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在澳门的日子

来源 :铁军·纪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m19840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名远震的北伐名将叶挺,一生历经坎坷,极富传奇色彩,不论处境优劣,始终关注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四处奔波。1932年从德国归来,全家就居住澳门,与澳门结下不解之缘,直到1937年2月迁往上海。在此期间,他常往返于港澳之间。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占领了东三省。叶挺闻讯,义愤满腔。他从德国乘新船到达香港,转澳门定居。叶挺的亲朋好友,老同事、老部下闻讯后,纷纷前去访问,畅谈阔别后发生的国家大事。当时正值国民党向中共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失败,蒋介石为此一筹莫展。当他闻讯叶挺到了澳门后,十分欣喜。他认为叶挺是北伐名将,有极强的军事才能,其在共产党内已失去地位,如授以高官厚禄,定可为己所用。陈诚受蒋介石委派,随即专程到澳门面见叶挺,许以军政要职。叶挺十分不悦,义正严辞道:“现在日本占我东北三省,在此国难当头之时,你国共两党,同室操戈,竟要我屠戮同胞,希夷绝然不为!”陈诚只得灰溜溜地走了。不久,广东军阀陈济棠也派人劝说叶挺出任他的将领,同样遭到拒绝。
  叶挺到澳门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寻找党的关系。但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党组织已转入地下状态。在白色恐怖统治下,找党的关系十分困难。他虽听说中共在香港设有地下组织——南方局,负责人是廖承志,但到哪里才能找到他呢?后来,他发现阳翰笙在上海(阳翰笙是叶挺在南昌起义时的战友,时任十一军的一个师党代表),于是,叶挺就写信给正在上海做地下工作的阳翰笙,要求他从上海来澳门面叙,自己有很多心里话要向党倾诉。阳翰笙收到信后,随即向中共中央上海局请示。由于当时形势紧张,阳翰笙走不开,中共另派张云逸前往澳门。不久,党组织还派了郑德来往于澳门与香港之间,与当时住在澳门的叶挺保持联系。1935年至1936年间,宣侠父奉中共指令,在香港从事党的工作。叶挺有时亦从澳门专程到香港,主动找宣侠父等人联系,向他反映自己的情况及想法。
  此时,叶挺还密切地关注国内时局的发展,尽自己所能为中华民族的革命事业出谋划策。
  1933年秋冬,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联合国民党中的李济深、陈友仁等组织抗日反蒋力量,在福州发动了“福建事变”,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通称“福建人民政府”),公开与蒋介石决裂。蔡廷锴、蒋光鼐等过去与叶挺在粤军及第四军中共过事。他们素仰叶挺威名,因此,在筹划这一事变的过程中,曾派人到澳门与叶挺联系,邀请他前往福建共事。叶挺于1933年11月间离开澳门,前往福州,协助蔡、蒋等进行“福建事变”的筹划工作。但由于蒋介石的镇压,“福建人民政府”存在了两个月后,于1934年1月间宣告失败。叶挺也于此时离开福建,返回澳门。不久,叶挺又赴香港,参加了李济深、陈铭枢等组织的“中华民族革命同盟”,担任军委会委员。由于“革命同盟”需要出版书报,开展反蒋抗日宣传,而在香港印刷这些东西有困难,负责这项工作的梅龚彬等人和叶挺商量决定,由叶挺出面,在澳门板樟庙街办了一间小型印刷厂,以应急需。不久,这个小厂建成了,它紧密地配合了当时的革命需要,印刷了不少进步的科学书籍和宣传材料。
  “福建事变”失败以后,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再度升级,叶挺每天从报上揣度着中央红军的困难处境。那时,在陈济棠派往赣南“剿共”的第一军中,叶挺也有熟人。其中驻赣州的第一师师长李振球不仅是他的保定军校同学,还是他的好友。为此,叶挺在与李振球的通信当中,常就“驻赣粤军”的所做所为对他提出劝说,要他“阻击红军”不必认真。叶挺又把福建事变的经过和“革命同盟”的活动情形,以及李济深、蒋光鼐、蔡廷锴等人抱有联合李振球反蒋的期望,一一转告给李振球。他还以“盐巴总得让人家吃吧,衣服总得让人家穿吧,药总得让人家用吧”之类的话,指出对苏区的经济封锁实属野蛮行径,劝李振球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些“策反”工作看似不起眼,但对身处反动营垒的李振球和处于“剿共”第一线的第一师部队,都曾起过一定的“缓解”作用。
  一天,叶挺漫步在澳门街头,迎面碰上了曾给胡汉民当过副官的刘冠海。两人驻足闲聊时,叶挺才知道他早已弃官经商。叶挺一想,刘冠海和李振球也有旧交,何不利用商人唯利是图的心理,让他到李振球那里引个线,这样既让他赚得到钱,又能让他为苏区做点事。打定主意后,他便对刘冠海说:“有一笔生意好做,不知你愿不愿意。”刘冠海说:“那要看有没有得赚。”叶挺说:“这边盐多,而江西缺盐有山货,你只管多贩一些盐到那边去找李振球帮你推销,再采办那边的山货回来,保你发大财。”刘冠海对这个信息很感兴趣,不久,便按照叶挺的主意干起来。他先是亲自贩盐到赣南去卖,之后又和李振球的部队联合经营,做成了几宗大买卖。这虽是叶挺顺手牵羊,偶然促成的一件事情,但它却有力地证明了叶挺时时刻刻都挂念着苏区和红军。
  叶挺在寓居澳门期间,全家人一起生活。他们的日子相当清苦,有时要靠一些老朋友救济,甚至靠借债典当度日,但他却依旧珍惜并享受着家庭的生活乐趣。叶挺夫妇相处得很好,他们互相体贴与鼓励。叶挺十分疼爱自己的孩子,有意让他们独立地处理一些事情,并鼓励他们要努力学习,不怕困难。空闲时,叶挺经常带着全家到路环一带野餐、游泳,还给家人拍照。每次带孩子到海边玩耍时,他总爱站在海边遥望远方,苦苦地思考着救国救民的良策。
  这段时间,叶挺的堂侄叶钦和因为失业,生活困难,便约了几个要好同学,从家乡到澳门找叶挺,希望叶挺利用关系,帮助他们就业。叶钦和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此之前,叶挺的另一个侄子叶石,也以同样的理由找过叶挺,那一次,叶挺帮了忙。但这一次,叶挺不愿再做介绍人了。因为这次人多,推荐给谁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仅如此,叶挺觉得,对于这些青年人的真正帮助,不应是给个工作机会让他们去混饭吃,而是应该引导他们走上革命的道路。当时,叶钦和对革命尚不理解,只好悻悻而去。但几年以后,当叶挺在武汉参加组建新四军时,叶钦和接到叶挺要他参军的电报,便高兴地带着叶挺的胞弟、他的堂叔叶辅平,一起赶到武汉,参加了新四军。
  在叶挺居住澳门期间,国民党当局对他的利诱始终没有间断。可是,叶挺宁愿过着清贫的生活,也要始终保持自己的政治节操和革命品德。他不为威迫利诱所动,坚定地等待着中国共产党的召唤,随时准备重新投入到中国革命的洪流中去。
  (编辑:魏 冉)
其他文献
1949年农历正月初五的晚上,正是姑苏城内外的老百姓家家户户“接财神”的日子。就在这个月如银钩的夜晚,原属新四军建制的太湖游击队决定铲除光福镇北迂里村的伪保长尤富春。  尤富春是个兵痞出身的地头蛇,又是军统特务。他自担任伪保长后,不但横行霸道、欺压百姓,还冒充新四军的名义,强收捐税,为敌特伪军围剿太湖游击队出谋划策,成为了典型的称霸一方的地头蛇,影响极坏,祸害极大。为此,经太湖游击队领导研究决定,
期刊
厉行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中国民众向以勤俭为荣,奢靡为耻,节约为荣,浪费为耻。民风尚且如此,何况党风政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以民为本,以国为重,永不动摇。杜绝攀比炫富、摆阔气、讲排场、奢靡浪费之风蔓延,已成为党风廉政建设之要务。中共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做出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指示,全国大兴节约之风,顺民心、得民意。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既是中
期刊
我的妹妹乐亚成原名乐雅瑾,1923年9月17日出生于浙江省定海县(今舟山市),1939年9月在皖南参加新四军,194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10月14日,在江苏省宜兴县被国民党特务武装忠义救国军残酷杀害,年仅20岁。  我们家兄弟姐妹八人。我是亚成的三哥。亚成比我小六岁。1932年我离家去上海谋生时,她还是定海县立小学的学生,后来升入舟山中学读初中。她自幼性格内向,很听话,读书时也是一个
期刊
核心阅读  张爱萍参加革命时很年轻,经历过红军长征、新四军抗战的艰苦磨砺。他熟读古代兵书,借古鉴今,常结合战争实际教育和训练部队。他文武双全,被誉为“马背诗人”。  血雨腥风,长征前后的艰苦磨砺  张爱萍上将军政全能、文武双全,善长诗词、书法和音乐,被誉为“军中才子”、“马背诗人”。  他15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6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8岁转入中国共产党,20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1
期刊
第三章 敌中有我,我中有敌  一、罗勇误将新四军特工打入日伪和窃取清乡文件事泄露,被混入我军的日谍探知  回头再说新四军一师短枪队队长、被称为“罗大侠”的罗勇,和马淑和潜入苏北清乡公署机要室,窃拍得日伪清乡的绝密情报后,返回到根据地,已是第二天深夜了。  “小罗,你昨晚的表现不赖,掩护锁工他们进入屋内打开保险柜,取得了我们需要的文件。”老谢拍拍小罗的肩膀说道,“时间不早了,赶紧睡会儿吧,明天还有任
期刊
1944年春末夏初,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发起了其侵华战争以来规模最大的战役。1944年4月至1945年1月,日寇为防备从日本本土到南洋的海上运输线被切断,并摧毁盟国在华的空军基地,前后投入了50万人的兵力,要打通自东北到华中、华南直至越南的大陆交通线。国民党当局指挥失当,战斗意志薄弱,致使日寇得以连克郑州、洛阳、长沙等要地,向南和西南步步紧逼,顺利地实现了他们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战略目标。  与国民党战
期刊
阅读提示  抗战时期,新四军在华中大地与日本侵略军、汪伪军长期浴血鏖战,留下许多惊天动地和扣人心弦的传奇故事,至今传颂海内外。江南新四军挺进纵队是其中出师较早的一支英雄部队。《新四军挺进纵队传奇》通过“大江搭跳板”、“桥头筑阵地”、“三进泰州城”、“郭村保卫战”等几十个真实生动的故事,演绎了新四军挺进纵队的成长史。  2013年农历腊月初八是“挺纵”创建者和领导人管文蔚同志诞辰110周年,9 月5
期刊
阅读提示  他是一名黄埔军校生,曾受周恩来钦点,秘密为张学良主持对外宣传工作。他文武兼备,初到延安时被毛主席赏识。抗战生活风生水起,然而却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感情纠葛,也许是个性使然。他就是吴奚如,一个真实的文化战士。  从黄埔军人,到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及至西安事变、皖南事变,吴奚如有着枪林弹雨的体验。左联作家、秘密战线、中共与鲁迅、张学良的联系人,他集多种身份于一身,张弛自如,游刃有余。跌宕起伏的
期刊
核心阅读  郑振铎是一名“殉道者”,他的“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灿烂文化与奋斗不息的历史。郑振铎是一位“疏狂者”,他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始终“疏狂”着。为了从侵略者的魔爪之下抢救与保护中华民族的古典文献,他耗尽了全部心血。他说:“虽所耗时力,不可以数字计,然实为民族效微劳,则亦无悔!”  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郑振铎的身份似乎有不少:教授、编辑、作家……毕竟著名的学术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
期刊
编者絮语  1943年春,日伪在苏南的清乡局部得逞后,决定对苏北地区故伎重演,力图摧毁苏北(中)抗日根据地,以便将兵力和占领区的丰富物资支援太平洋战场。为粉碎日伪的清乡阴谋,苏中新四军某部启用了潜伏在日伪特工机构内部的“卒子”。“卒子”不负使命,在敌魔穴内,与日本间谍、汪伪特工、国民党军统特务斗智斗勇,向苏中抗日根据地提供了大量重要情报。在苏中抗日军民的沉重打击下,日伪的清乡彻底破产。  沙锦程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