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互动生成的有效地理课堂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h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教学指的是教师投入尽可能少的精力和时间获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如何做到有效教学,应该是每位教师考虑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避免照本宣科,避免低效、无效的教学。在此,笔者通过《地球的运动》的教学展示,谈谈如何在地理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一、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課前播放动画,让学生轻松进入地理课堂。
  (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一:感觉四季。
  1.你感觉中的夏天和冬天。
  2.通过观察,你觉得一年中太阳升起的高度都一样吗?哪个季节高,哪个季节低?
  3.通过观察,你觉得一年中每天的白天时间都一样长吗?哪个季节白天时间比较长,哪个季节白天时间比较短?
  设问引入新课: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呢?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感受身边的地理现象,引导思考,带着问题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本人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学习内容。在这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充分体现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活动二:感知四季。
  1.地球公转是绕什么转动的?
  2.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是什么?
  3.地球公转是正着身子还是斜着身子?地轴的指向发生变化了吗?
  设计意图:利用地球公转的动画演示,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便于理解。
  学生活动三:感悟四季。
  1.观察动画演示,你能发现太阳直射点在哪两条纬线之间来回移动吗?
  2.以北半球为例,观察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并将观察结果绘制成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感受地球在公转的时候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能力。
  3.结合生活体验,感受早上和中午什么时候太阳升得高一些?什么时候温度高一些?从中你能得出什么规律?一年之中呢?
  4.讨论:在不同时间,同一纬度上,地面接收到的热量是否相同?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体验感受地球公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体现了新课程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地理。
  二、教学总结
  第一,活——把地球公转过程通过动画展示在学生眼前,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了。
  第二,主与辅——有效学习,就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引导者,指引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一个环境,让学生勇于表达,敢于表达,学会表达。
  第三,懂——作为一名合格的地理老师,应该知道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短板。比如,在本节课上应该知道同学们在空间思维能力上有所欠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投影、多画图,培养同学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充分体现有效教学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四,练——加强拓展,讲练结合。比如,课内学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后,可以适时地加以拓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现有知识的理解。在本节课知识讲解的最后,应用了一个拓展模式图,既起到了拓展知识的作用,又加强了练习,检验了学生掌握的程度,真正体现有效性。
  总之,本人所理解的有效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在课前认真备课,反复思考如何让地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中强调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中或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教师面对一成不变的教材体系和案例材料,如果仍以学生手中的教材为唯一的教学依据,在教学中很难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笔者在本文从人文地理的性质出发,结合目前高中人文地理不同版本教材的案例和实际学情,对课本和生活中
一、设计思路  首都师范大学赵亚夫教授在其著作《学校历史课程的公民教育追求》中对新时期的历史课程曾这样定位。1.历史课程理应着眼健全的公民养成。2.历史课程理应着眼公民的行动能力。3.历史课程理应对公民的历史文化素养提供具有创建性的帮助。以此为出发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公民素养的培养成为关键。首先通过现实社会中中日网民的言论表现为切入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一场地震带来的思考:历史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公
问题式教学是用问题整合相关学习内容的教学方式。采取问题式课堂教学,设计问题是基础。问题应与实际情境相关联,可以覆盖若干条内容要求或教科书的若干章节,围绕问题,使教学内容的结构化与关联性更加突出。问题式导学案为区域地理复习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体现高考立德树人的要求。     本节课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对导学案进行了改编,教学效果良好。学生通过问题设置更加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指出,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质上就是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传统的历史教学比较注重的是教科书的运用。新课程改革在教学理念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提倡充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南京,有着“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历史教师却较少涉及乡土史,这显然是巨大的资源浪费。作为中学
板书是教师最基本、最直接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之一,虽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诸多优点,但作为常规教学手段的板书依然是现代化教学手段所不能代替的,极具研究价值。近年来,关于板书设计方面的研究有很多,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所以,笔者在本文对板书进行重构解读,使其更好地用于中学历史教学。  一、高中历史教学板书类型及其应用  1.提纲式板书。  提纲式板书主要依据教材内容进行编排,将复杂的教材内容浓缩为简单
笔者在本文通过举例法来分析读《全球通史》四个方面的感悟。作者独特的视角和思路,为后人学习历史开辟了新的路径;作者深邃的思想和历史细节,充分展现历史学的魅力;将书中一些史料,作为出原创试题的素材;对书中几处作者的观点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该著作给我常读常新之感,能丰厚历史课堂的高度,开阔我们对历史和现实的视野,促使我们进行思考和追问。  一、读本选取缘由  斯塔夫里阿诺斯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享
当前,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基础教育阶段广受关注的词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也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给了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的启发。初中道德与法治一直强调学科教学对现实行为的指导作用,所以,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想要传递的内容,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效果,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
【摘要】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学生的语言实践和自主学习提供更大的平台。借力英语节搭建的展示平台,使绘本表演者及学生的英语学习视野得以开阔,多元文化意识获得提高。绘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既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又不局限于此。师生们学习、研究、表演过的绘本素材来源于五个渠道:《新标准英语》教材中的课文、教材附录Reading for pleasure(愉快阅读)、 课外读物、影视对白,
很多老师将2013年全国文综Ⅰ卷第31题定性为典型的“超纲”题,并倾向于认定该题得分率低(河北,难度0.32)亦应归咎于此。但是,若从国家干预经济概念内涵的角度认真分析该题,则不难发现,上述意见其实掩盖了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知识死角。  原题如下:  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斡旋劳
“学习之所以形成,恰恰是在差异之中。”基于此我们设计了这节公开课,以《地震离我们有多远》的教学为例,践行学习共同体的理念精神,立足于本校实际,总结学习共同体能够实现的功能性作用。  教学目标  1.借助导学案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地震灾害的概况(成因、分类、强度、分布等)。  2.通过分组分情景分角色合作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环境中遭遇地震时的最佳逃生方法。  3.借助留言板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