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外,还得受“开头”的制约,这样说来,结尾就更难写了。人们称好的文章的结尾为“豹尾”.从高考作文来看,虽然不一定要求篇篇文章的结尾都是“豹尾”,但也要求结尾简练、生动、恰到好处。下面介绍几种作文结尾方法:
一、自然顺畅的结果交代法
文章的结尾,把故事的终结交代给读者,以此来作为故事的结尾。如罗广斌、刘德彬、杨益京三人写的《挺进报》的结尾就是这样:“革命同志以无比的机智战胜了敌人,保全了党组织。”这个结尾就交代了故事的终结。聂华苓的《人,又少了一个》,写了一个女乞讨者三年前后的不同形象与神态,表现了人格的堕落这一深刻的主题。文中作者未加任何评论与分析,只是用白描的手法,记述了事件的经过。结尾写道:“砰地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这一不加修饰的自然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二、直抒胸臆法
文章结尾,作者毫不掩饰地把自己的希望和内心感情直接写出来。如碧野的《天山景物记》就是这样结尾的:“朋友,天山的丰美景物何止这些,天山绵延几千里,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奇丽的美景,你要我说可真说不完。如果哪一天你有豪情去游天山,临行前别忘了通知我一声,也许我能给你当一个不很出色的向导。不过当向导在我只是一个漂亮的借口,其实我私心里很想找个机会去重游天山。”这个结尾就表达了作者的希望。
三、评议法
这种方法,一般是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概括全文中心或对文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例如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就有这样的结尾:“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潮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的结尾段也属于这种类型,这段文字兼用议论与抒情的方式结束全文,最后一句话点题:“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有时,用来总结全文的还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诗句,这样的结尾更是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驿路梨花》的末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驿路梨花处处开’。”
四、卒章显志法
文章结尾处把全文内容作个总结,有的还把全文的中心思想归纳出来。如马识途的《我们打了一个大胜仗——四川抗洪救灾记事》的结尾:四川的党政军民,在这次抗洪救灾向自然作斗争的总体战中,为了抢救国家物资和人民的生命财产,他们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充分发挥了人定胜天的无比威力,打了一个大胜仗!又如:三年过去了,记忆的底片大多被岁月的潮气和灰尘所侵蚀,霉变得模糊起来。独有这一件事,大伯那真诚的爱,周围那春天般的温暖,仍深深地留在我记忆深处,它使我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充满着无限的信心和勇气。
五、首尾照应法
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情况是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文章的结句与标题呼应相扣,例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的结尾,就用了这样手法。请看: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象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郭沫若先生的《白鹭》一文开头就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白鹭是诗”,这一不寻常的比喻,特别是结尾具体化为“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再如戈果理的《泼留希金》。结尾时就照应了主人公:现在站在乞乞科夫面前的,就是这样的人!《变色龙》的结尾就照应了开头:“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六、写景寓意法
以描写景物作为结尾。如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风,更猛了。雪,更大了。照应开头或推动情节发展的景物描写,指出其中蕴含的人物情感或哲理。例如:风停了,暴雨也结束了,太阳重新露出了笑容,两代人的那扇玻璃也被那片残阳熔化了。太阳在远处逐渐隐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两者混为一体,没有距离。(选自广州中考满分文《雨中品读》) 这段结尾的特点十分突出,景物烘托的作用也很明显,小作者通过对雨后景物的描写暗示了两代人之间情感隔阂的消失,情与景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含蓄隽永。余味无穷。此刻,一缕阳光从外面射进病房,我感到自已真像一棵受伤的小树沐浴着它。呵,成长的路上,虽然风云莫测,但是阳光毕竟很好!我想。(选自湖北省仙桃市中考满分文《在阳光下成长》)这段结尾突出阳光的作用,将阳光与成长结合在一起,暗示自己成长道路虽不平坦但充满阳光,表达出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既照应了主旨,又显得情韵深厚。
七、设置悬念式
文章结尾时,对文中所写的人和物想作个交代,但又没有确凿根据,或者就是为了制造一种悬念,于是就用了推测法。例如《孔乙己》的结尾:“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句子的“大约”二字即说明是推测了。又如:是的,偌大的县城,到哪里去找呀!然而,我还在找,走遍长街,望穿深巷。修鞋姑娘你在哪里?《修鞋姑娘》聪明的作者常用说一半、留一半的写法,吸引读者对作品中的人和事给予积极地关注和想象,读者通过自己的揣测无形中扩张了作品的容量。
与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选择结尾的方法,也必须从全局来考虑,要使记叙的事件完整清楚,使文章的结构首尾呼应,以求得更好地表达中心,达到写作的目的。
一、自然顺畅的结果交代法
文章的结尾,把故事的终结交代给读者,以此来作为故事的结尾。如罗广斌、刘德彬、杨益京三人写的《挺进报》的结尾就是这样:“革命同志以无比的机智战胜了敌人,保全了党组织。”这个结尾就交代了故事的终结。聂华苓的《人,又少了一个》,写了一个女乞讨者三年前后的不同形象与神态,表现了人格的堕落这一深刻的主题。文中作者未加任何评论与分析,只是用白描的手法,记述了事件的经过。结尾写道:“砰地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这一不加修饰的自然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二、直抒胸臆法
文章结尾,作者毫不掩饰地把自己的希望和内心感情直接写出来。如碧野的《天山景物记》就是这样结尾的:“朋友,天山的丰美景物何止这些,天山绵延几千里,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奇丽的美景,你要我说可真说不完。如果哪一天你有豪情去游天山,临行前别忘了通知我一声,也许我能给你当一个不很出色的向导。不过当向导在我只是一个漂亮的借口,其实我私心里很想找个机会去重游天山。”这个结尾就表达了作者的希望。
三、评议法
这种方法,一般是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概括全文中心或对文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例如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就有这样的结尾:“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潮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的结尾段也属于这种类型,这段文字兼用议论与抒情的方式结束全文,最后一句话点题:“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有时,用来总结全文的还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诗句,这样的结尾更是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驿路梨花》的末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驿路梨花处处开’。”
四、卒章显志法
文章结尾处把全文内容作个总结,有的还把全文的中心思想归纳出来。如马识途的《我们打了一个大胜仗——四川抗洪救灾记事》的结尾:四川的党政军民,在这次抗洪救灾向自然作斗争的总体战中,为了抢救国家物资和人民的生命财产,他们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充分发挥了人定胜天的无比威力,打了一个大胜仗!又如:三年过去了,记忆的底片大多被岁月的潮气和灰尘所侵蚀,霉变得模糊起来。独有这一件事,大伯那真诚的爱,周围那春天般的温暖,仍深深地留在我记忆深处,它使我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充满着无限的信心和勇气。
五、首尾照应法
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情况是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文章的结句与标题呼应相扣,例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的结尾,就用了这样手法。请看: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象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郭沫若先生的《白鹭》一文开头就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白鹭是诗”,这一不寻常的比喻,特别是结尾具体化为“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再如戈果理的《泼留希金》。结尾时就照应了主人公:现在站在乞乞科夫面前的,就是这样的人!《变色龙》的结尾就照应了开头:“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六、写景寓意法
以描写景物作为结尾。如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风,更猛了。雪,更大了。照应开头或推动情节发展的景物描写,指出其中蕴含的人物情感或哲理。例如:风停了,暴雨也结束了,太阳重新露出了笑容,两代人的那扇玻璃也被那片残阳熔化了。太阳在远处逐渐隐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两者混为一体,没有距离。(选自广州中考满分文《雨中品读》) 这段结尾的特点十分突出,景物烘托的作用也很明显,小作者通过对雨后景物的描写暗示了两代人之间情感隔阂的消失,情与景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含蓄隽永。余味无穷。此刻,一缕阳光从外面射进病房,我感到自已真像一棵受伤的小树沐浴着它。呵,成长的路上,虽然风云莫测,但是阳光毕竟很好!我想。(选自湖北省仙桃市中考满分文《在阳光下成长》)这段结尾突出阳光的作用,将阳光与成长结合在一起,暗示自己成长道路虽不平坦但充满阳光,表达出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既照应了主旨,又显得情韵深厚。
七、设置悬念式
文章结尾时,对文中所写的人和物想作个交代,但又没有确凿根据,或者就是为了制造一种悬念,于是就用了推测法。例如《孔乙己》的结尾:“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句子的“大约”二字即说明是推测了。又如:是的,偌大的县城,到哪里去找呀!然而,我还在找,走遍长街,望穿深巷。修鞋姑娘你在哪里?《修鞋姑娘》聪明的作者常用说一半、留一半的写法,吸引读者对作品中的人和事给予积极地关注和想象,读者通过自己的揣测无形中扩张了作品的容量。
与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选择结尾的方法,也必须从全局来考虑,要使记叙的事件完整清楚,使文章的结构首尾呼应,以求得更好地表达中心,达到写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