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潜意识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重塑和美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xz521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描写并不是鲁迅先生小时候所见到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当初面貌,而是经过了重塑和美化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因为,随着日后阅历的不断增加,个体会在潜意识中不自觉地对他早期的经验不断地进行建构和重塑。
  关键词:鲁迅 潜意识 重塑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所写的一篇著名回忆性散文。在这篇散文中,鲁迅先生充满深情地回忆了给他童年带来无限快乐和美好时光的百草园和同样充满快乐和乐趣的三味书屋。在这看似客观而真实的描写中,事实上却暗含着鲁迅先生在潜意识中对童年生活的重塑和美化。
  什么是回忆?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回忆不仅仅是心理学上证明的那种把过去的事件‘复现’在脑海中的能力。回忆回过头来思已思过的东西。但作为缪斯之母,‘回忆’并不是去思能够被思的随便什么思的东西,回忆是对处处都要求的那种东西的思的聚合。回忆是回忆到的、回过头来思的聚合。”①也就是说,回忆不可能是过去经历的简单复现,回忆只能是回忆到的、回过头来思的东西的聚合,那些被记忆忘记的、回忆不到的东西,是不可能复现出来的。即使那些被回忆到的东西,因为后天的阅历、心境、情感的变化,被回忆到的东西事实上也与过去的东西有所不同,人们的潜意识会不知不觉地对其进行重塑和重构。维特根斯坦指出,记忆从根本上来说不是表象和再现的工具和媒体,相反,它是在具体情境中的一种“建构”的过程。②童庆炳先生也说:“艺术家的各种早期经验往往随日后经验,包括理性的思想观念、感性的情绪知觉等而改变或重塑,其结果是出现了不同于实际经历、感受的对整个人生、社会的更为深刻的体验。”③也就是说,随着日后阅历的不断增加,个体会在潜意识中不自觉地对他早期的经验不断地进行建构和重塑,这样以来,我们日后回忆中的早期经验与我们当初的实际经历就会出现很大的不同。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认识,我们认为,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描写并不是鲁迅先生小时候所见到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当初面貌,而是经过了重塑和美化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鲁迅先生自己在文章中也承认: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鲁迅先生在回忆起来的时候却说:“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本来只有一些野草的百草园,经历过生活颠簸和人事烦扰的成年的鲁迅先生为什么会把它当作乐园?他在文章中又是如何描写这个乐园的呢?“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在这里我们看到,鲁迅先生把“确凿只有一些野草”的百草园描绘成了一个充满着欢乐和诗意的极乐世界:蝉在这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直窜向”云霄里,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这还是客观的只长满野草的百草园吗?再说,幼时的鲁迅会产生蝉在“长吟”、油蛉在“低唱”、蟋蟀在“弹琴”的审美感受吗?这是鲁迅回忆中的百草园,是鲁迅在潜意识中经过重塑和美化的百草园,它与幼时鲁迅所生活的那个百草园已经有了一定的距离。
  历史上的百草园其实很普通,不仅鲁迅说它“只有一些野草”,周作人在《鲁迅的故家》一书中也认为它“名称虽雅,实在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参观过绍兴鲁迅故居的人,也会说,那确实“只有一些野草”。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对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描写事实上也明显地带有重塑和美化的痕迹。
  长期以来,许多学者认为,鲁迅先生对三味书屋的描写,主要是批判以三味书屋为代表的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封建私塾教育,表现了作者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但仔细品读作品,我们发现,鲁迅先生对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描写,也说充满快乐和情趣的。在三味书屋的后面有一个花园,孩子们读书之余可以去折腊梅花,寻蝉蜕,还可以捉苍蝇喂蚂蚁,这与在百草园玩耍有同样的乐趣,只不过不能玩得“太多,太久”罢了。对私塾老师,作品写道:老师“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而鲁迅先生在作品中对私塾老师读书情态的描写更可看出作者对私塾老师的亲切和几分喜爱:“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位老先生是有点迂腐,可他“迂腐”得多么可爱。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成年人视角中的“迂腐”得有点可爱的私塾老师。
  这种对童年生活的重塑和美化,鲁迅自己也是承认的。他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说:“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也就是说,回忆中的东西,与客观事实本身常常是会有差距的。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我们后天的阅历和生活经验已经不自觉地影响了我们对过去经验的印象和认识,我们的潜意识已经不自觉地对它们进行了重塑和修改。
  语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所选的一篇短文《儿子眼中的父亲》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14岁:“好像有时候觉得也不对……”
  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陈腐不堪。”
  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
  45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在活,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随着"我"的阅历的不断增加,“我”在潜意识中一直不断地在对“父亲”的形象进行建构和重塑,这里既有美化,也有丑化,是美化还是丑化,这主要取决于“我”的生活阅历和具体处境。当然,主体对过去生活经验的重塑常常是潜意识的和不自觉的。
  鲁迅所以把童年生活重塑的如此美好和令人向往,这主要与他当时的生活处境和思想情感状况有关。
  《朝花夕拾》主要写于1926年2月至同年11月。鲁迅所以写《朝花夕拾》,鲁迅说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说:“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心情之芜杂和沮丧由此可见一斑。是什么“纷扰”使他的心情如此芜杂和沮丧。联系一下他当时的处境,我们也许就不难明白了。
  1925年,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发生女师大风潮事件,在这次事件中,鲁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参加了校务维持会,北京大学教授陈西滢等却支持杨荫榆,并写文章污蔑学生运动、指责鲁迅等人暗中鼓动学生闹事。鲁迅曾写《忽然想到》、《并非闲话》等文予以反击。1926年3月18日,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军舰驶入我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守军,北京各界人民在天安门集会,后赴段祺瑞执政府请愿,在国务院门前遭到枪击镇压,死47人,伤150余人,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三一八惨案”,女师大学生刘和珍、杨德群也惨遭杀害。鲁迅写了《无花的蔷薇之二》、《死地》、《淡淡的血痕中》、《记念刘和珍君》等文章,揭露反动当局的罪行,深切悼念死难者。军阀政府在惨案发生后就下达了通缉令,鲁迅也被列入名单中。为避免军阀政府的迫害,3月26日鲁迅被迫避居北京西城,后移住山本医院、德国医院、法国医院等地,有时住在“一间破旧什物的堆积房”中,“夜晚在水门汀地面上睡觉,白天用面包和罐头食品充饥”,有时甚至住在地下室。8月26日鲁迅离开北京赴厦门大学任教,聘期两年,但因受人排挤、也因不满厦门大学的“不死不活”现状,12月愤而辞职。1935年鲁迅回忆他写作《朝花夕拾》的境况时说:“直到一九二六年的秋天,一个人住在厦门的石屋里,对着大海,翻着古书,四近无生人气,心里空空洞洞。而北京的未名社,却不绝的来信,催促杂志的文章。这时我不愿意想到目前;于是回忆在心里出土了,写了十篇《朝花夕拾》……”④
  社会的黑暗,生活的颠簸,人事的烦扰,都使鲁迅倍感疲惫和沮丧。在这种情况下,鲁迅回忆起童年时期那些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快乐而充满情趣的生活,无疑倍感亲切和温馨。越是对现实不满,在内心深处、在潜意识里面越发会感到那种生活的美好和令人向往。而事实上,作家在这里已不自觉地对童年生活进行了重塑和美化。
  
  注释:
  ①转引自金元浦主编的《文艺心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7页.
  ②转引自金元浦主编的《文艺心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8页.
  ③童庆炳.文艺心理学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88页.
  ④鲁迅.故事新编·序言[M].漓江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其他文献
摘 要:在ASP.NET 2.0中GridView控件代替了ASP.NET 1.1中的DataGrid控件,该控件通常用于显示数据库查询结果。排序是我們在处理数据时经常会碰到的一类操作,GridView控件支持顺序排序和逆序排序。本文介绍在GridView控件中实现排序功能的三种方法。  关键词:GridView 排序    在ASP.NET 2.0中可以使用GridView控件自带的AllowS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口语交际教学要选择直观、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教法,使学生饶有兴趣主动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    一、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    1.借助插图,想象“说”。  “图画是鼓励学生说话的一种强有力的兴奋剂。”小学低年级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配有大量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这些图画常能唤起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精神的号召下,很多地方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变动,武汉市也不例外。听了杨小玲老师的律动课《东北秧歌》,笔者感觉新的课程精神在该课堂中体现出来了。  关键词:教学目标 师生互动 学生练习 利用多媒体    今年,武汉市首次举办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综合能力竞赛,竞赛的主要内容是课堂教学。杨小玲老师是武汉市第一聋校的律动课教师,笔者对她的一节律动课《东北秧歌》印象很深刻。她的那次课上得很成
期刊
摘 要: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纲要》中也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言传身教、耐心细致、家园同心,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小班幼儿 自理能力    在教学中,我常常想:为什么每年新入园的孩子是越来越聪明可爱,可生活自理能力却越来越低,自己的事情不会做或不愿做。究其原因就是:幼儿多为独生子女,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了几种Visual Basic访问数据库的方法,对这些数据接口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并提出相互的转化关系。  关键词:Visual Basic 数据访问接口 DAO RDO ADO    一、VB访问数据库的方法    VB访问数据库的方法很多,一般情况下分成两大类,而每一类又有很多方法。下面以列表的方式列出每一类及每一类包含的方法。  1.接口对象法(API)  VBSQL:通过DB
期刊
摘要: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要讲究策略,抓“有效”,求“实效”;明确思路,合理整合专题,适应新课程新高考要求;注重方法,研究复习课的结构和模式,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高中 地理 复习    新一轮课程改革如火如荼,新高考模式业已确立。新课程,新高考,给中学地理教学,特别是高三地理教学带来深刻影响。如何实践新课程理念,适应新高考要求,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是摆在我们高三地
期刊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要求学生能在课堂中有所创新,学会提问题,并能解决问题。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实施新课程的重点。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应该是多方面的。创新可从质疑开始,因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无疑是一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
期刊
摘 要:本文运用最新资料及详实调查报告,对湖北地区主要独立学院英语教师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进行了探讨,并根据全国英语教学改革精神和独立学院实际情况提出了对策,以期提高独立学院英语教学水平。  关键词:独立学院 外语师资 问题 对策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依法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截止2007年3月,这种兼具公办高校品牌资源优势和民办高校机制灵活优
期刊
摘 要:J.TEST考试的宗旨是为企业提供日语人才,因此受到了诸多企业,尤其是日资企业的广泛认可。本文着重介绍J.TEST考试的方式、特点以及应试攻略,希望能为广大考生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J.TEST 全面鉴定 实际应用能力 应试攻略    一、什么是J.TEST    J.TEST考试全称为实用日本语鉴定考试(以下简称J.TEST)。由日本语检定协会在1991年创办,是一种能鉴定日语实际应
期刊
摘 要:刘震云的写实小说一直以关注底层民众现实人生的生存悖谬和精神困境著称,本文从其作品的反讽叙事入手,重点分析其情节的反讽叙事手法对整体风格的影响,并阐述其作品对现实生活存在的无意义的消解与散发出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反讽 存在 幽默    1.反讽中的叙述圈套    法国的新小说家布托尔认为:“叙述是一种整理经验,把握世界的方式,现实被叙述形式加以整理和简化,按一定原则固定下来,因而叙述的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