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例休克病例的麻醉处理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xxt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院在225例休克病人进行了麻醉前抗休克措施,主要是迅速补充血容量。麻醉方法中有209例选用气管内插管,氯胺酮、安定、γ—OH、肌松药静脉复合麻醉,术中循环平稳,80.3%病人麻醉后血压上升,肌松良好,效果满意。氯胺酮镇痛好,对呼吸影响轻,对循环有兴奋作用,在休克病人麻醉中有一定优点。16例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及胆道感染病人,经过抗休克血压稳定,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术中12例血压平稳,4例仍需少量升压药维持,大大减少术后肝昏迷发生。本组有30例因呼吸、循环、肝、肾功能衰竭和术后并发全身严重感染死亡。术后仍须注意呼吸管理,必要时进行一段时间人工呼吸,有效地提高了休克的复苏率。

其他文献
本工作以每毫升培养液中含东莨菪硷5微克、氯丙嗪0.25微克、普鲁卡因40微克,外设空白对照直接作用于10名健康人淋巴细胞培养液,各组均等分析1,000中期相,观测各组诱发染色体畸变率。结果分别为9.0±4.37、8.9±2.02、4.3±2.16、3.3±1.25。经统计学t检验,前两组较后两组差异高度显著(P<0.001)。说明本实验室条件和所采用的浓度,有使东莨菪硷、氯丙嗪诱发人淋巴细胞染色体
期刊
期刊
本文报道67例5月至12岁正常心肺功能小儿全麻无呼吸时静态总顺应性,测定装置用压力转换型Bird呼吸机,同步测定气道压力及呼出潮气量进行总顺应性计算。麻醉诱导为静静注射氯胺酮或羟基丁钠加安定,肌松药用箭毒或琥珀胆碱。测定自气管插管后3~5分钟开始,在麻醉诱导至手术开始前的10~15分钟内完成。结果表明此年龄范围正常心肺功能小儿静态总顺应性测定值与身长、体重、体表面积及年龄均有非常显著的相关(P<0
期刊
本文以血气分析为客观指标,观察小儿高位骶管阻滞后呼吸功能的变化。患者共30例。分为低平面组(胸8以下),高平面组(胸2~4)及高平面吸氧组,每组10例。在麻醉前及麻醉平面固定后,各取耳垂动脉化血,进行血气测定,包括pH、PaCO2、BE、BB、SB、AB、PaO2及SaO2等项目。结果:低平面组各项指标平均值均在正常范围内;高平面组PaO2及SaO2在麻醉后降低;高平面吸氧组PaO2、SaO2及其
期刊
静吸复合全麻的维持,采用静滴“普混”或“利混”,并间断吸入低浓度氟烷等作辅助。比较“普混”434例和“利混”245例全麻经过,发现两组所需混合液的用量,亦即琥珀胆碱的用量,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氟烷的耗用量亦几相等(P>0.05),但芬太尼等辅助药的使用,则“利混”比“普混”为多(P<0.001)。比较静吸复合全麻中采用(679例)或未采用(62例)和静脉全麻中采用(121例)或未采用(
期刊
我院自1979年12月至1980年12月,对剖腹产手术病人33例及对照组20例的左室收缩时间间期(STI)进行了研究。采用RM—150型生理功能记录仪,同步描记心电图、心音图及颈动脉搏动图,计测STI,病人心肺功能均正常。病人心肺功能正常。年龄:剖腹产组28.5岁±3.25(M±SD);对照组24.7岁±7.73。阻滞用药为1.6%利多卡因0.16%地卡因合剂。用量:剖腹产组13.76毫升±1.5
期刊
日常的全麻操作常常离不开应用吸入全麻药。麻醉的深浅与副作用等都与它在脑内蒸气压有密切关系。足以影响脑内全麻药蒸气压的因素,涉及全麻药的输入浓度、肺内的分布、摄入以及最后由循环进入脑和其他组织。麻醉装置可用来扶助和控制呼吸,但首先是用来产生并输给病人以一定浓度的吸入全麻药。临床上麻醉装置有各种不同种类,麻醉工作者必须对它们有充分的了解以便控制吸入全麻药的浓度。应用色谱技术可准确地测定不同麻醉装置的输
期刊
为寻求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简便、易定的穿刺点,本文在50具尸体上(童尸12具,成尸38具),对骶管裂孔上缘与大转子最外点连线的长度,该线中点与坐骨神经的关系,以及坐骨神经在此线上的粗细等进行了观测,发现此线的中点大都靠近或投射于坐骨神经干上,在100侧中,投射在坐骨神经干上者有58侧(左31侧,右27侧),占58%;投射在神经干内侧者有41侧,占41%(左18侧,该线中点距离神经干内侧缘0.2~1.
期刊
期刊
本文报告经颈动脉三角旁实施高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法。作者对颈内静脉有关解剖,高位穿刺的定位标志及操作方法作了较详细的介绍。通过100例临床观察和测量,高位颈内静脉穿刺点至锁骨上缘的距离均值为8.2±1.29厘米。如果选用长5厘米的穿刺针穿刺,基本上可避免误伤胸膜,防止发生气胸、血胸等严重合并症,从而,使颈内静脉穿刺的安全性得以提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