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秋冬季节是禽流感高发时期,且每次暴发都给养殖厂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客观分析禽流感的流行特点,了解病毒的传入和传播,并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预防,以便减少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
一、禽流感流行特点
禽流感病毒可感染多种禽类,包括鸟、家禽、野禽、水禽等。由于北方秋冬季节气候干燥,养禽 户应尽可能 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禽流感的发生。
禽流感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禽和感染禽的消化道、呼吸道和禽体脏器组织中。急性流感病禽的血液中大多含有高滴度的病毒,有极高的感染性。禽流感的传播方式有感染禽对易感禽的直接接触和易感染禽与病毒污染物的间接接触及气溶胶等传播方式。由于病禽各组织中大多含有高滴度的病毒,病毒可随眼、鼻、口腔分泌物及粪便排出体外,被含病毒的分泌物、粪便、死禽尸体污染的任何物体,如饲料、饮水、鸡舍、空气、笼具、饲养管理用具,运输车辆、昆虫以及各种携带病毒的鸟类等均可机械性传播。
随着禽流感疫苗的广泛应用,目前,尽管小范围发病和流行偶有发生(主要是非免疫群),但是散发的非典型性禽流感在一些地区成为主流。并且从养鸡密集区域向边远地区扩展,因此,边远地区有地方性流行可能,特别对商品蛋鸡、肉鸡危害程度相对较重。
二、禽流感防治措施
就养殖者本身而言,预防家禽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必须从消灭病原、切断传播途径、免疫易感动物三方面入手。平时要树立“以预防为主,综合管理”的观念和意识。
(一)严格执行和完善养殖场的经常性生物安全措施
1.生活区、生产区和污染区三大功能区之间设立隔离带,并实行严格消毒。同一养禽场内只能饲养一种类型的家禽,严禁鸡、鸭、鹅、鸽子及野生鸟类混养。
2.鸡场必须实行封闭式管理,饲养人员必须生活在养禽场内,生产人员包括饲养员、饲料调配人员、兽医等进入生产区、应穿工作服和工作鞋、帽,工作服和工作鞋、帽,应经常清洗消毒,不可穿出生产区。工作人员家中不得饲养家禽和野禽。工作人员所食用的鸡蛋、鸡肉均由场内统一供应。兽医人员不得对外诊病。外来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谢绝任何形式的参观活动。
3.场区大门口要设消毒池,场内应由专人管理,消毒池要定期更换和补充消毒液,以保持消毒浓度,并监督出入人员、车辆的消毒。进厂工作人员一律脚踏消毒垫进入厂区,生产区消毒处还要设清洁消毒间,进入生产间的员工要脱掉衣服进入淋浴间清洗,之后换上专门的工作服工作靴,按规定的紫外线照射时间照射后,脚踏消毒池进入,在进入鸡舍时要消毒双手,在鸡舍门口设置消毒盆,双脚踏入消毒盆后才能进舍工作。每栋鸡舍配有专职管理人员,不能串舍。各种鸡舍的生产用具也要专舍专用。
4.从生物安全的角度考虑,鸡场还需要建立以下生物安全制度:运送饲料用具的车辆一律走净道,运送鸡粪、毛鸡、病鸡的车辆走脏道,两道在场内,在养殖场生产中尽量避免家禽与野禽的密切接触,尤其是不要接触野鸭等禽类。这对防止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传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鸡场内禁止饲养猫、狗等其他动物。
5.禽流感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能力较差,只要消毒措施得当,不难杀灭禽流感病毒。养禽场常用的消毒剂,如醛类、含氯制剂类、氧化剂、碱类等都能杀死环境中的病毒,场舍环境采用下列消毒剂消毒效果比较切实有效。鸡群出栏或转舍后,要进行空舍消毒制度,尤其是发生过禽流感的鸡场,首先要将圈舍清理干净,然后用水彻底冲洗圈舍,冲洗干净后用醛类、含氯消毒剂、酚类、氧化剂、碱类等均能杀死环境中的病毒。消毒时,地面、网床、鸡舍大门都要喷到,消毒后,空栏时间不少于一周,每一批鸡入舍要采用全进全出的方式,绝不能混养。在饲养期间还要圈舍进行带鸡消毒,孵化房、每周消毒1-2次,育肥舍、种鸡舍每周消毒1次,用高效低毒消毒剂。
(二)切实做好免疫工作,提高禽群有效免疫密度
在特定时期内有针对性地注射疫苗是防御禽流感暴发和流行的关键性措施。由于禽流感血清型较多,而且交叉保护性差。因此,接种疫苗时,必须针对当地流行的亚型,选择相应的亚型疫苗免疫,才可以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目前一般用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我们国家使用的主要是预防H5和H9亚型的禽流感疫苗。注射前,首先要看疫苗的有效期,是否在有效期范围之内;其次,要检查疫苗的质量,看有没有变质、沉淀。对鸡群的免疫接种,必须根据本地区及本鸡场的疫病发生和流行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与免疫时机。同时加强抗体监测,用以决定各种苗的二次免疫间隔期或决定是否补加免疫。
三、发生禽流感疫情后的措施
(一)发现疑似禽流感疫情后,要及早诊断,严格隔离,快速制定相应的防疫措施。立即组织人员会诊,进行深入的流行病学的调查,进一步确定鸡群的发病情况。查清发病鸡群的日龄、临床症状、发病率、发病鸡舍的数量、传染力大小、疫病传播的速度、死亡病鸡的剖检变化等。
(二)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县级人民政府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发布封锁扑杀令将发病场或村作为疫点进行严密封锁。同时,将该疫点周围3km范围内划定为疫区进行封锁,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并将疫区周围5km范围内划为受威胁区,对受威胁区的禽类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指派专人,配备消毒设备,建立临时性检疫消毒站。禁止易感染活禽进出和易感染禽类产品运出,对出入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消毒。
(三)对疫区内所有被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病禽(包括鸡、观赏鸟、野鸟)都要全部进行扑杀,禽尸体采用掩埋、焚烧等做无害化处理。掩埋地点尽可能在疫区现场,以减少运输和避免运输尸体途中污染周围环境。坑应远离水源、电缆线、水管、煤气管道等设施。掩埋坑附近应设立标志,不得用于农业生产。被污染的饲料和粪便要堆积起来进行发酵处理。
(四)确诊为可疑病禽的要分别处理。对可疑鸡群应做进一步检查,进行病毒分离及血清学诊断,以便早期确诊。阳性禽应全群扑杀。对阴性禽群及发病场周围的禽群进行定期检查,每周至少检查2次,至少检查4周。收集死亡的鸡,送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以确定死亡的原因,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五)疫区内暂停与禽类有关的交易市场。检疫区内的禽类屠宰场只能屠宰那些经检疫证明是健康的鸡群,其产品只能在疫区内销售,严禁外运,以消灭传染源,阻止病原扩散。
(六)加强消毒,切断传播途径。被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禽舍,至少按原样保持3d。在此期间,在有关人员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消毒。禽舍消毒首先要喷洒杀虫剂,以消灭禽舍及粪便中的蚊蝇,清扫消毒后运到堆粪场堆积发酵消毒,再喷洒一次消毒药,空舍一个月后,采样进行病毒分离,以确定消毒效果的好坏。病毒分离为阴性的说明消毒效果良好,要继续空舍1个月以上,才允许进鸡饲养。疫区内所有可能被污染的运载工具应严格消毒,车辆的外面、内部及所有角落和缝隙都要用清水冲洗,用消毒剂消毒,不留死角。从车辆上清理下来的垃圾和粪便要作无害化处理。用过的个人防护物品如手套、塑料袋和口罩等应销毁。
一、禽流感流行特点
禽流感病毒可感染多种禽类,包括鸟、家禽、野禽、水禽等。由于北方秋冬季节气候干燥,养禽 户应尽可能 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禽流感的发生。
禽流感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禽和感染禽的消化道、呼吸道和禽体脏器组织中。急性流感病禽的血液中大多含有高滴度的病毒,有极高的感染性。禽流感的传播方式有感染禽对易感禽的直接接触和易感染禽与病毒污染物的间接接触及气溶胶等传播方式。由于病禽各组织中大多含有高滴度的病毒,病毒可随眼、鼻、口腔分泌物及粪便排出体外,被含病毒的分泌物、粪便、死禽尸体污染的任何物体,如饲料、饮水、鸡舍、空气、笼具、饲养管理用具,运输车辆、昆虫以及各种携带病毒的鸟类等均可机械性传播。
随着禽流感疫苗的广泛应用,目前,尽管小范围发病和流行偶有发生(主要是非免疫群),但是散发的非典型性禽流感在一些地区成为主流。并且从养鸡密集区域向边远地区扩展,因此,边远地区有地方性流行可能,特别对商品蛋鸡、肉鸡危害程度相对较重。
二、禽流感防治措施
就养殖者本身而言,预防家禽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必须从消灭病原、切断传播途径、免疫易感动物三方面入手。平时要树立“以预防为主,综合管理”的观念和意识。
(一)严格执行和完善养殖场的经常性生物安全措施
1.生活区、生产区和污染区三大功能区之间设立隔离带,并实行严格消毒。同一养禽场内只能饲养一种类型的家禽,严禁鸡、鸭、鹅、鸽子及野生鸟类混养。
2.鸡场必须实行封闭式管理,饲养人员必须生活在养禽场内,生产人员包括饲养员、饲料调配人员、兽医等进入生产区、应穿工作服和工作鞋、帽,工作服和工作鞋、帽,应经常清洗消毒,不可穿出生产区。工作人员家中不得饲养家禽和野禽。工作人员所食用的鸡蛋、鸡肉均由场内统一供应。兽医人员不得对外诊病。外来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谢绝任何形式的参观活动。
3.场区大门口要设消毒池,场内应由专人管理,消毒池要定期更换和补充消毒液,以保持消毒浓度,并监督出入人员、车辆的消毒。进厂工作人员一律脚踏消毒垫进入厂区,生产区消毒处还要设清洁消毒间,进入生产间的员工要脱掉衣服进入淋浴间清洗,之后换上专门的工作服工作靴,按规定的紫外线照射时间照射后,脚踏消毒池进入,在进入鸡舍时要消毒双手,在鸡舍门口设置消毒盆,双脚踏入消毒盆后才能进舍工作。每栋鸡舍配有专职管理人员,不能串舍。各种鸡舍的生产用具也要专舍专用。
4.从生物安全的角度考虑,鸡场还需要建立以下生物安全制度:运送饲料用具的车辆一律走净道,运送鸡粪、毛鸡、病鸡的车辆走脏道,两道在场内,在养殖场生产中尽量避免家禽与野禽的密切接触,尤其是不要接触野鸭等禽类。这对防止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传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鸡场内禁止饲养猫、狗等其他动物。
5.禽流感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能力较差,只要消毒措施得当,不难杀灭禽流感病毒。养禽场常用的消毒剂,如醛类、含氯制剂类、氧化剂、碱类等都能杀死环境中的病毒,场舍环境采用下列消毒剂消毒效果比较切实有效。鸡群出栏或转舍后,要进行空舍消毒制度,尤其是发生过禽流感的鸡场,首先要将圈舍清理干净,然后用水彻底冲洗圈舍,冲洗干净后用醛类、含氯消毒剂、酚类、氧化剂、碱类等均能杀死环境中的病毒。消毒时,地面、网床、鸡舍大门都要喷到,消毒后,空栏时间不少于一周,每一批鸡入舍要采用全进全出的方式,绝不能混养。在饲养期间还要圈舍进行带鸡消毒,孵化房、每周消毒1-2次,育肥舍、种鸡舍每周消毒1次,用高效低毒消毒剂。
(二)切实做好免疫工作,提高禽群有效免疫密度
在特定时期内有针对性地注射疫苗是防御禽流感暴发和流行的关键性措施。由于禽流感血清型较多,而且交叉保护性差。因此,接种疫苗时,必须针对当地流行的亚型,选择相应的亚型疫苗免疫,才可以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目前一般用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我们国家使用的主要是预防H5和H9亚型的禽流感疫苗。注射前,首先要看疫苗的有效期,是否在有效期范围之内;其次,要检查疫苗的质量,看有没有变质、沉淀。对鸡群的免疫接种,必须根据本地区及本鸡场的疫病发生和流行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与免疫时机。同时加强抗体监测,用以决定各种苗的二次免疫间隔期或决定是否补加免疫。
三、发生禽流感疫情后的措施
(一)发现疑似禽流感疫情后,要及早诊断,严格隔离,快速制定相应的防疫措施。立即组织人员会诊,进行深入的流行病学的调查,进一步确定鸡群的发病情况。查清发病鸡群的日龄、临床症状、发病率、发病鸡舍的数量、传染力大小、疫病传播的速度、死亡病鸡的剖检变化等。
(二)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县级人民政府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发布封锁扑杀令将发病场或村作为疫点进行严密封锁。同时,将该疫点周围3km范围内划定为疫区进行封锁,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并将疫区周围5km范围内划为受威胁区,对受威胁区的禽类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指派专人,配备消毒设备,建立临时性检疫消毒站。禁止易感染活禽进出和易感染禽类产品运出,对出入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消毒。
(三)对疫区内所有被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病禽(包括鸡、观赏鸟、野鸟)都要全部进行扑杀,禽尸体采用掩埋、焚烧等做无害化处理。掩埋地点尽可能在疫区现场,以减少运输和避免运输尸体途中污染周围环境。坑应远离水源、电缆线、水管、煤气管道等设施。掩埋坑附近应设立标志,不得用于农业生产。被污染的饲料和粪便要堆积起来进行发酵处理。
(四)确诊为可疑病禽的要分别处理。对可疑鸡群应做进一步检查,进行病毒分离及血清学诊断,以便早期确诊。阳性禽应全群扑杀。对阴性禽群及发病场周围的禽群进行定期检查,每周至少检查2次,至少检查4周。收集死亡的鸡,送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以确定死亡的原因,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五)疫区内暂停与禽类有关的交易市场。检疫区内的禽类屠宰场只能屠宰那些经检疫证明是健康的鸡群,其产品只能在疫区内销售,严禁外运,以消灭传染源,阻止病原扩散。
(六)加强消毒,切断传播途径。被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禽舍,至少按原样保持3d。在此期间,在有关人员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消毒。禽舍消毒首先要喷洒杀虫剂,以消灭禽舍及粪便中的蚊蝇,清扫消毒后运到堆粪场堆积发酵消毒,再喷洒一次消毒药,空舍一个月后,采样进行病毒分离,以确定消毒效果的好坏。病毒分离为阴性的说明消毒效果良好,要继续空舍1个月以上,才允许进鸡饲养。疫区内所有可能被污染的运载工具应严格消毒,车辆的外面、内部及所有角落和缝隙都要用清水冲洗,用消毒剂消毒,不留死角。从车辆上清理下来的垃圾和粪便要作无害化处理。用过的个人防护物品如手套、塑料袋和口罩等应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