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命题误区及命题建议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_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材料作文题从2006年全国语文高考卷出现后,就因其材料来源多样、内涵丰富、具有多元理解、多角度立意、限制性小、开放性大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欢迎,并逐渐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形式。目前高中各级各类的考试都以新材料作文题为主,且要求试题原创。在这种情况下,大量原创新材料作文题应运而生。但是,因缺乏权威部门给出的详细的可操作的命题标准,或者说有相关的命题原则却未能得到有效地普及,命题人只能按自己的理解,要么参照往年高考题“依样画葫芦”,要么大胆创设以求突破,其结果,数量巨大的原创作文题瑕瑜互见,优劣共存。又因一线老师缺少对试题质量的科学研判和正确区分,往往“鱼目”当“珠”,把质量低下的作文题用于写作教学,致使谬种流传,为害不浅。
  一、新材料作文命题误区
  笔者不完全归纳,新材料作文命题的误区最少有以下三种。
  (一)材料华而不实,朦胧玄虚
  且看2007年某地一模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按要求作文。
  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的苍白……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写一篇作文。
  清楚地记得当年学生出考场时一脸的困惑与沮丧,也清晰地记得语文老师看到此题时的疑虑和无奈。暂且不论考生们的立意五花八门和评卷时老师们的评分标准千差万别,单说试题能让考生和老师们疑虑重重,就足以说明其质量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如果真像某些专家解读的那样:“用‘红红’和‘苍白’来表现露珠在不同位置上的感受。‘闪烁’一词凸显了露珠在实现自我价值时那种自豪和成就感;‘苍白’一词,却体现了露珠对自己湮没在浑然一色之下默默无闻的忧伤。本诗利用对比手法,呈现了露珠在不同的生命处境下不同的悲喜态度。”那么笔者要说,“荷花”为什么一定是白色的?“闪烁”就一定凸显“自豪和成就感”吗?“苍白”何以就体现了“忧伤”?我们知道,诗人作诗常常思维跳跃,也惯用“移就”的手法让诗歌的语言呈现出新奇和别致的特点,用“红红”也好,用“苍白”也罢,只是情之所至,率性而为。谁能告诉笔者徐志摩的“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戴望舒的“丁香一样的忧愁”不是作者诗意的自然流淌?笔者承认专家的赏析有独到的见解和合理的成分,但是,用玄之又玄的朦胧诗命题,既不合常理,也不科学,更加不厚道。
  2006年开始出现新材料作文题型,时隔一年命制这样的试题也无可厚非。笔者以此题为例想要说明的是,这样一个云山雾罩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试题,并没有随着时间被人们冷淡、遗忘、抛弃,相反竟为许多人所推崇。近十年来,每一年都有老师如获至宝地用此题训练学生。无独有偶,时至2017年,一所全国名校原创试题是:
  鲜花是美丽的,鲜花首先是开在你的心上,鲜艳和芬芳才能活跃在你的指尖。而此时,你必须明白,促成鲜花开放的,是窗前那树梢里透过的一缕阳光。
  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和思考?
  (二)思想观念不纯,写作导向有误
  用玄虚的诗句命题已然不当,更有甚者毁人“三观”。最近一批学校联考,其作文题大意是:一无赖与小和尚打赌说三八二十三,无赖以人头作注,小和尚以帽子作注,找老和尚评理,结果老和尚说三八二十三,并反问输掉帽子受到委屈的小和尚:是那人的脑袋重要,还是你的帽子重要?若不是笔者亲眼所见,真怀疑这仅仅是个玩笑。虽早知这是“文化超女”于丹在“世界华人文学研讨会”上的“杰作”,但断然不敢相信竟然有人拿这个荒唐的“心灵鸡汤”式的杜撰来命作文题——不讲原则、践踏规则、颠倒黑白的“和事佬”式的市侩哲学昭然若揭。这种视“中国文化的糟粕与梦魇”为传统文化精华的闹剧竟赫然印在高考模拟试卷上!笔者想问命题人,你看到了和谐与稳定,何以看不到“不讲规则,不遵逻辑,不要秩序,漠视公德”的丛林法則?你看到了宽宥与包容,何以看不到“唯利益大小是从,唯权力马首是瞻”的奴性?你看到了服从与尊重,何以看不到“指鹿为马,唯我独尊”的荒唐与霸道?你让“无耻者”得利又得“理”,其心何毒?你让“忠厚者”吃亏又屈理,于心何忍?这样的试题让学生多年建立起来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全面崩溃。类似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如“举牌先生与流浪汉”“车厢吐痰男”等。
  (三)命题人强加立意,对考生进行道德绑架
  某地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作文题:
  花鸟山灯塔是一座位于中国长江口至太平洋航线上的特大型灯塔。因其地理位置重要、历史悠久且具有国际影响而被称为“远东第一灯塔”。
  这座灯塔之所以有名还因为守塔人已经是五代相传。从清朝光绪年间,叶家第一代就上岛守灯塔,直到今天,横跨一个多世纪,叶家祖孙五代人,一直坚持在灯塔工这个枯燥寂寞的行业中,视岛为家,视灯塔如生命,成就了一段佳话。
  从试题最后一句“成就了一段佳话”可知,命题人已经预设了最佳立意,并且强迫广大考生按照他所给出的立意范围写作。考生只能违心地写“坚守”等赞美叶氏,不能客观地写“平等”“追求美好”“永不满足”等否定叶氏。命题人考虑到了和谐,却抛弃了文明;照顾了法治,却丢弃了自由、平等和公正;注重了爱国、敬业,却遗忘了诚信与友善。与其说命题人顾此失彼弄巧成拙,不如说他霸道武断,对考生进行道德绑架。
  二、找准、找对命题参照,走出命题误区
  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主任曾说:“即使是从事一线教学多年的教师,他们对一些如作文试题发展基本情况、作文考查的核心目标和评价理念等问题缺乏足够的了解和把握,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的情况更是少之又少。”这段话也许揭示了新材料作文命题走入误区的一个主要原因。
  虽然国家还没有出台对新材料作文命题的详尽说明,但我们可以从作文试题评价标准、高考试题总结及国外先进命题经验等方面加以借鉴从而命制出高质量的新材料作文题。
  首先,教育部考试中心和省级考试机构对高考作文试题进行评价主要依据有六条标准。   一是可写性。指材料内容不深奥,考生不陌生、有背景了解。二选择性。指考生对立意角度、文章内容、文体样式、表达方式等进行选择的可能性和多样性。三是导向性。即引导考生朝着健康、积极、深刻的方向立意。要体现作文题的教育功能,绝不可有意无意地引导考生朝着恶意、消极、不健康的方向立意。四是探究性。要引导考生对作文内容做深入探讨、认真研究。五是防套性。指防止考生拿别人或者自己的旧作稍加改动作为应试作文。六是难易度。指高考作文试题的难易度科学合理,能充分地表现出选拔性。
  其次,对近年高考出现的新材料作文优秀试题进行科学而系统的总结,可发现,优秀的作文题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新材料作文成为命题的主要形式。二是关注社会现实。三是重视考查考生理性思辨能力。四是不有意设置审题障碍。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主要内容。
  再次,国际视野中考试文化先进国家的成型经验可以给我们启示。
  学习和借鉴是进步和发展的前提。以开放的心态取法国际上考试文化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做到“洋为中用”,不失为一条完善自身的捷径。以美法两国的“高考”作文题为例或可得到有益的启示。美国SAT作文题:
  1.个体像集体中的其他人一样思考和生活是否始终是有害的?
  2.人们是否付诸了过多的信任于专家或权威的指引?
  法国BAC作文题:
  1.个人意识只是对个人所属社会的反映吗?
  2.尊重所有生命是一种道德义务吗?
  不难看出,美法两国的作文题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注重对考生理性思维、逻辑思辨和批判性思维的考查。二是注重对考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考查。三是题目限制性更小,开放性更强,没有参考立意,不预设标准答案。四是不设“审题”障碍,重在考查考生的思维水平和论述能力。
  三、新材料作文命题建议
  基于对上述三方面命题参考的理解,加之笔者个人的体会,对于目前盛行的新材料作文,在命题上应抓住以下原则。
  (一)材料真实可信,表述清晰简明。“真实”是指材料所述事件或事理必须“保真”,或生活真实,或艺术真实,或道理真实。“可信”是指材料遵循客观规律,符合思维逻辑,经受得住辩证推敲。如“探险者与蝴蝶”就缺乏科学精神,混淆了“蝴蝶”和“蛾子”,使材料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大大降低。
  (二)立意积极向上,发挥育人作用。高考是为国家选择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文题要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对考生予以正确引导,体现作文的教育功能,实现试题的育人使命,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如2017年全国一卷“中国关键词”一题,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相反,一切带有消极、灰色因素的材料都是不合格的,也是绝对不可使用的。如“车厢吐痰男”一题,虽取材于现实生活,但反应的是“吐痰”“谩骂”和“群殴”等不文明行为,且暴力因素充斥其中,已然把社会上的阴暗面放大,把人性丑恶化。
  (三)试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内容不深奥,不偏狭,不脱离考生实际。既可使考生在考场上有话可说,便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关注社会、关注生活,顺应新时代的要求,增强公民意识。如2016年漫画作文“赏与罚”就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如果试题内容理念化、抽象化和不确定化,脱离绝大多数考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水平和生活经验,就必然使学生无从落笔,无话可讲。如上面所举“枫叶上的露珠”“鲜花是美丽的”二题,晦涩难懂,超越中学生所能理解的范畴,实在是刁难考生。
  (四)适合多种文体写作。理由有三:第一,日常阅读教学的文本是多样化的文体,写作教学所要求的文体也是多样化的文体;第二,考生思维类型不同对文体的偏好就不同,“适合多种文体写作”是考试公平的保证;第三,试题明确要求“文体自选(不限)”(明确规定文体的作文题除外)。这就必然迫使试题要适合多种文体,对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及应用文等不可厚此薄彼,更不可偏废。最近,“部编本”语文教材总编、北京大学语文研究所所长温儒敏在公开场合就透露,在高中倡导文学写作,鼓励学生写诗、写小说、写散文、写戏剧。笔者认为,这种倡导就是对以往议论文写作一家独大现状的拨正。
  (五)试题有区分度,适宜选拔。命题人在命题时一定要考虑到考生写出的作文会是什么样子的。一定要对作文得分的合理分布有着前瞻性把握。试题所呈现的内容应带有争议性、分歧性、多解性和探究性,甚至是批判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且有文字可写,同时又写出不同层次的文字,以求见仁见智。最终使考生的作文拉开档次,以利于人才的选拔。如“中学生与校服”一题就很好地体现了区分度。对三个场景及对每个场景不同点的关注,为考生提供了较广阔的写作空间。思考较浅的考生,可以写中学生对待校服的不同态度和表现,也可写珍惜物力反对浪费;思考深入的考生,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发掘中学生追星或标新立異的本质,甚至探求形成这种特殊心理的根源并指出解决的办法。高质量的试题,既能考查了学生看问题深刻与否,又能验证考生逻辑思维严密与否。相反,有些试题照顾到了导向性,却忽视了区分度,因而命制了“要善良”“要感恩”这样“无需论证却偏要考生论证”的违背伦理的低劣试题,致使考生无病呻吟、强词夺理,写出千人一面分数“扎堆”的作文。
  (六)写作方向明确,写作范围适中,评卷标准恒定。试题材料理当是多元化、多角度、多侧面,其启发和引导作用要强,要使考生的写作朝着预定的方向进行。不仅如此,还要设计好宽窄适宜的范围。范围太宽,笔墨宕得太开,则天马行空,无拘无束;范围太窄,笔触收得太紧,则拘泥小气,无措手足。唯有范围适宜,才能开合有度,既戴着镣铐,又能跳出完美的舞姿。与此相应的是,评卷要有明确、恒定的标准,不能模棱两可进而混淆是非。近来一些模拟试题往往打着多元化多角度多侧面的旗号,出现了泛角度和泛立意的错误,致使评卷标准失衡。可悲的是一些省份的高考试题也出现这样的纰漏。如“探险者与蝴蝶”一题:写“人与自然”行,写“保护环境”也行,写“大与小”“深潜”“适应”等等都行,这无疑使立意泛化。   (七)关照到不同类型的考生,体现考试公平竞争的本质。所谓“不同类型”指的是考生构成的复杂性在认知、阅历、眼界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差异。考生的差异至少有如下四个种:一是城乡差异;二是地区性经济差异;三是文理科差异;四是教育先进与否差异。这些客观因素都造成了考生素养上的不均衡,若试题忽视了这些差异,必将制造考试的不公平,也必然违背考试的原则。如经济欠发达省份的乡镇中学断然不能同北京的“人大附中”同日而语。记得多年前有一道作文题:讲的是在人来车往的柏油路上有打碎的玻璃瓶,考查考生该如何处理。结果许多农村考生写出“我回家拿一把铁锹,在路上挖个坑,把这些玻璃碎片埋进去”这样“荒唐”的情节。命题人忽视了农村考生不知“柏油路”为何物的城乡差异,人为地制造了考试的不公平。
  (八)多引导“内省”,少教唆“外视(外求)”。既然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作文试题又担负着育人职责,而又非同一般的思想政治考题,那么试题的命制就要考虑到如何实现其育人功能。当今社会思想复杂,文化多元,价值观不一,在其摩擦、碰撞和矛盾之时,人们习惯于“唯我独尊”,往往“我是对的,你是错的”“你要这样,你要那样”。这种处世思想和做事方法显然是不合理的,不能任其发展。静坐常思己过,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则善莫大焉。作文试题理当起到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可是,遗憾的是,有些命题人不自觉地要求考生站在道德的高地,以圣人、智者的姿态,用说教的口吻评判外在事物,并以自我为中心要求甚至指挥他人该如何如何,却从没有内省自己应该怎样做。“举牌先生和流浪汉”一题就是这样。命题人就迫使考生“手持心中的圣旗满面红光地”地要么对“流浪汉”大张挞伐,要么对举牌先生指手画脚。笔者认为,“内省”是说理的前提,而“外视”是说理的必要拓展。高质量的作文题理当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选拔出既有人情又有理性、既能律己又能容人的人才。
  (九)不设审题障碍。与美法两国作文题的“直接提问”相比,我们的命题人在命题时有意或无意地设置了许多“陷阱”,致使考生对审题产生了恐惧,视如畏途。“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审题关阻挡了无数考生。作文题究竟考什么?是考阅读理解,还是考写作?答案不言自明。
  (十)防套性防宿构。此项要求无需赘言。笔者认为,2015年全国二卷“谁最有风采”一题,就没有做到“防套防宿构”!诸如“创新”“敬业”“奉献”等这些早已泛滥的立意都可以一股脑地生搬上去。
  以上十条建议是不完全归纳,敬请方家指正。高考是风向标、指挥棒,新材料作文命题质量如何,事关中学阶段写作教学的质量。因此,明确和完善新材料作文命題标准是提高新材料作文命题质量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孙招振.孙绍振论高考语文和作文之道[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8.
  [2]刘洪涛.国际教育考试文化比较视野中的中国高考作文[J].高中语文教与学 人大复印资料,2017年,第1期.
  [3]李斌辉.论个性化教学的实现[J].教育评论,2004年,第2期.
  [4]张开.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J].语文学习,2015年Z1期.
其他文献
We consider a problem from stock market modeling, precisely, choice of adequate distribution of modeling extremal behavior of stock market data. Generalized ext
小学阶段是学习能力、道德品质、人生观等各种意识以及能力形成的初级阶段,也是非常关键的阶段。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学科,而写作教学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提升小学写作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研究有效的写作教学策略,让学生不再害怕写作,而是热爱写作,实现真正的妙笔生花。以下探讨如何对小学写作教学策略进行革新。  一、引导学
核心素养的提出昭示着新时代对教育教学的要求更高,语文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层面,"立德树人"成为不可回避的重任。时代需要的是"人",是全面发展的"人",是能够适应社
In this paper, we have considered an inhomogeneous beam with a damping distributed along the length of the beam. The beam is clamped at both ends and is assumed
现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学家、哲学家胡适先生说过:“凡富于创造性的人必须敏于模仿,凡不善于模仿的人决不能创造。”在作文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应该从模仿教学开始,为方便起见,以课文为范文进行模仿,让学生在模仿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创作,做到既基于课文又不同于课文。我们应该挖掘教材优点,发挥其最大效用,令其成为我们作文教学中的范文。  首先,做好学期及单元作文教学规划。第二,认真上好每个单元的每篇
An analysis is made for the steady two-dimensional laminar boundary layer flow of a viscous, incompressible,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fluid near a stagnation poi
In this paper we shall obtain some interesting extensions and generalizations of a well-known theorem due to Enestrom and Kakeya according to which all the zero
We will introduce a new connection between some transformations and some aspects of differential geometry of some curves in Minkowski space. The concept of fold
整体阅读指的是掌握文本内容的大致意思后,从多个角度来思考文本蕴意来进一步构成整体性阅读感知。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需明确整体阅读的根本蕴意,并区分开与大体阅读的差异性,通过培养学生整体阅读意识来作课堂首要目标,以引导学生从文本题目、写作导索及蕴意等多个角度来进行文章阅读,从而帮助其构建良好的阅读学习认知。  一、以题目作切入点展开解读  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语文阅读时,需从相关切入
现代化的建筑工程开展,正在不断的优化,其目的在于更好的服务社会,为居民生产、生活提供较多的帮助。建筑设计创新已经成为了不可阻挡的潮流,应坚持对多方面的工作有效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