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师生信仰现状与对策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342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但同时存在着信仰动摇等倾向。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流行语正削弱高校师生的价值判断,新的文化语境对高校信仰教育方式、手段挑战重重,无限扩大的网络空间越发削弱了高校信仰教育的成效。高校要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水平,要加强信仰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创新信仰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学会善用、借用新兴媒体,加强对多元信仰的引导。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高校是育人的阵地。但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异军突起,不断渗入高校师生思想生活方方方面,对其思想和行为影响颇深,并由此引发了部分师生在思想观念上表现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价值取向多样化趋势,给高校信仰教育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挑战。为此,我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走访等方式面向全国11个省市、16所不同类别高校师生开展专项调研,发放问卷2500份,回收问卷2480份,有效问卷2324份,涵盖哲学、经济、法学、教育、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等本科专业。调查结果集中反映了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师生信仰教育的现状,另人警醒与深思。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师生信仰现状不容忽视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當代高校师生的信仰现状总体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状态,大多数师生能够认识到信仰对个人成长成才、对国家和社会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有一部分师生存在着信仰缺失、精神迷茫等问题,突出表现为社会主导信仰的地位弱化、信仰多元化和信仰庸俗化三个方面,信仰危机依旧存在,不容忽视。
  1、社会主导信仰地位弱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涌入,在客观上使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文化习俗、生活方式、价值理念逐渐渗透到高校师生的思想意识中。且因高校师生,特别是对青年大学生来说其自身具有敏感性强、渴望接触新事物等特点,价值观念开始发生变化,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虽然大部分师生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真理,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仍有部分师生不能站在历史发展的规律性高度用辩证法正确看待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未来持怀疑态度,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自信。对“是否信仰马克思主义”调查显示,有31.11%的大学生和56.11%的教师表示“信仰马克思主义”,但有58.39%的大学生和33.97%的教师表示“认同而已,谈不上信仰”,另有4.2%的师生表示“不信仰马克思主义”,6.46%的师生表示“没有信仰”。且在对“现在的信仰是否改变过”调查中,有38.17%的大学生和22.90%的教师表示“有过改变”,有22.12%的大学生、24.05%的教师表示“说不清”。表明,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信仰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了极大的弱化,主导信仰的弱化是目前大学生信仰危机中最突出、最严峻的问题。
  2、信仰多元化。信仰作为人的特有属性,其本质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和自身的主观认识。信仰不仅是人类理想的蓝图和力量的源泉,同时还是人类情感寄托的家园。当前,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不同社会思潮冲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获得更加快速和便捷的传播。社会思潮从封闭走向开放,高校师生的信仰也随之从单一化走向了多元化。信仰需求的多元化、个性的多元化、利益的多元化、价值的多元化得到充分体现,每个个体间的差异性、独特性,更加推动了多元化的快速发展。在对信仰倾向的调查,有32.1%的师生选择“倾向于实用主义或功利主义”,15.7%的师生选择“倾向于理想主义”,11.2%的师生选择“倾向于集体主义”,2.4%的师生选择“倾向个人主义”,1.4%的师生选择“倾向于虚于主义”, 7.2%的师生表示“说不清”。值得注意的是,有29.8%的大学生和31.2%的教师对信仰倾向选择了“倾向于民主、自由、平等”,两项合计比例达29.9%,仅次于“实用主义”或“功利主义”的选项比例。表明,高校师生信仰除具有实用化、功利化倾向突出外,还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信仰在主流思想的主导下,呈现出多种信仰共存的状况。
  3、信仰庸俗化。一定意义上讲,信仰可划分为社会精神信仰和个人实体信仰两部分。个人实体信仰与社会精神信仰,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当实体信仰与精神信仰相一致时,个体信仰是整个社会精神信仰的有机组成部分,个人就会自觉地认同精神信仰并推动精神信仰发挥作用。而当两者冲突时,则表现为实体信仰与社会精神信仰相互背离,整个社会将难以形成和建立被社会成员所共享的价值观,也就缺乏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合力。
  当前,部分大学生受新媒体快速传播的影响,信仰出现庸俗化的现象。有调研显示,即33.2%的师生认为社会上的影视、体育等明星和“成功”之士是自己个人崇拜的偶象,相反,对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等伟人的崇拜仅占8.9%。个人实体信仰与社会精神信仰的冲突,致使马克思主义主导核心价值观失位。这与新媒体工具的广泛应用是分不开的,新媒体信息的即时性和开放性特点使各类信息为博得大众的眼球跟风报道,致使信息迅速蔓延。尤其是当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成为年青人的崇尚目标时,有些高校师生过份追求享受,对传统的价值和美德产生质疑,造成信仰庸俗化,信仰危机在所难免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信仰教育的困境
  1、网络流行语正削弱高校师生的价值判断。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得以丰富立体多元化的方式展现,网络的“无屏障”性让信息传递通畅快捷,以图片、声音和动画等更具有直接性、表象性和丰富性特征,通过感官刺激传递信息的视听文化,使受众极易产生思维简单化、平面化甚至惰性化,导致其对信息缺乏辨别,抑制力弱化。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网络世界里,信息铺天盖地而来,特别是“屌丝”“逼格”等传统时代认为不雅的词语,在网络时代大肆流行。其以开放、娱乐、草根的特点,相对简单通俗、娱乐甚至低俗的大众方式,吸引着青年的目光,引发其极大的兴趣,并得到了广大青年的推崇和青睐,在满足了青年人标新立异、追求新颖、张扬自我的心理诉求的同时,极易导致的是青年价值错位、美丑不分、善恶不明,过度追求网络亚文化,偏离主流文化,更大的负性作用是对其健康人格的发展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而不利的影响。   2、新的文化语境对高校信仰教育方式、手段挑战重重。从语境传播上看,新媒体具有“超时空”“个性鲜活”的特性。新的语境场下高校传统信仰教育模式失去吸引力。一是新媒体可不受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当前高校信仰教育在工作方式方法还主要是通过“课堂输入”或其他面对面的直接人际传播形式,教学时空却十分有限。二是新媒体还能根据社会热点变化,即时地更新和扩展传播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表现方式日益吸引着高校师生的目光。三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使其形成了新颖活泼、极富个性、独具特色的文化语境。相较而言,信仰教育的政治性决定了其严肃的特性,规范、固定的话语特点,使富有强烈自我表达意识、个性张扬的新时代高校师生常感到的是过于官腔、空洞、乏味甚至无趣。加之,一些教育工作者不经常或不善于使用网络语言,使得信仰教育经常遭到冷落,最终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3、无限扩大的网络空间越发削弱了高校信仰教育的成效。有学者指出,新媒体“把过去狭小的空间变成为一个社会性的、开放性的、快捷的教育空间,使学校和社会有机结合、有效结合”。新媒体环境下,教育时空正无限地延伸、拓展,网络信息的“疯长”和快速传播,特别是在依托新媒体技术构建的庞大信息网络中,混杂着大量无视社会公德的信息,一些落后、消极的文化思想和腐朽的价值观念,包括反社会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到处散播。加之,相较于传统媒介的“一对多”且逐级传播信息的模式,迅速发展的现代新媒体正在不断实现“越级”传播,构成了媒介传播过程中的“跨级”现象,使得价值多元、利益多元、文化多元的社会环境越发“离心”,形成了与高校教育者争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信念的另一空间,这是许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共识与无奈,并正在越发地削弱着高校信仰教育的成效。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信仰教育的对策
  1、加强信仰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目前,在我国高校还没有专门开设独立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课程体系,其教育内容是渗透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以及其他教学实践活动之中。但思想政治理论课仍普遍存在着以单向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弊病。要改变现状,必须尽快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的、灌输式、反理性的单一教学模式,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从知识型教学向信仰型教学的转变。以学生最关心、最感兴趣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综合运用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辩论等方式,引导青年学生学会自我认知、自我判断,打牢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思想基础。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和增加新题目、新内容,形成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益补充,构建形成具有我国自身特色的信仰课程体系。
  2、创新信仰教育方式和手段。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综合体系,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验是最好的老师。必须遵循信仰形成的规律,突出体验教育,加强实践教育。要在高校师生中要突出做好党史、国情教育,通过如感受家乡变化、感受城乡变化、感受自身变化等方式,在分析、比较中激发师生对党、对国家的热爱之情,深化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认同。要鼓励大学生理论自学组织建设,探索建立从“理论—体验—升华”的信仰教育实践体系,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师生积极参与到社情民意调查、经济普查、志愿服务等各类实践中来,引导师生增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意义与价值,升华师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情感,在比较认同中选择和树立坚定、发自内心的政治信仰,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实践。
  3、学会善用、借用新兴媒体。当前,青年师生已成为自媒体信息的重要发布者。高校要注重引导师生积极参与自媒体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高校应创办符合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特点的自媒体平台,精心挑选一批以学生社团为核心的自媒体运营队伍,精心培养思想素质过硬的师生干部成为自媒体平台的意见领袖,并让二者深度融合。同时要深入挖掘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让自媒体平台的信息发布和话题发起生动、活泼。精准发力,有效地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切实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具体工作是既要确保自媒体平台信息传播的准确性与导向性,又要能根据最新形势热点用丰富鲜活的内容、典型事例对高校师生进行积极正面引导。
  4、加强对多元信仰的引导。马克思主义信仰也是一种坚强的意志,是个体人生升华的精神动力。多元信息对高校师生信仰的影响不可低估。面对各类不利于师生成长的信息,我们不能简单地围堵,而要积极面对,主动介入,积极引导。高校要特别加强对校园网络舆情的监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要加强对校园网络及各类报告会、讲座、论壇等阵地的管理,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实效,将宣传思想教育同解决师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同解决师生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师生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坚定正确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胡侠.网络流行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教师教育论坛,2010(11):65-67.
  [2] 郑婧,郑新先.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研究[J].理论导刊,2006(9):98-100.
  [3] 胡正荣.传播学总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人类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普通大众获取健康信息的方式、内容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旨在探讨大数据时代下积极开展用户健康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虚拟双线性平行阵的循环累量域二维波达方向 (DOA)估计算法。该算法构造了一个虚拟DOA循环矩阵(VDOA Cyclic Matrix),井基于此矩阵进行DOA估计。理论分析表明,通过对虚拟DOA循环矩阵的特征值
由中华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癌学组和《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联合主办的“2012第七届全国乳腺癌重庆论坛”将于2012年12月14日至17日在重庆国贸格兰维大酒店举行。 The 7t
浙江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不但物质富裕,而且精神富有。近年来,到浙江来经贸洽谈、旅游观光、留学访问、文化交流的各国友人与日俱增。  在这个页面里,我们采录的正是外国友人在浙江工作、学习、访问、游览及生活的几个镜头、几种表情,以此来映现多方面的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展示丰富多彩的时代风貌。  Zhejiang is celebrated for its history, prosperity and c
目前,许多食用菌的名称不一,同菌异名或同名异菌的比比皆是。如侧耳,有人称之为白平菇;也有人称之为白香菇、冻菌、平菇、北风菌、蚝菌、平蘑或平茸。双孢蘑菇则又被称为蘑
6月20日,由浙江画院、浦江县委宣传部、浦江县文化局联合主办的暮春拾英——姚晓冬、余宏达中国画新作展在浦江美术馆开幕。浦江县领导郑文红、张放远、盛丹平及浙江画院副院
通过首次数字化医院评审,初步了解了我省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情况,找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看到了与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发达地区的差距,对推动今后的信息化建设将产生深远的指导意义,是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文章以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的预防医学卫生学学科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CMSCI获取相关关键词共现数据,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工具进行分析。通过每年的研究热
会议
叶片是果树营养物质的制造器官,保护好叶片,是果树丰产的基础。在葡萄生长季节,有时会发生叶片枯焦,轻者叶片的边缘或部分干枯,重者整片叶发生枯焦,形成早期落叶。叶片桔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