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演化逻辑与治理之道

来源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boyao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型期社会矛盾的凸现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共同催生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群体性事件在起着“安全阀”作用的同时却又威胁着社会稳定和网络秩序,对新时期政府的维稳工作也提出了一大难题。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着不同于现实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同时呈现出“刺激性事件产生—网络围观—事件发酵—公权力机关介入—事件平息”的演化逻辑,其中偶有回复现象。因此,为了预防和抑制网络群体性事件产生的不良影响需要结合各环节多方发力:提升网民媒介素养、健全法律法规、建立预警机制和转变维稳方式等。
其他文献
作为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制度形式,行政体制具有规范主义和功能主义的双重禀赋,并被赋予实现国家意志的角色和功能.国家根据政治价值和政治任务的需要,通过政府组织的体系结构
目前,新型电信诈骗案件中,使用手机恶意程序进行诈骗、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的案件逐渐增多。本文将研究Android应用程序包(APK)取证方法,为网络诈骗案件侦查提供线索。本文对手机APK的结构、APK的提取方式、逆向工具分析、APK获取的权限进行了总结,并通过实际案例,从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两方面研究了手机APK的取证方法。静态分析是对证据进行固定,使用逆向分析工具对APK文件进行反编译,分析源码函数功能,找到回传邮箱,动态分析是通过安卓模拟器模拟手机APK和用Fiddler进行抓包测试,最终分析出APK的网
新冠病毒的威胁及其加剧变化,是人类社会迈入风险社会时代的一次集体大考.新冠病毒的突发性、复杂性、持续性、严重性,对妥当建构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提出了挑战.基于我国转型
研究目的在于分析民族地区家庭健康投资水平及其健康投资影响因素,从健康风险角度考察民族地区家庭贫困,并结合贫困治理现实要求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本文以Y省为研究对象,采用
本研究在原有的“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二分法基础上,引入基于社交媒体情境而提出的“大众人际传播”概念,并将上述三种类型的传播功能与广义的“对话功能”进行理论勾连,尝试将社交媒介情境下的“官民对话”界定为,社交媒介中介下如何实现并促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关系以及意义的协商性互动。这一概念体系涵盖三个理论维度:针对目标公众的“有用信息发布”;模拟人际传播但携带着大众传播目的的“类社交卷入”;以及一对一的、但不一定“面对面”的对话互动,并将这一对话体系置于中国政务微博情境予以初步检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完善行政审批期限制度成为提高行政效能的关键点.行政审批期限可以分为承诺期限和法定期限:囿于受案范围和审查强度的限制,承诺期限在实践中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用;具有直接制裁效果的法定期限不仅难以提升权利人法安定性保障,对行政审批程序的拟制可能危及公共利益,也给行政监管带来挑战.因此,行政审批期限制度创新应当以法治思维和实效观察为导向.
从历史类型上说,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是指传统统治体制、社会管控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分别向社会治理体制的转变,其实质是国家权力的收缩与公民权利的拓展。当下中国宏观社会资本由伦理性社会资本、革命性社会资本和现代性社会资本组成,这个混合性社会资本结构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型构了特定的机会结构,主要表现为混合性社会资本的政治合作性及其形塑的多元制度方案。通过采取政府构建、多重目标体系和投资公民资本等投资方略,能够增加社会资本储备,从而优化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机会结构。
列宁反对崇拜自发性的思想,在理论上是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批判修正主义的需要,在实践上是创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需要。他批判了割裂经济与政治辩证关系、鼓吹政治鼓动服从经济斗争、贬低革命家自觉性作用的工联主义崇拜;批判了放弃党对工人运动领导权、反对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建设的无政府主义和机会主义自发性。列宁对崇拜自发性的批判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实质是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如何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权的问题。这一批判启示我们:坚持思想建设和政治建设相统一,在搞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
新时代中国网络社会政治认同是异质空间中,政治主体对政治系统的心理倾向和情感内化。当前,网络社会政治认同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即网络主体的多面性对网络政治控制的挑战、网络信息的无限性对网络政治权威的挑战、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对网络政治参与的挑战。因此,必须确立网络权威,构建网络社会政治认同的政治基础;引领网络共识,构建网络政治认同的情感基础;开展网络斗争,构建网络社会政治认同的思想基础;开辟网络政治参与渠道,构建网络社会政治认同的群众基础。
合理而有效的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制约和监督其权力运行的重要方法,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结合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自身属性,在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为何引入问责制予以解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中嵌入问责制的运行机理与实现路径,并通过内部问责的推进作用、外部问责的驱动效应以及内外部问责协同的耦合机制,对问责制嵌入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同路径进行深入分析,力图探寻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具体实现方式,以增强监管部门与社会公众等对其信任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