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的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构建这样的学习氛围呢?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谈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课堂气氛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127-02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是师生之间互动和交流的平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的效率.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也应该是学生值得信赖的朋友.学生只有对老师信任,才能降低对老师或者课堂的恐惧感和抵触情绪,才能和老师进行互动和交流.课堂中的交流和互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一种活跃、轻松的课堂气氛.与此同时,教师平时对学生要多点关爱和尊重,多与学生交流谈心,并热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和老师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的成长都有积极的意义.
2.活跃教学方法,调动课堂气氛。
不同的知识应该通过不同的途径开展教学,教学活动是影响学生课堂学习心理的重要因素。要从根本上优化课堂心理氛围,必须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不再是教师在讲台一味讲授,而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在活动中去感知去体验。因为需要,学生才会在课堂上真正释放其学习需求,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尝试灵活运用多种的教学方法,调动课堂气氛,优化课堂教与学氛围。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讨论、比较、朗诵、演讲、辩论,答记者问、课本剧、编手抄报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热烈的课堂气氛。
3.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4.设置课堂疑问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积极思维的表现,又是探索问题的动力。准确鲜明的设问,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教学要求衔接起来,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越过理解障碍,并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掀起教学高潮。如在教学《小马过河》时,教师引导学生学完全文后设问:“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尽管学生争相发言,但很少讲到点子上。这时,教师通过故事谈话设疑,巧妙地突破难点: “同学们静下来,听老师讲个故事,一个孩子做饭,一家三口用一碗米,天天这样。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而这位小朋友仍旧用一碗米。吃着吃着,饭不够了。这时,这个小朋友才发现自己错了。请大家谈谈这个孩子不对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不对呢?”这一问,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认真思索后说:“他少放了米。”“他按老办法办事。”……“那么以烧饭这件事联系到课文,是不是说明一个道理呢?”学生们恍然大悟,笑着连连点头称是,并举出了自己想到的生活中的类似事例。
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要在课文的课题上设疑,激发创新兴趣;要在课文的重难点处设疑,使学生知难而进,迸发智慧的火花;要在学生思路容易堵塞的地方设疑,鼓励争辩讨论;要在“无疑”处生疑,求新求异,激活思维,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
5.发挥情感作用,创设投入情境。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无论从工具性还是从人文性出发,语文学科都离不开情感教育。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情感教育和人文精神的熏陶。翻开课本,处处感受到名家名篇中浓浓的对祖国、对人民、对亲友、对自然的深情厚意,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或清丽委婉或豪迈奔放的作家情怀。在知、情、意、行中,情感处于关键的中间环节。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正确感知课文内容,可以驱使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语文学科独特的情感作用,让学生保持特定的情绪和情感,就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引起积极思维的特定情境,能达到优化课堂心理氛围的目的。
6.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新知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更要理解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语文知识本身蕴藏着一些有趣的规律和美的因素,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加以挖掘,充分展示其固有的内在魅力,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强烈的探究欲望。此外,我们不仅要在课的开始创设情境、揭示矛盾,引发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究兴趣,而且还应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跳一跳,摘得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常地处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矛盾之中,不断从内心迸发出需要的火花,始终保持一种紧张的、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
7.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 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赞赏学生,营造轻松浓郁 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才能喜欢语文,学好语文。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课堂气氛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127-02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是师生之间互动和交流的平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的效率.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也应该是学生值得信赖的朋友.学生只有对老师信任,才能降低对老师或者课堂的恐惧感和抵触情绪,才能和老师进行互动和交流.课堂中的交流和互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一种活跃、轻松的课堂气氛.与此同时,教师平时对学生要多点关爱和尊重,多与学生交流谈心,并热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和老师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的成长都有积极的意义.
2.活跃教学方法,调动课堂气氛。
不同的知识应该通过不同的途径开展教学,教学活动是影响学生课堂学习心理的重要因素。要从根本上优化课堂心理氛围,必须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不再是教师在讲台一味讲授,而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在活动中去感知去体验。因为需要,学生才会在课堂上真正释放其学习需求,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尝试灵活运用多种的教学方法,调动课堂气氛,优化课堂教与学氛围。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讨论、比较、朗诵、演讲、辩论,答记者问、课本剧、编手抄报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热烈的课堂气氛。
3.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4.设置课堂疑问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积极思维的表现,又是探索问题的动力。准确鲜明的设问,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教学要求衔接起来,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越过理解障碍,并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掀起教学高潮。如在教学《小马过河》时,教师引导学生学完全文后设问:“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尽管学生争相发言,但很少讲到点子上。这时,教师通过故事谈话设疑,巧妙地突破难点: “同学们静下来,听老师讲个故事,一个孩子做饭,一家三口用一碗米,天天这样。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而这位小朋友仍旧用一碗米。吃着吃着,饭不够了。这时,这个小朋友才发现自己错了。请大家谈谈这个孩子不对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不对呢?”这一问,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认真思索后说:“他少放了米。”“他按老办法办事。”……“那么以烧饭这件事联系到课文,是不是说明一个道理呢?”学生们恍然大悟,笑着连连点头称是,并举出了自己想到的生活中的类似事例。
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要在课文的课题上设疑,激发创新兴趣;要在课文的重难点处设疑,使学生知难而进,迸发智慧的火花;要在学生思路容易堵塞的地方设疑,鼓励争辩讨论;要在“无疑”处生疑,求新求异,激活思维,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
5.发挥情感作用,创设投入情境。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无论从工具性还是从人文性出发,语文学科都离不开情感教育。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情感教育和人文精神的熏陶。翻开课本,处处感受到名家名篇中浓浓的对祖国、对人民、对亲友、对自然的深情厚意,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或清丽委婉或豪迈奔放的作家情怀。在知、情、意、行中,情感处于关键的中间环节。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正确感知课文内容,可以驱使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语文学科独特的情感作用,让学生保持特定的情绪和情感,就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引起积极思维的特定情境,能达到优化课堂心理氛围的目的。
6.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新知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更要理解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语文知识本身蕴藏着一些有趣的规律和美的因素,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加以挖掘,充分展示其固有的内在魅力,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强烈的探究欲望。此外,我们不仅要在课的开始创设情境、揭示矛盾,引发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究兴趣,而且还应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跳一跳,摘得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常地处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矛盾之中,不断从内心迸发出需要的火花,始终保持一种紧张的、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
7.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 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赞赏学生,营造轻松浓郁 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才能喜欢语文,学好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