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美术教育只重视理性知识和技能传授,把传授专业技能技巧作为掌握知识、发展理智的根本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一套死的表现方法,从而抵消和压抑了直觉的认识作用 ,也抹杀了学生的灵感和天赋。而现在美术学习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并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美术教育不同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像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一、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创造之中,不断进行新的尝试、新的探索。教师在教学时用有趣、童话般的语言来描绘教材中的画面,可给课堂注入兴奋剂,形成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绘画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美的教育。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凭借具体形象的的联想进行的,虽然他们已经能够运用某些概念进行判断、推理,但很大成分上仍然与具体形象联系着。
激发兴趣,让学生愉快主动地学习成了各学科的当务之急。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坚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从而增强其艺术表现欲和创作欲。同时,作为教师要加强示范,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放录音、录像、幻灯片、影片等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有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有了这种欲望,创造性思维便极易随之萌发。
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观察是创造的前提,如果没有对生活深入细致的观察,作家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艺术家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视觉是心灵的窗户,我们要靠眼睛来提高观察力,所以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因为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思维、鉴别,然后完成自己独特的创造结果。学生学画要学会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体会生活中的变化,并把观察到的东西加以联想,就能画出更有情趣的画。
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贫乏,因此要尽可能地让他们去接触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让他们运用各种感官去了解周围的一切。感知力是一切领域的人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基本能力。视觉是一种主动性很强的感官形式,进行积极的选择是视觉的一种基本特征,要使学生具有一双善于选择的眼睛,就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其中。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与观察,在他们进行选择之后,并把自己的情感融入画中来,才能使作品的内容丰富、生动感人。养成观察事物的浓厚兴趣和良好习惯,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发其创作热情,启发其创造性思维,为孩子们进行独立自主、灵活自由的创作打开方便之门。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我们知道,学生作画开始时都是凭印象来画,常常是别人怎么画,他也照着画,缺乏自己的独立性。正是由于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使学生的作品多姿多样。实践证明,没有教师的示范,他们也能画出千姿百态、形象色彩各异、充满稚气和美好愿望的作品,那是学生心灵真实的体现。学生的想象力是在通过观察、记忆的基础上形成的,如果没有大量观察、记忆的积累,就谈不上想象力,因为想象力是学生对原有的事物加工改造形成的产物。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象力,尊重学生对美的感受、理解能力。他们的想象画是不求科学的“真”只求感受的“真”,并不以“像”为标准。
创造力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它是在观察与想象之后的灵感状态。以形象思维为引线,在生动有趣的作画中牵动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动作思维、灵感思维的自由发展,引导学生进行某些相似的改进、相似的综合而后创造,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引领学生走进自由自在的艺术天地和理想彼岸。培养创造力的土壤是深入生活。生活是创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事多留心,多联想。创造力的来源是心灵,学会运用自己那颗美妙智慧的心,才会有创造性思维的闪光。培养孩子灵活机动而不死板,善于联想而不僵化。
美术课教学以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根本出发点,鼓励他们敞开理想的心扉,展开理想的翅膀。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点燃他们的创造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潜在探索欲、创造力的机会,调动他们内在动力,使其创造力不断发展。
四、正确认识儿童画
在这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明显感到对学生来说,赞扬多于批评远胜于批评多于赞扬。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说: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于羞辱的意义,尊重于羞辱对于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分量的一种刺激,保护它,发展它可以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一听到老师夸奖他画的好、画的漂亮、有价值,他就会很高兴、兴奋、激动,心里就会有一 种成功和充实的感觉。表扬对于他们来说是一 种肯定,会让他们更有信心地去大胆的创造。
只拿像与不像作为评价一幅童画的好坏标准,会对孩子学习美术产生消极影响。要知道,儿童画更多的像玩一场游戏,这种“不像”的画正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是真、善、美的体现,儿童画与成人画相比尽管表现形式和技法无法相提并论,但其纯真、质朴的童趣则是成人画所不能及的。这种纯真、质朴的童趣往往给人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因此,教师应珍惜和爱护学生的这一特征,应该遵循他们年龄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关注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心理特征。只要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是愉悦的、投入的,教师就不要过分挑剔。只有孩子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做到了敢想、敢画,才有可能真正的儿童画。
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时一课所能完成的,要求我们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一点一滴、长期不懈地努力。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去教学,让课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进行讲解、示范、提示,并且要加强课堂的趣味性,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多方位、多侧面接受艺术熏陶,得到艺术享受,提高艺术水平。
一、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创造之中,不断进行新的尝试、新的探索。教师在教学时用有趣、童话般的语言来描绘教材中的画面,可给课堂注入兴奋剂,形成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绘画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美的教育。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凭借具体形象的的联想进行的,虽然他们已经能够运用某些概念进行判断、推理,但很大成分上仍然与具体形象联系着。
激发兴趣,让学生愉快主动地学习成了各学科的当务之急。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坚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从而增强其艺术表现欲和创作欲。同时,作为教师要加强示范,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放录音、录像、幻灯片、影片等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有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有了这种欲望,创造性思维便极易随之萌发。
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观察是创造的前提,如果没有对生活深入细致的观察,作家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艺术家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视觉是心灵的窗户,我们要靠眼睛来提高观察力,所以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因为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思维、鉴别,然后完成自己独特的创造结果。学生学画要学会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体会生活中的变化,并把观察到的东西加以联想,就能画出更有情趣的画。
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贫乏,因此要尽可能地让他们去接触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让他们运用各种感官去了解周围的一切。感知力是一切领域的人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基本能力。视觉是一种主动性很强的感官形式,进行积极的选择是视觉的一种基本特征,要使学生具有一双善于选择的眼睛,就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其中。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与观察,在他们进行选择之后,并把自己的情感融入画中来,才能使作品的内容丰富、生动感人。养成观察事物的浓厚兴趣和良好习惯,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发其创作热情,启发其创造性思维,为孩子们进行独立自主、灵活自由的创作打开方便之门。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我们知道,学生作画开始时都是凭印象来画,常常是别人怎么画,他也照着画,缺乏自己的独立性。正是由于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使学生的作品多姿多样。实践证明,没有教师的示范,他们也能画出千姿百态、形象色彩各异、充满稚气和美好愿望的作品,那是学生心灵真实的体现。学生的想象力是在通过观察、记忆的基础上形成的,如果没有大量观察、记忆的积累,就谈不上想象力,因为想象力是学生对原有的事物加工改造形成的产物。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象力,尊重学生对美的感受、理解能力。他们的想象画是不求科学的“真”只求感受的“真”,并不以“像”为标准。
创造力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它是在观察与想象之后的灵感状态。以形象思维为引线,在生动有趣的作画中牵动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动作思维、灵感思维的自由发展,引导学生进行某些相似的改进、相似的综合而后创造,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引领学生走进自由自在的艺术天地和理想彼岸。培养创造力的土壤是深入生活。生活是创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事多留心,多联想。创造力的来源是心灵,学会运用自己那颗美妙智慧的心,才会有创造性思维的闪光。培养孩子灵活机动而不死板,善于联想而不僵化。
美术课教学以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根本出发点,鼓励他们敞开理想的心扉,展开理想的翅膀。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点燃他们的创造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潜在探索欲、创造力的机会,调动他们内在动力,使其创造力不断发展。
四、正确认识儿童画
在这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明显感到对学生来说,赞扬多于批评远胜于批评多于赞扬。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说: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于羞辱的意义,尊重于羞辱对于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分量的一种刺激,保护它,发展它可以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一听到老师夸奖他画的好、画的漂亮、有价值,他就会很高兴、兴奋、激动,心里就会有一 种成功和充实的感觉。表扬对于他们来说是一 种肯定,会让他们更有信心地去大胆的创造。
只拿像与不像作为评价一幅童画的好坏标准,会对孩子学习美术产生消极影响。要知道,儿童画更多的像玩一场游戏,这种“不像”的画正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是真、善、美的体现,儿童画与成人画相比尽管表现形式和技法无法相提并论,但其纯真、质朴的童趣则是成人画所不能及的。这种纯真、质朴的童趣往往给人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因此,教师应珍惜和爱护学生的这一特征,应该遵循他们年龄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关注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心理特征。只要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是愉悦的、投入的,教师就不要过分挑剔。只有孩子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做到了敢想、敢画,才有可能真正的儿童画。
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时一课所能完成的,要求我们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一点一滴、长期不懈地努力。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去教学,让课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进行讲解、示范、提示,并且要加强课堂的趣味性,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多方位、多侧面接受艺术熏陶,得到艺术享受,提高艺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