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要提高合作学习效率,就需要教师营造合作氛围,合理分配任务,制定合作的规则以及教师的适时介入。
关键词:有效教学;合作学习;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64
评价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何种教学是有效的,只有基于学生的有效学习来讨论这个问题才有意义。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因此,要做到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挖掘并发挥学生的潜能,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所以,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促进课堂有效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合理设置小组,营造合作氛围
我们知道,在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学生的兴趣,它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奠基石。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学生只有对学习活动产生了兴趣,才能主动地参与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笔者认为,平时的上课要做到有效的小组合作,应该选择具有不同特长和能力的学生共同组成活动小组。每个小组应尽量安排至少一个成绩好的、中等的和比较差的学生。通过这种方法建立的小组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当然,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负责领导每个小组。然后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建立小组,教师可以检查一下,看看学生自己建立的小组是否符合要求,必要时可以适当地调整。不过作为参加优质课比赛,教师面对的往往是一个陌生的班级,上面的这种方法实施起来就显得非常困难了。所以,两位教师做到这一步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好的小组组织带来好的合作学习,可以使不愿意动脑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意见,还可以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以纠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正确率。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找出了问题的答案,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合理分配任务,选择合作时机
合作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教材特点、教学情境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情境,使学生恰到好处地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状态。选择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是有效合作的重要保证。
如在复习《物质的分类》这节课,我们以小组取名热身后将物质的逐层分类和化学式及化学式的简单计算这两大本节课的学科知识重点作为每组都要完成合作学习的任务贯穿了整节课。两个每组都要完成的任务,让小组间的可比性强,加上第一个任务取组名时调动起来的竞争意识,使课堂上组内讨论积极,组间的纠错得分激烈。
三、教師适时介入
学生“小组合作”,不等于教师“全线退隐”。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适时介入”。
教师到底何时介入、怎样介入比较合适呢?根据笔者的经验,学生“前理解”卡壳时,教师要及时介入,巧妙点拨;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同伴”的角色介入,或对其他同学的观点提出质疑,或故意摆出不成熟的观点,以引发学生的深入探讨;在学生讨论初步形成结论时,教师则以“平等中的首席”的身份介入,列举出多种看法,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和寻求以互助合作手段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但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一般说来,作为起始环节的教师,指导是后继的小组合作活动开展的基础,它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活动的知识背景,同时还使学生明确了活动的目的、要求和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凡是这个环节没有设计周密的,接着的自主合作活动往往就会出问题。
四、合理制定规则,优化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自主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关系到这种学习形式能否持久有效地顺利开展。合作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尊重和保护学生自主合作、大胆质疑与深入探究的积极性。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层次评价和期望性评价,使评价全面而有激励性。
要做好评价,笔者认为教师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即倾听、质疑、思考、交流和协作情况);二是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汇报水平和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三是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要有机结合,要正视学生的客观差异,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四是做到教师评价、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注意从以教师评价为主向以自我评价为主的过渡,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改进的办法。另外,我们可以定期进行诸如最佳学习小组、最佳小组长、最佳学习伙伴、最佳发言人和最快进步奖等评选活动。要重视评价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的情况,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引导大家合作达标,使每一位学生都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增强学习动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注意倾听同学的见解,注意学生间的相互评价,让小组长按活动中的表现给每一位同学打分;再小组间进行评比,评出最佳合作伙伴,给予表扬,发给最佳合作伙伴奖状。这样,一方面成绩好的学生感到自己的学习还不够;成绩差的学生感到来自小组的压力,这样更能促使其相互合作,以提高小组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强化合作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课程的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環境,呼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龙港十中 325800)
关键词:有效教学;合作学习;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64
评价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何种教学是有效的,只有基于学生的有效学习来讨论这个问题才有意义。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因此,要做到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挖掘并发挥学生的潜能,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所以,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促进课堂有效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合理设置小组,营造合作氛围
我们知道,在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学生的兴趣,它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奠基石。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学生只有对学习活动产生了兴趣,才能主动地参与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笔者认为,平时的上课要做到有效的小组合作,应该选择具有不同特长和能力的学生共同组成活动小组。每个小组应尽量安排至少一个成绩好的、中等的和比较差的学生。通过这种方法建立的小组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当然,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负责领导每个小组。然后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建立小组,教师可以检查一下,看看学生自己建立的小组是否符合要求,必要时可以适当地调整。不过作为参加优质课比赛,教师面对的往往是一个陌生的班级,上面的这种方法实施起来就显得非常困难了。所以,两位教师做到这一步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好的小组组织带来好的合作学习,可以使不愿意动脑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意见,还可以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以纠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正确率。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找出了问题的答案,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合理分配任务,选择合作时机
合作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教材特点、教学情境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情境,使学生恰到好处地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状态。选择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是有效合作的重要保证。
如在复习《物质的分类》这节课,我们以小组取名热身后将物质的逐层分类和化学式及化学式的简单计算这两大本节课的学科知识重点作为每组都要完成合作学习的任务贯穿了整节课。两个每组都要完成的任务,让小组间的可比性强,加上第一个任务取组名时调动起来的竞争意识,使课堂上组内讨论积极,组间的纠错得分激烈。
三、教師适时介入
学生“小组合作”,不等于教师“全线退隐”。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适时介入”。
教师到底何时介入、怎样介入比较合适呢?根据笔者的经验,学生“前理解”卡壳时,教师要及时介入,巧妙点拨;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同伴”的角色介入,或对其他同学的观点提出质疑,或故意摆出不成熟的观点,以引发学生的深入探讨;在学生讨论初步形成结论时,教师则以“平等中的首席”的身份介入,列举出多种看法,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和寻求以互助合作手段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但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一般说来,作为起始环节的教师,指导是后继的小组合作活动开展的基础,它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活动的知识背景,同时还使学生明确了活动的目的、要求和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凡是这个环节没有设计周密的,接着的自主合作活动往往就会出问题。
四、合理制定规则,优化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自主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关系到这种学习形式能否持久有效地顺利开展。合作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尊重和保护学生自主合作、大胆质疑与深入探究的积极性。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层次评价和期望性评价,使评价全面而有激励性。
要做好评价,笔者认为教师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即倾听、质疑、思考、交流和协作情况);二是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汇报水平和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三是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要有机结合,要正视学生的客观差异,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四是做到教师评价、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注意从以教师评价为主向以自我评价为主的过渡,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改进的办法。另外,我们可以定期进行诸如最佳学习小组、最佳小组长、最佳学习伙伴、最佳发言人和最快进步奖等评选活动。要重视评价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的情况,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引导大家合作达标,使每一位学生都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增强学习动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注意倾听同学的见解,注意学生间的相互评价,让小组长按活动中的表现给每一位同学打分;再小组间进行评比,评出最佳合作伙伴,给予表扬,发给最佳合作伙伴奖状。这样,一方面成绩好的学生感到自己的学习还不够;成绩差的学生感到来自小组的压力,这样更能促使其相互合作,以提高小组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强化合作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课程的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環境,呼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龙港十中 32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