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柱艺术评论三题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神书神画养吾心
  老神的传统手工刻铜作品,出神入化,已臻化境,首屈一指。但动辄数万的价格,对一般工薪阶层来说只能望而却步,且他每年的作品数量也就那么几十件,早早就被藏家订出。
  刻铜之余,老神还能书擅画,随着他的声誉日隆,他的纸上书画作品也渐渐走入市场,渐渐被藏家追捧。据我所知,近年来光装书画作品的《老神书画》画囊就印刷了两次,最新版本正在制作中。究其原因,一是相对上万的刻铜作品来说,价格大家伙儿都能接受;二是缘分到了,运气好的话还能免费哦。最重要的一条是书画作品上的署名“老神”二字,大有“老神在此,诸神退位”之势。
  由此联想到网上盛传的书画风水学之说,其深奥咱不懂,反正颇似有道理。居家办公装饰书画,宜悬挂阳气、富贵、正大的作品,所谓“正能量”是也。反之阴柔晦涩、光怪陆离、破败之象的不宜悬挂。但凡天地间,只要是物质就会存在一种能量,对人、对周围就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书画作品与人也有“天人感应”的气场。好的书画作品养眼养心,眼正则心正,心正则气顺,气顺有益身心,有益和谐。由此看来,书画风水学并非无中生有,故弄玄虚了。
  老神的书法作品,以楷、行、草为主,楷书结构标准,行书行云流水,草书字法严谨,整幅作品疏密流畅自然,穿插挪让错落有致。他的绘画作品,工写兼善,山水、花鸟、人物、清供题材广泛,既有工笔细腻的秋虫,亦有寥寥数笔大写意的兰草,还有工写兼备的雅石、朽木,既有平尺小品的花鸟蔬果,也有大气磅礴的整纸巨嶂山水,还有掌中把玩的成扇,皆惟妙惟肖、细致入微、轻盈灵动、水墨淋漓的神来之笔。
  总而言之一句话,老神的书画作品,提精神,壮阳气,避祸驱邪,纳福迎新,养眼又养心。我再悄悄告诉你,还能保值增值啊!不信上网一查便知。
  二、兰花指留一缕香
  近日老神完成一件刻铜墨盒《兰花》,画面就两支兰花,折枝净瓶,简洁大方,禅意浓浓,极尽文人画之旨要,刀痕历历在目,笔笔见刀,并自题诗一首:离却深山到书房,杯中犹自吐芬芳。撷来绝非无闲事,学他心留一缕香。
  老神对兰花素来就有万分的喜爱,在老家时曾养过数十盆,画过的兰花也是不计其数。就连他的两个女儿的名字也是依“兰”起的名,一个叫“兰蕙”,一个叫“兰玉”。可知老神对兰花情独钟、爱之深了。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这首歌几乎人人都能唱上两句,可见人们视兰有灵有情。兰缘空谷幽林而生,食清泉净土而长,放香幽境而不扬,显艳群芳而不争。在千年的文化积淀中,兰花总是被赋予自然与人文之美,在众芳之中,唯兰以君子名,从古至今,赏兰、养兰、绘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和修身养性的精神诉求。
  兰花一般花开五瓣,三瓣外放,两瓣内抱。人的手刚好也是五指,葱葱玉手,尖尖五指,大拇指与中指相捏,是不是其余三指自然翘起呢?此为“兰花指”,等同于佛教仪式的“拈花指”。这是自然形态,也是对自然的提炼和升华。
  据说魏晋时期放荡不羁的文人墨客,寄情山水以风雅自居。翘“兰花指”则是他们的见面礼,那时人们见面打招呼,可能不是“吃了吗”,而是“翘了吗”。不信有诗为凭:“日翘兰花三百遍,不辞长作大男人。”
  戏曲中的“兰花指”更是赏心悦目、曼妙多姿。无论是儒雅小生的“兰花指”,还是妩媚旦角的“兰花指”,再加之身段和眼神的配合,真真是入木三分、绕梁三日,譬如梅兰芳,譬如张国荣。看来翘得或翘不得,不在乎生、旦,关键点是是否“艺术”。
  “兰花指留一缕香”,如此,甚好。
  三、俯首逐阳沐沧桑
  经风经雨沐沧桑,
  有花有实散芳香。
  笑脸向人当俯首,
  为逐光明倾太阳。
  这是老神宋国柱的一首题画诗,是题在一方20×20(厘米)的“向日葵”刻铜大墨盒上,这个尺寸也称得上文房中的重器。粗壮的茎杆、茂盛的叶片、硕大的花盘,与老神刀法老辣,一刓而就,相契相合,清劲洒落,气韵天成,成为不可多得的刻铜文房佳作,正所谓“画手所不能到者,能以寸铁写之”。
  以向日葵入画者夥,在我的印象中有荷兰的梵高、中国美术学院的许江,还有美女画家张梦君等都以画向日葵闻名。
  向日葵在我们老家俗名“望日莲”,是一种与人类缘分深厚的植物。清晨,向日葵张开笑脸,第一个迎接冉冉升起的大阳;中午她又扬起那金色的脸庞;傍晚,太阳徐徐落山,她又面向西方,恋恋不舍地与太阳告别。我在想,向日葵的夜晚,是不是孤独的呢?
  春日里,向日葵沐浴着阵阵春风、场场春雨。入夏,“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无論狂风,无论暴雨,向日葵始终时时刻刻朝着太阳。如果有一天向日葵不再执着于追寻太阳而是俯首,便是她成熟的季节,那便是习习秋风、丝丝秋雨的季节到了,叶子由绿变黄,花盘的衣瓣也凋谢了,结出数不清的饱满的葵花籽,这时向日葵谦虚地低下了头,向人们暗示:该收获了。
  草木三季,便有一场生死,也是一种美好,也是一场天真地秀、日精月华的轮回,所有生命都值得我们尊敬。
  老神宋国柱的这方“向日葵”刻铜大墨盒,从立意象形到题诗,再到纯手工刻制,“应目会心,应物象形”,主客体之间存在一种物我两忘的转换。他深悟“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之理。窃以为“天地为炉,造化为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老神宋国柱得之矣。
其他文献
盛行于清末民国的刻铜艺术品,写绘镌刻内容丰富多彩,既有纸绢书画的各种表现题材,又有传统工艺品上的各式经典纹饰,可谓花样繁多、琳琅满目。万物皆可类聚群分,尽管刻铜艺术品上的写刻内容异彩纷呈,但总体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类:一曰文字,一曰图画。文与图各占半壁江山,各有千秋景象。  图画类刻铜,从绘画角度的“画分三类”来讲,可参照中国画分为人物题材、山水题材和花鸟题材。由于刻铜艺术品的绘刻载体、表现方法以及
期刊
物有时候跟懂它的人会有莫名的缘分,由墨盒而知陈璧,由陈璧而知其刻瓷隔洗。两件器物聚散百年后再次合璧,也算是藏缘最好的注解吧!  陈璧(1852-1928),字玉苍,号雨苍,晚号苏斋,福建闽县人清末民初重要政治人物。光绪元年举人,光绪三年进士,官至邮传部尚书,后因属袁世凯一党被革职。民国后任北洋参政院参政。著有《望岩堂奏稿》等。历任内阁中书、御史、大仆寺少卿、顺天知府、户部侍郎、邮电部尚书兼参预政务
期刊
受访人:鲁九喜  采访人:江维  时 间:2019年3月  江:很多人都觉得您的字具有清代、民国气质,气质之外,还有自运娴熟稳定的结字,这一点也让当代学书法的人很难企及。请问您学习书法的大致经历是怎样的(哪一年开始,主要学习的字帖、名家,临摹之外,是否经常读帖等等)?  鲁:因为幼年的时候就接触到碑帖拓本,并且这个爱好到现在也没有中断,所以,说起我的学习经历,大约都来自古代的书法数据,与当代人毫无
期刊
仕女画是以女性人物为主要描绘对象,并以此反映当时的社会内涵,传达特定的艺术韵味和审美价值。唐代《簪花仕女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中的贵族女子何等雍容华贵,总使我想起杜甫的诗作《丽人行》。历史在行进的过程中,人们的审美和偏好也不断发生改变,“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每个时期对女性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折射出社会审美心理的深层样态。到了清代,仕女画被抬高到居山水画和花鸟画之上的地位,清代高崇瑞
期刊
窃以为精鉴而藏,赏玩怡性之品,可称长物,刻铜文房收藏亦然。清末以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前,清代刻铜作品未见记载有专事大量收藏者,然从鲍康对陈寅生刻铜有“足以与曼生壶并传”这样的评价以及清末刻铜实际的艺术水准来说,应是存在这样的可能性。  民国初年,由于书画家参与,直接为刻铜者提供适于在铜质载体上雕刻的画稿,从而改变了清末刻铜作品自写自刻的主流,书画者与刻铜者分工与配合,在清末刻铜的基础上传承与发展,出现
期刊
收藏家常宝波兄不仅富藏精品刻铜,也十分留意刻铜史料的收集、整理,我们常在一齐讨论学习心得。蒙常兄赐教,我们读到《历代艳体诗歌精华》(图1,饶少平选注,华夏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一书。这是一本中国古代艳体诗的选本。该书所选的最后一位诗作者是陈寅生(见该书670页),书中简介为(图2):“陈寅生,男,生卒年代和生平事迹不详”,所选作品为:“闺中十二曲(选八首)”,即有“《如梦令》闺阁女郎年幼,十五
期刊
迨至清末,墨盒兴而砚石贱,久之石砚无人问津,以致砚之优劣已渐不能辨;民国开国以来,水笔兴而毛颖废,删繁就简,发展之必然!故有刻铜墨盒为传统意义上最后文房之说。  雕刻施之于砚,为砚雕,为砚铭,佳石嘉铭之砚为世人所推崇;雕刻施于竹,为刻竹,大师巨匠所为往往为好事者追逐;雕刻施于梓木,为雕版,为书版,精写名椠刷印精美者早已洛阳纸贵;雕刻施于坚珉,为碑为帖,早期拓本寥若星辰,已被世人视若拱璧;而雕刻施之
期刊
编者按:  毫无疑问,在湖南美术史乃至当代中国美术史上,都有王憨山的一席之地!王憨山一生坎坷,他在绘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他在有了一定的名气后,由于客观和主观的诸多因素,创作受到一定影响,尤其社会风气对于艺术的侵蚀,也在王憨山身上得到了一定的反映。王憨山的前半生很艰苦,创作了许多佳作,出名以后的一些作品,则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  贺安成先生的回忆文章,不仅有助于后人更加全面公正的评价王憨山其人其
期刊
吴雪(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欣闻张朝阳先生《梁巘评传》新书首发、捐赠暨研讨会即将举行,本人因出差不能到会,特致信祝贺。  梁巘是清代书法大家,和梁同书并称“南北二梁”,和孔继涑并称“南梁北孔”,更是安徽书法的杰出代表。然对梁巘的研究虽多有涉猎,尚未形成有影响的成果。今《梁巘评传》的出版无疑是梁巘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为深入研究清代书法提供了重要参照。《梁巘评传》资料
期刊
网上拍卖很有趣,一件拍品可以持续拍卖好几天。2012年12月,刻铜界元老孙爽先生,他有太多的好东西,割爱拿出几件在盛世收藏刻铜网站上拍卖。其中一件是王梦白的《巫山十二峰》铜墨盒。孙爽先生在拍卖帖子上有言:“这类画稿多是文人案头之物。”白天我和他人一起轮番出价,没有结果。晚上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觉,怕被别人买去。大概是深夜三四点钟吧,我起床,坐到电脑旁,郑重其事地在键盘上敲出“一口价”三个字,不放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