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哥特式时期身体观念的审美异同比较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f0121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由女装对身体观念的反映所导致的审美异同”入手,选取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哥特式时期的中西方女装样本进行比较研究,为印证服饰文化在发展中形成的部分规律提供更多视角,为当今女装设计提供更多新思路。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哥特式时期 女装 审美
  中图分类号:J0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2-0052-02
  1 引言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进入了空前的混乱动荡状态,疆域的反复划分,朝代的频繁更迭,各民族政权的争相割据,都为这一时期的社会带来了压抑与不安定的氛围。然而,正是在这种紧张的社会氛围下,华夏文明并没有在动荡中消亡,反而充分与各少数民族交流融合,完成了中国服装史上的第二次服饰变革。同时,出于对现实的失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们转向内心追求宁静自然之美,造就了“儒学衰、玄学兴”的时代,这种思潮也为当时的服饰带来了追求唯美、自然与个人自由的独特风格。哥特式时期虽然已步入中世纪的末期,但在教会力量的掌控下,宗教对人的绝对统治依然让欧洲社会沉寂在黑暗的阴影中。随着封建王朝的萌芽和社会经济的复兴.哥特式时期的服饰开始更为精细化,这一时期也成为西方服饰从宽衣文化向窄衣文化过渡,纵贯古今,交汇东西的重要交叉点。
  魏晋南北朝和哥特式时期,从历史上看都可算得上较为黑暗的时期,魏晋南北朝因战争而混乱动荡,哥特式时期因宗教而备受压抑。这两个时期叉都称得上是进步的时期,魏晋南北朝的华夏文明融合了周边少数民族的先进文化,为唐代的繁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哥特式时期完成了从中世纪向近世纪的过渡,为迎来文艺复兴的曙光做出了充分的准备。因此,这两个位于“黎明前的黑暗”的时期也就具备一定的比较研究价值。
  2 研究方法
  首先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筛选出有信度和代表性的图片素材作为抽取的样本,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哥特式时期各50张。再针对女装易对身体产生影响的10个部位,对每张图片做“积极”或“消极”的判定,如该部位由于服装的效果得到突显,则记录为“积极”;如该部位由于服装的效果得到淡化,则记录为“消极”。然后,根据判定所得状态如实做出记录并归类统计。最后,对所得数据做集对分析,进而获得女装易对身体产生影响部位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审美和哥特式时期审美异同
  3.1 魏晋南北朝时期身体观念的审美偏好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宫廷权贵女装以杂裾垂髾最为常见,这一服饰转变自深衣,在承袭了秦汉时期遗风的基础上,下摆部位叠加了数层丝织物制成的三角形布片,因形似旌旗而得名“垂髾”,随着人的行动带动下摆,垂髾与衣中夹裹的长飘带在风中相互辉映,“如燕子轻舞,煞是迷人,故有‘华带飞髯’的美妙形容”。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妇女着襦裙,其特征多为上俭下丰,腰部纤细且腰线较高,由于民族文化的交融,交领、合领、圆领,大袖、窄袖等多种样式都有涉及。帔,在这一时期也开始出现,其外形似长围巾,色彩多样,穿着时半披挂在最外层,“帔,披也,披之肩背,不及下也”,更为当时的女装增添了淡然雅致的神仙风韵。魏晋南北朝时期“华带飞髾”的飘逸之美如图一所示。
  从表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宫廷权贵女装所强调的身体部位按序号排序的高低可知,魏晋南北朝宫廷权贵女装所强调的身体部位所占比例超过总数1/3的身体部位为臂部、颈部、肩部、腰部四个部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周边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和玄学思想的双重影响,在女装袖型上的变化极为丰富,既有采纳自少数民族的紧衣窄袖,便于活动的外衣半袖,又有深受玄学潇洒飘逸之风影响的宽衣博袖,这些共同构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丰富多样的服饰风格。这一时期的女装下摆由于追求仙逸灵动,已较秦汉时期更为宽大,不再紧贴双腿,包裹身体曲线,此时,在腰部束以长且飘逸的腰带,可以使宽大的服饰更为贴合人体。在魏晋南北朝后期,女装领口逐渐降低,腰线不断升高,为向唐代开放的服饰风格过渡做了铺垫。
  3.2 哥特式时期身体观念的审美偏好
  哥特式时期的宫廷贵妇,多内穿科特(Cotte)紧身长贯头衣,外罩刺绣与内衣同样纹饰的修米兹(Chemise)长袍,也有外穿敞开式的无袖宽松背心式修尔科特(Surcote)外袍。极有哥特式特色的服饰还有袖长及肘部,在袖肘部后方拼接自然下垂长方形布条的科塔尔迪(Cotehardie)连衣裙。这些服饰普遍上身较为紧窄,在腰部、胸部和臂部贴合身体曲线,下摆由较为宽松庞大,通过上轻下重形成的反差突显了女性美,如图二所示。
  从表二哥特式时期宫廷权贵女装所强调的身体部位按序号排序的高低可知,哥特式时期宫廷权贵女装所强调的身体部位所占比例超过总数1/3的身体部位为臂部、胸部、腰部、腹部、颈部、肩部六个部位。
  哥特式时期在服饰方面最具深远意义的进步,是裁剪方式上的重大突破,即从宽衣时代古典式或东方式服装常用的平面性“直线裁剪”转变为具有近代窄衣基础的加“省”裁剪。“省”的出现,使得服装对人体的贴合更为紧密自然,也使得东西方服饰“在构成形式和理念上彻底分道扬镳”。在运用了这种新型的裁剪方式后,哥特式时期的宫廷权贵女装在贴身衣物的裁剪上努力使其紧贴身体,从而形成了紧窄的袖部和贴合的腰身,同时,利用腰带在胸部下方缠襄出高腰线,使得纤细的腰部和丰满的胸部形成对比。在哥特式时期流传下来的画作中,时常可以看到女装对腹部的强调,这些宫廷权贵妇女们微微隆起的腹部既不是身材本身丰腴所致,也不是怀孕的标志,而是当时独特的审美风尚。通过女装模拟出微隆似孕状的腹部来对身体加以强调,表达了人们在黑暗的中世纪经历了无数战争、贫苦与疾病的磨难后对于旺盛生命力的期盼,以及对新生命所带来希望的憧憬。哥特式时期相对的和平使得社会各方面开始复苏,到了晚期,物质文明不断发展,城市成为生活重心,相对繁荣的经济也带来了更为开放的文化,部分宫廷权贵女装的领口大胆增大、降低,肩颈部的裸露面积增加,甚至开始裸露出部分胸部。   3.3 同一性与差异性并存
  从表三可知,在身体观念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宫廷权贵女装与哥特式时期宫廷权贵女装反映出的审美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按同一性的高低排序主要为手部、背部、臀部、腿部、臂部、颈部、腰部、肩部几个部位,按差异性的高低排序主要为胸部、腹部两个部位。
  由同一性反映出的数据可看出,本组对比中同一性比例较高的部位较多,各部位所在位置较为分散,既有两个时期均未加以强调的手部、背部、臀部、腿部,又有两个时期争相加以强调的臂部、颈部、腰部和肩部,且同一性的平均比例高达74.2%。可见,这两个时期的宫廷权贵女装通过身体观念所反映出的审美偏好较为相似。这个结论看似与两个时期外在相互迥异的服饰风格存在矛盾,但仔细思考却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两个时期都处于历史的过渡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处在从遵循传统的秦汉时期向兼容并包的隋唐时期过渡的阶段,哥特式时期处在由严苛禁欲的中世纪向开放繁盛的文艺复兴时期过渡的阶段,由于处在痛苦的历史转折期,急于寻求突破的出口,魏晋南北朝开始在服饰上倡导对自然与自由的玄学境界的追求,哥特式时期则通过突显性征来释放压抑的欲望,从本质上来说,两者都是在回归人性,以求最大限度的体现人的价值。有了这一核心思想的牵引,外在的服饰跨越时间与地域的隔阂,存在内在相似性这一结论就更容易被认同了。可见,综合社会背景的相关因素不难判断出其中存在的历史必然性,这也从侧面再次印证了这两个时期分别处在各自历史阶段的重要转折点,对后世的服饰发展有着里程碑式的作用。
  由差异性所反映的数据可看出,差异性较大的身体部位多为“西高于中”,且以突显女性特征的部位为主,可见东西方在这一时期已经开始显现出相互分化的趋势。
  4 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启示
  中国女装审美受玄学的影响,正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表现出来的,“从顾恺之绘画的摹本来看,人物皆偏于纤瘦,……这种以纤瘦为美的审美趣味一直延及两汉直至六朝前段宋齐之间。……发展成了盛行一时的‘秀骨清像’”。纤瘦柔弱的女性形象在宽衣博袖、飘带纷飞的女装衬托之下,更突显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女装对极致唯美主义的追求,也奠定了历朝历代中国女性追求精神上的理想主义这一时尚风格。魏晋南北朝女装虽不像唐代女装那样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辨识度,但其塑造出的婀娜修长的体态与翩飞的裙带营造出了古典而叉淡雅、清丽的女性形象,从现代审美的角度获得了极高的认同。因此,在中国近些年的武侠或神话题材影视作品中,常以近似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形象的服饰塑造出飘逸、雅致的仙女形象,可见充分利用这一时期的女装元素,可以为当代影视服装设计的发展提供更为开放的思路。
  哥特式时期女装中的徽章元素如今在时装设计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哥特式时期,以家族徽章图案来装饰衣料极为盛行,最早用于在军装上起鉴别敌我作用的徽章,逐步融入日常装束,演化为家族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已婚女子多通过安排家族徽章刺绣的位置来体现婆家与娘家社会地位的差别。现代社会中,徽章已不再具有识别功能,在女装设计中加入以动、植物或日月星辰构成的哥特式风格徽章,更多的是看中了其精妙的图案和艳丽的色彩所产生的装饰效果。哥特式徽章在女装设计中的沿用,带来了优雅与刚毅并存的别样复古风情。
  5 结论
  充分掌握各时期服饰所处的社会背景对于更好地探寻服饰文化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意义有着重要价值。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哥特式时期在中西方服饰文明中各自处于重要的转折阶段,这与其所处的社会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这两个时期从黑暗中孕育出独特的魅力,直到今天仍影响着设计风潮。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我国古村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全民关注热潮,古村落+乡村旅游的保护发展模式被认为是具有文化、经济及社会效应的最佳方式,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却遭遇着种种矛盾与尴尬,其中很多规划项目并没有实现“神形兼备、内外兼修”的乡愁,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却带来了村民与游客的另一种乡“愁”——愁苦。文章以石塘客家古村旅游规划的实例为研究对象,针对这些旅游开发过程中的“怪像”进行解读,并试图从关注原住村民的认同感、归
期刊
摘要: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出发,结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品牌现状,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品牌发展的必要性及意义,并通过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旅游价值探讨为例,对其旅游品牌现状与发展进行分析和研究,尝试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品牌发展提供一种思路,进而能为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可能性的参考。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 品牌  中图分类号:J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期刊
本游戏设计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科普游戏当中,进行模拟南极气象站的景观环境与生活场景。游戏艺术表现力强,场景逼真,有助于科普知识的传播,使得人们对南极气象科考和相關气象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与关注。  本成果为2016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成果。  2016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改项目《艺术实践课程研究性教学体系研究》(2016JYZB015)阶段成果。
期刊
摘要:对中国品牌形象的国际化设计进行研究。用视觉人种志的研究方法,通过笔者在欧洲市场对中国品牌的形象设计现状进行研究,得出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品牌进入全球市场,要实现品牌价值的提升,从而达到“Made inchina”到“Design in china”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视觉传达设计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有效提升中国品牌形象设计的方法是对品牌名称进行翻译和对品牌形象进行Redesi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突破创新和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产品设计的需求已经从基本的物质需求上升到了更高的精神需求,文化需求和情感需求。一个好的设计往往是以情动人,因此情感化设计往往也成为一个品牌形象的价值核心。本文将以自动贩卖机为案例,分析情感化设计在自动贩卖机中的体现。自动贩卖机作为一个城市中流动的销售渠道,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社会属性和媒体功能。通过情感化的设计,自动贩卖机作为一个
期刊
摘要:分布在我国边疆的少小边民族地区具有十分优越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地域文化特征,已逐步成为未来旅游关注的重点,但现阶段保护和发展之间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结合额尔古纳奇乾乡旅游规划,从旅游资源评析、居民生活质量、规划发展布局以及地域文化传承等四个方面提出我国少小边民族地区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策略。  关键词:少小边民族地区 资源保护 旅游开发 奇乾乡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富有美感的商品包装设计能够大大提升该商品在消费者心中的认同度。在商品包装设计中,为了提升美感,在造型上除了让人们感知商品的基本功用,还要通过精心设计的造型装饰使人们获得一种享受;在色彩上,应把握并运用不同色彩带给人们不同美感体验的普遍规律,灵活地制定商品包装设计中的色彩搭配方案;在图文上,力求图文美观优雅并营造含蓄之美与艺术气息。同时,在知识产权保护的视野下,商品包装设计者应善于运用法律保护
期刊
摘要:实验艺术是一门新兴的以新媒介形式和新视觉经验表达的艺术,包括书法、展示、装置、录像等艺术语言。本文通过对艺术家邱志杰作品的具体分析,运用活动阐释与视觉阐释两种方式来解读当代艺术的实验目的,阐述了实验艺术在现代语境中的主题表达,这对于分析实验水墨的社会性,特别是都市水墨画的情绪表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实验艺术 都市水墨 情绪表达 心理暗示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在艺术设计领域,各种风格的发展需要建立在生活方式及环境系统的基础之上,“技以载道”是指技术与规则的统一,而“文质彬彬”则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技”与“道”是影响艺术设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技”与“道”的平衡影响着艺术设计的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技以载道 文质彬彬 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J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4-0050-02  
期刊
摘要:针对当前水资源出现污染严重、过度浪费的问题,提出需要在尊重生态、尊重自然的条件下,注重城市公共空间中湿地景观的建设,在解决水污染问题的同时,营造出为人提供美的、可供人欣赏娱乐的具有生态意义的景观场所。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 湿地 生态 保护  中图分类号:J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2-0146-02  现代城市生态景观设计遵循“生态优先、最小干预、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