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我国的环境状况并不乐观。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环境与地理教育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基于此,地理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与环境教育相关的素材,让学生正确和对待环境问题,培养他们正确的环境意识,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拥有处理与环境有关的事情的能力。本文将以初中地理课堂为出发点,分析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环保教育
近年来,环境保护意识逐渐深入人心,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中学地理教学离不开环境教育,其目的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还要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我国近几年的环境状况并不乐观,基于此,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将环境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告诉学生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不是无限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无节制地开发自然资源并污染环境就会受到惩罚。
一、环保的概念
环保也称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了维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保护环境的行动。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手段有很多,其中本文就是通过宣传教育的手段来实现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有三个基本内容:首先,保护自然环境,这个内容的范围比较广,包括绿水、青山、蓝天、大海,需要依靠政府部门的力量来实行保护;其次,保护地球生物,包括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濒临灭绝的生物等;最后,保护人类环境,涉及到人类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这个既需要依靠人类的自觉,也需要依靠一些法律的制约。
二、培养中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其心理上和生理上都比较成熟了,教师在这个时候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比较合理。中学生不像小学生一样,还没有自己的主见,他们已经开始慢慢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观念,也有了自己的是非观。教师在这个时候稍加正确的引导,他们便能很快理解并接受。如果学生在中学时代就拥有保护环境的意识,那么他们势必也会带动身边的人一起保护环境。其次,初中阶段才开始正式的学习地理知识,教师如果能够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就再好不过了。
三、初中地理独特的环保教育功能为环保教育奠定了基础
实行地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祖国和家乡,同时也认识世界和自然界。这就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并反问学生应该如何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同时也能进行环保教育,教师可以直接从教材中取材,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四、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方法
1.利用植树节,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地理教师应抓住一年一度的植树节这个机会,来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植树节时或植树节前,教师可以特意将地理教材中的某个环境素材拿出来让学生分析,潜移默化地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从而让他们行动起来。
例如,在临近植树节或植树节时,教师可以将七年级上册《自然灾害》这一章节的内容拿出来。教师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吗?”,学生讨论和回忆知道自然灾害有台风、干旱、洪涝、寒潮等,紧接着,教师带领学生一同分析这些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并通过向学生展示图片的方式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自然灾害的危害,再向学生提问:“面对这些自然灾害,我们有什么好的应对措施呢?”,教师再将学生的回答逐一完善。最后教师暗示学生植树节快到了,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教师通过展示与自然灾害有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再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让他们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增强了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2.充分挖掘教材,渗透环保教育
开展课堂教学离不开教材,课堂上,学生基本上都是通过教材获取知识的。初中地理教材中蕴含丰富的环保题材,教师要充分挖掘其中的环保题材,并围绕其内容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环保理念始终贯穿于课堂。
例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这一章节时,开头介绍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并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在这里,教师先让学生知道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基本特征。接着,教师再联系实际,告诉学生尽管看起来我国的自然资源数量庞大,但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逐渐被消耗,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做到合理利用,就能实现可持续利用,但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只会用一点少一点。再接着,教师再举例近年来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导致的严重的后果,告诉学生可再生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平常生活中你们是不是做到了垃圾分类?有没有减少对一次性消费品的使用?”教师通过这种提问,不仅能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还为学生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提供了建议,告诉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教师通过挖掘教材内容并联合生活实际,使环保教育始终贯穿于课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3.利用多媒体辅助环保教育
地理教学只通过教材中的图文是远遠不够的,教材中的图片没有立体感,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再在其中渗透环保教育,就能达到有效的教育效果。学生通过多媒体上展示的图片、视频、影音等,能够体验真实的地理环境,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去网上找有关黄土高原地貌的图片或视频,并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让学生通过视频或图片感受黄土高原地表的破碎和沟壑纵横,接着教师再告诉学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其造成的后果教师再通过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让学生产生心灵触动,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通过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使课堂更具直观性和真实性,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环保意识渗入每个学生的思想中。
4.通过开展环保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环保教育
在课堂中渗透环保教育固然重要,但如果让学生走出课堂去亲身体验,更能增强他们对保护环境的认同感,因此,教师需要定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环保教育。例如,利用课间时间组织学生收集班级内的可回收垃圾,让学生明白日常生活中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环保的乐趣。再如,开展“争做环保卫士”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参加,让学生参与到绿化校园、保护校园的活动中来,不仅美化了校园,还培养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师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触发学生的心灵,还能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对环境的责任感,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环保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学生如何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地理与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渗透环保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培养初中生的环保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只有不断挖掘教材中的环保素材,并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将环保意识不断地渗透进学生的思想中,才能为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吴述艳.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策略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18,10:58-59.
[2]汪富明.关于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策略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8,18:149 151.
[3]龙泉.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及其教学实现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4]王亚平.地理教学中初中生环境保护意识培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作者单位:山东省利津县凤凰实验中学)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环保教育
近年来,环境保护意识逐渐深入人心,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中学地理教学离不开环境教育,其目的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还要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我国近几年的环境状况并不乐观,基于此,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将环境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告诉学生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不是无限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无节制地开发自然资源并污染环境就会受到惩罚。
一、环保的概念
环保也称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了维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保护环境的行动。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手段有很多,其中本文就是通过宣传教育的手段来实现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有三个基本内容:首先,保护自然环境,这个内容的范围比较广,包括绿水、青山、蓝天、大海,需要依靠政府部门的力量来实行保护;其次,保护地球生物,包括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濒临灭绝的生物等;最后,保护人类环境,涉及到人类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这个既需要依靠人类的自觉,也需要依靠一些法律的制约。
二、培养中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其心理上和生理上都比较成熟了,教师在这个时候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比较合理。中学生不像小学生一样,还没有自己的主见,他们已经开始慢慢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观念,也有了自己的是非观。教师在这个时候稍加正确的引导,他们便能很快理解并接受。如果学生在中学时代就拥有保护环境的意识,那么他们势必也会带动身边的人一起保护环境。其次,初中阶段才开始正式的学习地理知识,教师如果能够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就再好不过了。
三、初中地理独特的环保教育功能为环保教育奠定了基础
实行地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祖国和家乡,同时也认识世界和自然界。这就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并反问学生应该如何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同时也能进行环保教育,教师可以直接从教材中取材,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四、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方法
1.利用植树节,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地理教师应抓住一年一度的植树节这个机会,来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植树节时或植树节前,教师可以特意将地理教材中的某个环境素材拿出来让学生分析,潜移默化地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从而让他们行动起来。
例如,在临近植树节或植树节时,教师可以将七年级上册《自然灾害》这一章节的内容拿出来。教师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吗?”,学生讨论和回忆知道自然灾害有台风、干旱、洪涝、寒潮等,紧接着,教师带领学生一同分析这些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并通过向学生展示图片的方式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自然灾害的危害,再向学生提问:“面对这些自然灾害,我们有什么好的应对措施呢?”,教师再将学生的回答逐一完善。最后教师暗示学生植树节快到了,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教师通过展示与自然灾害有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再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让他们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增强了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2.充分挖掘教材,渗透环保教育
开展课堂教学离不开教材,课堂上,学生基本上都是通过教材获取知识的。初中地理教材中蕴含丰富的环保题材,教师要充分挖掘其中的环保题材,并围绕其内容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环保理念始终贯穿于课堂。
例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这一章节时,开头介绍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并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在这里,教师先让学生知道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基本特征。接着,教师再联系实际,告诉学生尽管看起来我国的自然资源数量庞大,但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逐渐被消耗,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做到合理利用,就能实现可持续利用,但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只会用一点少一点。再接着,教师再举例近年来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导致的严重的后果,告诉学生可再生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平常生活中你们是不是做到了垃圾分类?有没有减少对一次性消费品的使用?”教师通过这种提问,不仅能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还为学生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提供了建议,告诉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教师通过挖掘教材内容并联合生活实际,使环保教育始终贯穿于课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3.利用多媒体辅助环保教育
地理教学只通过教材中的图文是远遠不够的,教材中的图片没有立体感,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再在其中渗透环保教育,就能达到有效的教育效果。学生通过多媒体上展示的图片、视频、影音等,能够体验真实的地理环境,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去网上找有关黄土高原地貌的图片或视频,并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让学生通过视频或图片感受黄土高原地表的破碎和沟壑纵横,接着教师再告诉学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其造成的后果教师再通过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让学生产生心灵触动,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通过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使课堂更具直观性和真实性,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环保意识渗入每个学生的思想中。
4.通过开展环保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环保教育
在课堂中渗透环保教育固然重要,但如果让学生走出课堂去亲身体验,更能增强他们对保护环境的认同感,因此,教师需要定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环保教育。例如,利用课间时间组织学生收集班级内的可回收垃圾,让学生明白日常生活中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环保的乐趣。再如,开展“争做环保卫士”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参加,让学生参与到绿化校园、保护校园的活动中来,不仅美化了校园,还培养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师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触发学生的心灵,还能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对环境的责任感,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环保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学生如何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地理与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渗透环保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培养初中生的环保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只有不断挖掘教材中的环保素材,并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将环保意识不断地渗透进学生的思想中,才能为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吴述艳.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策略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18,10:58-59.
[2]汪富明.关于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策略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8,18:149 151.
[3]龙泉.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及其教学实现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4]王亚平.地理教学中初中生环境保护意识培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作者单位:山东省利津县凤凰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