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珍品,灯谜化石

来源 :寻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q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谜语上灯,并借传统的元宵节而广泛流传到民间,被称为中华谜史上一次飞跃性的发展。
  清·葛甡云:“灯谜宜用灯也。应在春宵秋夕,粉壁墙阴悬一长扁方灯,糊以或绢或纸。”还说:“出谜原应春时在灯节前后,秋夜在会期歌舞之场。惟须闹中取静,免其非个中人嘈杂,以败文雅兴趣也。”
  一般认为两宋时“谜”与“灯”的结合,产生了流传至今的“灯谜”。然而,除了《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中的片段记载,可以供我们去想象当时人们赏灯猜谜、万人空巷的盛况,随着岁月的流逝,往事的湮灭,那些遥远的想象却已经越来越模糊——东风夜放花千树的元夜,古人悬着怎样的灯?悬着怎样的谜笺?灯上的谜又是何人创作抑或传抄的?那些纸糊的灯笼,那些书写或挂在灯笼上的谜,在灯火阑珊后也都渐渐地消失在历史的背影里。“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流传在豫北地区的这首童谣,仿佛是当年喧闹景象的回音。
  然而,令我们感到惊奇的是,古时赏灯猜谜的情景,竟奇迹般地保存在一块块木版之上,武强古版灯方年画,为我们展示出一方方灯谜化石,这些古版所保存下来的画面和文字,为我们复原了当年的情景。
  灯谜的兴盛,与传统节日元宵节的张灯结彩相关联,赏灯猜谜闹元宵成为中华民族一项重要的传统节日民俗。在木皈年画中,河北武强的灯方、河南安阳的苏奇灯笼画,更是真正实现了灯与谜在形式上的完美具象结合。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第二次赴豫北田野调查工作总结会”上,对安阳苏奇灯笼画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苏奇灯笼画是木版年画的一个独特的种类,比扇画更接近木版年画,是年俗用品。并决定,将苏奇灯笼画作为专门一章,收入由他主编的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中。冯骥才先生对传统苏奇灯笼画曾与灯谜结合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因笔者的谜人身份,冯先生还特意向我介绍了河北武强古版灯方年画中的灯谜画。苏奇灯笼画是在方形灯笼的三面印制戏曲故事、人物等内容的小型年画,而另一面用于书写灯谜,在元宵赏灯时供人猜谜娱乐。河北武强年画的一个大项是灯方年画,灯方年画的题材主要是戏曲和小说,文学作品为武强年画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基础。灯方是糊灯笼的画,四个灯方糊一个灯。画面由故事和谜面组成,故事通常是从戏曲、小说中来,灯谜谜材主要是四书五经、干字文、谚语、格言等。也有的灯方只有画,没有谜。与安阳苏奇灯笼画不同的是,武强灯方的灯谜不用另外书写,而是直接刻在木版上来印制的。苏奇灯笼画的传人不仅传承了木版灯笼画的印制,还传承了灯笼的制作技艺,而武强灯方制作的灯笼惜尚未见到。
  河北武强是著名的木版年画之乡。武强年画起源可上溯至宋元,盛于明清,清末时武强画店达140多家,周围60多个村庄有上千户画业作坊,形成了武强画业中心,行销大半个中国。武强年画是农耕社会的缩影,对于研究我国农耕社会的生产发展以及民俗风情、意识形态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武强年画是在农耕社会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农民艺术,是农民思维与物顷观念的产物,其题材、内容、艺术形式等都是为适应农民和农村特点而产生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形式多样,题材广泛,构图饱满,造型夸张,线条简练,色彩鲜明。武强年画的主要体裁有门画、中堂、对联、贡笺、条屏、窗画、炕围画、灶画、斗方、灯方、西洋景、扇面、博戏图、冥币、张搭、年历等。按题材分类主要有神仙佛像、吉祥吉庆、农事耕作、节令习俗、故事戏曲、历史典故、新闻时事、组字画谜、风景花卉、春宫图、智力游戏等,堪称农耕社会生活的缩影和民俗生活的大观园。
  但是,随着习俗的改变和社会的变革,传统手工制作的木皈年画被现代印刷技术所取代,现代化的发展也使民居的建筑格局发生了极大改变,传统年画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出现了濒危局面。由于武强年画是土生土长的一种民间艺术,被视为“粗俗”之品而被排除在艺术史册之外;又因为它是一年一度的节俗时令装饰品,用价格低廉的毛头纸制作,很少有人保存或者使用多年,因而造成武强年画很难找到准确的历史起源。
  灯方年画是何时产生的?又是如何与灯谜合为一体的?
  武强曾流传一段关于灯方的故事,说的是在明朝万历年间,武强南关街东有一个“宜兴斋”画店,掌柜的叫白儒银,这个人细长身材,一双鼠眼,出了名的奸猾刁钻。街西有个老画工韩厚,绘制了一套《九九消寒图》画版,印出的画供不应求,很是畅销。白儒银见韩厚的画比自己的卖得快,很生气,就变着法地使坏。他把韩厚的那套画版偷走藏了起来,老画工得到消息几次来要,白儒银赖着不给,让老画工的买卖也没法做。
  老画工韩厚多才多艺,一气之下写了四句诗,配上图案糊在灯笼上,趁元宵节灯会时,挂在了自己的门口,白儒银一出门,正好能看到这盏灯。灯上那四句诗是:
  一物细长白如银,论价不值半文分。
  眼睛长在屁股上,只认衣裳不认人。
  逛灯会的人们看了,心领神会,都捧腹大笑。白儒银看了很生气,找韩厚不依。韩)享笑着说:“这是用一根钢针制成了一个谜语,跟你有什么关系?”白儒银知道他这是一语双关,骂自己“不值半文”,可他只得吃个哑巴亏。
  后来,人们仿效韩厚的做法,把谜语和图画一起印到糊灯笼的纸上,这样便逐渐形成了武强年画中独具风格的灯谜画。灯方,实际就成为一种民间艺术造型的特殊谜笺。
  武强木版年画中的灯方,在有关著述中有过介绍,但都限于民间美术和技艺的范畴,对其中与灯谜有关的考证与研究均付阙如,给灯谜界留下了一个课题。
  在参加首届中国(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节期间,笔者曾与河北武强年画博物馆王玉鹏馆长交谈,据王馆长介绍,灯方上的灯谜都是古版流传下来的,现在的年画艺人一般都不懂灯谜,所以至今许多灯方上的灯谜还没有谜底。这些灯方上的灯谜,应是在其木版刻制年代的同时或之前流传的,通过这些灯谜,不仅可以找到有关谜史的宝贵史料,也可以从中看出年画和灯谜古已有之的结合形式。
  近年,武强年画用武强年画博物馆所藏的义兴成原版,印制出版了《武强古版灯方年画》第一集(人物),此集灯方四幅组成一个灯,三十个灯合一堂。灯画上方为灯谜,下方画戏曲故事,均供民间正月十五灯会猜谜与观赏之用。此集共收人11出戏曲故事,50余则灯谜。这些谜作,涉及谜目20余类,使用较多的谜目为“四书、诗经”等句和篇名(12则)、“字”(9则)、“古人名、帝王名”(7则)、“《三字经》句”(4则)、“药名”(3则),其余尚有辞调、书名、花名、国名、官职名、菜名等,一般只有一二则。从以上谜目的组成中,基本可以窥见明清及民初灯谜的常见流传内容。因木皈年画艺人一般不会对灯谜有研究,所以这些灯谜应该是从坊间较为流行的谜书中选出的。经查证,灯方年画中的灯谜出处有清代周学浚《三十家灯谜大成》、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灯谜》、盟鸥居士《绝妙集》及 《春谜大观》等谜书。
  戏曲年画在灯方中占有很大比重,年画与戏曲同样是通俗的大众化的文艺形式。在民间美术和民间戏曲研究者眼中,“用年画来表现戏曲题材,以扩大和延伸戏曲艺术的教化作用和审美功能,真可说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郄建业:《武强年画的艺术风格及历史文化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年皈)。观赏灯方年画简练单纯的线条白描、明亮鲜艳的斑斓色彩时,我们还能从那一出出深受人们喜爱的戏曲故事画面中获得艺术享受,用一条条灯谜中所蕴涵的知识来检测自己的智慧。
  以保存较为完整的灯方年画《包公案》为例,所刻制的四则灯谜正好组成一个灯,其谜作试解如下:
  1 外科生意兴隆(《诗经》句一)
  谜底:烂其盈门
  谜底语出《诗经·大雅·韩奕》:“韩侯顾之,烂其盈门。”本是光耀门楣的意思。谜底“烂”由“灿烂、光明”别解为外伤伤口“腐烂”,伤口腐烂的患者充盈外科门诊,说明了外科门诊生意兴隆。
  2 广额秀才(四书句一)
  谜底:盈科而后进
  广额,指放宽考试录取的名额。科举时代,遇朝廷庆典,常有此举,以示恩惠。“盈科而后进”是《孟子》中的一句话,科,通窠,坎、坑,凹陷之处,以此来比喻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求学、治学态度。谜底“科”别解为科举的科,即古代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吱。广额秀才,即是扩大科举名额而后被录取进来的。
  3 村巷传呼宰相来(四书句一)
  谜底:寇至
  谜作亦见清·周学浚《三十家灯谜大成》,谜面所述为宋代魏野事。魏野隐居陕州时,寇准去造访,他谢以诗云:“昼睡方浓向竹斋,柴门日午尚慵开。惊回一觉游仙梦,村里传呼宰相来。”宰相来,即为寇准将至。谜底见于《孟子·离娄下》:“曾子居武城,有越寇。或日:‘寇至,盍去诸?”’敌寇要来了,何不离开一下呢?“至”的意义未变,但敌寇的“寇”则专指“寇准”的“寇”了。
  4 天颜有喜近臣知(四书句一)
  谜底:王驩朝暮见
  谜作见清末徐兆玮《灯虎汇编》等谜书。谜面出杜甫《紫宸殿退朝口号》:“户外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座引朝仪。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官淑景移。昼漏希闻高阁报,天颜有喜近臣知。宫中每出归东省,会送夔龙集凤池。”天颜,旧称帝王的容颜。皇帝身边的大臣,乃“近臣”。谜面意为天子的喜怒哀乐身边的大臣都知道。谜底见《孟子·公孙丑下》:“孟子为卿于齐,出吊于滕,王使盖大夫王驩为辅行。王驩朝暮见。”王驩,齐王嬖臣也,本为人名。驩,通欢。谜底可解为:国王的欢乐喜忧朝暮相处的大臣会有所见闻。
  以上四则谜作的谜材,均是四书五经的句子,自是时代使然。前两则面句为自撰,后两则是成句,这种创作风格一直延续到现在。经过浅析,可以看出这些谜作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扣合严谨,关合自然,运用了会意别解、借代、通假等技法,即使以现在的眼光看,也都不失为佳谜的。这些谜作,有的浅显易懂,更多的是深奥难解,没有深厚的文史知识和破解的智慧,是很不容易索解的,当时能够猜中这些灯谜的,大概多是农村的知识阶层。
  公案戏是在清代后期流行的,武强年画中大量出现《包公案》《彭公案》《施公案》等剧目应是在此时期开始的,由此可以推知,附丽于年画中的灯谜,也应是在此前及此期间在民间流传较广的作品。年画中的剧目有些会连年流行,有些会有变化,但刻制到灯方年画中的灯谜,必然能长久并广泛流传,当无疑义。戏曲在中国虽然只有几百年的历史,比灯谜的历史要短得多,但戏曲在民间的覆盖率以及影响力则比灯谜大多了。如果说,用年画来表现戏曲是一种艺术体裁的移植,是对戏曲的图解和固化,那么,灯谜之刻制于戏曲故事画面的灯方之上,则是因灯谜的益智性、趣味性、娱乐性易于为大众所接受,尤其是与灯笼同是元宵灯节的主要民俗形式,使得年画艺人在制作灯方时,自然会选择灯谜作为配角,因此,他们不仅为后人研究民间美术、民间戏曲,也为研究灯谜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史料。
  武强年画中的文字,除了灯谜之外,还有一些根据画面内容配以对联、歇后语、诗句的,虽然灯谜的文字与画面的内容无关,但同样由于上述原因,得到年画艺人的青睐,得到广大观赏者的喜爱,灯谜因而能与灯方一同留存于世,成为年画艺苑的珍品,灯谜历史的化石。
  那一盏盏古朴而又绚丽的灯方,那刻制在灯方上的一条条古人留下的灯谜,形象生动地向我们展示着当年的民俗画卷,为今天的灯谜爱好者再现着当年元宵节赏灯猜谜的盛况。掩卷遐思,如今灯谜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我们会给我们的后人,给若干年后的灯谜爱好者和研究者,给将永存于民间文化宝库中的中华灯谜留下什么呢?
其他文献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祖籍至少是其祖父以上的居家所在。刘巨容(826~889年)是唐末名将,被奉为江西、安徽、湖北以及天津等地刘氏的先祖。迄今发现的诸刘族谱里多记载刘巨容为“世家南京滁州琅玡”,而正史则记载“刘巨容,徐州人”(《新唐书》卷一八六),这些信息不免给人以混淆的感觉。刘巨容到底居家哪里?其祖上三代来自何方?本文拟从正史、家谱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揭开其乡关的真正秘密,以释干百年来困惑在人们
期刊
今居住在鞍山市及附近的回族同胞,世代相传他们的祖籍是在一个叫“小云南”的地方。笔者认为,曾经是云南县旧地的今祥云一带,是“小云南”之地。  据《祥云县志》等地方志书载:汉元封二年(前109年),汉武帝在今祥云地设县,因汉武帝梦见彩云现于龙兴和山,县在云之南,故名为云南县。县城驻地设在今云南驿村。东汉属永昌郡,蜀汉属云南郡,唐属云南州。元朝设立云南行省,作为行省下辖的一个县治,依然保留“云南县”之行
期刊
                                     
期刊
古帝始自盘古氏,天皇地皇太皇继。  次则有巢与燧人,太昊以下十五帝。  炎帝递传共七君,黄帝少昊金天氏。  颛顼之次乃帝喾,帝尧帝舜古帝是。  这首诗见于清末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幼学歌》,记述了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历史的远古帝王们的名号与传承序列。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悠悠的太古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中国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又是如何起源的?这是一个重大而严肃的课题,涉及到宇宙起源、人类起源、人种
期刊
鲁迅辑录的古籍,历时最长费力最多的是《嵇康集》(共10卷),篇幅可与《嵇康集》相当的则是《沈下贤文集》(又称《沈下贤集》)。《沈下贤文集》共12卷,第一卷为赋与诗,收赋三题、诗18首;第二、三、四卷为杂著,《异梦录》、《秦梦记》和《湘中怨》这几篇传奇文,分别收在卷二、卷四之中;第五、六卷为杂记,大多是为他人所作之“厅记”;第七、八卷为“书”,包括“上书”与“谏书”,大致是对上司或地方官的批评规劝与
期刊
围棋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春秋战国时代已经流行,唐代又达到了一个高潮。唐时的围棋活动,随着发展普及也形成了一些习尚。笔者拟以唐诗为基础,对唐时的围棋习尚作一探析。  遍检唐诗,其间明显地凸现出了唐人在围棋的棋具采用、参与人员、地点选择以及围棋的伴随活动等方面的诸种风尚特点。限于篇幅,以下就选取典型诗篇文句,略采撷数例,对唐时围棋几个突出的习尚试作梳理。    棋具    从唐人诗文来看,其时棋盘制
期刊
我是汉斯一彼得·科顿(Hans-PeterCortum),1928年6月30日出生在上海虹口区的维多利亚疗养院。1912年,年轻的父亲到中国汉口经商,1914年他在青岛被日本人抓去做了五年的战俘,1920年回中国后,他又以德国咪也洋行股东的身份在上海生活了26年。我母亲是1924年到上海的,她先在德商天利洋行做事。1927年她和父亲结婚,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故事。  我们德国人居住在上海的各个地区,主
期刊
在远古,我国历法繁多。众历之中,除了颛顼历,其他各家都把正月初一当做一年的开始,把那一天叫做“上日”。《书·尧典》说:“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上日就是朔日,就是一个月的初一。这一天,舜接受尧的禅让,嗣其帝位。  上日也叫元日。《尧典》还说:“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  上日、元日,都是正月初一。但正月初一出现于什么季节,是初春还是秋后,那就不一定了。目前已经知道,西周以冬至所在月为正月,那么它的
期刊
  
期刊
前些时,我带朋友参观晚清广西、广东巡抚马丕瑶的故居——位于豫北安阳市西的马氏庄园,大家都被庄园内众多的匾额楹联所吸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