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术自觉”到“美术自信”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de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文化多元化的大时代背景下,特别是受到“西化”文化冲击的今天,我国高校美术生对传统美术文化的认同和参与情况都不容乐观。本文从对高校美术生对待传统美术文化自觉意识的现状调研出发,分析了影响其对传统美术文化认同的主因,并对其如何实现从“美术自觉”到“美术自信”的自修提高的内容和途径进行了探讨且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美术生 本土美术 美术自觉 美术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也是促进中华文化兴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
  无庸置疑,传统美术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当代知识分子的高校美术生,肩负着传统美术文化承传与创新本土美术文化的重要使命,因而他们对待传统美术文化的“自觉”状态,无疑是颇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美术生对待传统美术文化的“自觉”现状
  为了解高校美术生对待传统美术文化的“自觉”现状,我们于2017年选择了长沙的一所高校为调研对象,对其美术专业的本科生进行了一次小范围的抽样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其对待传统美术文化的认知度、情感态度与价值判断以及自主研习的状况。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86份,有效回收率为86%。下面是此次调研的基本情况:
  1、对传统美术文化熟悉的状况:①在问到“你是否参加过中国传统的民俗活动或传统的美术活动”一项时,8%的同学回答“经常参加”,36%的同学回答“参加较多”,还有56%的同学选择“有机会就参加”或“参加较少”。②在问到“你是否关注过中国传统美术文化活动的宣传报道或发展态势”一项时,13%的学生回答“经常关注”,46%的学生回答“比较关注”,还有41%的学生选择了“关注不多”或“没在意”。可见,当下相当部分的美术生对中国传统美术文化的活动,无论是参与度还是关注度都是不够的。
  2、對待传统美术文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判断的状况:①在问到“你是否有承传本土美术文化的责任”一项时,79%的学生回答有责任且责任重大,16%的学生回答“顺其自然”,但仍有5%的学生表示“没想过此问题”。②在问到“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美术文化”一项时,96%的学生回答“扬弃”,但仍有3%的学生选择“全部继承”和1%的学生选择“全部抛弃”。③在问到“传统美术文化的未来趋势”一项时,73%的学生回答会“充满生机与活力”,20%的学生选择“形势不容乐观”,也有7%的学生选择“难已预料”。可见,当下大部分美术生对传统美术文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是积极正面的,但也反映出相当部分的学生对其缺乏自觉意识或自信心。
  3、对传统美术文化自修研习的状况:①在问到“你是否阅读过中国传统美术类的书籍”一项时,27%的学生回答“经常阅读”,70%学生回答“阅读过一些”,也有3%的同学选择“很少阅读”。②在问到“你是否参加过传统美术文化的传播活动(如选送自己创作的作品参加相关的展览活动或参与相关的宣传、教学活动等)”一项时,87%的学生回答参加过,但也有6%的学生表示“没参加过”或者7%的学生选择“记不清楚了”。可见,当下有一部分美术生对传统美术文化的自修研习,无论是阅读活动还是参与活动,其自觉程度与积极性都有待提升。
  二、影响高校美术生对传统美术文化认同的主因
  1、传统美术文化传承乏力
  学者赵世林曾指出:“文化传承就是文化于民族社会群体整合的过程,这种整合是通过文化认同实现的,所以文化传承也就是民族社会群体的文化认同。”这说明对传统文化的认同高低与其传承兴衰紧密相联。然而,当下许多传统美术文化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都面临传承乏力的困境。据光明日报报道,约有12个品种的民间艺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彻底绝迹。至今,“人亡技绝”的悲剧仍在上演。而学校教育作为传承本土美术文化的主要途径,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传承乏力。从基础教育美术教科书来看,有研究表明,“在人美版教科书中,传统文化的单个课例有 44 个,在整套教科书课例总数中所占比例为 14.28%”且“缺乏从动态的发展观、批评、评价的认识层面以及多元文化观等角度出发编写的传统文化的课例”。这说明传统美术文化在基础教育美术教科书中所占比重较低,造成学生从小对于传统美术文化的学习只能停留于较浅显的层面上,很难帮助他们建立较深层次的文化认同感,更没有发挥好美术教育在承传本土美术文化中的基础性、奠基性作用。
  2、多元化掩盖了对传统美术文化的共识
  随着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世界各国的艺术文化不断涌入国内。在多元化视觉文化的冲击下,中国当代美术的反应可谓纷杂多样。如行为艺术、观念艺术、实验艺术、装置艺术等,开始不断以消费性、娱乐性的文化形态进入人们的视野,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许多年轻艺术家在“西化”的影响下,亦步亦趋西方前卫艺术而忽视或抛弃本土美术文化,甚至顶着“多元化”的桂冠以极端的、低俗的方式玷污中国传统艺术,致使在当代艺术多元化浪潮中,许多传统的美术文化身份日渐模糊,其精神共识和文化共识也逐渐被掩埋。这自然就会影响和转变高校美术生的艺术视线和审美取向,削弱其对本土美术文化的认同感。
  3、传统美术文化的发展良莠并存
  一种文化,是否拥有明确且富有生命力的价值,是能否获得人们认同的前提条件之一。换言之,文化的价值高低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人们对它的的心理认同。诚然,任何一种文化都是良莠并存、鱼龙混杂的。中国传统美术文化同样并非一块圣土,在其发展过程中同样积沉着“精华”与“糟粕”。例如,某些山水画家所推崇的“惟古人是尚”的创作理念,创作技法公式化、概念化的问题,或者是有些民间美术所透露出的封建迷信等腐朽观念,都是其落后的一面,也会影响美术生偏离对传统美术的文化认同。   4、个体学识“营养不良”
  美术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其生活经历、审美经验、艺术学识千差万别,因而其对传统美术文化的认同也各有不同。从此次调研情况可以看出,不少美术生的传统美术文化学识明显“营养不良”。一方面,成长于流行文化背景下的他们,思想开放,追求新兴时尚的美术文化。但其审美判断力较弱,容易在现代消费主义的狂轰滥炸中麻木对待传统美、古典美的认知机能;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易在“重技轻艺”的影响下,导致其对传统美术文化的理解常流于表面化和碎片化,难已正确认识和把握传统美术文化的审美价值和传承意义,从而造成其对传统美术文化认同感的匮乏。
  三、从“美术自觉”到“美术自信”乃自修提高的重要目标
  冯骥才先生曾说过:“文化自觉首先是知识分子的自觉。”高校美术生作为学习美术文化的主体与未来知识分子,在文化自觉的意识形态中承担了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因此,必须将“美术自觉”到“美术自信”作为自修提高的重要目标。
  1、“美术自觉”与“美术自信”的内涵
  美术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因此,美术文化的自觉实质上就是指美术的文化自觉。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 ,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 ,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时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由此可见,美术文化自觉就是指文化主体意识在美术文化上的主动研习、反思和创新过程中的体现,是美术文化主体对自身美术文化的来历、发展、价值和地位的清醒认识,以及对美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的主动承担。而美术自信则是美术自觉的必然结果,是指对自身美术文化的价值与生命力的充分肯定和坚定信心。
  2、从“美术自觉”到“美术自信”的自修提高
  美术自信从何而来?中华传统艺术文化绵延数千年,是当代艺术文化发展的母体,也是每一个中国“美术人”自信的源泉。因此,高校美术生从“美术自觉”到“美术自信”的自修提高,必须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只有在实现了对本土传统美术文化的主动追求、理性判断和自觉承传与创新的基础上,才能算是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从“美术自觉”走向“美术自信”。
  (1)深化研习,强化对传统美术文化基本价值观的认同
  美术自觉,首先体现为追求自身美术文化的“自知之明”,这也是形成对本土美术文化认同的关键所在。高校美术生需要不断地加强中国美学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才能对中国传统审美文化有更加清晰而系统的认识,为实现对本土美术的文化认同奠定基础。以中国美学史为例,美术生可从了解“真善美”这一传统美学思想入手。儒道释三家思想蕴含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学思想的精粹,尽显对“真善美”的艺术价值观的追求。再如,道家文化所倡导的“道法自然”“游心于道”等美学思想,对于启发美术生超越心性体验,获得至高至美的艺术境界大有裨益,也有利于完善其美术文化的自觉意识。
  (2)理性审视,增强对传统美术文化的选择能力
  面对前人所留下来的浩海如烟的中国传统美术文化遗产,高校美术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本土美术文化的发展是菁芜并存的。因此,不能对其采取全盘接受或全盘否定的态度。在构建本土美术文化知识体系时,必须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坚持真善美的审美标准,并以“扬弃”的态度来重新审视传统美术文化,学会区分具体美术作品中的精华与糟粕,对于不合时宜的东西予以剔除,对于仍具有现代生命力的东西加以精选,不断增强对传统美术文化的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
  (3)自觉践行,在实践中传承和创新
  在实践中传承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是本土美术文化永葆生机的源头活水,也是美术生形成美术自觉和美术自信的必经途径。高校美术生必须加强对传统美术文化的自觉践行,通过在艺术实践中传承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才能深化对本土美术文化的认知及其文化认同,同时为发展传统美术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美术生可以通过对传统美术文化中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创作方法和创作工具等方面进行“扬弃”,并在继承的基础上对传统美术文化中的某一內容进行局部创新或是主题转换,或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反映新的社会生活。
  三、相关的建议
  从调研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美术生的民族艺术文化主体意识正在觉醒,大部分已经具备了传统美术文化传承的责任意识,但其文化自觉仍有待增强。由于易受外界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且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有一部分美术生即使了解传统美术文化的价值和传承的重要性,要做到“知行合一”或许还有难度。因此,除了学生间的相互影响及自我研习,还需要社会和高校共同引导,以牢固其文化主体意识。
  1、学生要正确对待本土美术文化与外来美术文化
  树立“美术自觉”与“美术自信”,不仅要处理好本土传统美术文化与现代美术文化的关系,而且也要处理好本土美术文化与外来美术文化的关系。既不能对自身传统文化妄自菲薄,以西方审美取向为指向标而抛弃传统,又不能对传统艺术文化死守一隅,而对外来艺术文化采取敌视态度。因此,高校美术生必须确立正确的审美取向和审美态度,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拜金的功利主义,并自觉地从国内外优秀美术作品中培养广阔的审美价值取向,吸收借鉴外来美术文化优秀的部分,以促进本土艺术文化的发展。
  2、艺术院校应创新教育理念
  高校作为培养美术生美术自觉的主要阵地,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或内容以及教学方式,来重视并挖掘传统美术文化的美育价值。一方面,有条件的院校可增开传统美术文化的相关课程,条件不够的院校可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一定的传统美术文化学习内容,通过课程学习增加学生对本土美术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可定期邀请民艺学者或优秀的民间艺人来校举行专题讲座举办美展,这也是一种深化学生对传统美术文化自信的好办法。
  此外,还应积极为学生搭建传统美术文化实践与创新平台,以突破学校教育与学习的局限性。例如,学校利用专业考察、专业实习、体验生活或下乡支教等课程或做义工活动的机会,组织学生走访、收集、发掘传统美术文化的研习活动,就能让学生在学校与社会的互联互动中承传、传播与弘扬传统美术文化,同时增进学生的美术自觉和美术自信。
  3、坚持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
  美术作为社会化的人文现象,社会导向机制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起重要作用。因此,官方宣传媒体必须坚持对本土美术文化在社会舆论中的正确导向作用,重视和关注传统美术文化的传承问题,特别是文艺宣传报道和评论既不失语亦不能乱语。其次,各文艺机构要充分发挥文艺评奖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为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本土美术文化创作和科研工作提供更多的精神和物质鼓励,从而推动传统美术文化持续健康发展,展现本土美术的文化魅力与文化自信。
  总之,优秀的本土传统美术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美术自信”的力量源泉。高校美术生只有坚定本土美术文化的主体意识,通过对传统美术文化的自主研习、理性审视和自觉实践等方面的自修提高,才能实现作为中国“美术人”应有的“美术自觉”与“美术自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重要论述摘录[J].中国纪检监察,2016,(23):4.
  [2]赵世林.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论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32.
  [3]钱初熹.中国中小学美术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J].全球教育展望,2015,(3):127.
  [4]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5):22.
其他文献
钢笔画形成于19世纪未的欧洲,是一种具有“硬笔”表现特色的绘画艺术类别;在中国则伊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顿挫波折之前行,近年事者多,好者也多,且水准高,因而得发展繁荣之势。  学生国斌,一位“矜持不苟好繁笔,实景写生求真象”的青年钢笔画家。他笃行钢笔画之道,态度认真且能吃苦耐劳;他探索钢笔画之艺,一丝不苟且能穷究技艺。自大学毕业后,他一直坚持画风景钢笔画,不断地在《神州诗书画报》、中国钢笔画家网
期刊
玩砚二十年,看过和拥有的古砚越多,越对当代的砚台雕刻深恶痛绝、深感遗憾!  我曾专门写过一篇《当代砚雕的误区》:  “古人琢砚,首在实用,故以简洁、大方为主,偶有巧工,也是因材、因色顺势而为,而不会罗列堆砌。  当代砚雕的最大误区,就是不厌其烦地用立体雕、镂空雕等技法在砚石上雕满亭台楼阁、飞禽走兽,那些体型硕大、繁琐复杂的砚台,表面上工艺精湛,却不给书画家留下磨墨、蓄墨、掭笔的砚堂,完全不利于使用
期刊
画家吴正义  吴正义,1959年出生,凤凰人。198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原湘西州美术家协会主席,湘西州美术馆馆长、副研究馆员,湘西州政协常委。多年来随黄永玉先生习画,颇有收益。作品以湘西风土民情为创作主题,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并获奖。代表作品《赶场》《土家山寨明珠》《六月六的印象》《湘西民居组画》《苗乡红柿》《春韵》《武陵秋韵》《溪山深处》《秋
期刊
中国传统文化自鸦片战争以来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强烈碰撞,而当西方的舰船利炮打开紧闭的中国大门时,同时也是西方文化迅猛地涌入中国之时,中国的艺术为之动荡,面临着寻求再生之路的现实。早年到西方学习油画的莘莘学子学成回国成为中国油画正式起步的推动者和教育家徐悲鸿先生的西学东渐精神,将西方的油画艺术引进到了中国的美术教育,为中国的美术发展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纵观中国油画发展史,油画从西方引入到中国不过百年
期刊
吳凡国画作品
期刊
余子潔,1996年出生,祖籍安徽,长居广东,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
期刊
杨振华(1906—1979),现代制笔家,浙江吴兴善链镇人,居上海。其曾祖为苏州著名笔庄“杨二令堂”之创始人。他14岁时自苏至沪,在商务印书馆制笔工场工作。四年后返回故里,于当地“沈庆元作坊”制笔两年。以后,开始了“走包笔”(背着笔袋串门售笔)的生涯。三十岁时,与手艺高超的“水盆”女工严再林结婚。婚后,夫妇两再赴沪合作制笔。先是在成都路“中国画苑”展览场所前设柜销售,以后又在福州路开设了“杨振华笔
期刊
书法本是最讲究规矩的,何谓规矩——顶天立地,浩然正气。古人早已为我们立下了此等规矩,而现代人没能守住,并且乱了规矩,甚至坏了规矩。  规矩不存,大法不传,大道必衰,这是天律。  世人皆明“书者,心画”之理,然而,能巧言者千万众,真善书者难常有。  静思之,真善书者,魏晋不过钟、卫、二王数人,大唐不过欧、褚、颜、张、素数人,宋亦不过苏、黄、米而已,而其中又有高下,可见,书之神髓,只能掌握在极少数人手
期刊
本次“中国书画名家、西泠印社先贤肖像印展”,只是我将自己学习和探索的作品拿出来,向大家展示一下,目的是要听到不同意见,找出不足之处,这样,对本人的艺术发展有所帮助。  好多友人问我,你不是在搞篆刻吗?怎么一下子会想去刻肖像印呢?  说起刻肖像印,那是两年前,我跟随吴颐人老师参加了“海上百年印坛——近现代篆刻名家作品展”。当一踏进展览大厅,立刻被墙上的黑白老照片所吸引,这些都是近百年海上印坛名家的前
期刊
为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延续2016年“艺海流金——内地与港澳文化交流活动”在湖南成功举办的成果,进一步促进港湘文化交流,5月21日至28日,湖南省文化厅组织艺术代表团赴港举办“湘情港韵”——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系列活动,其中包括“湘情港韵——湖南书画家走进驻香港军营”活动和“湘情港韵——湖南省慰问驻香港部队文艺演出”,以及在香港荣宝斋举办的“湘情港韵——湖南书画作品展”三项活动。  湖南书画代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