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收期水冬瓜叶的主成分分析及抗炎镇痛谱效关系研究

来源 :化学试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m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筛选水冬瓜叶抗炎镇痛活性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建立不同采收期10批次水冬瓜叶药材指纹图谱,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基于皮尔逊相关分析法探讨不同采收期水冬瓜叶药材抗炎镇痛的谱效关系.结果显示,不同采收期水冬瓜叶药材HPLC指纹图谱中有17个共有峰,10批次药材的相似度为0.875~0.973.聚类分析将不同采收期水冬瓜叶药材分为3类.主成分分析共得到3个主成分.经皮尔逊相关分析,峰17、峰14、峰12、峰15、峰13、峰5、峰16和峰4可能为水冬瓜叶药材镇痛作用的物质基础,峰6、峰8(异槲皮苷)、峰11、峰7(金丝桃苷)、峰5、峰3、峰4、峰13、峰9和峰1可能为水冬瓜叶药材抗炎作用的物质基础.
其他文献
为了评价生物质果胶碱化改性在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方面的吸附性能,利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纯化豆腐柴叶中天然果胶,并通过碱化作用,制备新型生物质果胶吸附材料,同时对水溶液中重金属铜离子进行吸附试验,考察其吸附率和单位吸附量.然后,通过分析新型生物质果胶吸附材料组分半乳糖醛酸含量及酯化度,探讨其吸附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天然果胶在pH 9的环境中碱化作用30 min时,可获得具有高效吸附水体中铜离子的新型生物质果胶吸附材料,其吸附率和单位吸附量分别达到89.6%(0.10 g)和105 mg/g(0.02 g).另外
通过分析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现状,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角色转换法探索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实现激发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的目的,提升重难点知识的教学效果,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建立一种悬浮固化分散液液微萃取-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血清中阿齐沙坦含量的新方法.在超声辅助下,乳化后的萃取剂1-十一醇高效快速萃取溶液中的阿齐沙坦,将萃取液离心后冰水浴中冷却,萃取剂凝固漂浮在水面而与溶液分离,分离后的1-十一醇用乙醇溶解后利用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其中阿齐沙坦的含量.实验中对液相色谱测定条件、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包括激发与发射波长、流动相组成、萃取剂用量、萃取溶液pH、超声时间、离心时间、冷却时间等.在优化条件下,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02~4.0μg/mL,最低检出限为6.0 ng/mL,
概述了化学创新与创新素质的主要构成部分,对我国新发展阶段化学教育如何加强创新素质培养的一般思考.认为创新素质培养应开展3项基本建设:环境建设、制度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并且要特别注意让学生学会化学创新思维.
建立了UPLC-MS/MS同时测定食用植物油中15种全氟化合物(包括全氟烷基羧酸类、全氟磺酸类、全氟磺酰胺、全氟调聚醇)的检测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C18(1.7μm,2.1 mm×100 mm)色谱柱,以5 mmol/L乙酸铵的5%甲醇水溶液和95%甲醇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质谱选择多反应监测模式对15种全氟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样品采用1%甲酸乙腈重复提取两次,提取液旋蒸蒸发至近干,V(甲醇):V(水)=3:2溶液复溶,14000 r/min离
种植环境差异导致不同产地的藜麦有差异,故对不同产地的藜麦进行区分鉴别对商家、消费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将中红外光谱与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及混淆矩阵结合对不同产地藜麦进行鉴别研究.结果显示:藜麦的红外光谱主要由淀粉、蛋白质和脂质谱峰组成,且在蛋白质和糖类谱峰上有差异.用600~4000 cm-1范围的原始光谱进行PCA分析,前两个主成分(PC)取得了92%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基于PCA分析生成的PC进行LDA分析,取得了96.25%的分类精度.基于预测结果的混淆矩阵作为综合评价指标,得到
科学实践正在成为全球科学教育改革的热门主题.从方法论的角度看,科学实践在科学教学中的实施具有不同的层次性:从教学哲学的层次看,它是一则教学思想,对科学教学具有理念上的指导价值;从教学设计的层次看,它是一条教学原则,起到联结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的作用;从教学实践的层次看,它是一种教学方法,是科学教学的实践形式.方法 论层次性的视角有利于理解科学实践的本质,促进科学实践的实施.
元素周期律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三版高中化学教科书(人教版、鲁科版、苏教版)为载体,从模型位置、模型建构思路、模型建构方法、模型示例图四个方面探究元素周期律的模型建构过程,探索“模型认知”核心素养在元素周期律中的培养方法,为一线教师引导学生建构元素周期律模型以及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参考.
期刊
创新思维概说;化学科学形成期的思维创新例说;现代化学发展期的思维创新例说;化学创新思维的特点的初步分析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