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来源 :中国教研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ta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健全人格的基本要求,但时值缤纷复杂的今天,很多初中生因种种原因不懂得感恩或者回报意识淡薄。本文试图从初中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可行性,渗透性等方面进行一些探究分析,试图让教师更加充分细致地挖掘语文教材中相关的教学资源,让感恩教育轻松融入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于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引导广大农村地区的孩子学会感恩、知恩图报,为学生建立更加健全的健康的人生观。
  【关键词】语文教学感恩教育引导渗透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传统。古语也有“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之说,但笔者在我校前次的月考语文试卷评卷中发现,以背影为主题的命题作文广大学生写的作文大多空洞无味,虽然多数同学写的是自己最亲近的父母或者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师,然而却缺乏真情实感的流露,缺乏对父母老师的感恩意识,以下我主要以感恩亲人为主题从四个方面谈谈语文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的相关话题。
  1.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1.1社会现状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美德被淡忘和受到一定冲击,“感恩”一词在有些学生看来已过时了。随着独生子女学生越来越多,广大家长过分溺爱自己的子女,加之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两免一补”,“蛋奶工程”,“贫困帮扶”等相关政策的实施,让广大学生自身的优越性不断膨胀,另外,学校、教师对其关怀备至,造成当前不少中学生形成了较为严重的“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这不利于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不利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开展渗透感恩教育,也成为了我们的重要课题。
  1.2教育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感恩意识,让他们在求学的道路上始终有一颗火热的心,奉献的心,这也是教育的目的之一。
  1.3学生成长的需要。当今时代,虽然物质生活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学生因为各方面的影响,感恩意识缺失,不懂感恩,不会感恩甚至拒绝感恩的现象时有发生。而我们的学校教育,要帮助教育人们懂得做人的道理,要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懂得感恩。中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阶段,一些行为习惯及意识的养成往往影响着中学生的一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2.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主因
  我校留守儿童数量较大,从小很多生活中的陋习不容易改正,加之孩子的思想道德水平较低,很多因素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2.1父母缺乏对孩子的思想教育。前面已经提到,大量的留守儿童长期不能见到自己在外打工的父母,不少孩子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沟通可能都不顺利,更谈不上对他们进行教育了,众多家长只知道在外面给孩子奋斗,甚至不惜任何代价让孩子用功读书,殊不知孩子们根本不知父母的良苦用心,反而认为父母供自己上学的任何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这怎能谈得上感恩社会、感恩父母?
  2.2社会不良风气对孩子健康成长产生了影响。许多孩子受到社会上虚荣和攀比不良风气的影响,同学之间比吃、比穿,比用,认为自己过上舒适的生活是父母的职责,是天经地义的。有的学生如果家长无法满足其舒适的生活要求时,他们埋怨父母没有本事,甚至以“不去上学”、“不做作业”要挟父母。
  2.3学校教育缺乏一定的感恩引导。学校实施高效课堂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却或多或少忽视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缺乏对孩子感恩的正确引导教育,让智力教育与人格教育出现了脱节,使孩子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成功学家安东尼指出:“成功的第一步是先存有一颗感激之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这正是孩子缺乏的东西。
  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的可行性的思想教育内容
  3.1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习技能的同时,要启迪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各种文体中所包含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2感恩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体现之一。感恩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感恩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路标,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重视了感恩教育相当于重视了学生基本道德水平的培养,素质教育才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石。
  3.3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而,语文教学时时处处无不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世界,离开了学生生活活动和情感活动的语文教学是不可思议的。我们语文教师要注重课上课下人与人的情感交流,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就要渗透“感恩”的思想,从小就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在师生活动交往中引导学生去反思父母、师长、他人的恩情,让孩子能从小有健康的心态,能善待他人的误解,从容地面对人生旅途中的一切挫折和不幸。
  4.农村初中开展感恩教育的途径
  4.1从学习语文课文中体悟恩情。初中语文教材的丰富多彩使其成为感恩教育的最好素材,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中通过学习、朗读、思考那些文质兼美的课文,就可能得到感恩教育的熏陶,课堂中教师抓住一些课文的强烈的人文气息,适时针对性地合理引导,让学生感同身受,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就能达到较好的教育目的。在学朱自清的《背影》、李森祥的《台阶》时,力求让学生从中感悟理解父亲的爱意和情感,并鼓励孩子在大家面前说说生活中自己的父亲,从而产生对父母的理解感激和报答之情。在学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杨绛的《老王》、余秋雨的《信客》时,让学生深刻感受作者对身边人、普通人的深情和爱,及人与人之间应该以感恩之心相待,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感恩亲人感恩他人进而感恩自然感恩生活。   4.2从日常写作中训练孩子懂得感恩。通过日记,小作文,大作文,征文比赛等适时的引导孩子去写写自己的亲人,培养孩子与父母的浓厚亲情,要求他们主动亲近父母,了解父母的工作、生活,从而真正写出自己内心的亲人是什么样子,自己应该怎么去体贴父母,理解父母,让学生通过文字抒发心中的爱和感动,升华自己的情感体验。
  4.3在相关活动的开展中体会恩情。针对留守儿童的实际,可以组织同学们为年迈的爷爷奶奶读报纸,陪他们聊天,帮他们做家务活动,体验付出后获得的真挚亲情的愉悦;指导学生在周末进行一次“今天我当家”活动,让学生代替父母考虑一天的油盐柴米问题和家务安排,亲自去买早餐,动手做一顿饭,使学生真正明白“一粥一饭,当来之不易”;也可以在三八节、母亲节、中秋节、等节假日时,布置一些实践活动,“我能为你做些什么”、“最美的语言献给最亲的人”“关注身边人身边事”等,假日结束,总结自己的活动过程、体会、收获和感悟,让学生在身体力行中提升思想,锻铸灵魂。这些亲身经历和实践成效学生肯定久久难以忘怀,比起教师枯燥的说教不知要好多少倍。
  4.4从课外的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渗透感恩意识。感恩是不分地点的,不分方式的,教师可以通过主题班会让孩子们出主意,搞策划,想想我们力所能及的为父母做的很小的事情有什么,比如隔几天主动给在外打工的父母打个电话问声平安,道声辛劳;比如写一篇真实描写自己心目中的长辈的文章让他们分享;比如画一幅家人全家福,也许你画的不好,但一片诚意一定会感动到父母;甚至把你在学校获得的奖状拿回去对父母来讲都是一种欣慰……
  4.5利用影视媒体或请道德模范做报告的形式进行感恩熏陶。语文教师可以向学校申请购买亲情教育影片或励志演讲实况等影像资料,集体组织学生观看,并写出观后感或自己内心的体会,优秀作品进行展览,也可以同学校政教处联系,聘请某道德模范来学校作报告,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前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新课程理念要求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教会学生求知,更重要教会学生做人。回报父母,回报社会,报效祖国应是每一个青少年的责任。而教会学生懂得感恩,更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学中我们必须将感恩教育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去感知、领会、内化,从而明白做人的道理,形成美好的情感,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语文作业在一定程度上,不被学生重视,教师为了达到让学生多练习的目的,运用大量的教辅资料,搞题海战,学生被压得苦不堪言,收效甚微。因此语文作业的设计须讲究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力。  【关键词】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  高中语文作业是高中生获取语文知识、形成能力、经历语文学习过程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它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
期刊
【摘要】对待后进生,教师一定要从心理上正视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严格要求,通过帮助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技能、方法,不断鼓励,增强后进生的学习自信,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教育。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和条件,改进教学方法。  【关键词】后进生教学方法激发转化  后进生形成原因各不相同,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教师切忌眉毛胡子一起抓,应该有意识地
期刊
【摘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作为特殊职业的教师,要想服务好学生,就必须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教师只有自始至终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学习中与学生同甘苦共患难,才能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乐此不疲地领略书中的无限风光。  【关键词】语文教学背诵师生关系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作为特殊职业的教师,要想服务好学生,就必须和孩子们打成一片。
期刊
【摘要】数学就是人们对数学的基本看法和概括认识,是数学思维和现代人类思维的重要特征之培养数学观念是提高数学素质的重要环节。数学教学的成败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对于学生养成正直、诚实的道德品质、形成尊重真理、讲究科学的良好习惯和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数学观念学习习惯培养  “习惯”这个词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好习惯,成就一个人的一生。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
期刊
【摘要】本文是通过《花钟》一文进行听课评课和鉴赏,来引导孩子梳理问题,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们提问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梳理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听课评课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同案异教活动,我们三年级组教授的是《花钟》一课。现就听课中的一些值得鉴赏的点滴与大家分享:  在《花钟》一文的教学中,我们看到,从这一课时的整体上看,本文的结构层次为“归纳现象——解释原因——实际应用”, 梁红老师在教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中,要树立学生良好的写作信心,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习作中找到快乐。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在快乐中作文。  【关键词】作文教学快乐激发  到了三年级,学生开始写作文,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作文是一个新事物。老师觉得难教,学生觉得难写。而作文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如何做好写作的起步指导已成为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谈谈我的作文教学中一些肤浅的认识。  1.让孩子们的作文出自
期刊
【摘要】诵读古诗词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独特的效果。古诗词的诵读可以促进学生动脑,也可以促进学生动口;其精妙的用语、精练的表达、深远的涵义和奇妙的想象都能促使学生感悟、吸收、内化人文精神。  【关键词】诗词诵读人文素养培养作用  诵读古诗词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独特的效果。古诗词的诵读可以促进学生动脑,也可以促进学生动口;其精妙的用语、精练的表达、深远的涵义和奇妙的想象都能促使学生感悟、吸收、内化
期刊
【摘要】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概念、判断、 推理等逻辑思维的手段,对客观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进行科学的分析论证,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和见解的文章。议论文的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选用论据要注意典型性、新颖性、表述要精练、简要。议论文要以理服人,就必须分析说理,把问题展开、论透,也就是要充分论证。论证要合乎逻辑,严密有力。为此就要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技法  议论文是对一个事
期刊
【摘要】幼儿文学的欣赏客体是作家创作出来的适合幼儿欣赏的作品。它是介于创作主体与欣赏主体之间的审美对象,是幼儿文学欣赏的中心环节,因此,选择欣赏客体—文学作品就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幼儿文学欣赏客体选择原则  幼儿文学的欣赏客体是作家创作出来的适合幼儿欣赏的作品。它是介于创作主体与欣赏主体之间的审美对象,是幼儿文学欣赏的中心环节,因此,选择欣赏客体—文学作品就显得至关重要。既要考虑到作品的审
期刊
【摘要】初中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营造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氛围;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初中生才会好学数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能力兴趣氛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学中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而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