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曲同工话惆怅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mao_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雨巷》是现代诗人戴望舒的代表作。该诗篇创造了一个“梦一般的凄婉迷茫”的意境 ,表现了哀怨、惆怅的复杂微妙的感情。叶圣陶先生称这首诗“替新诗底章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从此被称为“雨巷诗人”。《蒹葭》选自《诗经》,是历来倍受赞赏的一首抒情诗,诗因对“伊人”的执著追求以及追寻不得的失望、惆怅的心情,流传千百年。这两首诗许多方面都很相似,本文仅从意境方面作一比较。
  《雨巷》以梅雨季节的江南小巷为背景,“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而寂寥的雨巷”的主人公,希望“逢着”、“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表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泓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茫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蒙眬而又有幽深的美感。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显然是受古代诗词中一些作品的启发。用丁香结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唐诗人李商隐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南唐李璟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将丁香和雨中愁联系在了一起。“很显然,戴望舒从这首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这种吸收和借鉴是很明显的。只是在古代诗词里,雨中丁香结是以真实的生活景物来寄托诗人的感情的,而诗人戴望舒却依据生活的经验而又加上了自己的想象, 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的美好意象’”,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艺术想象的产物 。
  而《蒹葭》意境的美点又在哪里呢?
  王国维《人间词话》曾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并赞叹它“风格洒落”。全诗意境蒙眬凄清,感情执著真切,成就了其独特的艺术美感。而作者为我们营造的一种凄婉的情调,幽邃的意境却是最为难得的。王国维曾把它与宴几道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相比,得出结论为:“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细品诗中文字,金秋之际,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状,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时,以为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她)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的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及,于是他(她)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伊人宛在,觅之无踪,但其身影又在眼前不时闪现晃动,时远时近,时隐时现,时有时无,闪烁不定。此情此景又使这位追求者欲找无方,欲罢不能。读来只觉情调凄婉,境界幽邃,意蕴无穷。再深入品味,反复吟诵,就能发觉该诗意境的营造呈现出多重叠合、交互融汇的架构,显示出繁富绚丽的色彩。 (作者单位 白水县田家炳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丁洪刚
其他文献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利用outlook express发送电子邮件(E-mail)和接收电子邮件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创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掌握如何使用outlook express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倡文明用机,培养良好习惯。使学生树立信息安全和信息保护的观念。  教学重点:如何使用outlook expr
期刊
一、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敢问”    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不敢质疑问难,不敢提出问题。主要是由于他们存在自卑紧张的心理。怕所提的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太浅薄;怕提出的问题词不达意或出现错误,被同学嘲笑;怕提出的问题超出教学要求或老师一时难以回答,造成尴尬,斥之为“插嘴”、钻“牛角尖”等。所以,他们宁可把问题放在头脑里,也不愿将它提出来。  在科学课的课堂上要让学生敢问,
期刊
Microsoft powerpoint是当前最简便、最常用的课件制作和演示软件。下面介绍一些PowerPoint 2003的使用技巧。    1.超级链接制作的菜单    大多数老师制作的演示文稿的第二页目录菜单,目录菜单都使用了超级链接,这是一节课的全部教学内容。但是个别老师在使用过程中,鼠标点到超级链接以外的区域时,幻灯片就会翻到下一页,不会到相应的幻灯片。这是因为幻灯片的切换方式都默认的“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小说、寓言、童话、诗歌、散文等不同体裁的课文,它们无一不是从浩瀚的文化宝库中精选出来的上乘篇章,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它们无一不蕴含着“美”的因素,几乎包罗一切美的表现形式,具有浓烈的审美功能。这些篇章也就成为美的载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中蕴含着的“美”,与学生一道领略、体会和欣赏这种“美”;要善于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架起“审美”的桥梁,引导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激
期刊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学习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音乐欣赏要从小学音乐教学抓起,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一、欣赏教学要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为主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聆听是一种能力,
期刊
总有这样一个疑惑:“故事”和“作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统一的,可为什么孩子都喜欢听故事、编故事、说故事,却一听到“作文”二字就黯然失色、咬着笔头无从下手?我想,就让“故事”领着孩子们走向写作的大门,让孩子们跟着故事跑到作文的殿堂,抒发真情实感,张扬独特个性吧。    策略一:以“故事”的方式记录生活    1.把想象搬进故事  想象是儿童的天性。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
期刊
孩子的兴趣决定了他们学习和认识事物的积极精神。幼儿愿做什么或不愿做什么几乎全凭兴趣所左右。所以,培养孩子,先从培养兴趣开始。不管你对孩子抱有怎样大的希望,如果你能使孩子对你所希望的事产生强烈的兴趣,你就成功一半!    孩子是看会的,不是教会的!    一位母亲向我抱怨五岁的儿子没出息,怎么教他也不肯好好识字看书。可是,我知道这五岁的孩子却会玩扑克。我问,这么小就会玩扑克,你是怎么教的?我这一问这
期刊
自从2004年线性规划问题进入高考以来。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就成了高考数学命题的热点之一。2007年全国高考23套文、理科数学试卷中有23道题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有关,在这些试卷中命题者希望通过考查学生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达到考查学生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下对2007年高考试题中的线性规划问题作一浅析。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课堂教学的创新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导学式教学法正是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体现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旨的教学模式。导学式教学包括导读、导思、导练、导创。它是以心理学为基础,把握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致力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体性学习活动。    “注:本文中所涉及
期刊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在学习古诗时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因此,在教学四年级上册20课《古诗两首》时,我确定古诗教学的重点是:在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想象诗歌所描述的情景。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