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治疗低级别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合并颅内血肿的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weizha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低级别(Hunt-Hess分级Ⅰ~Ⅲ级)破裂前交通动脉(ACoA)动脉瘤合并颅内血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42例低级别ACoA动脉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42例ACoA动脉瘤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32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0例;颅内血肿均采取保守治疗.术后影像学随访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成像,并采用Raymond分级标准评估动脉瘤的栓塞程度;临床随访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出院时)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6个月时).结果 42例ACoA动脉瘤栓塞术后即刻DSA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Raymond Ⅰ级)21例(50.0%),近全闭塞(RaymondⅡ级)20例(47.6%),部分闭塞(RaymondⅢ级)1例(2.4%).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5% (4/42),包括1例支架辅助术后血栓栓塞性事件及3例迟发性脑缺血事件.术后复查头颅CT显示血肿均较前吸收,出院时GOS V级34例(80.9%),Ⅳ级7例(16.7%),Ⅲ级1例(2.4%),无死亡患者.42例患者中,36例(85.7%)接受DSA复查,复查的中位时间为6.5个月(4~12个月),其中Raymond Ⅰ级32例(88.9%),Ⅱ级4例(11.1%).1例动脉瘤复发,予以支架辅助弹簧圈再次栓塞治疗.术后6个月的临床随访显示,患者的预后良好(mRS 0~2分)率为97.6% (41/42).结论 血管内治疗低级别ACoA动脉瘤合并颅内血肿安全有效,支架辅助栓塞并未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血肿经过栓塞后可吸收,但需大样本数据及长期随访进一步证实.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颅底脊索瘤的手术策略、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21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的颅底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373例患者(共行500例次手术).其中2004-2019年为早期手术组,采用以肿瘤为中心的手术策略;2020-2021年为近期手术组,依据肿瘤的起源部位及其沿着颅底骨缝、神经和大血管孔道延伸生长的特点进行顺序探查和切除(探查顺序形似“龟背”).比较两种手术策略切除肿瘤程度的差异.随访患者的
目的 初步探讨神经内镜与显微镜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2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神经内镜组(简称内镜组,n=38)和显微镜组(n=54).根据术后面肌痉挛症状缓解情况评估手术疗效.定期随访面肌痉挛症状缓解情况、有无复发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疗效、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 92例患者中,术中发现单支动脉压迫者88例,其中小脑前下动脉压迫73例,小脑后下动脉压迫13例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肿瘤切除术后并发术区脓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20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肿瘤切除术治疗且术后术区并发脓肿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抗生素治疗无效,其中10例行神经内镜经鼻脓肿清创术,另1例因位于鞍上第三脑室的脓肿破溃行脑室外引流术.术后1、3、6个月对所有患者行门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复查血常规和头颅MRI.若患者无头痛、发热等症状,血常规检查正常,头颅MRI表现为术区无异常强化
目的 分析神经内镜经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性库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3例垂体性库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经蝶入路手术治疗.术后48 h复查垂体MRI,未发现肿瘤残留定义为完全切除.术后1 ~2d和6个月均检测清晨外周血清皮质醇和24h尿游离皮质醇水平,定期门诊随访临床症状、行影像学检查,以评估疗效.缓解标准参考《中国库欣病诊治专家共识(2015)》中的标准.结果 1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19
上颌动脉翼腭段的形态复杂.本研究选择200侧(200例患者)成人颈外动脉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分析.基于其形态,可将上颌动脉翼腭段分为Y型(105侧,占52.5%)、F型(45侧,占22.5%)、T型(17侧,占8.5%)及其他型(33侧,占16.5%).选择10具(20侧)成人尸头标本,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腔-上颌窦-翼腭窝入路解剖翼腭窝内结构,根据其形态对上颌动脉翼腭段进行如下改良分型:Y型(11侧,占55.0%)、F型(3侧,占15.0%)、T型(4侧,占20.0%)及其他型(2侧,占10.0%).
期刊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生长激素(GH)细胞腺瘤后生化缓解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行肿瘤切除术的80例垂体GH细胞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行全面的内分泌功能评估.术后根据2021版《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共识》中的生化缓解标准判断患者是否达到生化缓解,并将其分为生化缓解组和生化未缓解组.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术前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影像学评估结果、术中所见及病理
目的 初步探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12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应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64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67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患者(12个动脉瘤)同时采用尾端套叠式“Y”型支架技术治疗.术后3个月进行临床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术后5~6个月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采用Raymond分级评估动脉瘤的闭塞情况.结果
目的 探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0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收治的采用PED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3例(108个动脉瘤).其中颈内动脉颅内段小型动脉瘤65例,Willis环远端动脉瘤23例,椎-基底动脉动脉瘤15例;囊状动脉瘤83例,夹层和梭形动脉瘤20例;破裂动脉瘤9例,未破裂动脉瘤94例.术后采用O\'Kelly Marotta(OKM)分级标准判断动脉瘤的闭塞程度,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
目的 探讨术中胃减压对行神经内镜经鼻颅底手术患者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接受神经内镜经鼻颅底手术的3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进行胃减压,分为胃减压组(146例)和对照组(211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和术后24 h内PONV发生率的差异.对于包括胃减压在内的各因素对行神经内镜经鼻颅底手术患者PONV发生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24h内的PONV发生率为11.8% (42/
目的 观察手术治疗儿童硬脊膜囊末端囊肿样膨出的疗效.方法 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手术治疗11例儿童硬脊膜囊末端囊肿样膨出患者,其中8例行终丝离断+椎管内囊肿切除+硬脊膜囊末端缺损修补术,2例仅行终丝切断手术,1例行终丝离断+囊壁部分切除+囊腔脂肪填塞术.回顾性观察患儿术后的临床及影像学改善情况.结果 11例患儿术后无一例发生感染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4个月(中位数为3年6个月),无一例患儿出现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4例术前出现症状的患儿术后3例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