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台湾海峡两岸观光旅游协会的邀请,由大陆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副秘书长李亚莹率领的“大陆新闻媒体赴台旅游考察团”一行35人于2009年12月21日至12月28日对台湾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采访。
考察团抵达台北时,正赶上一场最强劲的冷空气刚刚席卷台北,气温骤降八九度。但是台湾海峡两岸观光旅游协会执行副秘书长刘喜临,在欢迎晚宴中一句幽默的致辞:“希望大家了解台湾的在地文化,尤其是台湾民众的友善,我相信有在座的各位在,台湾的温度会提升、慢慢地标高。”顿时令所有的人暖意萦怀。而本刊记者在随后为期一周的西线考察采访中,处处感受到台湾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民众的热情。为此,本刊将以系列报道的形式以飧读者。
12点25分,飞机从北京国际机场起飞。
15点30分,飞机降落在台北桃园机场。
2小时55分,飞行距离2153公里。从北京到台北,它跨越了我几十年的思念与期待。
从北京国际机场登上台湾华航飞机的那一刻,我就不住地为自己庆幸。18年前的1992年,我刊前辈魏秀堂老师随大陆首批记者赴台采访团去台湾时,因为当年两岸尚未三通,魏老师先从北京到广东惠阳,再转乘中巴去深圳、再转道香港飞至台北,一路奔波,竟然花费30多个小时,不能不感叹,今日两岸关系的互动已经不是往昔可以比拟。
飞机穿越台湾海峡上空,我的眼睛一刻不停地看着被蓝色的海水包围着的台湾岛,毕竟台湾是让无数大陆人士魂牵梦萦的地方,60年的思念、向往和期待,赋予太多的内涵……
一到台北,最强烈的感觉是铺天盖地的繁体字商号,看到高楼大厦上醒目的写着“中高考补习”、“留学”的字样,我不觉会心一笑。人流中打扮入时、妆颜超炫的女郎,像刚刚从朱德庸笔下的《粉红女郎》里闪出来一般。
台北市是一个人文、时尚、律动、活力的城市。圆山大饭店的雍容典雅、台北故宫的“镇院三宝”、诚品书店氤氲着的书香、华山创意园区的乐活、西门町急于张扬的个性,士林夜市的市井民生……足够让人流连品味。
圆山大饭店:一个有故事的饭店
我们乘坐的大巴一路蜿蜒在去往中山北路圆山大饭店的路上,因为是傍晚时分,正赶上下班高峰,交通堵塞与北京相比毫不逊色。抬眼望去,远处剑潭山上,一座高14层、飞檐翘角、高耸巍峨的中国古代宫殿式建筑,在夜晚灯光的映射下仿若玉宇琼楼,它就是台北市地标性建筑之一的圆山大饭店,台湾人常用“连山在它面前都会变小”来形容它的气势雄伟。
据说,圆山大饭店有不少是高官、贵族宴客的地方,更经历过许多台湾的过去,具有相当浓厚的政治色彩。
踏进金碧辉煌的大厅,一排排朱红色圆柱迎面而来,仔细数数竟有42根之多,每一个圆柱上面雕饰着盘升的飞龙,与高高悬挂的宫灯、古韵悠扬的乐声、墙壁上周公制礼作乐的铜质浮雕、满地朱红色地毯等一同铺陈出一股强劲的中国风。
听导游介绍,整座饭店从门窗、梁柱、壁画到天花板,随处可见活灵活现的飞龙图腾共22万条。因此,圆山大饭店被称之为“龙宫”并不是徒有虚名。
透过圆山大饭店豪华套房的落地窗、女儿墙,可以与台湾的另一地标性建筑101进行古典与现代的对话,台北的风华也在这场默默的对视中尽收眼底。
圆山大饭店在1968年,被美国《财星》杂志评选为世界十大饭店之一。
在众多有关这座饭店的故事里,见证并参与两岸从对立到和解的历史是它的经典之一。
1986年10月7日,蒋经国在圆山大饭店接见了美国《华盛顿邮报》董事长葛兰姆女士时,宣布即将解除台湾地区戒严状态。不久,台湾正式“解严”、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2008年11月3日至7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下榻圆山大饭店,两岸两会领导人在此签订了两岸全面“三通”的跨时代协议。
眺望历史,这座悠然古风的饭店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结束,迎来了两岸新时代的开始。
圆山大饭店见证历史无数,就连饭店本身也是一段传奇。
早年在台湾坊间,曾一直盛传圆山大饭店有一个不能说出的秘密,即“总统”密道,在遇突发情况时,“总统”可以通过密道直接离开饭店。这更使饭店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出乎意料的是,好客的台湾海峡两岸观光旅游协会专门为我们安排了“揭密之旅”。
所谓“密道”实际上是白色的石制滑道,在饭店的西侧,全长180公尺、紧邻滑道旁有186个楼梯,45盏防爆灯,这里不仅防爆隔音,还有独立的排水系统、紧急广播。不容分说,大家纷纷上演了一段“秘密出逃”,几个弯拐下来,还真有点惊险和刺激。据说,这个滑道的出口是剑潭公园,可通往士林官邸。但是因为只尝试其中的一小段,至于出口在哪儿,还是一个悬念。
倒是导游的一句话,令我记忆深刻。“自1973年建成以来,密道就从来没有使用过。因为没有紧急情况发生,两岸也没有发生过战争。”我们相视而笑,是啊,没有人喜欢战争。
到台北故宫看“三宝”
到台北主要是看文化,而第一站一定是台北故宫。台北故宫位于外双溪,外观雄伟壮丽,背负青山,是一座4层高的仿北京故宫的建筑。
台北故宫因为是纯粹的展览厅,所以在规模上不像北京故宫那么浩大;在展品上北京故宫因为历来是皇家收藏,而台北故宫则不仅有皇室收藏,还有来自“中央博物院”等机构的收藏。在67万件典藏中,以陶瓷、书画、青铜器最为完整,其中,有人们常常忽略的清朝的文书档案为最多,堪称台北故宫精华中的精华。
为了方便参观者,台北故宫在每一层的每一个展厅外,都镶嵌着大幅最值得推荐的藏品。
无论是台湾还是大陆的游客,很多人都是冲着三大“镇院之宝”——“毛公鼎”、“翠玉白菜”、“肉形石”而来,这是有典故的。
“毛公鼎”可不是通常人们想象的如司母毋大方鼎一样硕大壮观,只有53.8厘米高,口径47.9厘米,34.7公斤重,然而,“毛公鼎”上刻的铭文却是当今出土的7000多件铭文青铜器中最多的,有32行,499字。铭文表达了周宣王的政治诉求,对研究西周晚期政治历史有着极重要的参考价值,这篇煌煌巨制,被郭沫若先生称之为“抵得上一篇《尚书》”。同时,它也是一篇金文书法的典范。其命运多舛和在爱国志士护佑之下躲过日本人一劫的故事,被名扬四海,更激起无数人的好奇心。
“翠玉白菜”因其长年出现在台湾的历史课本上,构成了大家共同的成长回忆,算得上是台湾岛内人气最高的文物。它长18.7厘米,宽9.1厘米,厚5.7厘米,匠人巧妙地运用了玉料本身半白半绿的色彩变化,雕出一株鲜活欲滴的白菜,有趣的是,在翻卷的菜叶上有蝗虫和螽斯,它们似在“啾啾”鸣叫,又似展翅欲飞,活灵活现,特别讨人喜爱。
“翠玉白菜”是瑾妃嫁给光绪皇帝时,其父亲为她特意准备的,暗喻“我的女儿洁白无暇,我的家世清清白白。”两只虫子因为繁殖力强,有子孙绵延之意。真不愧是件别有含意的嫁妆。
几千年来中国人把玉比作君子,是清正和廉洁的化身。古人曾云:“水浮万物,玉石留止。”在文物面前每个人都是匆匆过客,但是文物却经久散发着当年的光泽和美好的内涵。翠玉白菜刚好暗合了中国人世俗与精神层面上的追求,这或许是很多人在它面前端详不够的原因之一吧。
在“镇院三宝”中最能激发人食欲的当属玉跟玛瑙做成的“肉形石”,它就如同刚刚起锅的东坡肉,那令人垂涎的香味似乎飘到鼻尖,特别是肉皮上的毛孔在进行加工润色之后,简直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随着人流,我走到三层的廊道上,这里有一整墙面悬挂着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复制品(真品在藏室),我的手不小心触到展台,只见画上的船舫竟然乘风破浪,浪花四溅。古物复活了!原来,这是台北故宫为了重现历史的一个创意。参观者想看哪段风景,只要轻拍与之对应的展台即可。这种把现代的科技与古典的绘画融合在一起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体现出了博物馆的教育理念。
说来真巧,两岸故宫60年来首度合办的展览“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正在台北故宫展出。在展览门前的一侧,一群小学生们正席地端坐,神情专注地听导览员的解说,任凭参观者进进出出,绝对目不斜视。
走出故宫,我看到门口外的广场上,一群参观完雍正大展的来自台北市仁爱国小的小学生正在叽叽喳喳地玩游戏。六年级的张凯旭一脸笑容,他对我说,每次台北故宫有重大主题展览时,老师都会带他们来参观。他还听父母说过,北京也有个故宫,有机会会去看。
在我看来,在教育推广方面,台北故宫比较多元。这一点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那里得到了印证。她一直倡导台北故宫要针对不同的观众,举办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平时下午5点钟闭馆,但周六实施夜间免费开放。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分享对中华文化的认知。这里不仅有常态展览,还有不少特展。她还特别推荐:“在周六,你可以徜徉其间,度过丰富、充实的一天。饿了有简餐,也有考究的美味。累了可以到楼上四层‘三希堂’喝个咖啡。临走还可以选购故宫出版的书籍、复制品以及其他精致的纪念品。”
诚品书店:“知识无终点,读书不打烊”
台湾作家龙应台曾说:“台北的诚品书店在广大的华人眼中,是一个主要的台北文化地标。”台北被世界认为是“最佳居住城市”的原因之一也是这里有诚品书店,而且“24小时不打烊”。
为一睹芳容,我来到诚品书店敦南总店,虽说已是午夜时分,街道寂寥,但是步入书店,却是灯火通明的另外一个世界。
书店楼高五层,进门处是新书平台桌,下沉区是流行杂志与艺术设计书籍;爬两级阶梯,是文学书;再拐个弯,是电影与摄影书籍。
这真是一个令人着迷的画面:
书柜与各个主题区之间有廊道和楼梯相连,人们走在书柜前,“不敢高声语”,生怕惊扰别人。年轻人在寻书时俯身抑或盘坐揣摩,年长者老到而从容不迫,在大厅里缭绕的古典音乐中,似乎进行着古老的仪式,在与书的对话中,充满着对知识的崇敬。
那一刻,我彷佛看到一个叫作“知识”的东西在这里徜徉、驻足。这让我相信:在其他地方,光亮是从天空投射到地上,而在这里,光亮却是从书架、从阅者的身上投射到天空。
而店家细微之处的体贴也总能让人感受得到。
比如,书柜面板都保持了15度倾斜,为方便读者取书,而那一缕缕飘逸灵动的浓浓咖啡香,始终与书香相伴随。
诚品书店还特别开设了大陆书籍区域,大陆作家王蒙等人的作品就在其中。店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毛泽东语录》风靡一时,成为台湾人“前进大中华经济圈的必读圣经”。
尽管这里的书价要比大陆的高出三倍之多,但是,对于好书之人,知识远比金钱重要。
“诚品”一名源自古希腊文eslite,意指“精英”。1989年3月,吴清友创办了台湾第一家诚品书店。它一反传统书店的沉闷、单调,而以沉稳、优雅、温馨的色系,具有欧洲图书馆风格的精致的购书环境为特色的。
目前的诚品书店,遍布台湾各主要县市,约有五六十家。一个书店能开到如此境地,不仅说明吴清友的精明,同时也得以窥见台湾人崇尚知识、善于学习的精神。
我似乎一下子理解了为什么曾有人说台北值得夸耀的不是她看得见的硬实力,而是看不见的台北人的文化力。
记得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说过,当书店里不只卖书,还处处氤氲着人文、艺术的精神,它就不再只是一个书店。对于台湾的民众来说,诚品书店已经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
这也正是诚品书店最值得留恋之处。
在华山创意园“偷得浮生半日闲”
到华山创意园正是黄昏时分,夕阳下,一座时代久远的二层小楼外的铁制楼梯的影子斜斜地拖在墙壁上,跟美国城市的SOHO里废弃的工厂的楼梯,影子被映到墙上的效果如出一辙。
华山创意园在台北的繁华地带,在日据时代是台湾啤酒厂,后来厂子搬到了新竹,废弃的工厂在时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龙应台大力推进文化创意的规划下,很多有古迹或历史价值的建筑,经过整建后转型为新的文化活动作场所。
几株上百年的树、长椅、绿草萋萋,远处林立的高楼、声音低沉的车流声……千万不要以为这只是一个平常的所在,实际上它们已经被装置艺术装置了进去。
参与创意设计的翟光鸿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他引导大家,把眼前这片绿地看成是一片海,椅子是岛屿,岛屿在海的中间呈现出另外的一种悠闲的感觉。“怎么样,是不是与路那边的车水马龙在视觉上造成很大差异?!”
一排排灰色的旧厂房,真的激发了像翟光鸿一样的年轻人,他们将它变成了一个个充分创意与展示的空间,为紧张繁忙的都市里留下一个舒缓的空间,也为闷在写字楼里的人们提供了“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去处。
这很符合台北年轻人崇尚的慢生活,但是仅有此还不行,还要有“创意”,那才叫做时尚。
一座看上去非常温馨的粉红色房屋让我们驻足,这是《向左看向右看》手绘本的画家几米的创意主题馆,他手绘本里的内容,比如木瓜、那个男孩,那个女孩统统变成商品,像铅笔、相框、拖鞋、浴巾等,格外受人追捧。
忽然,一阵隆隆的摇滚声从一座厂房样的地方传出,循声望去,一溜画着鞋子的水泥墙面上写着“台北音乐传记”。翟光鸿说,大陆的摇滚之王崔健在这里开了首场音乐会,“当时的场景真是万人空巷。”
在“茶的生活设计大展”展厅里,我们看到了翟光鸿的“作品”。
按照寻常人的想象,这里应该首先见到的是茶叶,然而非也!
这正是以翟光鸿为代表的台湾新世纪的年轻人的创意。其目的是探讨新时代下人们对喝茶的看法。
“年轻人对喝茶并不太讲究,但是,我们希望喝茶时一些有趣的事情发生在杯子上、椅子上、茶的包装上,通过对这些的设计来让年轻人喜欢茶、了解茶。”接着,翟光鸿指着一旁曾在法国米兰展览过的长凳说,“它的设计师是荷兰的农家子弟,喝茶对他来讲不是端坐在桌边,而是跟着爸爸在田间地头,吹着微风那种纯自然的感觉,所以他将农家用的锄头做成长凳的腿,将生活与设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对设计师来讲是对生命的回顾。”令翟光鸿骄傲的是,这在全世界只有两张这个长凳,“一张在收藏家手里,一张就在这里。”。
在琳琅满目的茶筒展示桌前,一组颇具书卷气的竹简茶筒十分出众,原来这是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到大陆拜访胡锦涛总书记时赠送的伴手礼。翟光鸿描述着做这个茶筒的过程:老先生会在桌子上放上一张纸,将竹片一片一片地铺在上面,要送给谁,就将那人的姓名、年龄、生肖、祝福的话串成两首诗写在上面,再把竹简拿起来卷成一个卷筒,上下加盖,一个创意的茶筒就完成了。
老先生是台湾著名的远流出版社的文化人,在翟光鸿的意识里,老先生负责文化,创意则是年轻人的事情。绝对分工明确。
台北美食名片:牛肉面
浸润在台北这座城市的除了文化,还有美食。台北的美食流派纷呈,南北荟萃,像士林夜市的“蚵仔煎”、“大饼包小饼”、“大肠包小肠”……但是,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当属台北美食名片——“牛肉面”。
“台北上自五星级酒店,下至一般级别的宾馆,大街小巷的食肆,到处都可以吃到牛肉面,说牛肉面是台北人的至爱名副其实。”台北市市长郝龙斌在台北牛肉面节时颇为自豪地说。
台北各种流派的牛肉面真是应有尽有,比如“老董牛肉面”、“永康牛肉面”等等。台湾的牛肉面之所以普遍好吃,是因为用牛大骨加中药和特制的调料慢火长时间熬成,所以汤头鲜甜,肉香浓郁。尽管有的餐馆优雅,有的简陋,但是台北人并不看重这些,因为碗里的东西最有说服力。
为了给这股美食风再添一把火,2005年,台北市政府推出首届台北牛肉面节,自此,这张台北美食名片更是名扬遐迩。
至今,人们对台湾首富郭台铭在2008年7月的婚礼中,一下子定上700份曾获得台北牛肉面节冠军的“上品清炖牛肉面”作为婚宴主菜而记忆犹新,这道面正是“老董牛肉面”的主人刘正雄的拿手菜。
在我们入住酒店的不远处的民生西路上,就有一家“老董牛肉面”的旗舰店,店面虽然有三层,但是店外还是排着等候的人。一位来自大陆的客人一边有滋有味地品着面一边说着,他在南京曾经吃过“老董牛肉面”,这次来台湾旅游特意找到“老董”一饱口福。原因一是原汁原味的鲜汤,一是绵软滑嫩,入口即酥的牛肉,再就是口味地道的北京葱油饼,“让我吃出了记忆的味道。”
现在的刘正雄已经在大陆传递台湾牛肉面的好滋味。他的店已经获准入驻上海世博会,“希望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人们品尝到中国美食文化的精髓。”刘正雄更有计划将牛肉面拓展到全世界。
“永康牛肉面”,也是全台北市最好的牛肉面之一。老板娘罗女士目前倒是没有到大陆发展的想法。“因为,店里经常有大陆来旅游的客人光顾,这已经让我很开心啦。”“不过,我会去大陆旅游!”罗女士笑吟吟地说。
考察团抵达台北时,正赶上一场最强劲的冷空气刚刚席卷台北,气温骤降八九度。但是台湾海峡两岸观光旅游协会执行副秘书长刘喜临,在欢迎晚宴中一句幽默的致辞:“希望大家了解台湾的在地文化,尤其是台湾民众的友善,我相信有在座的各位在,台湾的温度会提升、慢慢地标高。”顿时令所有的人暖意萦怀。而本刊记者在随后为期一周的西线考察采访中,处处感受到台湾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民众的热情。为此,本刊将以系列报道的形式以飧读者。
12点25分,飞机从北京国际机场起飞。
15点30分,飞机降落在台北桃园机场。
2小时55分,飞行距离2153公里。从北京到台北,它跨越了我几十年的思念与期待。
从北京国际机场登上台湾华航飞机的那一刻,我就不住地为自己庆幸。18年前的1992年,我刊前辈魏秀堂老师随大陆首批记者赴台采访团去台湾时,因为当年两岸尚未三通,魏老师先从北京到广东惠阳,再转乘中巴去深圳、再转道香港飞至台北,一路奔波,竟然花费30多个小时,不能不感叹,今日两岸关系的互动已经不是往昔可以比拟。
飞机穿越台湾海峡上空,我的眼睛一刻不停地看着被蓝色的海水包围着的台湾岛,毕竟台湾是让无数大陆人士魂牵梦萦的地方,60年的思念、向往和期待,赋予太多的内涵……
一到台北,最强烈的感觉是铺天盖地的繁体字商号,看到高楼大厦上醒目的写着“中高考补习”、“留学”的字样,我不觉会心一笑。人流中打扮入时、妆颜超炫的女郎,像刚刚从朱德庸笔下的《粉红女郎》里闪出来一般。
台北市是一个人文、时尚、律动、活力的城市。圆山大饭店的雍容典雅、台北故宫的“镇院三宝”、诚品书店氤氲着的书香、华山创意园区的乐活、西门町急于张扬的个性,士林夜市的市井民生……足够让人流连品味。
圆山大饭店:一个有故事的饭店
我们乘坐的大巴一路蜿蜒在去往中山北路圆山大饭店的路上,因为是傍晚时分,正赶上下班高峰,交通堵塞与北京相比毫不逊色。抬眼望去,远处剑潭山上,一座高14层、飞檐翘角、高耸巍峨的中国古代宫殿式建筑,在夜晚灯光的映射下仿若玉宇琼楼,它就是台北市地标性建筑之一的圆山大饭店,台湾人常用“连山在它面前都会变小”来形容它的气势雄伟。
据说,圆山大饭店有不少是高官、贵族宴客的地方,更经历过许多台湾的过去,具有相当浓厚的政治色彩。
踏进金碧辉煌的大厅,一排排朱红色圆柱迎面而来,仔细数数竟有42根之多,每一个圆柱上面雕饰着盘升的飞龙,与高高悬挂的宫灯、古韵悠扬的乐声、墙壁上周公制礼作乐的铜质浮雕、满地朱红色地毯等一同铺陈出一股强劲的中国风。
听导游介绍,整座饭店从门窗、梁柱、壁画到天花板,随处可见活灵活现的飞龙图腾共22万条。因此,圆山大饭店被称之为“龙宫”并不是徒有虚名。
透过圆山大饭店豪华套房的落地窗、女儿墙,可以与台湾的另一地标性建筑101进行古典与现代的对话,台北的风华也在这场默默的对视中尽收眼底。
圆山大饭店在1968年,被美国《财星》杂志评选为世界十大饭店之一。
在众多有关这座饭店的故事里,见证并参与两岸从对立到和解的历史是它的经典之一。
1986年10月7日,蒋经国在圆山大饭店接见了美国《华盛顿邮报》董事长葛兰姆女士时,宣布即将解除台湾地区戒严状态。不久,台湾正式“解严”、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2008年11月3日至7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下榻圆山大饭店,两岸两会领导人在此签订了两岸全面“三通”的跨时代协议。
眺望历史,这座悠然古风的饭店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结束,迎来了两岸新时代的开始。
圆山大饭店见证历史无数,就连饭店本身也是一段传奇。
早年在台湾坊间,曾一直盛传圆山大饭店有一个不能说出的秘密,即“总统”密道,在遇突发情况时,“总统”可以通过密道直接离开饭店。这更使饭店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出乎意料的是,好客的台湾海峡两岸观光旅游协会专门为我们安排了“揭密之旅”。
所谓“密道”实际上是白色的石制滑道,在饭店的西侧,全长180公尺、紧邻滑道旁有186个楼梯,45盏防爆灯,这里不仅防爆隔音,还有独立的排水系统、紧急广播。不容分说,大家纷纷上演了一段“秘密出逃”,几个弯拐下来,还真有点惊险和刺激。据说,这个滑道的出口是剑潭公园,可通往士林官邸。但是因为只尝试其中的一小段,至于出口在哪儿,还是一个悬念。
倒是导游的一句话,令我记忆深刻。“自1973年建成以来,密道就从来没有使用过。因为没有紧急情况发生,两岸也没有发生过战争。”我们相视而笑,是啊,没有人喜欢战争。
到台北故宫看“三宝”
到台北主要是看文化,而第一站一定是台北故宫。台北故宫位于外双溪,外观雄伟壮丽,背负青山,是一座4层高的仿北京故宫的建筑。
台北故宫因为是纯粹的展览厅,所以在规模上不像北京故宫那么浩大;在展品上北京故宫因为历来是皇家收藏,而台北故宫则不仅有皇室收藏,还有来自“中央博物院”等机构的收藏。在67万件典藏中,以陶瓷、书画、青铜器最为完整,其中,有人们常常忽略的清朝的文书档案为最多,堪称台北故宫精华中的精华。
为了方便参观者,台北故宫在每一层的每一个展厅外,都镶嵌着大幅最值得推荐的藏品。
无论是台湾还是大陆的游客,很多人都是冲着三大“镇院之宝”——“毛公鼎”、“翠玉白菜”、“肉形石”而来,这是有典故的。
“毛公鼎”可不是通常人们想象的如司母毋大方鼎一样硕大壮观,只有53.8厘米高,口径47.9厘米,34.7公斤重,然而,“毛公鼎”上刻的铭文却是当今出土的7000多件铭文青铜器中最多的,有32行,499字。铭文表达了周宣王的政治诉求,对研究西周晚期政治历史有着极重要的参考价值,这篇煌煌巨制,被郭沫若先生称之为“抵得上一篇《尚书》”。同时,它也是一篇金文书法的典范。其命运多舛和在爱国志士护佑之下躲过日本人一劫的故事,被名扬四海,更激起无数人的好奇心。
“翠玉白菜”因其长年出现在台湾的历史课本上,构成了大家共同的成长回忆,算得上是台湾岛内人气最高的文物。它长18.7厘米,宽9.1厘米,厚5.7厘米,匠人巧妙地运用了玉料本身半白半绿的色彩变化,雕出一株鲜活欲滴的白菜,有趣的是,在翻卷的菜叶上有蝗虫和螽斯,它们似在“啾啾”鸣叫,又似展翅欲飞,活灵活现,特别讨人喜爱。
“翠玉白菜”是瑾妃嫁给光绪皇帝时,其父亲为她特意准备的,暗喻“我的女儿洁白无暇,我的家世清清白白。”两只虫子因为繁殖力强,有子孙绵延之意。真不愧是件别有含意的嫁妆。
几千年来中国人把玉比作君子,是清正和廉洁的化身。古人曾云:“水浮万物,玉石留止。”在文物面前每个人都是匆匆过客,但是文物却经久散发着当年的光泽和美好的内涵。翠玉白菜刚好暗合了中国人世俗与精神层面上的追求,这或许是很多人在它面前端详不够的原因之一吧。
在“镇院三宝”中最能激发人食欲的当属玉跟玛瑙做成的“肉形石”,它就如同刚刚起锅的东坡肉,那令人垂涎的香味似乎飘到鼻尖,特别是肉皮上的毛孔在进行加工润色之后,简直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随着人流,我走到三层的廊道上,这里有一整墙面悬挂着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复制品(真品在藏室),我的手不小心触到展台,只见画上的船舫竟然乘风破浪,浪花四溅。古物复活了!原来,这是台北故宫为了重现历史的一个创意。参观者想看哪段风景,只要轻拍与之对应的展台即可。这种把现代的科技与古典的绘画融合在一起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体现出了博物馆的教育理念。
说来真巧,两岸故宫60年来首度合办的展览“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正在台北故宫展出。在展览门前的一侧,一群小学生们正席地端坐,神情专注地听导览员的解说,任凭参观者进进出出,绝对目不斜视。
走出故宫,我看到门口外的广场上,一群参观完雍正大展的来自台北市仁爱国小的小学生正在叽叽喳喳地玩游戏。六年级的张凯旭一脸笑容,他对我说,每次台北故宫有重大主题展览时,老师都会带他们来参观。他还听父母说过,北京也有个故宫,有机会会去看。
在我看来,在教育推广方面,台北故宫比较多元。这一点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那里得到了印证。她一直倡导台北故宫要针对不同的观众,举办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平时下午5点钟闭馆,但周六实施夜间免费开放。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分享对中华文化的认知。这里不仅有常态展览,还有不少特展。她还特别推荐:“在周六,你可以徜徉其间,度过丰富、充实的一天。饿了有简餐,也有考究的美味。累了可以到楼上四层‘三希堂’喝个咖啡。临走还可以选购故宫出版的书籍、复制品以及其他精致的纪念品。”
诚品书店:“知识无终点,读书不打烊”
台湾作家龙应台曾说:“台北的诚品书店在广大的华人眼中,是一个主要的台北文化地标。”台北被世界认为是“最佳居住城市”的原因之一也是这里有诚品书店,而且“24小时不打烊”。
为一睹芳容,我来到诚品书店敦南总店,虽说已是午夜时分,街道寂寥,但是步入书店,却是灯火通明的另外一个世界。
书店楼高五层,进门处是新书平台桌,下沉区是流行杂志与艺术设计书籍;爬两级阶梯,是文学书;再拐个弯,是电影与摄影书籍。
这真是一个令人着迷的画面:
书柜与各个主题区之间有廊道和楼梯相连,人们走在书柜前,“不敢高声语”,生怕惊扰别人。年轻人在寻书时俯身抑或盘坐揣摩,年长者老到而从容不迫,在大厅里缭绕的古典音乐中,似乎进行着古老的仪式,在与书的对话中,充满着对知识的崇敬。
那一刻,我彷佛看到一个叫作“知识”的东西在这里徜徉、驻足。这让我相信:在其他地方,光亮是从天空投射到地上,而在这里,光亮却是从书架、从阅者的身上投射到天空。
而店家细微之处的体贴也总能让人感受得到。
比如,书柜面板都保持了15度倾斜,为方便读者取书,而那一缕缕飘逸灵动的浓浓咖啡香,始终与书香相伴随。
诚品书店还特别开设了大陆书籍区域,大陆作家王蒙等人的作品就在其中。店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毛泽东语录》风靡一时,成为台湾人“前进大中华经济圈的必读圣经”。
尽管这里的书价要比大陆的高出三倍之多,但是,对于好书之人,知识远比金钱重要。
“诚品”一名源自古希腊文eslite,意指“精英”。1989年3月,吴清友创办了台湾第一家诚品书店。它一反传统书店的沉闷、单调,而以沉稳、优雅、温馨的色系,具有欧洲图书馆风格的精致的购书环境为特色的。
目前的诚品书店,遍布台湾各主要县市,约有五六十家。一个书店能开到如此境地,不仅说明吴清友的精明,同时也得以窥见台湾人崇尚知识、善于学习的精神。
我似乎一下子理解了为什么曾有人说台北值得夸耀的不是她看得见的硬实力,而是看不见的台北人的文化力。
记得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说过,当书店里不只卖书,还处处氤氲着人文、艺术的精神,它就不再只是一个书店。对于台湾的民众来说,诚品书店已经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
这也正是诚品书店最值得留恋之处。
在华山创意园“偷得浮生半日闲”
到华山创意园正是黄昏时分,夕阳下,一座时代久远的二层小楼外的铁制楼梯的影子斜斜地拖在墙壁上,跟美国城市的SOHO里废弃的工厂的楼梯,影子被映到墙上的效果如出一辙。
华山创意园在台北的繁华地带,在日据时代是台湾啤酒厂,后来厂子搬到了新竹,废弃的工厂在时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龙应台大力推进文化创意的规划下,很多有古迹或历史价值的建筑,经过整建后转型为新的文化活动作场所。
几株上百年的树、长椅、绿草萋萋,远处林立的高楼、声音低沉的车流声……千万不要以为这只是一个平常的所在,实际上它们已经被装置艺术装置了进去。
参与创意设计的翟光鸿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他引导大家,把眼前这片绿地看成是一片海,椅子是岛屿,岛屿在海的中间呈现出另外的一种悠闲的感觉。“怎么样,是不是与路那边的车水马龙在视觉上造成很大差异?!”
一排排灰色的旧厂房,真的激发了像翟光鸿一样的年轻人,他们将它变成了一个个充分创意与展示的空间,为紧张繁忙的都市里留下一个舒缓的空间,也为闷在写字楼里的人们提供了“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去处。
这很符合台北年轻人崇尚的慢生活,但是仅有此还不行,还要有“创意”,那才叫做时尚。
一座看上去非常温馨的粉红色房屋让我们驻足,这是《向左看向右看》手绘本的画家几米的创意主题馆,他手绘本里的内容,比如木瓜、那个男孩,那个女孩统统变成商品,像铅笔、相框、拖鞋、浴巾等,格外受人追捧。
忽然,一阵隆隆的摇滚声从一座厂房样的地方传出,循声望去,一溜画着鞋子的水泥墙面上写着“台北音乐传记”。翟光鸿说,大陆的摇滚之王崔健在这里开了首场音乐会,“当时的场景真是万人空巷。”
在“茶的生活设计大展”展厅里,我们看到了翟光鸿的“作品”。
按照寻常人的想象,这里应该首先见到的是茶叶,然而非也!
这正是以翟光鸿为代表的台湾新世纪的年轻人的创意。其目的是探讨新时代下人们对喝茶的看法。
“年轻人对喝茶并不太讲究,但是,我们希望喝茶时一些有趣的事情发生在杯子上、椅子上、茶的包装上,通过对这些的设计来让年轻人喜欢茶、了解茶。”接着,翟光鸿指着一旁曾在法国米兰展览过的长凳说,“它的设计师是荷兰的农家子弟,喝茶对他来讲不是端坐在桌边,而是跟着爸爸在田间地头,吹着微风那种纯自然的感觉,所以他将农家用的锄头做成长凳的腿,将生活与设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对设计师来讲是对生命的回顾。”令翟光鸿骄傲的是,这在全世界只有两张这个长凳,“一张在收藏家手里,一张就在这里。”。
在琳琅满目的茶筒展示桌前,一组颇具书卷气的竹简茶筒十分出众,原来这是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到大陆拜访胡锦涛总书记时赠送的伴手礼。翟光鸿描述着做这个茶筒的过程:老先生会在桌子上放上一张纸,将竹片一片一片地铺在上面,要送给谁,就将那人的姓名、年龄、生肖、祝福的话串成两首诗写在上面,再把竹简拿起来卷成一个卷筒,上下加盖,一个创意的茶筒就完成了。
老先生是台湾著名的远流出版社的文化人,在翟光鸿的意识里,老先生负责文化,创意则是年轻人的事情。绝对分工明确。
台北美食名片:牛肉面
浸润在台北这座城市的除了文化,还有美食。台北的美食流派纷呈,南北荟萃,像士林夜市的“蚵仔煎”、“大饼包小饼”、“大肠包小肠”……但是,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当属台北美食名片——“牛肉面”。
“台北上自五星级酒店,下至一般级别的宾馆,大街小巷的食肆,到处都可以吃到牛肉面,说牛肉面是台北人的至爱名副其实。”台北市市长郝龙斌在台北牛肉面节时颇为自豪地说。
台北各种流派的牛肉面真是应有尽有,比如“老董牛肉面”、“永康牛肉面”等等。台湾的牛肉面之所以普遍好吃,是因为用牛大骨加中药和特制的调料慢火长时间熬成,所以汤头鲜甜,肉香浓郁。尽管有的餐馆优雅,有的简陋,但是台北人并不看重这些,因为碗里的东西最有说服力。
为了给这股美食风再添一把火,2005年,台北市政府推出首届台北牛肉面节,自此,这张台北美食名片更是名扬遐迩。
至今,人们对台湾首富郭台铭在2008年7月的婚礼中,一下子定上700份曾获得台北牛肉面节冠军的“上品清炖牛肉面”作为婚宴主菜而记忆犹新,这道面正是“老董牛肉面”的主人刘正雄的拿手菜。
在我们入住酒店的不远处的民生西路上,就有一家“老董牛肉面”的旗舰店,店面虽然有三层,但是店外还是排着等候的人。一位来自大陆的客人一边有滋有味地品着面一边说着,他在南京曾经吃过“老董牛肉面”,这次来台湾旅游特意找到“老董”一饱口福。原因一是原汁原味的鲜汤,一是绵软滑嫩,入口即酥的牛肉,再就是口味地道的北京葱油饼,“让我吃出了记忆的味道。”
现在的刘正雄已经在大陆传递台湾牛肉面的好滋味。他的店已经获准入驻上海世博会,“希望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人们品尝到中国美食文化的精髓。”刘正雄更有计划将牛肉面拓展到全世界。
“永康牛肉面”,也是全台北市最好的牛肉面之一。老板娘罗女士目前倒是没有到大陆发展的想法。“因为,店里经常有大陆来旅游的客人光顾,这已经让我很开心啦。”“不过,我会去大陆旅游!”罗女士笑吟吟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