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關键词:历史 探究性学习
内容提要: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对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探索,进而理解运用知识,调动学生主观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形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充分掌握探究性学习的特点,精心运用,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中图分类号】G633.51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不仅应在研究(探究)型课程中采用,而且应引入各类课程的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对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探索,进而理解运用知识,调动学生主观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形式。在歷史课堂教学中,充分掌握探究性学习的特点,精心运用,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一、探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读史使人明智,即历史知识和历史经验,可以丰富人们的思想,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增添人们以古揽今,鉴往知来,认识现实的智慧和能力。探究性学习不以理解前人发现的知识为主要目标,而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为目的,它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可以围绕某一主题,也可以围绕某一专题主动的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的探索特别是实践性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人认为,历史是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是前人考证记录下来的,不宜运用探究性学习,也无法探究,更无法创新。其实不然,探究并非对课本知识一味的考证,而是对教师就教材中的知识提出的有关问题分析探索,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而解决问题。
二、学生是探究性学习的主体
在探究性学习的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在一定的范围内研究问题。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者,在师生的交互过程中,学生完成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和编排。从实践来看,学生的这些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然而不管是何种类型的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主题作用都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以学生为主体,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探究性教学的作用在于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从传统的课堂上单纯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探究,这对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性教学,应把握探究性教学的以几个特点:
第一,问题性。探究性学习,以问题组织课程,教师围绕问题提供相关信息,学生围绕问题阅读教材,收集资料,展开讨论。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集中,新颖有价值。教材中不是什么事情什么问题都需要探究。历史的时间、地点、人物无须探究。问题的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或者与同学合作,才能得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设计出有一定空间的问题。设计要把问题落在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太难或者太易都没有发展价值。
第二,探究性。探究性教学中,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寻求。带着问题去探索,探究中解决问题,探究中发现知识的联系,探究中有创新和突破。
第三,开放性。探究性学习可以是历史学科内的学习,也可以是跨学科的学习,即使是历史学科内的问题,也可以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多角度的展开学习,这也是探索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四,主体性。探究性学习以个人学习,小组结合为主要形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它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因而,学生的主体性可以在这类学习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很大帮助。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时间留给学生,而不是教师自己过多的占用时间独自表演,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了这个教师的教学观,探究式教学决定了作为主体的学生,必须有充分的学习时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由支配学习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条件,他所说的自由支配时间,其实就是这种自主学习的时间。
新课程下,历史课程的人文色彩越来越浓,强调个性是现代化社会的标志,因此,教师必须发展学生的个性。以前教师在课堂上以自己和书本为中心,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的能动性没能很好的体现出来。探究性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表演。教学“商鞅变法”一节时,“商鞅变法”是体现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进行的社会变革。学生对变法的内容、性质、意义,难以理解清楚。我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同时指导学生编写“商鞅变法”课本剧,让学生自己排练,在课堂上表演。通过活动,学生的对“商鞅变法”的来龙去脉理解透彻。讲春秋战国历史时,组织“春秋战国”成语比赛,历史故事大赛,这些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语言文字的组织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特色。初中生年龄一般在13-16岁左右,现代社会的物质条件和文化条件促成了他们智力的早熟。初中生的智力发展突出表现在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发展。他们对具有故事情节及具体形象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感兴趣,最容易掌握那些用直观形象作支柱特征的概念,但要对此作全面的分析还有一定的困难。同时,随着信息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他们从各种媒体获取的信息和知识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新,自发的探索求知欲已经相当强烈。
探究性学习增强了学生获得新知识的欲望,掌握了必要的获得知识的技能。课堂上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课堂成了学生研究问题,探究问题的阵地,也成了学生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战场。只要教师把握探究性学习的特点,积极运用,精心组织,定能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内容提要: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对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探索,进而理解运用知识,调动学生主观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形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充分掌握探究性学习的特点,精心运用,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中图分类号】G633.51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不仅应在研究(探究)型课程中采用,而且应引入各类课程的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对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探索,进而理解运用知识,调动学生主观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形式。在歷史课堂教学中,充分掌握探究性学习的特点,精心运用,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一、探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读史使人明智,即历史知识和历史经验,可以丰富人们的思想,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增添人们以古揽今,鉴往知来,认识现实的智慧和能力。探究性学习不以理解前人发现的知识为主要目标,而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为目的,它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可以围绕某一主题,也可以围绕某一专题主动的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的探索特别是实践性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人认为,历史是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是前人考证记录下来的,不宜运用探究性学习,也无法探究,更无法创新。其实不然,探究并非对课本知识一味的考证,而是对教师就教材中的知识提出的有关问题分析探索,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而解决问题。
二、学生是探究性学习的主体
在探究性学习的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在一定的范围内研究问题。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者,在师生的交互过程中,学生完成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和编排。从实践来看,学生的这些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然而不管是何种类型的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主题作用都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以学生为主体,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探究性教学的作用在于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从传统的课堂上单纯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探究,这对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性教学,应把握探究性教学的以几个特点:
第一,问题性。探究性学习,以问题组织课程,教师围绕问题提供相关信息,学生围绕问题阅读教材,收集资料,展开讨论。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集中,新颖有价值。教材中不是什么事情什么问题都需要探究。历史的时间、地点、人物无须探究。问题的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或者与同学合作,才能得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设计出有一定空间的问题。设计要把问题落在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太难或者太易都没有发展价值。
第二,探究性。探究性教学中,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寻求。带着问题去探索,探究中解决问题,探究中发现知识的联系,探究中有创新和突破。
第三,开放性。探究性学习可以是历史学科内的学习,也可以是跨学科的学习,即使是历史学科内的问题,也可以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多角度的展开学习,这也是探索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四,主体性。探究性学习以个人学习,小组结合为主要形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它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因而,学生的主体性可以在这类学习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很大帮助。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时间留给学生,而不是教师自己过多的占用时间独自表演,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了这个教师的教学观,探究式教学决定了作为主体的学生,必须有充分的学习时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由支配学习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条件,他所说的自由支配时间,其实就是这种自主学习的时间。
新课程下,历史课程的人文色彩越来越浓,强调个性是现代化社会的标志,因此,教师必须发展学生的个性。以前教师在课堂上以自己和书本为中心,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的能动性没能很好的体现出来。探究性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表演。教学“商鞅变法”一节时,“商鞅变法”是体现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进行的社会变革。学生对变法的内容、性质、意义,难以理解清楚。我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同时指导学生编写“商鞅变法”课本剧,让学生自己排练,在课堂上表演。通过活动,学生的对“商鞅变法”的来龙去脉理解透彻。讲春秋战国历史时,组织“春秋战国”成语比赛,历史故事大赛,这些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语言文字的组织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特色。初中生年龄一般在13-16岁左右,现代社会的物质条件和文化条件促成了他们智力的早熟。初中生的智力发展突出表现在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发展。他们对具有故事情节及具体形象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感兴趣,最容易掌握那些用直观形象作支柱特征的概念,但要对此作全面的分析还有一定的困难。同时,随着信息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他们从各种媒体获取的信息和知识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新,自发的探索求知欲已经相当强烈。
探究性学习增强了学生获得新知识的欲望,掌握了必要的获得知识的技能。课堂上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课堂成了学生研究问题,探究问题的阵地,也成了学生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战场。只要教师把握探究性学习的特点,积极运用,精心组织,定能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