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思想的花朵 收获生命的美丽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kingzx6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习是一个绽放生命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如果都能把自己心灵深处的震撼展示出来,绽放自己的思想的花朵,那么就能收获语文的美丽,同时也就收获了自己生命的美丽。教师和学生感动的对象都是语文(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大语文”)本身的魅力,这种魅力是通过多个窗口展现出来的。如何才能利用好这些窗口,把语文的学习变成一种生命的释放的过程,如何使学生为这种美丽的绽放而喝彩?这便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会思考。
  生活是语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语文”窗口中的最重要的窗口。生活的内涵不光是自身之外的现实生活,还应包括自身的精神生活。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终极目的不仅在于使他们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方法,最重要的是促进他们认识生活、参与生活的能力,促进他们素质的全面提高:包括积极的人生态度、科学的世界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生活是一个浩瀚的海洋,我们如一叶小船,只有在丰富的海洋中,我们的学生才能学会思考,学会感悟,得到情感和价值的升华。以作文为例,为什么有的学生不爱写作文?因为他把作文当成了外在的东西。当他把作文当作生活、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时候,他就爱作文了。作文是为了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要说真话、实话,而不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往往会使学生在作文中说假话,说空话。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思考,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收获惊喜。
  其次,以最恰当的方式,促成课堂上思想的流动。
   “语文”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窗口就是课文。作为“语文”和学生课堂上的“媒介”,教师要先感动自己——因语文的魅力而使自己感动,进而把这种感动传递给学生。学生通过老师的感染进入对课文的体验,感受语文的魅力。如何达到这种共鸣的传递呢?教师要进入课本,从而引起自己心灵深处的震撼。在掌握固有的知识点的前提下,最重要的是找到一种最佳的方式来传递这种体验。什么是最佳的方式呢?那就是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的方式,使课文活起来,使课堂活起来。在备课时,把自己想象成学生,以他们的阅历程度、知识水平、思维方式来解读课文,找到他们思路的取向,从而设计课文,引导思路。这样我们就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心,在学习的同时,也就和学生进行了一次思想的沟通。在思想流动的同时,我们又与课文中的作者的思想进行了碰撞和交流。这样的语文课便成为有生命的课。如果我们把课堂教学看做是把自己的感动传递给学生或者是和学生的一种心灵感悟的交流,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是一种有生命的事业。
  再次,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人性化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反思这样的问题:我们在关注我们的学科、关注我们的教学的同时,有没有关注我们的学生?有没有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有没有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有没有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有思想、有情趣、有喜怒哀乐的。因此,我们的教学(更确切地说是学生的学习)应进入学生的生命领域,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并由此而焕发生命活力。这样的教学就达到了人性化的高度。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人性化教学呢?在教学中跨越时空的限制,让学生与文本的作者或主人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实现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情操的陶冶。新课标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强调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强调态度、情感、价值观的随机渗透。在教学中学生穿越时空所作的交流,是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是一种无形的心灵感染,对学生的影响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而且这样的设计也是学生所喜闻乐道的。学生所需要的正是这样的心理历程,而不是空洞的说教与灌输。在教学中对文中描述的某种行为进行操作尝试,亲自体验,切身感悟,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领悟到其中蕴含的道理。让文章中出现的物体成为学生本人,开口说话、交流,赋予物体于情感、态度、思想,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提高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促进情感价值观的体验内化。让学生参与到文中的场景中去,看看自己在那样的场景下会怎样做、怎样说、怎样想,从而对学生的价值取向进行引导。
  课标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人性化的教学带给学生的正是价值的取向、情意的感染、文化的熏陶、独特的体验。学生在课堂中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心态、习惯,将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人性化的教学将使学生自由的生命在课堂上美丽绽放。
  当我们的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感悟,在生活中思考,教师以最美的形式在课堂上绽放思想的花朵,同时,它的芬芳又感染着我们的学生时,那么学生的思想的花朵就随之绽放开来,当我们的芬芳满园时,我们在收获语文魅力的同时,也就收获了自己的生命的美丽。■
其他文献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说:“在学校当了若干年的教师后,我得到了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因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
本文以新构造运动特点和性质入手,初步分析了我国新的构造运动的特征,进而论述了新构造运动在我国地形形式,大地貌形态及地质构造地貌方面的表现。目的是在推动对新的构造运动的
当前,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如火如荼。但基础课教学如何真正地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还是一个有待思考的问题。本学期我在职中语文教学中尝试构建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经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再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经验。而高职导游专业的实践教学正是实践和理论相
【正】 当西方有远见的学者把中国的《易经》推崇为“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时,他们没有忘记去论证:“在科学上我们所得到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唯独
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多接触这些作品,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性情,提高文化修养。但中学生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往往偏爱写景状物之作,而忽视蕴含哲理之篇。作为语文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欣赏言理之诗,让他们从中受到哲理的启迪。  诗中说理有优有劣,如说理脱离生动的形象,变成纯概念的抽象演绎,那便枯燥无味。辨别诗歌说理的优劣,关键在于看其有无理趣。何为“理趣”?沈德潜说:“议论须带情韵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