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肌电图检查在运动神经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2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 对34例MND患者进行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结果 肌电图除3例正常外,其余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轻度减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纤颤电位、束颤电位与病程有关。结论 肌电图检查对提高临床诊断MND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疾病;肌电图;神经电图  运动神经元病(MND)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和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也可能与慢性病毒感染有关,临床表现主要是受累部位肌肉萎缩、无力和锥体束征。本文是应用肌电图、神经电图,从电生理方面探讨MND的改变,结合临床分析,探讨对MND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4例系门诊与住院的病例,男24例,女10例,年龄11岁~65岁,平均年龄45岁。临床类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20例,进行性脊肌萎缩症8例,原发性侧索硬化症4例,进行性延髓麻痹2例。34例均作神经系统常规检查,肢体无力共25例,肌萎缩30例,大部分以远端的肌萎缩为主,吞咽困难4例,有肌肉束颤17例, 11例行CT颈椎与腰椎扫描, 3例肌活检, 4例核磁共振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全部无感觉障碍。  1.2 方法 采用上海海神生产的诱发电位/肌电图仪进行肌电图检查。选用同芯针电极,室温24℃~26℃,检查部位选用大鱼际肌、小鱼际肌及胫前肌。对每一块肌肉均进行插入电位、静止、轻收缩和大力收缩状态观察,并计算出每个运动单位的时限、波幅及多相波的百分比,大力收缩的类型。此外,对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及胫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进行测定。本组病侧EMG平均时限、波幅、神经传导速度以汤晓芙所测正常值为标准[1]。  2 结果  2.1 肌电图 检查发现纤颤电位28例(82.3%),正相电位24例(70.5%),束颤电位22例(64.7%),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延长31例(91.1%),平均波幅增高29例(85.2%),多相波增多17例(50%),出现巨大电位10例(29.4%),大力收缩时表现为单纯相11例(32.3%),混合相23例(67.6%)。临床有束颤症状而EMG无束颤电位者占9%,临床无束颤症状者出现束颤电位占50%,EMG对束颤电位检出率高于临床。病程短的(2年内)纤颤电位、束颤电位占28.6%,病程长的(2年以上)占91%。  2.2 神经电图 8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轻度减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2.3 H反射 正中神经、尺神经能引出H反射9例(26.4%),参照汤晓芙正常值[1],胫神经最大H/M比<64%者8例(23.5%),胫神经未引出H反射2例(5%)34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害27例,肌源性损害4例,无特征性改变3例。  3 讨论  MND的主要病变是在脊髓前角细胞和(或)锥体束,是上、下运动神经元共同受累的进行性疾病,以进行性肌萎缩为共同特点[2]。本组特点为: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延长(31例),波幅增高(29例);半数以上的病例均有纤颤电位、正相电位、束颤电位;大力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减少;少数病例(8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轻度减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在肌电图上表现为广泛的神经源性损害,同时存在于上下肢三个肢体。纤颤电位、束颤电位出现率较高,巨大运动单位电位虽然是前角细胞损害的特征性表现,但出现率远不及上述两者[3]。MND慢性时,则可见运动单位电位时限明显延长、波幅增高,多相波增多,这都是神经源性损害和侧支芽生使运动单位支配范围扩大所致。本病肌电图异常比临床上肌肉萎缩分布广泛的多。由于神经损失与神经再生同时存在,以至运动单位电位可以有大有小。虽然,因发病年龄不同和受累肌肉分布不同而分为许多亚型。但它们在神经电生理上的表现大致相同。本病患者作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轻度减慢,这可能与前角细胞受损,导致周围神经瓦氏变性有关,因本病不累及感觉通路,故对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元明显影响。纤颤电位与疾病病程有关系,病程短,纤颤电位出现率低,病程长,纤颤电位出现率高,这与病理特征有关。病理表现肌纤维呈束性萎缩及散布的束内萎缩,肌肉失去神经支配后,则出现肌肉颤动[4]。纤颤电位其发放机制是失去神经支配的肌肉对循环中的乙酰胆碱的敏感所致。  H反射为脊髓单突触反射,成人仅能在小腿三头肌处测得。当皮质脊髓束受累,脊髓前角细胞池兴奋性增加时,H反射易化,在手内肌中也可测得,且胫神经H反射的最大H/M比值增大。34例测定结果与临床有锥体束损害征且能引出病理征者相一致。这一特征有利于结合肌电图改变的特点,提高运动神经元病的诊断,对其分型亦是一项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指标。MND的肌电图与神经电图常有明显的特异性改变,故该电生理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判断病变范围和病变进展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汤晓芙.临床肌电图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杜,1995: 169-171.  [2] 剂道宽,汪无级.神经病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杜, 1994:99.  [3] 丁美萍,程源深,周宝李.肌萎缩侧束硬化患者的电生理改变.浙江医学, 1995, 17(4): 206-207.  [4] 羊毅,肖波,谢光洁.慢性脊髓性肌萎缩的肌电图及肌活检.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7, 22(2): 153-15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良肢体位摆放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作用明显,可降低并发症,值得推广。方法:我们从2014年1月到2014年11月开始在神经内科病房脑卒中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开展良肢位摆放等康复护理,并每日由专业治疗师进行运动疗法及痉挛肌治疗。另外将同样病房,相同设施96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在病房接受传统护理。结论:康复科护士应该肩负更多的职责,在护理的同时要教会病人家属正确的肢体摆放,让康复护理给患者带来更多
期刊
摘要:目的探索治疗肛瘘的手术方法,提高治愈率。方法采用地位切开,高位挂线、部分缝合、对口引流,彻底处理肛瘘内口。结论切开挂线对口引流疗法,具有治愈率高,患者痛苦轻,疗程短等优点。  R657.1+6关键词:肛瘘;治疗;经验  肛瘘是指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内口常位于直肠下部或肛管,多为一个;外口在肛周皮肤上,可为一个或多个,经久不愈或间歇性反复发作,是常见的直肠肛管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在64排CT上的图像特征在提高周围型肺癌早期诊断准确性上的价值。方法对92例疑为周围型肺癌的诊断结果进行回顾分析记录肺患发生部位、CT表现。结果92例疑为周围型肺癌经手术或病理检查证实为周围型肺癌83例,而术前CT诊断为87例,两者诊断一致80例。CT影像上表现分叶征75例、毛刺征65例、胸膜凹陷征25例、空气支气管征20例、空泡征10例、钙化者8例、磨玻璃样改变20例。
期刊
摘要:目的:讨论瑞芬太尼在ICU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ICU内的危重患者使用瑞芬太尼,镇痛效果确切,停药后药物作用消除迅速,患者可以很快恢复意识。瑞芬太尼的出现使镇痛药物代替镇静催眠药发挥镇静作用的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针对缓解气管插管不适或疼痛带来的镇静需要。  R971+.1关键字:瑞芬太尼ICU术后镇痛应用  疼痛可导致ICU内危重患者睡眠不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肩部及上肢运动能力带来的影响;方法:选用本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共诊治的350例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将其进行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5例,根据每例患者原发病进行对症治疗,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护理,同时给予治疗组患者康复治疗,并对两组患者肩部及上肢运动能力、生活能力等进行比较;结果:通过护理及治疗后,与治疗之前对比,所有患者肩部和上肢运动能力都得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呼吸道外科临床上采用鼻内镜手术联合微波热凝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及其意义,以期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2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2例患者采用临床上常规的鼻甲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62例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联合微波热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
期刊
【摘要】目的对本院60例早期胃癌患者运用保留幽门胃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方法60例早期胃癌患者,根据患者选取的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选用传统胃癌根治术联用D2淋巴结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运用保留幽门胃部切除术联用区域淋巴结清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胃肠通气和胃排空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肝硬化的临床方法及重要性。方法 选取2009年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64例,临床经超声诊断确诊。结果 超声检查准确分辨出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分期类型,判断肝硬化后肝脏的具体形态结构。结论 临床超声检查对肝硬化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R657.3+1关键词 肝硬化;超声;分析  肝硬化是由于多种慢性进行性肝疾病发展 的 结果 ,临床较为多见.本文主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4例DOA患者,均行后稳定型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治疗,术后应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系统判定疗效。结果术后对患者平均随访1年半,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5.3%;HSS评分由(41±3.25)分升至(96±6.37)分,关节活动度由平均70°,提高至平均100°,P均<0.05。结论TKA治疗K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左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45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下行规则左半肝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15例,行腹腔镜肝Ⅱ、Ⅲ段联合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30例。结果45例患者术后胆漏2例,积极抗感染,充分引流,术后8—10d胆漏停止,无死亡病例,无中转开腹手术,无出血、感染、明显的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T管引流者术后12—14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