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线性素描的当代内涵

来源 :中国文艺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esechinese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画是古老而又迈向现代性的画种,线是其根本,其中线性是最具有中国画传统专业特性。在当代线性素描被提出,它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外文化的结合而衍生的具有中国画造型的绘画语言,是一门融合中外绘画意识的创新媒介。它不仅仅是指掌握知识和技能,重要的是如何去奠定画种性的艺术修养及艺术能力,并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感悟客观,生发无限的趣味,创造有意义的形式。
  【关键词】线性;素描;造型;人物画;现代化;物象
  在当代,中国画人物专业造型中,素描是长久以来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引进西方素描,可以说对中国人物画的发展起着改变性的重要作用。素描的造型类型有很多种,如线、体面、光影等,而“线”是素描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段,以线造型结合了其他素描的各种优势,它不是唯一用线来表现的,而是在后面加了一个“性”。在中国线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和最基本的造型手段,载着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延生至今,在当代得到了转变性的发展。它完全不同于古人,而是把中国画中的“线”和西方的“体面”结合在一起,以线感性的造型形式表现事物,在新中国人物画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们研究中国画时常把人物,山水,花鸟混作一谈,而前者的根本是造型,后二者的根本是笔墨的灵性和修养,而解决人物画造型的最好方法就是直接素描写生。有的专家提出为什么不用传统人物画目识心记,用写意造型的方法以夺生气之象呢?我国传统人物画早在唐代时就已经达到了绘画的高峰,是写意造型的典范,明清以来代代相袭,千人一面,造型终未有开拓性的一面。其原因是没有对事物进行过直接深入的研究,对造型的理解及能力的掌握均从前代的造型临摹而来。就是到了清代,人物画大多以画仕女为主。民国时期,随着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撞击,留学画家把西方的写生素描的造型引进中国传统人物画,解决了数千年中国传统人物画造型的这个问题。
  素描写生的表现语言和手法众多,但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表现方法是人物画的基本表现手法。以线为主的表现手法,抛弃物象所处的光的环境,基本拒绝光影感,立体感,空间感,表现客观物象的同时进行大胆处理,强调线的意识,形成一种适合中国画的造型形式。1993年唐勇力老师提出线性素描这一概念,其基本内容就是中国画的线和西方素描的造型,以线浮雕式造型形式表现物象,以简意繁,以繁意简,移情写意,从客观真实中重主观想象。线性素描的面貌是多元的,它容纳了结构素描,意向素描,全因素素描的有益因素,画家满怀激情,靠精妙的技艺刻画浪漫的,象征的,形式的,自我满足的物象。
  线性素描其根本体现就是线条的表现力,线是主体,可分为三种:其一,轮廓线,即物象的边缘线。其二,内部结构线,是形体形状的结构线,是由光影而生发的明暗的结构转折点的线。其三,主观表现线,是画家对事物感受发自不同感情的主观处理线,它本身不存在,是蕴含了画家丰富感情和独特审美的线条。三种类型相融合更加丰富了中国画的“尽精微,致广大”的美学思想。在中国人物画中线性素描又分为工笔线性素描和写意线性素描。工笔性素描以简练的线条精简的语言来表达物象的精气神。线和面的结合更加紧密,可借鉴外国素描比较多,例如黑格尔和荷尔拜因是工笔性素描的典型代表,也是学习工笔性素描的最好范本,造型简练生动,线条精炼动态而具有美感,这种素描造型为工笔画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写意性线描用笔大胆洒脱,直抒胸臆,追求光影效果,用线大胆夸张。虽然写意性线性素描的表现力不能顶替中国水墨画的表现力,但它具备了水墨造型语言基础。随着线性功能在当代中国画中的转变,在融入中国元素以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造型基础,它的存在不是单纯的吸收,而是融合转化为中国特色,是中国画的造型基础,而非中国画。
  通过对线性素描功能的分类和对中国画当代造型的归纳和理解,告诉画家要以线的审美培养和训练造型基本功,深入的观察,认识,研究物象,从而深刻的表现物象。它需要画家更加深入的理解造型方法,才能更加准确的运用线性素描来表现对物象独特的感受。
  (一)观察法
  线性素描和其他绘画一样,眼睛的“看”决定了画法。在线性素描中“看”分为主观和可观的看,客观的看是真实的观察到,主观的看是有意识的观察,我们需要主客观结合才能准确的表达事物。比如,客观存在的物象有自身的形体状态,它必须处于有光的环境中才能看得见,用判断的态度去认识事物,用线的观念去观察物象,我们找到了永远物象的边,由形体结构转折而产生的边,在主观中变成了线,用平面的观念去观察事物,我们就看不到光影,也看不到光影反照物象而产生的明暗感,主观中变成了色调形成的面,各种不同形状的面,使我们在观察中不知不觉地于思维中形成了线和面构成的图像,而图像的生成仍然是模糊不清的。
  (二)认识法
  研究物象具体细节过程,就是培养认识的过程,使自然存在的物象从整体到局部都转化为一种方式,使这种方式再转化为表达画家情感的语言,特别是表达画家的情感追求目标。因为人的眼睛只能看见平面,一切纠缠在幻想中的空间及深度都认知为平面的东西。在研究物象的形体结构时,线性素描如同传统画,是可以多角度散点的观看的,从而多角度、多方位的归纳、推理、理解使之物象化。研究物象任何细节特征所产生的来龙去脉,并把这些经过头脑过滤的因素,转化到平面的感觉中去,从客观世界转向主观世界。
  (三)表现法
  灵动准确的造型基本功,要求以造型的功能去感受对象,并敏感的觉察边线和形体之间的关系,在脑海中形成一种图影,没有美妙的造型意识就不会产生美妙的造型。要掌握密体严谨的线条组织规律性,掌握线组织的千变万化以及不同物象特征。形体结构时有差别的,服饰的样式形形色色,表现方法也就不尽相同。也许我们通过素描训练,写实能力强,但艺术的造型意识未必比古人强。我们要学习古人,用“绘画之眼要”晰头脑中的图形,绘画中的形态才能体现你的造型意识。用线要有力度,既能概括又能精细。
  以上三种造型方法对画家在理解和绘画的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入画之前深刻理解绘画的作画思路,清晰头脑的物象所在位置,才能准确在画面表达画家的心境。明白画出的线不只是写形,而是写心,作画笔随意动,意随心动,每一笔无论粗细都是画家在表达自己的内心,自然不会拘泥于外在物象的实际形状,更不会计较于线的工匠。当然在绘画过程中,画家的品性是非常重要的。 品性是画家通过时间积累,个人学习、体悟、个人修炼而来的。每个画家由于天赋才能的独有,在感受万物时,造型审美趣味和内在气质就会毫无掩饰的流淌在作品之中。在线性素描的大量作品中,非常多的经典的绘画都体现了画家的天赋和个性,画家在绘画过程中留在纸面上的笔迹是纯粹天赋的外在物质痕迹,是画家眼手心与物质交语有感而发的迹象。我们应该为自己不断有新发现和新感受而信息自豪,不断地努力发现,我们的境界就会不断地上升。随着我们心中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的轨迹,更是任凭思绪的激情,用感悟,用眼睛去寻觅自己的偏爱,因为有偏爱才会有发现,有发现才会有艺术。在线性素描的绘画中充满激情的去发现自己的偏爱,哪怕是一点点的发现,都要抓住不放,知道描绘得自己满意为止。培养自己的感受能力,发现物象的美,把感兴趣的点变为特色。
  参考文献:
  ①四川出版集团.当代艺术家·唐勇力——素描篇[M].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9
  ②陈政,付京生.厚德载物.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7
其他文献
花开壶上  大觉  余好文澍篆刻,亦喜其甲金文字抄录诗文。掌中或悬壁观之,赏其苍茫处的浪漫,错落间的荒诞,如花,盛放于拳石纸绢。又慕其泼彩。斑斓淋漓境遇白石翁、八大、清湘道人之简拙、烂漫、丰赡。近年,文澍持铁笔躬耕壶上。览众作,忽觉其得"绘事后素"之真意。壶如纸绢,纯也,素也。然因花之绽放而缤纷,鱼之游弋而灵动,鸟之啁鸣而喧哗。一壶在手,如春景入眼入耳入心。花无语,其香接引蜂蝶;鱼有姿,其意启迪诗
期刊
大型现代豫剧《天职》即将正式进入排演。在这里,我对本团领导和全体演职员对艺术孜孜追求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在排演前,我作一下本剧的导演阐述,希望能对各位老师在了解该剧主题思想、立意及在把握人物形象塑造上有所裨益。  一、关于主题和现实意义  反腐倡廉戏剧是惩恶扬善、惩治贪官、廉洁自律、激浊扬清、为党正纪、为民做主等主题思想的戏。它的浩然正气、它的警钟长鸣永远是激励我党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
期刊
【摘 要】水彩画在中国的发展,是与中国传统绘画相碰撞、相融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水彩画家,他们把水彩画与中国画融会贯通,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民族化了的水彩画,张小纲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的作品中水渍斑驳,自然而洒脱,看似充满随意性,然每一个水渍的形成都汇聚着画家的努力,都是画家精心布局而成。在张小纲的作品中冲墨法形成的水渍是造型语言的主体,这是水彩民族化的一个典型例证。  【关
期刊
【摘 要】在国画的表现形式中,“空”属于独具特色的一种。在国画艺术表现形式与中国画审美的特点而言,“空”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对中国画的影响非常重大。但是,在国画表现中,所谓的“空”并不是简单、普通的空。国画艺术中的“空”属于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空”可以是国画中的一处留白,也可以是国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国画中幽静的情调与岑寂,艺术精神和哲学内涵都由“空”来表现。本文就“空”在国画之中的审美展开讨论
期刊
【摘 要】静物画是最能体现“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句话的。从生活中“走出来”的静物经过艺术家精心的重组、构建、摆放,已然失去了它们原本的实用价值,并赋予它们具有艺术属性的新生命。这种非常态的意图,将物品的逻辑之网进行了阻断,使之从生活的逻辑之网中脱离。这种华丽的蜕变需要的不仅仅是艺术家们的智慧与艺术修养,还需要更多创新与大胆的实践。  【关键词】静物;错构;转念;艺术化  柏拉图说:艺术是生活
期刊
大约在1921年,戏曲艺术在上海借鉴西方话剧首开使用定点透视布景的先河,1949年之后,中国戏曲更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吸收外来歌、舞、话剧表现手法,着实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期间,舞台美术特别典型且走在最前沿,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现如今,舞台科技的融入和对现代及古典题材表现手法的成功探索与嫁接,成为中国戏曲事业发展的一座座里程碑,舞台美术依然走在最前列。然而,一个时期以来,舞台美术设计上的种种生
期刊
有关骨螺紫的古代记述,多见于古代博物志、传记、戏剧、小说和传说故事。这些记述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骨螺紫染色的历史和起源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帮助。  有些重要的页面还用骨螺紫染色纸张后再书写,以强调该章节的重要性。比如圣经。中世纪,人们为了表达对圣经的虔诚,典籍中的一些重要页面就是用染了骨螺紫的羊皮纸制作的,然后用金或银书写。  不仅如此,圣经中还多次提到了骨螺紫,且分类极为细致。紫色纺织品染料的色名有
期刊
【摘 要】唐代是文学发展极其繁荣的时期,不仅仅是文学正宗的诗歌在这一时期大放异彩,连带着其他的文学形式也在诗歌的影响下发展起来,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以及市民阶层壮大的影响下,各类文学形式开始了由俗转雅的尝试,其中不可不提的是唐传奇中诗化现象的频繁使用。  【关键词】诗化现象;诗歌作品引用;境界迁移;赋的化用;诗赋化语言  如果对中国古代小说进行追根溯源的探索,我们会发现:从记述着盘古开天地、女娲五彩
期刊
朱涛,尚书房主人,广东书法评论家协会、深圳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深圳(武汉)书法家协会会员。《姑苏晚报》尚书房艺术笔记专栏、广东《书法界》问津求道艺术评论专栏作家,月雅书画中国网评论版主。论文入选浙江省书协三十周年书法教育论坛,近年致力艺术评论,先后撰写了何奇耶徒、刘成、刘俊京、张羽翔、耿峰、张少华、李文亮、李晖、周军、马春钢、徐右冰、白锐、郑庆伟、彭双龙、朱乒乓、叶华洲、周志群等书画评论50余篇,
期刊
【摘 要】本文试图通过论述“画话”(即画自己想要表达的话语)中“画”与“话”的关系,传递在艺术创作中,表达内心感受的重要地位。画在表现话语时,不仅能让受众者感受到画作的形式美、色彩美等,更能体会到内容美、精神美。  【关键词】画;话  画话,当这两个字出现在视野的时候,一定会有人说,这是个错别字。但我想要说的是,这两字不但没有错,并且是对的,而且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这是我在创作时,灵感突现自创出的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