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微课,翻转课堂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_fis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翻转课堂理念与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致的,而微课是实现翻转课堂的有力工具。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可引入微课助力翻转课堂,以驱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中积极互动。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圆的面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2-0058-02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强调,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以优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为基础,应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在此要求的指导下,广大教师开始探索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提出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所谓的翻转课堂是指推翻传统教学模式,由教师提前根据新知内容录制微课,将其发送给学生,让学生自主下载观看,建构对新知的理解,同时发现学习问题,带着问题在课堂上与他人进行讨论,有重点地学习新知,并在课后进行实践反馈的教学模式。实现翻转课堂,离不开微课,微课可以说是实现翻转课堂的有力工具。因此,笔者在组织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活动的时候,会灵活地利用微课,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中重点学习,课后及时反馈,在实现“先学后教”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一、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和课堂互动是小学数学翻转课堂得以有效实施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其中,课前准备活动需要教师为学生录制适宜的微课,编写恰当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如此才能保证学生在课前有效自主观看和思考,做好课堂互动准备。
  1.以问题为线索设计微课
  微课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其实是扮演承载知识的角色,它包含着教学的一系列流程。当前在对微课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不少教师指出,尽管微课可以使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但是却割裂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其实不然,互动不是单纯地指学生和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微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其中的内容,也是师生互动的一种形式。为了使学生在课前真正地进行自主学习,笔者一般会以问题为线索设计微课,使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驱动下,展开对新知的思考,同时确定此次学习的重点,做好课前准备。
  以“圆的面积”的教学为例,该节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总结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设计微课时,笔者先为学生展现之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引导学生复习,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接着,通过微课视频引入“马吃草”的情境:将一匹马用一根长度为2米的绳子拴在一棵树下,这匹马最大的活动范围是多少?它可以吃到多少草?如此有趣味性的场景,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微课中,笔者引导学生分析这个问题是在考查什么,要如何解决此问题。学生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如何计算呢?笔者要求学生迁移知识,动手剪切圆,并对其进行拼接。动手操作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经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便于学生通过切身的体验初步地建立对圆的面积的感性认知。如此微课看似简单,却以“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这个问题为线索,驱动学生自主思考,建立对圆的面积的初步认知,同时发现新的问题,做好上课准备。
  2.以掌握为目标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
  自主学习任务单与微课是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资源,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通过观看微课,学生可以把握新知的学习方向,对新知进行探究。而自主学习任务单,则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工具,可以使学生搭配微课和教材,自主地完成任务,获取新知。因此,笔者在组织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除了会在课前为学生录制微课之外,还会以掌握知识为目标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将其与微课一同发送给学生,辅助学生自主学习。
  仍以“圆的面积”教学为例,课前,笔者为学生设计了如下自主学习任务单:
  “圆的面积”自主学习任务单(节选)
  一、学习指南
  1.学习内容:圆的面积。
  2.学习目标:观看微课,结合教材,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了解圆的面积概念,感知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使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习重难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课前自主观看微课,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课堂上就不理解的问题与教师或其他同学互动,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新知,完成拓展练习。
  二、学习任务
  观看微课,结合教材,完成如下问题:
  1.圆的面积是( )。
  2.將圆平均分为若干份,拼接之后可以获得一个近似于( )的图形,这个图形的(
其他文献
[摘 要]“平均数”的教学重在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特征。教师要注重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借助统计图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明晰概念,进而掌握核心知识。  [关键词]平均数;意义;移多补少;探究过程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9-0047-01  “平均数”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学习求平均数方法的基础上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特征。因此,
[摘 要]分类列举是重要的数学方法,它能使探索从“无序”走向“有序”。在具体实践中,要注重分类的封闭,用列举验证猜想;要注重分类的生长,借列举有序探索;要注重分类的迁移,助列举内化模型;还要注重分类的联结,促列举感悟价值。最终,让学生体验探索的愉悦,获得学习的成功。  [关键词]分类列举;和与积的奇偶性;探索规律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
[摘要]“数的运算”教学不仅需要关注学生运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更要关注其运算方法的选择和对算理的了解。在“数的运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追溯本源,让学生的思维有据;设计题组,依托活动让学生的思维更活、更广,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分析与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和数学运算素养。  [关键词]数的运算;数学思维;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
[摘 要]学生普遍存在机械套用面积计算公式、不能理解面积单位含义、不会根据面积公式计算宽度值等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不足。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数学知识,还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训练;长方形;面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4-002
[摘 要]计算是小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正因为如此,许多教师认为只要学生会计算就能解决问题,从而忽略了运算意义的讲解,尤其是到了分数的四则运算,照搬照套整数那一套运算方法,已经不合时宜。教师要巧设教学程序,让学生在每一步计算时都能自觉回顾四则运算的意义。  [关键词]计算;四则运算;意义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7-003
[摘 要] 结合苏教版教材三年级“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教学,说明在小学第一学段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需把握教材,明晰数学知识的本质、起源,以及发展体系、结构网络,把握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在教学中加强起始概念的理解与内化,加强起始经验的积累与方法的渗透,加强回顾与反思,有助于帮助学生自主内化,顺利迁移,自然延伸与拓展,将概念理解的种子播种于日常教学中。  [关键词]概念;倍;理解;比
[摘 要]小学数学作业情况调查表明,学生作业低效的现象十分普遍,数学作业成了“负担、累赘”的代名词。对此,我们追根溯源,寻找作业低效的症结所在,以错题本为载体,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提升数学作业的效率。  [关键词]错题本;数学作业;提升效率;小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0-0049-0  一、直击现状  学生做错题是数
[摘 要]针对教材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单元内容中设计的一些配图和引导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配图和引导语的编写要具体内容具体分析、确保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引导方向正确、蕴含的信息量要适度且具有启发性等建议。  [关键词]面积;配图;引导语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5-0007-03  课程改革以来,教材有一个值得指出的特色:
[摘 要]随着中高考数学卷中阅读量的增加,阅读水平越来越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及解题速度,因此,学生数学教材阅读力的提升刻不容缓。培养学生数学教材阅读力,应使数学教材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习惯。教师应从实际工作出发,深入研究学生阅读能力差的成因,从示范读——师引导、生体验(适合低段学生);扶着读——看提纲、寻答案(适合中段学生);自主读──会转化、提见解(适合高段学生)三个阶段,深入探索培养学生数学阅
[摘要]“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载体。以“一亿有多大”的教学为例,关注数学核心素养,创新数学学习方式,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四能;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7-0052-02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