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整合在语文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形成了一些整合的途径和方法。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目标定位尚不明确,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不算突出。这不仅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极大地影响了教育信息传播的效率。为了促进中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提出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符合信息时代对教学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课程;整合;有效途径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技术已被大家广泛的认可和接受,在日常生活、娱乐、教育等各个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阿.波瓦利阿耶夫认为:“教育是一块伟大的实验场地,发展个性,教育技术需要随时改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声形并举,音像同步的方法对学生的感官形成刺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通过实践探索来不断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
一、信息技術与初中语文课程整合面临的挑战
(一)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随着时代的变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承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困惑的解答者的角色。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之初,部分教师仍然存在照本宣科的情况,教学过程只是加入了图片,音频等多媒体素材,烘托了教学氛围,却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上,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行为产生直接影响的是学生的主观感受而不是教师的客观表现。以网络为基础的计算机没有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学习过程中师生互动性不强,抑制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学生阅读量不足,网络阅读导向不明确
学生需要在初中阶段积累大量的课外知识,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学生主要通过手头现有书籍和网络资源搜索进行阅读浏览,但学生容易被网页上的其他信息吸引注意力,影响学习效率。碎片化阅读使学生阅读失去了深度,在没有指定书籍的情况下,学生自己在网络上搜索的课外资源导向性不明确,无法联系所学内容,拓展所学内容的广度。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专题讨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当今许多学校都配置了网络教室,学校相关部门可以购买或者免费下载相关的学习课件和内容,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运用水平,而且便于师生、生生、师师间的交流和学习。一方面,老师可在网络平台上设置预习目标、课本重点、课本难点等内容上传到学习模块中,通过学校的平台,学生像在超市购物一般选取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初中语文内容涵盖的知识面广,信息量大。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平台开设讨论区,学生可以自己组织讨论。根据学生讨论的质量和数量进行口头或者实际的表扬,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线平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搜索学习内容、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还可以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二)挑选网络文章推进日常阅读,充分利用电子图书馆资源
当今学生喜欢从网络上搜集文章进行阅读,但搜集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于网络文章的好坏还没有很高的辨别能力。老师可以根据这一现状,罗列一些好书名单,并将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一同上传,通过群共享等方式分享给同学们以作参考,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这一途径有助于学生们准确找到阅读内容,但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我们还需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资源。学生目前对电子图书馆的使用意识不高,因此,教师应该利用电子图书馆为学生布置作业。例如,在新课程开始前,安排学前准备任务,学生登录学习平台,完成任务。在正式开始学习时,学生对电子图书馆的内容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电子图书不但能扩大教学资源,还可以提升同学们的文学素养。
(三)培养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
面对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我们要通过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促进教学生态系统的平衡和良性发展。学校可以购买专业的语文网络课程设计资料,通过校园网络平台让每位老师进行日常打卡学习,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或微课制作间,使老师们选定重点,自己录制微课,通过多次选材和课程录制的练习,使微课制作更熟练,通过对微课录制的回放,讨论其中的不足。建立学习小组,与语文专家、其他院校著名老师、课程设计专家连线,进行全方位视频会议,探讨老师们课程设计的优缺点、共同解决课程设计中遇到的困难、帮助老师们及时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前沿动态。
总之,我们需要通过以上几个途径,使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拓宽学生发散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初中语文学习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魏忠.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怎样的革命[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5).
[2]何旭明,陈向明.教学公平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2(7).
[3]徐斌.“电子书包”挑战教师信息素养[J].上海教育科研,2014(06).
作者简介
靳丹红(1994—),女,汉族,甘肃天水人,在读研究生,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课程;整合;有效途径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技术已被大家广泛的认可和接受,在日常生活、娱乐、教育等各个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阿.波瓦利阿耶夫认为:“教育是一块伟大的实验场地,发展个性,教育技术需要随时改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声形并举,音像同步的方法对学生的感官形成刺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通过实践探索来不断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
一、信息技術与初中语文课程整合面临的挑战
(一)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随着时代的变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承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困惑的解答者的角色。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之初,部分教师仍然存在照本宣科的情况,教学过程只是加入了图片,音频等多媒体素材,烘托了教学氛围,却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上,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行为产生直接影响的是学生的主观感受而不是教师的客观表现。以网络为基础的计算机没有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学习过程中师生互动性不强,抑制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学生阅读量不足,网络阅读导向不明确
学生需要在初中阶段积累大量的课外知识,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学生主要通过手头现有书籍和网络资源搜索进行阅读浏览,但学生容易被网页上的其他信息吸引注意力,影响学习效率。碎片化阅读使学生阅读失去了深度,在没有指定书籍的情况下,学生自己在网络上搜索的课外资源导向性不明确,无法联系所学内容,拓展所学内容的广度。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专题讨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当今许多学校都配置了网络教室,学校相关部门可以购买或者免费下载相关的学习课件和内容,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运用水平,而且便于师生、生生、师师间的交流和学习。一方面,老师可在网络平台上设置预习目标、课本重点、课本难点等内容上传到学习模块中,通过学校的平台,学生像在超市购物一般选取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初中语文内容涵盖的知识面广,信息量大。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平台开设讨论区,学生可以自己组织讨论。根据学生讨论的质量和数量进行口头或者实际的表扬,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线平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搜索学习内容、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还可以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二)挑选网络文章推进日常阅读,充分利用电子图书馆资源
当今学生喜欢从网络上搜集文章进行阅读,但搜集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于网络文章的好坏还没有很高的辨别能力。老师可以根据这一现状,罗列一些好书名单,并将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一同上传,通过群共享等方式分享给同学们以作参考,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这一途径有助于学生们准确找到阅读内容,但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我们还需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资源。学生目前对电子图书馆的使用意识不高,因此,教师应该利用电子图书馆为学生布置作业。例如,在新课程开始前,安排学前准备任务,学生登录学习平台,完成任务。在正式开始学习时,学生对电子图书馆的内容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电子图书不但能扩大教学资源,还可以提升同学们的文学素养。
(三)培养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
面对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我们要通过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促进教学生态系统的平衡和良性发展。学校可以购买专业的语文网络课程设计资料,通过校园网络平台让每位老师进行日常打卡学习,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或微课制作间,使老师们选定重点,自己录制微课,通过多次选材和课程录制的练习,使微课制作更熟练,通过对微课录制的回放,讨论其中的不足。建立学习小组,与语文专家、其他院校著名老师、课程设计专家连线,进行全方位视频会议,探讨老师们课程设计的优缺点、共同解决课程设计中遇到的困难、帮助老师们及时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前沿动态。
总之,我们需要通过以上几个途径,使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拓宽学生发散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初中语文学习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魏忠.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怎样的革命[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5).
[2]何旭明,陈向明.教学公平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2(7).
[3]徐斌.“电子书包”挑战教师信息素养[J].上海教育科研,2014(06).
作者简介
靳丹红(1994—),女,汉族,甘肃天水人,在读研究生,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