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契约:高校学生管理中的“盲点”问题解决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ACY101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普通生群体问题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盲点”问题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管理心理学的视角,分别从需求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三大角度对当前存在的普通生群体问题的成因进行了探究,并提出建立与完善高校与普通生群体之间的“心理契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心理契约 “盲点”问题 管理心理学
  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着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盲点”问题,比如对即将毕业学生的管理问题、对普通生群体的管理问题等,本文所探究的“盲点”主要是针对普通生群体的管理问题。普通生介于优秀生和后进生之间,他们在数量上属于橄榄状中面积最大的那部分,不太引起人们的注意,通常处于“三不管地带”,即处于教师、家长、同学的无意识遗忘状态。根据有关研究发现,普通生群体的外在表现特征主要体现为:学习目标不明,进取心不强或进取心强但方法不当;个性特征模糊,团队精神薄弱;好幻想但不付诸实践;盲从心理强,突发事件概率高。这些特征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个极大的隐患,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文试图从管理心理学的视角,对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普通生群体“盲点”问题背后的成因进行探析,并提出“心理契约”是解决这一“盲点”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管理心理学视角:“盲点”背后的成因探究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以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的规律为对象,以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效率为目的的科学。而普通生群体“盲点”问题实际上由高校管理工作中传统的“刚性”管理造成,运用管理心理学这一“柔性”管理视角,有利于更真实地探究普通生群体“盲点”问题的真实成因。
  (一)忽视普通生群体的需求,过度重视优等生和后进生的需求。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一般采用“抓两头,促中间”的做法,即充分发挥优等生的模范带头作用,避免后进生出现违规行为,从而带动整个学生群体的前进。这一典型做法把工作重心放在了优等生和后进生的身上,忽视了中间群体即普通生的需求,造成普通生心理需求的失衡。管理心理学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则决定于需求,需求是人产生行为的原动力,是个体行为的起点和基础,需求如果得到满足,个体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愉悦感和激励的力量,学习或工作就会更加积极,反之,则会产生消极行为。普通生心理需求若长期得不到重视与满足,可能会引发一些不良影响,甚至会产生学校教育中的“蝴蝶效应”,如刘海洋泼熊事件、马加爵杀人事件等,这些影响会使学生管理工作变得很被动。
  (二)奖优罚劣工作机制显失公平,难以惠及普通群体。当前的管理工作机制实际上是奖优罚劣的工作机制,重点是针对优等生和后进生,在具体的评优评奖时,一般只惠及到优等生,而惩罚时,大多只针对后进生,处于中间层次的普通生群体往往被忽视,这一工作机制显失公平。公平理论认为,人能否受到激励,不但取决于他们自己得到了什么,而且还取决于他们看到别人得到了什么。人们总是通过比较,全面衡量自己付出的代价与报酬是否相当,从而产生公平与不公平的感觉。通过比较,如果他们认为自己对工作付出的代价与获得的报酬比例相当时,就会心理平衡,产生公平感,于是心情舒畅,工作努力。公平理论具体运用到高校管理工作中,则具体表现为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奖勤贷免、评优评奖及其他个人荣誉的合理分配等等。作为被忽视的普通学生群体,在无法获得公平待遇时可能会产生不良心理情绪,逐渐缺乏對群体的归属感,变得缺乏进取心和积极性,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隐患。
  (三)普通生群体缺乏学生管理者对期望目标的正确引导。期望理论认为,如果个体有了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必须做出某种行动选择。用公式表示为:M=V·E。M是激发力量强度,即激励强度,指调动一个人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V是效价,指达到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E是期望率,指根据一根人的经验判断某行为能够导致某种结果满足需要的概率。从公式可以看出,充分发挥个人潜力,拥有适当的期望水平,对实现目标充满信心,对于人的成功来说至关重要。由于当前高校学生管理者精力有限,尚不能对所有学生的期望目标进行正确引导,而大多数普通生对其期望目标往往处于不明确状态,不能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加上日常平平的表现,他们很容易丧失对生活与学习的兴趣。普通生群体期望目标的不明确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高校学生管理经费不足,尚不能满足按国家教育部所要求的1:200的比例足额配备专职辅导员,使学生工作的力量显得有些无奈;另一方面,普通生群体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已经习惯于满足现状,对期望目标的实现也显得较为被动。
  二、心理契约:解决“盲点”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 心理契约的概述
  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 contract)自上世纪60年代引入管理领域,迄今为止,对其概念内涵的界定仍是见仁见智。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E·H·schein)教授首先提出这一术语。他认为,心理契约是“组织中每一个成员和不同的管理者及其他人之间,在任何时刻,都存在的一种没有明文规定的期望”。它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和承诺的契约关系;二是个人在经过一系列投入、回报循环构成的组织经历之后,与所在团队形成的情感上的契合关系,体现在个人对组织的依赖感和忠诚度上。换句话说,心理契约就是个人的奉献与他人(或组织)的获取,及其所提供的回报之间的一种内在的配合,一种心理上的约定。它不是一种有形的契约,内隐,具有主观不确定性,但它确实又发挥着一种类似有形契约的作用,在组织中客观存在着。
  本文将重点放在普通生群体的心理契约上,强调普通生群体建立合理明确的期望目标,进行真实信息的有效沟通,满足其高级需求,以增强其对学校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二)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学生管理
  1、明确需求与期望,建立公平合理的“心理契约”。心理契约是以组织与成员之间相互的心理期望为基础的,因此,构建心理契约的关键是明确双方的需求。从普通生群体的角度看,普通生是一个群体的概念,而不是个体的概念,其需求会因个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若要满足这一群体的需求,首先要对普通生群体的需求进行调查,深入到他们当中去,采取多种方式,了解他们需要什么,再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对普通生群体进行科学的引导。针对普通生群体期望目标不明确的现状,有必要帮助其设计科学的职业规划,将其现在的学习和以后的职业发展有机结合,让其对生活充满信心,使其能够积极地行动起来。从高校的角度来看,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作为学校群体最大基数的普通生群体的需求和期望,高校不能置之不理,有必要建立与完善一系列制度来保障其有效实现,如将招生就业,学生评优评先、奖勤助贷等政策与信息公布在官方网站上供所有学生参阅,并做到实施过程中公开、公平、公正,将普通生群体与高校之间有机地进行匹配,以建立公平合理的心理契约。
  2、建立高校与普通生群体之间相互信任与有效的沟通机制。沟通是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条件。心理契约是一种隐含契约,所遵循的是社会交换原则,契约双方的交换关系不像经济交换那样具有及时性,这就需要契约双方相互信任,保持信息畅通,做到及时有效的沟通。信任与沟通是双向的,一方面,高校需要了解普通生群体的需求与期望,听取他们的建议,并及时传递相关信息给他们;另一方面,普通生群体也要了解当前高校的发展状况与所面临的问题。当然,最为关键的是两者要以平等的姿态坐在一起进行沟通,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开一系列座谈会,可以公开学院领导及辅导员的手机号、QQ号、微博地址,使学生以多种形式表达内心的想法,甚至可以借鉴国外高校那种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做法,让他们亲身体会管理者的难处,只有做到换位思考,相互理解,及时沟通,才能达到真正的彼此信任,进而使两者所签订的“心理契约”更为有效与坚固。
  3、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管理心理学强调“柔性”管理,而不能像传统管理方式那样仅仅通过“硬性”管理来约束人的行为。“以人为本”就是建立在认为人性本善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因此,高校在制定与完善相关制度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学生为本,以普通生为本,设计出合理的、公平的激励制度,如扩大奖学金的覆盖面,使更多的普通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获得奖学金,让普通生明白自己并不是被忽略的群体,学校并未放弃自己,自己也需要积极的行动起来。
  总之,高校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符合普通生群体特点的激励机制,才能使高校与普通生群体之间所签订的“心理契约”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苏国柱:普通生群体应进入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视线[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愈文钊:管理心理学[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3]周妙群编著:管理心理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4]谢敏:学生管理中“三不管地带”的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J],浙江万里学院
  [5]王重鸣著:管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构建成为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其中城市规划是开展后续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城市规划既受到建筑设计的直接影响又会对建筑设计造成影响,而且随着城
2009年有两件事在法制文学发展史上颇具影响:一是我国第一届中国法制文学原创作品大赛正式拉开帷幕;二是中国法制文学研究会在北京成立.这标志着中国当代法制文学创作的成熟
【摘要】初中到高中,学生的学习内容以及学生的心理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一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它决定了学生能否较快地适应以后的高中学习和生活。笔者总结了这一年来对高一新生的班级管理经验,简单介绍了高一班主任的有效管理方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一班主任 工作思路 有效管理方式  高一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高一新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农村土地的征用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大量的农民因征地而成为失地农民。在征地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未能得到
班级是学校里最基本的单元,班主任是这个大家庭里的家长。这个家庭状况如何,其中的每一位成员表现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取决于班主任的调节与引导作用,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内涵因素及外延程度的强度。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对于学生素质的发展与提高起着极大的影响作用。  一、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一个好的班主任,应该把班务工作的立足点放在提高学生的素质上,要通过素质教育加强班风建设,从而带
一栋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及时去修补,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这就是破窗效应的由来。  实际上,“破窗效应”被运用到教育领域是近年来的事,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有着非常广泛的意义。小到学校的卫生管理:洁净的地面是不允许有一张纸片的,有一张纸片存在就是“车窗”被砸碎,规则被破坏,有了一张就会有两张、三张……因此当第一张纸片出现时应立即清除,并严惩抛撒者,否则,地面很快就会脏乱不堪。大到
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社会的进步,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前进.在建筑工程领域,及时地对技术进行创新型改造,不仅有利于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甚至还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在建筑工
2009年1月21日,希拉里·克林顿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宣誓就任美国国务卿,赢得了无数女性的喝彩,称她掀起了美国女性主义的新一波浪潮.长期以来,在西方国际关系研究中,女性往往处
叙事视角(视点)是叙述者与故事之间一种最本质的关系,是作者展示一个叙事世界时叙事策略的具体体现,是一部作品看待世界的特殊眼光或角度,诚如卢伯克所说:“在整个复杂的小说
1、信任学生。  人们喜歡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比作猫和老鼠,这种比喻里面有存在一个很危险的误区。那就是师生间的不信任。前天准备家长会的谈话内容,放学前叫同学们每人写一句话,说说现在最希望家长为自己做什么。一半以上的同学都写到了希望家长对自己信任和理解。我们教师常常抱怨学生不理解自己的苦心,可我们常常忽视了学生更需要我们的信任和理解。作为教师,我们在学生心目中是强势群体,我们的信任对他们逐渐成熟,又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