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西南土司承袭方式演变考论

来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1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时期,西南土司的承袭在两种方式间发生多次转变:赴京告袭,即土司或亲自或遣人赴京请求承袭,其显著特点是将承袭与朝贡结合;就彼冠带,即土司在地方请求承袭,但长期要求土司承袭时需按品秩纳粮。前者主要集中在明初,后者从明中期开始逐渐成为主要方式,但期间多有反复,直至清康熙时期就彼冠带被正式确立为土司的承袭方式。赴京告袭向就彼冠带的演变符合行政运作简化的规律,背后隐含了中央与地方经济获取状况的变化,即中央从起初的经济支出方转变为获取方,土司从明初的获取方逐渐成为支出方,直至“改土归流”后对土司编户齐民,直接征税
其他文献
乡村振兴战略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着双向的互动关系,二者协同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目前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面临着乡村文化娱乐消费不足、从业人员数量不足、文化产业发展不均衡等困境。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发挥文化产业的“民族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明确地区资源优势;抓住高新技术的机遇,为文化产业赋能;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树立品牌意识,增强创新能力,深入开发和打造文化IP。
在预防性刑法观的影响下,信息社会扩大刑法处罚范围,网络信息法益扩容在我国已经实现,由此引发了对刑法权恣意发动、扩大干预范围的隐忧。为消除社会的误解、澄清预防性刑法观的理论藩篱。在立法层面,划定网络信息法益扩容的边界,弥补网络信息法益内涵关于“内容安全”的缺位;在司法层面,将预防性刑法观的犯罪化运用以“必要性原则”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以日益密切的族际交往交流交融为表征的族际社会共同体生长,是国家长治久安和边疆稳定的重要社会基础,它既依赖于社会结构层面民族利益关系的协调整合,也依赖于日常生活层面族际社会关系网络的生长扩散。国家动员组织的社会力量与市场经济推动的社会力量共同促进了中国西藏边境地区族际社会关系网络的生长和扩散,推动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949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坚持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着力推进社会文化发展,致力于改善民生,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广西壮族自治区各民族在经济交往、文化交流、族际通婚、族际交友等方面的交往交流交融范围日益扩大,程度日益加深。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证明,为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要善于挖掘和合理利用历史资源;要坚持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提供政治保障;
一、创作背景甲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也是迄今为止中国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甲骨文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上古文化信息,是三千年前商王朝信史地位的实物见证,也是研究殷商文化及上古文明的“活化石”。1899年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开辟了近代学术发展的新纪元。甲骨文的问世,不仅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而且使一个距今3000年前的王朝影像日益清晰,中国有史记载的历史由此上提了1000年。
跨文化传播是人类文化存在与发展中最为普遍的一种现象,同时也是所有人类文化获得发展动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历史上我国文化对外传播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文化对外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格局:中华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既能借鉴我国跨文化传播的历史交流经验,也能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新契机,与时俱进地丰富与拓展传播形式与途径,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中华民族文化传播路径与形式包括官方和民间两大传播主体所主导的口碑传播、品牌塑造、实体展示、多媒体呈现、文创产业、民间交流等多种样式,早期建构的传播路径在当
互助养老虽为农村养老新模式,但当前整体运行状况不尽人意,其症结在于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以“条块分割”等为特征,在身份、区域、运行等层面,呈碎片化运作之势,具体表现为认知难以产生共鸣、养老资源零散化、政策设计失衡、服务运行地方化、养老需求偏好与服务供给目标偏离等,直接影响着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供给效率的提升。据此,可从需求、资源、供给三个维度设计出“3个动态链接+1个良性循环+多个优化结果”的碎片化整合思路,以指导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协同供给机制的建构。在整合思路指导下,从完善政策设计、优化主体关系、创新服务方式、建立
石虎在自称大赵天王前有三年的居摄期,这与其夺位非正、人心不附有关.从“居摄”期开始,石虎利用谶文、符瑞、佛教前世因缘、祆教礼义等不同政治观念增强后赵治下不同族群、
藏族导演万玛才旦和松太加的影片整体呈现出本地化、日常化、去奇观化的特质。在“去奇观”的同时,自然景观依然在他们的电影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兼具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色彩的刻画,万玛才旦与松太加将奇观式表达转向了对家园情怀与精神世界的探索。随着空间叙事的展开,家园的概念被不断重构,最终指向自我与他者、人性与神性,以及人、动物、自然基于“有生性”的合一。家园的概念离不开性别伦理。当女性走出家庭,进入社会,“家园”的意义也随着家庭内外空间的切换而变化。在万玛才旦与松太加的影片中,女性角色呈现出神秘
单元有效与治理有效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各地都在积极通过单元调整的实践,探索单元有效实现的形式和条件,进而促进治理有效的实现。但在具体的实践中,新构治理单元嵌入现有治理体系的实践则比较少。通过对西藏自治区“双联户”这一治理单元的嵌入实践进行分析发现:新建单元需要考虑单元规模、群众参与距离、社会基础和嵌入后的效果,等等,以确保单元适宜和治理有效。同时,在单元嵌入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衡量现有单元的规模和单元层级、现有单元的管理幅度和群众基层事务的参与距离、嵌入地区的群众意愿和历史传统等诸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