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人徽藏徽文化 藏古藏今藏天下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os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1962年生,安徽省合肥市人,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全国收藏组织协调组副组长,中国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安徽大学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研究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与鉴定专业研究生。
   安徽省收藏家协会于2002年6月28日正式成立,协会以宣传“徽派文化、皖江文化”,继承和保护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为己任,将开展各类活动作为工作的立足点。蔡中寅因为在收藏界的专业和成就,被推选为副会长兼秘书长。他领导的收藏协会作为民间收藏人士与政府的桥梁,管理规范得力,会员发展迅速,至今全省收藏协会已有两万多在编会员,协会名位全国首列。2003年,在首届中国收藏届年度排行榜上,安徽收藏协会被选入“中国十大民间收藏组织”,协会推荐的合肥市城隍庙古玩市场也被选为“全国十大古玩市场”之一,为安徽捧回两项奖杯。
  
  从小,他便对书画情有独钟;长大后,他依旧至爱书画,正是基于这种浓烈的书画情结,他开始了一段漫长而愉快的收藏之旅!他就是全国知名的藏界大家,安徽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蔡中寅。
  
   浓浓书画情,悠悠徽文化
  
  说起蔡中寅的收藏史,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前后24年的收藏,对他来说不短,亦不长。小时候蔡中寅就酷爱美术、绘画,常常临摹挥笔,作品独具特色,并得到家人鼓励。这也为日后收藏字画奠定了美学基础。考入安庆师范大学后,受宜城桐城派古文化的熏陶,让其对藏品渐渐心仪,那是为收藏缩衣节食时常有。毕业后,分配到企业又调入政府机关,业界也开阔了,工作虽忙,但志趣不辍。
  在书画收藏过程中,蔡中寅走的路并非一帆风顺,谈起他的收藏感悟,他有感而发:“其中的滋味可谓酸甜苦辣,还有喜。” 酸甜苦辣是收藏过程中的艰辛付出、上下求索、奔波劳累;喜是其中的获益匪浅、满足感、成就感。很多时候为了心中渴求已久的宝物,不管多远,蔡中寅都会不遗余力地去追寻。记1996年在芜湖,他听说一位年过七旬的老翁家藏若干名人扇面作品。第一次登门未果,第二次仍就未果,直到第三次求访,才与老人相谈甚欢,老先生才欣然应允,转手六十多面扇面。其中不乏有黄宾虹、任伯年、任薰等名作家的。上海、西安、南京等地文物店,也是蔡中寅常常光顾的地方。走南闯北,还跻身大型拍卖会,竞得一些明清名人的扇面。如今,他拥有的扇面就有两千多面了。有一面扇,是张大千的,扇的正面是山水景,重彩,兼有一层黄金粉,背面为书法,题了大千款;傅抱石的一幅画,山水远淡近浓,人物气定神闲,笔墨苍劲宏伟;清代画家吴淑娟的花鸟扇面,特别有情趣……字画上也有花鸟虫鱼,山水人神,有行草隶篆,诗文箴言。在书画中,蔡中寅就像一位品味的贤者,在书画的海洋里肆意地品读与探索,不断地学习。
  而作为土生土长的安徽人,或许受文化氛围的熏陶,蔡中寅对徽文化也是至爱有加,崇尚徽文化的博大精深,欣赏徽文化的魅力无穷,说到徽文化,他便侃侃而谈:“安徽有‘文物之海’、‘文化之邦’的美誉,历史上,徽文化的全面崛起始于北宋中后期,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在全国独领风骚800年之久。徽州文化所包涵的新安理学、新安志学、新安医学、新安建筑、新安画派、新安艺文乃至文房四宝、徽菜在全国都有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新安画派是明清之际在皖南徽州地区形成的一个山水画的流派,艺术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当地和以后都发生过一定的影响。新安画派在徽州地区形成,以渐江、汪之瑞、孙逸、查士标为其代表,号称新安四家。自明万历至清乾隆间,新安画派画家有70余人,现代后继者中名声最大的首推黄宾虹大师。”蔡中寅畅谈徽文化,尽显学识渊博,底蕴深厚。同时,在与全国至海外的朋友交流学习时,他也时刻不忘自己是安徽人,在众人面前处处宣扬徽文化,赞颂新安徽!
  
  收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蔡中寅说:“藏品总是能代表一段不能重现的历史,诉说一个沧桑的故事,蕴涵的丰富知识,也演绎着时代文化的变迁。所以,收藏才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投资价值。”收藏分为两种,一种是投资性收藏,但容易出现非理性收藏,像股票一样涨跌;一种是为收藏而藏,为文化而藏,因为它代表一段历史,一种知识,给人以艺术的魅力,历史的震撼。对于蔡中寅来说,他偏向第二种收藏,他始终觉得收藏是一种高雅的事业,是一种文化产业,要将收藏往更高的境界去思考。而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蔡中寅也给他们指点迷津:“作为一名收藏者,要具备“三力”。一是眼力,二是魄力,三是财力。无眼力藏的可能不是真东西,无魄力可能会贻误藏机,无财力则会望宝兴叹。”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要找准自己的收藏目的点,做专业收藏,要懂收藏。预知大道,必先知史。首先,要有丰富的历史文博知识;其次,避免出现的误区是厚古薄今,视角错位,收藏古代的陶器、玉器、钱币、字画等固然重要,收藏现今的烟标、火花、门票、各种票证、现代工艺美术品等也同样具有价值;再次,是赏职媚外,不加选择。专家的话只能相信,不能迷信。专家的观点往往只能代表某一段文化,艺术组织领导的作品有时也不一定就是上乘之作;第四,单向思维,过求无缺。现代产生或正在使用的收藏品,如门票、彩票、粮票等强调完美性无疑是对的,但对一切收藏品不顾其历史性和特殊性,一味追求完美无缺,就失真了。许多珍贵物品,历经千百年风雨,留下的不可磨灭的痕迹却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现状,更具艺术魅力。第五,是情绪浮躁,思想娇矜。耐不了性子,控制不了情绪,本来五百元可拿下,结果却用了一千元。最后,蔡中寅说:“收藏一定要有好的心态,即使收到赝品也很正常。主要看你如何对待。”
  收藏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实为重要,然而随着收藏的不断升温,中国艺术品市场也呈现出“盛世收藏”的局面,这种局面无疑让很多人将收藏看做一种长期理想的投资工具,但也有人则说艺术品市场已出现泡沫经济,对它忧心忡忡。蔡中寅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只有泡沫破灭了,才能称之为泡沫,一般来讲,艺术品都可以作为收藏品,商家投资经营的艺术品越多、越好、越精,收藏家就越投资花更多的钱去购买那些艺术精品作为自己的收藏品,这样的艺术市场自然也就更加繁荣,更加活跃,但是我们不鼓励盲目的投资行为,投资者应该理性对待。”
  作为全国知名的藏界大家,蔡中寅对当前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现状有所堪忧。当前民间收藏的发展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但同样也面临一些困难。在一些地区,民间收藏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伤害得不到保护,新的文物法对民藏还存在许多禁区,法规还存在一些盲点。蔡中寅也呼吁政府大力支持民间收藏,代表了中国最广大收藏者的心声。因为对蔡中寅而言,民藏是国藏的补充,是在保护民族文化。他热衷民间收藏事业,以心做良田,是善为至宝,为中国的民间收藏做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之事。他曾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捐赠明代徽州石雕一块,以支持民间文艺的研究。他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发表关于收藏论文,宣传国家文物法规,普及文物鉴赏知识。并下地市县指导工作,展示、宣传、保护和抢救民间文物。倡议安徽省修缮博物馆,为芜湖市博物馆筹建出谋划策……正如蔡中寅所说:“收藏,不只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国家和民族,每个人对收藏都应有一种责任感。”他的这种惜藏、忧藏的精神实在难能可贵!
  目前,蔡中寅的藏品已有几千件,笔者问他有没有想过将这些藏品卖掉,他极力的挥挥手说:“我从来不买自己的藏品。”这就是一位大藏家对藏品极好的诠释。于藏品,蔡中寅只是停留在“藏”之上,从来都没想过卖,只喜欢在家中静静地欣赏自己的藏品,或许他欣赏的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陶然自乐。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和心态,乃收藏之最高境界,收藏之中,自有一份享乐!
  人生也许就像一场戏。不同的剧情,扮演不同的角色,而这个角色需要我们诠释好,蔡中寅则把它诠释的完美无瑕,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好自己,这就是他对人生角色的选择,如今的他,事业成功,家庭幸福,可以说,他将自己的人生价值演绎的宛如一幅充满浓情的画卷,让人赏心悦目,羡煞旁人。
其他文献
玉器收藏一直以来都作为收藏领域的重要分支,在我国的收藏界中始终占有着非常重要和无可替代的地位。特别是对古玉的收藏和鉴赏,一直以来不但作为中国人把玩鉴赏的重要门类,而且和中国人的精神领域、文化领域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联系。对于玉器的收藏和鉴赏技巧,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在当今的玉器收藏过程中,却有一些误区和不足,非常令人遗憾。主要体现在,过分着重于玉器的市场价格而非本身历史价值,过分着重于玉器的
期刊
1957年春节,湖南长沙十中教师李淑一(1901-1997年)写信给毛泽东(1893-1976年),谈她读了毛泽东诗词的感想,并附了一首在她1933年闻知丈夫柳直荀(1898-1932年)牺牲后所写的《菩萨蛮·惊梦》:  兰闺索寞翻身早,  夜来触动愁多少。  底事太难堪,  惊侬晓梦残。  征人何处觅?  六载无消息。  醒忆别伊时,  满衫清泪滋。  5月11日,毛泽东回信,“淑一同志:惠书收
期刊
陈舒(1612-1682年)字原舒,一作元舒,号道山,浙江嘉善人,一作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侨居江宁(今南京)雨花台下。顺治六年(1649年)进士,官至布政参议。书似苏轼,工花鸟、草虫,似不经意而多姿趣。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当作画鸟册。尤长画荷,间作山水,疏秀间冷。陈舒善草书,工诗词。“凡画必自题,信手疾书,不由思索而皆有韵致。”著有《道山遗稿》。“所题诗句皆草书,颇有法。”清代张庚在《国朝
期刊
2009年的兔首、鼠首拍卖事件引起了巨大反响,广受关注,蔡铭超先生的深深爱国情感动了我们。今天,我们就带大家走近这位了不起的收藏家、厦门心和艺术拍卖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蔡铭超先生。  初见蔡先生是在他的办公室,虽未见其人,就已肃然起敬。一眼望去,墙上的书法、字画,无不朗然入目,桌上的精美瓷器随势摆放,与周围环境极其和谐,彰显了主人极高的艺术品位及文化气息。  待见到蔡先生本人,他虽不善言辞,却温和可亲
期刊
明初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雍容华丽的“院体”和雄劲阳刚的“浙派”占据了画坛的主导地位。一直到明代中叶,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与文人个性意识的自觉,尤其是苏州“吴门画派”的崛起,承继元画精神的传统文人画才逐步取代“院体”,成为画坛发展的主流。到明代后期,名家辈出,各标门户,一时画派纷呈。其中山水画科,以董其昌、顾正谊为代表的“华亭派”影响最大,此外以赵左为首的“苏松派”和沈士充创立的“云间派”亦深具影響力
期刊
讲到卫晓非,了解他的人屈指可数,但说到萱草园主人在收藏界却是大名鼎鼎。带着对这位收藏界低调、神秘人物的好奇走进他那简单又典雅的寓所。    卫晓非1972年生于山东文登。书香世家,其父卫伟,早年留学日本,酷好祖国传统文化,很早就结交了诸多海内外书画家及收藏家,现在卫家仍保留着不少当代名家题字。其中较为罕见的有李可染、谢稚柳、陆俨少、钱君匋、唐云、陈佩秋、耿宝昌等所题堂号。华夏大地名藏家众多,能拥有
期刊
《骢马归朝诗叙》卷乃经商承祚鉴藏的明代著名学者王守仁所书楷书力作。这件作品也和广东省博物馆所藏的其他众多名家剧迹一样,演绎着许许多多尘封的往事。其中之一便是商承祚(图1)在收藏《骢马归朝诗叙》卷时与二十世纪杰出的山水画家黄宾虹所结下之翰墨因缘。这件凝聚了原创作者生命意志的艺术佳构,记载着近代美术和书画鉴藏史上的一段佳话,这段佳话所涉两位名家均为中国近代美术史和学术史上的重量级人物,因而“物以人重”
期刊
一、艺术品:成人的玩具    艺术品是成人的玩具,艺术品收藏一经入道,便会上瘾,成为终生爱好。艺术品收藏的成瘾症是存在的,主要原因大约是恋旧情结、能力挑战和意外发现、意外之财。正如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所说,“以文物艺术品作为玩具,就像儿童的益智游戏一样,有利于增长知识,陶冶性情,提高审美情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应当提倡收藏,引导收藏,让收藏者在收藏过程中心灵逐渐静下来,气质逐渐
期刊
恽寿平(公元1633—1690年),初名格,字寿平,后以字行,改字正叔,号南田,别号东园生、瓯香散人、云溪外史、南田小隐等。江苏常州武进县人。清初画坛“六家”之一,创“常州派”,其没骨花卉对清代和后世花鸟画有重大影响。    恽寿平出身于文化素养深厚的书香世家,其曾祖恽绍芳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祖父恽应侯、父亲恽日初都曾是太学生。由曾祖开始,“子弟濡染家学,多风流儒雅”。父亲恽日初和
期刊
宋代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大力发展养马业,建立了“群牧司”,创行了“保马法”。皇家的“骐骥院”饲有大批良马。宋代画马第一人李公麟根据在骐骥院的写生,绘制了传世名作《五马图》。苏东坡赞叹道:“龙眠胸中有千驷,不惟画肉兼画骨。”  李公麟(1049-1106年),字伯时,号龙眠山人,安徽桐城人。父名李虚一,喜丹青,家中藏有大量字画,李公麟自幼就受到良好的熏陶。李公麟21岁时考中进士,至51岁因病辞官隐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