师聊天说,这次活动后回到寝室,他们班级的同学都默默地洗漱,安静地睡觉,没有往日的嬉笑打闹,都好像各自怀有心事,想着自己所想,彼此没有干扰。第二天的学习氛围也和以前明显不一样了,上课时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自习课上也少了很多唠嗑和无所事事的同学,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了很多。课后,学生用一节晚自习的时间将活动后的真切感悟记录出来。以下任取两位学生文章的部分内容来举例:
  初二10班徐士淇在活动后写道:“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也许没有富裕的家庭,但是父母一直都默默守护着我们,不放弃。生病的时候,是他们陪着我们疼痛,陪着我们流泪。长大了,该懂事了,该承担起我们自己的责任了。也许,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脑海里面,那些人,那些事,都很清晰。原谅父亲的严肃和沉默,因为他不善言辞,你的倔强和愤怒会让他措手不及;原谅母亲的唠叨和繁琐,因为她怕她忘记要提醒你的什么事,你的不耐烦会让她害怕。父亲母亲大于天!这回,该换我们来守护他们了!”
  高二20班张华吉写道:“昨天,是一个真正令我难忘的日子,是我用一生去铭记的时间,我希望当时的时间能够驻留,让我再一次喊出我心中隐藏已久的话———爸爸妈妈,我爱你们!你们为我付出太多太多,你们辛苦了!”
  (二)家長反馈
  孩子在月假回家的那几天,心情比以前愉快很多,对爸爸妈妈说话的语气温和了好多,态度也好了很多。孩子主动帮爸爸妈妈做家务,还主动和爸爸妈妈聊天,面对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唠叨”,没有像以前一样烦躁,也没有顶撞、远离父母,而是静静地坐着、听着,偶尔给予一些正面的肯定,即使有些观点不是特别认同,也没有大发脾气,而是耐心地讲自己的想法。家长突然感觉孩子好像懂事了很多,长大了很多。
  (三)班主任反馈
  活动结束后的晚自习,异常安静,大家都在埋头看自己的书或材料。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同学们上课的状态也很让任课教师惊讶,居然没有一个趴桌子上睡觉的,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老师,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虽然有部分同学不能完全跟上老师的思路,但也都在努力跟随。
  有很多同学,还自愿将“感恩誓言”贴在了书桌最显眼的部位,就像当年鲁迅先生的“早”一样,能够看出学生们参加活动后那股积极向上的力量,能够感受到同学们想要改变、蜕变的决心。
  五、课程结论
  感恩成长动力训练课是通辽实验中学心理团队经过十多年尝试探索出的特色心理课程。此项课程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训练模式。此项课程训练目标明确,符合当前大多数学生实际。训练的内容符合学生心理成长特点,把生活经历、生活认知、生命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结合,挖掘出每个人的内在需求。心理训练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改变学生的认知,从而使感恩行动实施。这是学生在生涯发展中的一堂重要课程。学生、家长、班主任对学生课上和课下状态转变反馈的信息表明,感恩成长动力训练课对我校学生感恩心理的培养具有显著的效果。自2015年开始感恩成长动力训练课程由基础年级的自选课程变为必修课程全面铺开。
其他文献
编者按:《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作为基本理念之一,建议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为推进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实践的不断发展,本栏目特选登三篇有关活动型学科课程研究的文章。冯清生、刘帅和鲁新民老师研究的视角虽然各异,但都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共同指向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较好地体现了思政课的学科特色。  摘 要:活
期刊
摘 要:新课标倡导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活动型课堂策划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教材解读、情境创设、议题运作、活动展开为设计要素。教材解读是前提,情境创设是保证,议题运作是关键,活动展开是动力,四者相辅相成,以此打好教学底色,增添课堂亮色,彰显学科特色,体现课程本色,共同致力于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活动型思政课堂;教
期刊
摘 要: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实施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需要秉持知识是生成的、有深度和有生命的观念,在优化知识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需要依循知识情境化、情境任务化、任务序列化的思路,在优化学习活动中培育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推动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具体化、教学评一体化,在优化教学评价中发展学科核心素養。  关键词:活动型学科课程;核心素养;知识教学;学习活动;教
期刊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戏曲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升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层面。川剧作为四川曲艺的主要代表,是巴蜀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川剧艺术融入小学音乐课堂,从文化生态的源头出发提高学生艺术审美,加强戏曲通识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操作性强、实施效果好的川剧艺术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社团引领,课堂普及  自“川剧进校园”以来,学校组建了川剧身段社团、川剧变脸社团、川剧小打
期刊
太谷师范附属小学创建于1912年,是晋中市教育局直属小学,学校坚持“改革、示范”的使命,以“立德树人,办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办学理念,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随着教育的迅猛发展及现代学校发展的需求,“项目化管理”也逐渐被运用于学校的管理当中。学校项目化管理,简单地说,就是在学校内部建立“扁平化”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管理模式,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学校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任务纷繁的特点,能
期刊
摘要:笔者在生涯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中认识到,职涯家长引,生涯学校导,家校优势互补,是推进学校生涯教育的有效途径。其中,职业微视频以其主题鲜明、内容精练、领域广泛、价值叠加、呈现生动的特点,帮助学生提高认识自我、了解社会、规划未来的能力,激励学生自我发展和积极成长。  关键词:生涯教育;实施途径;职业微视频;家长资源  【案例背景】  《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主
期刊
摘 要:叶子的绘本创作是基于语文学科的项目化学习,旨在通过小组绘本创作的任务驱动,引导孩子们以对叶子的相关学习为基点,在充分阅读与叶子相关的科学小品文、美文或诗歌的基础上,通过对现实中的叶子进行观察研究及介绍,实现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以期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而在团队合作中,孩子们的语文学习方式得到了转变,阅读变得更加主动,思维力与创造力获得较大程度
期刊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升级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尤其是获取信息的方式和习惯。因为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传统媒体行业受到持续重创,日渐式微,并试图去寻求转型路径。而社会信息关系结构的网络化和多样化,改变了原有的社会信息传播方式,传受者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趋向平等,在此基础上,平台型媒体就此产生,并且在短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和发展。平台型媒体开放、服务、聚合、共享的特征性质,十分符合未来媒介融合的发展方向,是构建未来新型传媒生态的关键。
  文章利用新闻传播学、媒介经济学、计算机科学、广
摘要:基于“扬五彩青春,做中国脊梁”的育人理念,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将学生的学业成长与终身的职业发展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激发潜能、提升规划能力的发展指导。本文梳理了二十中进行的一系列实践探索,包含构建发展指导体系,即一个理念、两个结合、三种方式、四类课程、五个指导的发展系统,以及开展学生指导实践并提供有力保障,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保证其未来的幸福生活。  关键词:发展指导;核心素养;国家脊梁  在教书
期刊
摘要:重庆巴蜀中学秉承“挖掘潜能、张扬个性”的办学特色,致力于關注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以生涯规划教育为载体开展德育工作,有四个方面的做法,我们总结为:一个中心、两大途径、三个阶段、四类课程。我校以“一、二、三、四”为抓手,结合中国教育体制特点和巴蜀中学办学特色,充分整合现有的德育、心理、社团活动、社会实践课程,以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为主线打造课程、活动、管理、咨询,是一个综合性的生涯规划教育解决方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