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一松一稳”调控组合内涵努力实现江苏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d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中央在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稳物价、调结构、保增长”为2011年宏观调控的目标,言下之意是既要防止资产价格泡沫、通货膨胀,又要保证适当的GDP增速、调整产业结构。防止泡沫、抑制通胀需要适当收紧相关政策,而保持较快GDP增速则需要适当放宽某些政策。
  
  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了2011年经济工作。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物价上涨压力加大等背景下,会议提出,2011年将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这是继1998年我国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转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之后,再现“一松一稳”的调控组合。
  
  宏观调控转向的背景及着力点
  
  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央政府在2008年11月将实行了近10年的“稳健”货币政策立场转向“适度宽松”,并启动了四万亿投资计划。这次重新转向“稳健”一方面表明中国经济复苏得到确认,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货币政策正式回归到危机前。事实上,自2009年8月央行开始对货币政策进行“动态微调”以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已逐步朝着回归常态的方向发展。特别是进入2010年以来,央行在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的同时,先后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在10月宣布近三年来首度加息,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配合运用以及一系列遏制房地产投机和物价涨势的措施已经为这次宏观调控的转向埋下了伏笔。在经济工作会议中,党中央提出“稳物价、调结构、保增长”为2011年宏观调控的目标,言下之意是既要防止资产价格泡沫、通货膨胀,又要保证较快的GDP增速、调整产业结构。防止泡沫、抑制通胀需要适当收紧政策,而保持较快GDP增速则需要适当放宽政策。一手“稳”、一手“松”的搭配组合正是为了在复杂、矛盾的经济形势中保持平衡,形成经济良性发展循环,营造好的发展环境。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第一,贷款规模收紧。相比于2009年9.57万亿元的贷款和2010年突破7.5万亿元的贷款,2011年贷款规模将控制在6万亿~7万亿;第二,广义货币发行量(M2)增速下降。2009年、2010年广义货币发行量增速分别为27.7%和18.1%,远远超过同期GDP的增长速度。2011年广义货币发行量要控制在15%左右;第三,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此次货币政策的转向主要就是为了管控日益严峻的通胀形势。从2010下半年开始,全国CPI涨幅屡创新高,11月份全国CPI涨幅达到5.1%,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和居民生活成本。如果不尽快遏制,势必影响经济发展的好势头。专家预计2011年会继续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需要指出的是,“稳健”货币政策并非全面紧缩,而是“有保有压”、“有松有控”,其实质是为了灵活性地应对通胀,针对性地调整经济结构。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第一,加大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包括可替代能源、生物科技、下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设备制造、先进材料、替代燃料汽车和能源环保技术。此次“积极”的财政政策的着力点与2008年末实施的四万亿扩大内需计划有所不同。四万亿扩大内需计划中有1.5万亿用于基础设施建设;1万亿用于震后重建,仅有3700亿用于产业结构改造和升级。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元年,将更加注重产业结构升级和长期竞争优势的构建。因而财政政策扶持的重点会从“铁、公、机”(铁路、公路和机场)转移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二,加大民生工程投入。以保障性安居工程为例,2011年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建设规模或将高达1000万套,相比2010年的580万套,增长72.4%,以此计算,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或将达1.4万亿元。
  
  江苏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江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战略目标,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在“十一五”期间,江苏经济总量连跨2万亿、3万亿、4万亿元三个大台阶,先进制造业位届全国前列,新兴产业发展呈领跑之势,服务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二。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江苏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其抗危机表现明显好于广东、山东、浙江、上海等其他沿海省市。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分别比上年增长12.4%、18.2%、10.5%和9.4%。
  不过,江苏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其长期形成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重国际市场、轻国内需求,重低成本优势、轻自主创新能力,重物质投入、轻资源环境,重财富增长、轻社会福利水平提高。这样的发展方式不够注重结构的优化、效益的增加、过程的可持续和成果的共享,不仅使经济增长缺乏后劲,还带来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不良后果。这样的发展方式一旦遭遇到国际金融危机便会受到严重的“内伤”,外部的经济哀退沿着出口这根引线迅速影响到内部经济。这样的发展方式非转变不可。
  此次宏观调控方向与内容的转变为江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机遇。
  首先,积极财政政策的扶持重点从基础设施转移到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江苏创新驱动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江苏省创新型经济发展已初具规模,“十二五”期间,围绕建设创新型省份的要求,一系列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创新必然有风险,很多企业不敢追加投入。此时,政府有形之手可以发挥推动和带动作用,通过增加投入、减少税收等积极的财政手段为创新型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其次,积极财政政策着力民生工程,巩固了江苏“富民强省”的信心。
  “十二五”期间,江苏将进一步丰富民生工程的内容与内涵,财政在这方面投入的增加会进一步提高社会成员生活水平,增加人民的福祉,促进社会公平,为江苏经济实现平稳健康运行提供保障。
  再次,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近期江苏通胀压力。
  2010年11月江苏CPI涨幅达到6.1%,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CPI涨幅已经连创28个月新高。不断上涨的物价水平严重影响了居民正常生活和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管控好通胀预期是江苏实现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前提。
  宏观调控的转向既是机遇,也给江苏经济带来一定的挑战。首先,企业融资,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压力加大。2010年央行已经连续上调六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两次利率,未来货币政策会进一步收紧。在通货膨胀背景下,企业资金需求会比以往更加强烈,而此时企业贷款的难度和成本却在不断加大,这样的矛盾极易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其次,政府财政压力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运行需要地方政府配合。但 是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与调整经济结构都会在短期内令地方政府财力缩水。此外,2010年中央连续四次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其效果估计会在2011年显现出来,这也会影响地方财政政府的收入。
  
  实现江苏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建议
  
  在“稳货币、松财政”的政策组合和搭配下,在“滞涨”(低增长高通胀)的总体态势面前,江苏要实现经济平稳健康运行需要在经济结构调整与保证经济增长中取得平衡,需要在短期利益与长期战略目标中取得平衡,需要在巩固现实基础与构建未来发展优势中取得平衡。
  1 刺激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在江苏经济中的地位。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环境会更为复杂,欧美等发达国家消费需求萎缩将成为中长期趋势。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消费结构迅速升级是必然趋势。外需萎缩与内需升级为江苏提高消费在经济中的比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江苏需要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同时发力。首先,需要增加和改善消费产品供给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努力培育消费热点,扩大居民消费。从供给领域来看,目前江苏工业品供给过多、消费性服务产品的有效供给不足,这就导致许多人有了钱不知道消费什么。因此必须遵循居民消费需求由生活必需品向耐用消费品升级、由私人产品向公共产品需求升级、由物质追求到人的自身发展追求升级的趋势,增加发展型、享受型和健康型消费品供给。其次,加快推进相关领域的配套改革刺激消费需求。改革收入分配体制,全面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大幅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加快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尽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由此引导居民的消费倾向;加快财税和金融体制转型,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消费型金融体制的建立。
  2 优化投资结构,充分发挥投资对江苏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近,由于投资过热而带来的经济过热引起全国对于投资尤其是政府主导型投资的抵触。但是,要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仍然要求我们注重投资对经济的作用。刘易斯在《经济增长理论》中指出:“现在比较发达的所有国家在过去的某个时候都经过一个投资加速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年度净投资率从5%或不到5%提高到12%或12%以上。”投资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的根本,是提供就业从而是保证收入最重要的来源,是填补基础设施空白的直接途径。在“十二五”期间,江苏要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服务业为主体,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必然需要借助投资的作用。当然为了防止投资过热、重复建设等政府主导式投资带来的问题,要优化投资结构。首先,投资主体多元化,要高度重视和鼓励民间投资、中小企业投资、个人投资,在制度上给予保障,在准入条件上予以放宽,只有投资主体多元化,才会产生更多的投资主体,民间投资的潜力与活力才会得以发挥。其次,既要注重生产性投资也要注重消费性投资。穆勒认为,投资其实是给生产生产工具的专家的消费品,因此它也是一种消费,比如民生工程投资、生态环境保护、大部分基础建设。它们既有消费的一面,也是消费的基础。消费性投资对于缩小地区差异、刺激老百姓消费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3 稳定外需,引导开放型经济优化升级。通过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就业水平既是江苏经济特色也是江苏经济优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能以牺牲出口部门为代价,还必须继续保持出口部门的竞争力和活力。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江苏已经发展成为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结构调整的重要承接地,基础设施健全、产业链条完整、劳动力素质高,这些已经转化为江苏的竞争优势并在全球经济衰退、消费疲软的背景下突显出来。随着发达国家民众开始量入为出,节约生活,他们在消费时会对质优价廉的产品更加青睐。在全国,江苏外贸的回升速度已经超过其他主要沿海省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危机强化了江苏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十二五”时期,江苏应当继续推进国际化战略,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为抓手,在贸易发展模式中引入创新机制,提升江苏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引导江苏开放型经济优化升级。首先,在已有的传统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加大产业创新、品牌创新让传统制造业高级化。目前“江苏制造”还处在产业链低端,附加值不高,技术对外依存度比较高,在国际市场中常常处于被动地位。江苏企业要开展出口产品创新研发,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提高出口产品竞争优势和国际竞争力,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其次,建立和创新外经贸促进体系和风险防范体系。研究并继续利用好金融危机时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努力形成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国际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建立信息化服务体系。充分利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改善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条件。
  
  责任编辑:丁和平
其他文献
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外需求一蹶不振,给外贸大省江苏的外贸进出口带来空前压力。今年以来,全省团结一心,创新实践,负重奋进,在外贸舞台上唱响了“稳增长”、“促转型”两出大戏。  产品升级 模式创新“江苏出口”今非昔比  10月11日16时左右,启东海工产业园。站在码头放眼望去,造型各异、高低不一的海洋工程装备将1000多米长的码头岸线挤得满满当当。码头上同时有6艘海工装备进行施工,包括深海石油管道铺设
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是加快培育沿海开发战略新增长极的“重中之重”。而科学理性分析江苏沿海开发中的金融实际情况,建立强有力的金融支撑体系是“重中之重”的核心内容。  一、江苏沿海开发的金融瓶颈  首先是需求角度的金融瓶颈,主要存在三方面矛盾。  1、需要持续资金与资金缺口的矛盾。江苏沿海开发是一个巨大的长期建设工程。其中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升级建设、滩涂围垦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但江
文章以社会生活中的大量事实为例讨论了对称现象,论证了对称性只是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实质都是对立统一。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要生存、发展,并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更新传统的人才观念,而确立崭新的明确的人才观。要树立人才是资源、人才是创新、人才是导向、人才是效益的观念。有
李大钊的法制思想与中国近代的法制变革息息相关.李大钊的现代法制观念突出表现为争取法律主权、民族独立和平等.其法制思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专制时代尚人治,立宪时代
<正>德国的城市和农村,到处是如茵的草地、盛开的鲜花、累累的果实、清亮的河水和苍翠的森林,令人赏心悦目。德国人倾力建设生态环境的先行理念和做法,对于我们深入落实十八
社会救助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石,它直接承担着维护低收入阶层尤其是困难群体的起码生活保障任务。2009年12月,民政部在江苏南京召开“全国社会救助规范管理工作会议”,会议对
●心系群众,践行宗旨,履行党员神圣职责;  ●务实踏实,实干兴村,赢得群众真心拥戴;  ●情系民生,造福群众,构建和谐干群关系;  ●胸襟开阔,乐于奉献,铸就百姓心中丰碑。    “时代先锋呕心沥血辟富路,党员楷模魂牵梦绕新金桥。”老百姓的这幅挽联,折射出丹阳市新桥镇金桥村党总支书记张雅琴的民生情怀。她用人生的最后10年,把一个负债20多万元的贫困村和上访村,变成村集体年收入近600万元、村民人均
我国现有的高师教育制度与即将实施的劳动预备制度对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需求状况极不适应,必须向大师范教育方向转化。其转化的突出特点是:原有高师质量优化;师范教育社会化;办学形
一、引言    以语法教学为中心的教学造就了大量语法倒背如流,语言运用能力却很低的人。Tarone & Yule(2000:69-76)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了熟记语法规则并不等于学会了语言。另一方面,忽略语法教学的所谓交际教学法同样无法收到实效。实践证明,这种交际教学法教出的学生很多口语能力虽有提高,但语言基本功不扎实,交际能力也很有限,只能肤浅地谈论一些简单的话题,没有足够的知识积淀去支持其深入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