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届北京国际音乐节10月如约而至

来源 :音乐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c542023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23届北京国际音乐节10月如约而至/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聆听音乐与各种生活场景的融合度也越来越高。第23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突破往年线下音乐会为主的形式,贯通线上、线下两个渠道全新亮相。其间的线上音乐每天24小时不间断播出,超过240小时的音视频节目通过BMF俱乐部APP完整呈现在观众面前,28档线上直播栏目以丰富的视角展现古典音乐文化的博大与深厚。节目汇集百余位古典音乐名家、跨界音乐人和影视、戏剧大咖,他们通过参与北京国际音乐节线上的各个环节,为观众讲故事、推作品、聊趣闻、读剧本,让音乐有趣味,旋律有共鸣。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邹爽透露,本届音乐节期间,乐迷们在线上欣赏到近百部歌剧、近千首古典音乐作品、近百小时的播客内容和视频内容,以及不下50个小时的音乐家采访。
  /首部评弹剧《医圣》的探索创新/
  近日,评弹历史上第一部“评弹剧”——聚焦传统中医药文化题材的《医圣》,在上海大剧院首演。这部上海评弹团历时半年打造的新作,将评弹这一传统曲艺,在说唱形式基础上首次全面融入舞台美术和灯光、服装、化妆等戏剧化表演手段。演出集合了上海评弹团三代明星,由高博文、吴新伯、黄海华、毛新琳等国家一级演员领衔,陆锦花、王承、吴静慧、王萍、徐一峰等青年中坚力量强强联合。该剧虽然在艺术样式上有别于传统的评弹,但其本質还是“评弹”。稳健流畅的蒋调、柔美清丽的丽调、苍劲有力的张调、朴实风趣的严调等塑造出不同的人物,让剧中的说表更加精炼。
  /《锦绣中华·共饮江河水》:展中华大地异彩纷呈文化魅力/
  “艺起前行”优秀新创舞台作品上海展演持续至11月。展演期间,来自北京、江苏、广东、广西、四川、陕西、上海等地的14台剧目,将集结亮相申城舞台,所有参演剧目均为国内原创。上海民族乐团民族音乐现场《锦绣中华·共饮江河水》作为其中一部参演剧目,选取湖北、重庆、新疆、云南、西藏、青海、贵州等上海对口支援地区的音乐元素进行采风创作,通过全新编创的民族音乐作品、富有地域特色的民族乐器,一展中华大地异彩纷呈的文化魅力。
  音乐会开篇聚焦母亲河长江:竹笛、扎木念与乐队《江源弦歌》以充满民族特色的音乐语言,描绘三江源头青海的自然奇景和人文风貌;双二胡与乐队作品《三峡咏怀》以两把二胡的对话,展现三峡精神的坚韧传奇。随后,音乐风格转向西南:月琴、马林巴与弹拨乐队作品《彩云悠悠》融合多种云南少数民族音乐风格,以中西合璧的乐器编配,勾勒彩云之南的浪漫仙境;音乐风格再转,琵琶、弹布尔与乐队作品《天山意象》、人声与乐队作品《雪域吉祥》,展现的是西部边疆的浓郁民族风情。音乐会最后的两首作品将串联起一江相连的湖北与上海:民族管弦乐《楚风颂歌》展现的是荆楚大地的历史风华和激荡情怀;压阵曲目《情满浦江》展现的是同心筑梦、携手同行的同胞情深,抒发浩荡江声里的融融大爱。


  /四川交响乐团2020-2021新乐季开启,华章奏出大美天府之国/
  9月11日晚,随着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在天府·云端音乐厅的缓缓响起,四川交响乐团2020-2021年全新音乐季的首场演出拉开帷幕。这是疫情过后四川交响乐团的首场大型线下交响音乐会,由四川交响乐团驻团指挥司马健楠执棒,著名青年小提琴演奏家高参现场演奏了布鲁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等曲目。四川交响乐团2020-2021新乐季以“中国四川·天府之国”为主题,围绕历史深厚、文化交汇的四川,精心策划编排了完整的22套乐季音乐会曲目,并将力邀活跃在世界古典音乐舞台的不同领域、不同风格的杰出音乐家40多人次合作呈现。四川交响乐团还计划在新乐季期间参与开发综艺化、亲民化的古典音乐节目,带给观众“古典+流行”的特色体验,还尝试将古典音乐会搬到室外,与平台合作利用5G技术进行超高清直播。


  /新编现代京剧《李大钊》:与交响乐团合作呈现“史诗性”/
  为了体现《李大钊》剧作的恢弘感,该剧由北京京剧院和北京交响乐团联合演出。交响乐本身具有史诗性、英雄性、抒情性的特性,与总导演曹其敬赋予该剧“史诗级”的定位相吻合。在唱腔设计部分,京剧作曲家朱绍玉谈道:新编现代京剧《李大钊》的核心唱段,“反二黄”的设计是在保持基本结构不变的前提下,根据李大钊的人物性格和所处的情境进行的重新创作。在保持传统剧目中“二黄”成套唱腔的“导板”“回龙”“慢板”“原板”等基本结构基础上创新设计,没有使用“导板”,而是采用了“散板”的形式,之后再转入“回龙”接“慢板”等。在一些核心唱段中,朱绍玉也借鉴了歌剧的创作手法,在唱腔中加入了女声伴唱和重唱的形式。京剧老生唱腔与女声合唱形成的二声部,旋律大气悠扬,给人新鲜感,不仅烘托了舞台气氛,也恰到好处地展现出了李大钊彼时彼刻的心境。京剧老生的唱段中使用这种形式,不仅传统京剧中未曾有过,在新编现代京剧中也比较少有。另外,在一些人物的唱腔中,为了增强地域特色,朱绍玉也融入了京韵大鼓、北京曲艺等元素,并借鉴西方歌剧的形式,加入了工人群众的重唱、轮唱,以更加贴合剧情需要。
  /东艺四场音乐会聚焦贝多芬,老中青三代指挥家登台/
  分布在长三角地区的四支交响乐团(苏州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宁波交响乐团、上海城市交响乐团)都很年轻,在国内外乐坛也十分活跃。适逢贝多芬诞辰250周年, 9月~12月,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邀请四支乐团登台,聚焦贝多芬,上演四场贝多芬主题音乐会,由曹鹏、陈燮阳、杨洋、俞潞等老中青三代指挥家领衔。   9月5日,苏州交响乐团在音乐总监陈燮阳的执棒下打响头炮,献演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第七交响曲》。9月23日,宁波交响乐团在青年指挥俞潞带领下,演绎贝多芬《第二交响曲》《第五交响曲》。10月31日,杭州爱乐乐团将在艺术总监杨洋带领下,献演贝多芬《第四交响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2月13日,上海城市交响乐团将在发起者曹鹏的带领下压阵出场,献演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小提琴与乐队浪漫曲二首》。


  /杨雪菲发行专辑《中国素描》,在古典吉他上玩转“中国风”/
  近日,杨雪菲通过迪卡唱片公司(DECCA)发行了一张全新的中国作品专辑《中国素描》,不仅采集了中国古曲、中国民间小调,还收录了中国当代作品,在西方的古典吉他上尽情尝试演绎“中国风”。 专辑中曲目的时间跨度极大,从汉末到当代,“穿越”了两千多年,有根据古琴曲《胡笳十八拍》而来的《胡笳》,有《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等民歌,有《春江花月夜》《彩云追月》等民间小调,也有《月亮代表我的心》等听众耳熟能详的流行旋律,还有作曲家谭盾、陈怡等为吉他创作的当代作品。张维良带着箫,袁莎带着古筝,傅人长指挥厦门爱乐乐团,与杨雪菲的吉他碰撞出精彩火花。在保有原曲主体的基础上,众多名曲被重新配器,“化身”吉他独奏、吉他与箫二重奏、吉他与古筝二重奏、吉他与管弦乐团的协奏曲,吉他的多变性、多样性让人眼花缭乱。
  /音乐剧《重生》线上音乐会,打造独具一格的视听效果/
  近日,音乐剧《重生》线上音乐会打造了一场独具一格的视听盛宴,这是一场跨越数年的音乐剧回顾,也是一次史无前例的串联。它让我们看到了《蝶》《爱上邓丽君》《酒干倘卖无》等经典音乐剧的耀眼光芒,在这光芒中完成了“化蝶重生”。它好似一个来自时间与深厚艺术功底沉淀的结晶,却又是那么的鲜活。“茶马古道啊,驮着希望,延伸向远方!”“我把你藏在身上的哪一处地方,才能永世不忘!”“在我们这个时代里,爱是我斗争的方式!”以上唱词,都源自TME live·特别现场·音乐剧《重生》线上音乐会上所演唱的歌曲,包含了制作人李盾以往的《蝶》《爱上邓丽君》等经典作品的演唱,通过幕后探班、经典回顾、工坊版《重生》表演三个完整的直播环节,观众们经历了与《重生》一样的成长轨迹,这不仅是幕后排练的零距离感受、观看,更是在感受到一路走来的主创们共同聚力所打造的经典沉淀后对《重生》品质的保障。


  /中国爱乐乐团开启新音乐季/
  近日,中国爱乐乐团以贝多芬专场音乐会拉开了2020-2021的音乐季序幕。乐团策划了“纪念古斯塔夫·马勒逝世110周年”系列音乐会、“马勒与丁善德”隔空对话的主题音乐会、“纪念圣桑逝世100周年”专场音乐会。在新音乐季的节目安排里,可以看到众多世界级音乐家的名字,比如指挥家夏尔·迪图瓦、迈克尔·斯特恩等。法国钢琴家贝特朗·沙玛尤、韩国小提琴家柳爱莎等都将首次与中国爱乐乐团合作。中国爱乐乐团艺术总监、首席指挥余隆将指挥7场交响音乐会,曲目包括贝多芬、威尔第、丁善德、陈其钢、邹野等15位作曲家的作品。此外,石叔诚指挥的斯梅塔纳《我的祖国》选段、杨洋指挥的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等都是交响名篇。中国爱乐乐团将延续“离你最近的音乐季”,继续坚持低票价政策,支持音乐爱好者们近距离感受音乐的美好。
  /第26届“蓉城之秋”成都国际音乐季开启,80余场音乐活动等你来/
  9月15日,第26届“蓉城之秋”成都国际音乐季正式开启。本届“蓉城之秋”将整合全球音乐艺术资源,聚合国内一流演出品牌,促进城市间文化IP的交流,以主题展演、数字展映、音乐讲堂、音乐地图为主要内容。近3个月的演出季,将举办超过80场音乐活动,中央音乐学院合唱团、重庆民族乐团、贵阳交响乐团、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吕思清、印青、张千一、张也、金承志、王弢,《奋进新时代》《花木兰》《魔女宅急便》《尘埃落定》等名家名团名IP将齐聚成都,与成都乐团等本地院团合作、深化艺术价值。受疫情影响,海外演出团队遗憾缺席本届“蓉城之秋”。为尽力让大众感受到完整的国际音乐季艺术体验,组委会引入New Live“新现场”的数字放映模式展映多部经典音乐演出及剧目。


  /“90岁”上海音乐厅迎修缮后首批观众 ,“修旧如旧”让城市历史传承/
  有着90年悠久历史的上海音乐厅自2019年3月起开启了修缮工程。历经一年半的全封闭修缮之后,于2020年9月重新开门迎客。在开放日当天,许多观众提前2小时就在门口排队,坦言这是陪伴自己成长的音乐殿堂,所以迫不及待前来一睹“焕然新生”的音乐厅。上海音乐厅是上海第一座由中国建筑设计师设计的西方古典风格建筑,由原有建筑文物保护区域和移位后新建建筑非文保区域两部分组成。“文保区域”严格依照“修旧如旧”的要求,维护建筑原有风格进行保护修缮。大厅舞台的修缮则围绕舞台机械、舞台灯光、舞台扩声、舞台监督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造。大厅的海上蓝金色雕花穹顶和具有浓烈欧洲古典主义风格的座椅,在纯手工修复之后“原样回归”,座椅还增加了“缓起立”设备,保证座椅翻动时的无声、匀速。B2层“音乐立方”改造后每年可增加100多场演出,1层南厅继续开放。
  / 2020杭州国际音乐节举行,民族对话世界,经典致敬未来/
  以“音乐改变城市未来”为主题的2020杭州国际音乐节,于9月16日至10月13日举行,包含15场驻节演出、10场公益普及演出、4场云端音乐会等。本届音乐节聚焦中国艺术家,在体现民族音乐特色的同时,与国际音乐文化接轨。开幕音乐会“多彩京韵”将国粹京剧与交响乐融合,邀请小提琴家吕思清、胡琴演奏家姜克美以及国家京剧院的艺术家加盟,用音乐展示民族音乐中蕴含的无限可能。5场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系列音乐会从不同角度展现乐圣的音乐魅力。大师公开课系列则邀请到小提琴家吕思清、钢琴家左章、大提琴家聂佳鹏、歌唱家李爽、京剧大师张建国等名家进行普及授课,带领公众走进音乐的大门。
  /第8届武汉“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开幕,献礼英雄城/
  第8届武汉“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在汤湖戏院拉开帷幕。9月12日至9月30日期间,10个剧种,15场演出,通过线上直播和线下剧场演出结合的形式与戏迷见面,所有演出都免费对公众开放。开幕式“献礼英雄城”戏曲名家演唱会上,数十位名角为武汉“戏码头”而唱,为英雄之城献礼。北京京剧院《党的女儿》、天津市青年京剧团《珠帘秀》、天津评剧院《红高粱》、上海昆剧院《四大名著》等知名剧团的看家大戏,以线上直播的方式,通过“云端”与戏迷相见。蒋建国、石小梅、陈丽宇等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奖演员在开演前进行线上导赏,让更多年轻戏迷走近戏曲、了解戏曲。


  / 26场演出、8.1亿次点击量,国家大剧院直播成绩亮眼/
  从4月初的线上音乐会“春天在线”系列开播,一直到新冠肺炎疫情过后复工复产以来,国家大剧院一直延续着每周六晚上的直播常态化,并把最初的音乐会直播扩展至各舞台艺术门类的“全覆盖”。目前正在进行中的“华彩秋韵”系列演出,截至9月初,26场演出直播已超过8.1亿次点击量,其中首场音乐会“繁华众声:张艺、陈悦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实现了“8K+5G”直播,在線播出点击量接近3000万。大剧院合作直播平台的快手上,粉丝已经突破200万,抖音平台也有粉丝100多万。
  (本栏目图片及文章由小墨编辑自相关网络、资料)
其他文献
〔摘 要〕对于一部特定的历史作品在风格历史语境中的解读,就是一个发现其历史定位和原始语境还原的过程。一切技术形态元素必须在相关语境中才会获得历史意义。一部作品的风格体现,从技术形态来看可以从旋律、和声、配器、调性布局、织体、结构曲式等各个方面进行观察,理论意义上来说,在每一个具体的结构层级上都可以看出风格的内在制约。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这部作品处于这样一种群體风格交叉的边缘时代,作品中的风格交替与
期刊
一、 呼吸的重要性  呼吸是管乐发音的动力,呼吸也习惯叫作“用气”。  不用气乐器不会响,不会用气发不出好听的声音,不善于用气演奏不出动人的音乐。因此全国、全世界有许多人都在研究这个问题,有无数的论文及专著发表。  二、吹奏时的呼吸简介  自然呼吸——无意识的,与生俱会,“吸”和“呼”的时间均等,无需学习训练。  吹奏时的呼吸——有意识的,“吸”和“呼”是不均等的,“吸”——短,“呼”——长,需要
期刊
他走近我们 鲍勃·迪伦8年来首张新专辑发布  近期,79岁的鲍勃·迪伦(Bob Dylan)新专辑《Rough and Rowdy Ways》发布,距离上一张原创全长录音室专辑《Tempest》已过去八年。在这个多事之夏,鲍勃·迪伦的新专辑发布意义自然不同于以往,他用炉火纯青的芝加哥布鲁斯、孟菲斯摇滚和纳什维尔之声记录和拆解美国历史。音乐的氛围与前三张翻唱弗兰克·辛那屈(Frank Sinatra
期刊
摘 要:论文阐述了甘孜州藏戏的特征、种类和成就,探究了藏戏发展之瓶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制约藏戏发展的策略及建议。  关键词:甘孜;藏戏;特征;策略  藏戏是我国戏剧百花坛中璀璨夺目又独具民族特色的地方戏剧,是如同京剧、川剧、豫剧、黄梅戏等一样重要的地方戏剧。五六百年前,甘孜州藏戏从西藏传入延续至今未曾间断,在这期间逐渐形成其自身鲜明的戏剧特色。而今已是融媒体时代,甘孜藏戏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
期刊
摘 要:自弹自唱是高校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一项音乐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专业技能。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以自弹自唱学习的基本规律为出发点,提出了自弹自唱分级化教学模式。该模式已有效地运用在教学实践中,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课题研究中也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本文将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再以分级对比的形式介绍该模式的基本内容,进一步从教育教学角度的几个关键点来剖析分级化教学的实质过程,使教学思路
期刊
引言  近年来对南丝绸之路(亦称西南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进行了研究,纵观已有资料,侧重于西北丝绸之路(陆路丝绸之路)的文献众多,而对早于“西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个世纪的“西南丝绸之路”却因文献缺少和其他复杂原因导致鲜为人知,直到改革开放以来逐渐有人涉猎。本文略抒管见,意在与其他学者一道,揭开西南丝绸之路的神秘面纱。研究过程中,多次请教段渝先生[1],从四川历史到巴蜀文化,从南丝绸之路到
期刊
〔摘 要〕以“唐臣书院”为例的美育实践创造性地运用了中国传统书院的美育启示来破解新时代中国大学的美育问题,并紧扣时代,与时俱进,总结提炼出立足传统、构筑精神,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美育途径;优化生态、寓教于美,以构建审美为美育底色;精耕书院、整合资源,以打造主题化空间为美育平台;党建引领、社团支撑,以推动“艺术思政”为美育特色的大学书院美育模式。这种模式是建立在彼此心灵交流之上的艺术升华,赋予教育人
期刊
流传在金沙江中游两岸的川、藏、滇地区的藏族民间“谐”舞,是人们俗称的“弦子”舞。弦子舞是融乐、舞、琴、诗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歌舞,曲调优美,歌词朗朗上口,舞蹈舒展柔和,琴声厚重有韵,易学易唱,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弦子舞因那操琴伴舞唱和自如的独特风格,成为藏族民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自娱性歌舞。由于它在四川甘孜州巴塘县最为兴盛,固而巴塘素有“弦子故乡”的美誉。  一、领舞操琴、轻歌曼舞  弦子舞的操琴者实为领
期刊
7月下旬,宁夏演艺集团歌舞剧院在位于银川的宁夏人民剧院演出了新版原创音乐剧《花儿与号手》,这是自新冠肺炎疫情之后,该院首次的线下公开演出。该剧的演出在当地产生了很大影响,人们纷纷前来观看,而我也受剧院的邀请,赶赴银川观看了现场演出(这也是我疫情之后的首次外出)。  《花儿与号手》是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2020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这部音乐剧
期刊
8月20日下午,在成都市文化馆“走近艺术”全民艺术普及讲座——“走进音乐殿堂,畅享艺术人生——音乐大师讲堂”的主题公益活动中,笔者有幸见到了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作曲家叶小钢。  叶小钢出身于音乐世家,四岁起随父亲叶纯之学习钢琴,中学毕业后下放至农场劳动,后又进工厂当钳工。1978年,叶小钢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后,开启了他的作曲家之路。1989年叶小钢被列入英国剑桥出版的国际名人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