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墓园消隐化设计模式探索

来源 :安家(建筑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9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传统丧葬风俗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改革逐步发展起来,且近年来受西方墓园设计的影响极大,出现了大量城市墓园。城镇化进程不断提高,加剧了城市的用地问题,同时殡葬用地不断扩充,对于现代土地利用和发展有较大阻碍,殡葬用地与城市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亟待解决。本文以中国城市墓园消隐化发展为研究对象,从传统和现代墓葬空间的空间形制、文化理念、殡葬方式等方面着手,充分借助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来了解具体的城市用地事宜。将多项学科理论及研究方法予以综合展开探索和研究,进一步探究新时代墓葬空间消隐化发展的可能性。
  关键词:消隐,墓园,设计
  当前,学术界诸多专家和学者从多个角度上来研究墓园有关内容,并在墓园空间的整体规划、景观类型和建筑设计等方面形成了理论内容,学术界的研究重点多放在了有关墓园的生态、文化、情感寄托等方面内容,尚未将研究的范畴拓展到墓葬空间的消隐化特征上。笔者针对空间消隐等理论也做过相关研究,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消隐”作为墓葬空间发展的方向,对未来城市墓园的发展提出新的规划理念。
  “消隐”在《辞海》中的意思是消失、隐去。而在建筑学中提到的“消隐化”包括两层含义。其中广义层面的为消失、隐藏、相混合的意思,指代的是一种建筑存在状态,是人和建筑的一种和谐共处,是对于建筑的尊重和对于情感的重视。狭义上的消隐化则指的是从视觉层面的消失。本文所研究的“消隐化”设计理念在没有特指的情况下,都指的是广义层面的“消隐化”设计理念。具体来看,“消隐化”墓葬空间设计理念就是采用一些方式和形式来将传统墓葬空间设计思维中的以视觉中心为重点的理念,充分结合实际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得后人能够充分寄托哀思和怀念,使空间实现“消隐化”。强调墓葬设施与周边场地环境的“融入”而不是“凸显”。“消隐化”设计理念的核心在于尊重场地环境并否认外在的视觉冲击,并重视文脉延续、尊重场所精神。
  1.城市墓园消隐化建设的意义
  (1)缓解城市用地压力
  通常认为,墓葬空间的消隐化特征与我国社会生活相契合,在持续的发展下,将极大地解决我国城市用地问题,有效调控墓地价格,我国诸多城市出现用地问题,土地价格相对较高,墓园建设开始向城郊地区推进。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明确指出,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4.8亿人,老龄化水平上涨到34.1%,也就是在未来的40年里,我国的老龄化程度将不断加快,殡葬用地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2)维护城市自然环境
  墓葬空间消隐化发展将极大维护城市的自然环境,打造绿色城市。《公墓和骨灰寄存建筑设计规范》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延伸绿地面积,公墓要加大绿化建设。《殡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提出,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开放,国家支持并鼓励树葬、海葬等形式,从而减少骨灰的占地面积,鼓励生态安葬,墓葬空间的消隐将会让出更多的土地进行绿化建设,符合政策导向。
  (3)承载大众情感寄托
  墓葬空间消隐化发展充分结合我国入土為安的思想和情感寄托。入土为安是我国的传统丧葬理念,极大彰显了中华的孝文化,墓葬空间的消隐化在不违背传统丧葬文化的前提下,提出将墓葬空间从占据地上面积转为地下,地下空间相对较大,能够进行多样化的设计和装饰,以此彰显后人对先辈的孝道和怀念。
  2.殡葬文化认知及殡葬方式演变
  (1)传统殡葬文化认知及殡葬方式
  旧石器时代的人们往往将死者的尸体依托自然环境进行处置,大多放置在溶洞等洞穴中。在新石器时代已经有一定的墓葬制度。进入奴隶社会之后,夏商周时期主要以竖坑式土葬为主要墓葬形式。封建社会之后,丧礼也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项礼仪。儒家在“礼崩乐坏”的局面下对丧葬进行研究,并阐述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即在坚持周礼的基础之上发扬“孝道”和“仁爱”的思想,这一思想也为后来的“厚葬之风”提供了理论依据。随着时间的推进,人们的观念逐渐开放,从传统的墓葬形式衍生出了土葬、火葬和海葬等,出现了多样的砖室墓、壁画墓、悬棺墓等墓穴。墓葬的变化受到了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主要有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生活等,在研究墓葬的同时也将了解时代的变迁。
  (2)现代殡葬文化认知及殡葬方式
  19世纪50年代,我国上海出现了首座现代化公墓,这是英国人将西方现代化墓园第一次带入我国。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之时,国家对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改革,其中就包括殡葬事业。改革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平民墓地逐渐采用了现代公墓的形式,另一方面产生了先进的火化、纳骨等设备。20世纪中叶,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多名国家领导人明确指出,鼓励进行火葬,并由此开始了殡葬改革。《倡议实行火葬》明确指出,殡葬形式要实现以火葬为主,这一次所进行的墓葬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城市用地、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之上,新型环保的殡葬方法开始出现。
  《殡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强调:支持并倡议对死者尸体的安葬或者骨灰的放置占用小部分土地,支持进行海葬、树葬等新型的生态安葬形式,多样化安葬形式的出现和发展,将极大减少对城市用地资源的占用,调控墓园价格。
  依照相关调研数据可以明确,城市公共墓园中大多数依然是传统的墓碑式葬法,只有极少数为生态葬法。在园区中很多区域都是用大理石等硬质材质予以铺装,墓碑多为石碑。园区中多数绿化草坪都是准备的预埋区域,所以目前园内仍以硬质铺装为主,无太大改观。
  (3)殡葬方式及文化对消隐化墓园设计的影响
  通过对古代墓葬空间的分析,可以发现现代墓园发展一直以来都受到传统殡葬文化思想的影响,比如说入土为安,注重风水等等。在不同的阶段入土为安表现出来的形态也各不相同,比如古时候的遗体土葬,现代骨灰埋葬。消隐化墓园可以将墓园多数空间处理为地下空间,也顺应了这一思想。   其次,古人对于死后世界的构建十分注重,诸多陪葬饰品,墓室结构的建筑化,墙壁绘制精美壁画,这些都是最原始的室内装饰形式。另外古人还会依照不同的等级来构建不同规模的墓室。消隐化墓园的规划在很大部分上是以地下空间室内环境设计来展开的。因为地下环境较为特殊,需要从多方面来展开规划。比如空间的尺度、室内装饰陈设、光环境等等。以此来对地上建筑状态予以模拟。针对墓园的设计,可以借鉴古人的理念,来满足各种消费水平人们的需求,构建不同规格的骨灰寄存处,在不同的主题理念空间中进行墙绘。
  古人会将诸多精美饰品予以陪葬,并将其都放置在墓主的四周,寓意墓主在另一个世界也衣食富足。在现代现代殡葬理念中虽应摒弃“厚葬”奢侈之风,但不可以去除情感方面的寄托。因此在规划地下墓园时可以规划相对集中的区域,并展开更有意义的主题活动。
  3.墓葬空间消隐化发展模式探索
  (1)减少地面空间的不良影响
  进行地下墓园的建设可以有效减少对地面自然环境资源的破坏,节约土地资源,同时在降低建筑耗能上有潜力。在进行地下墓园设计时,需要重视人在地下空间中的心理影响,人们传统观念中一直对墓园空间持有消极印象。对于地下墓园的规划,必须充分结合地下空间的特征,设计自然光线进入通道,建设下沉式广场等采光区域,避免出现长期封闭下的心理问题。
  (2)空间资源的循环利用
  当前很多城市墓园都存在“死墓”问题。“死墓”周期长,难以维持正常维护支出,一旦出现这种问题,就需要重新开辟新的墓区。这样一来对于公墓的长期管理与发展都有一定阻碍。根据人们常规祭拜周期来看,通常墓位的有效使用年限在20-30年左右,多数墓碑三代以上极少再有人来祭拜,造成单位面积墓穴利用率低,长此以往出现大量无主墓,同样不利于墓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墓园可以根据规划空间来提供一些集中性较强的祭拜场所。与亲属商议合约结束后采用信息化或艺术化的方式保留“逝者的记忆”,地上撒骨灰,将墓位翻新使用,可以有效缓解墓位紧张的问题,另外也可以为亲属提供更加科学的怀念方式。
  (3)地下空间的再利用
  对于地下空间的设计来说,其建设量是地上工程的三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所以在设计和规划上,要充分考量其后期的再利用价值。防空洞、废弃矿坑、废弃地下停车场通过改造,均可实现空间再利用。同时也要尽可能的实现建筑材料、建筑设施与其他物质的循环再利用,在墓园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空间、材料、物品的保留。墓园不仅是提供祭拜空间,同时也是纪念、教育场所,一些有意义的物品可以为空间增添怀旧氛围,增强叙事性。
  4.结论
  本文以中国城市墓园消隐化发展为研究对象,将多项学科理论及研究方法予以综合展开探索和研究。以时间为轴,对我国墓葬空间的发展历程予以总结,同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探寻新时代墓园设计理念。初步提出消隐化墓园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城市墓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米满宁,王胜蓝.山地墓园地景化设计策略探讨[J].中国园林,2020,36(03):60-64.
  [2]李長东.现代墓园的情感缺失与再生[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2,34(S2):21-25.
  作者简介:祁亚楠,1989年生,女,汉族,北京人,硕士,讲师,就职于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研究方向:设计学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课题编号:JBKYQN2021-6  课题名称:初探现代城市墓园的消隐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促进我国建设行业的科学发展,技术人员探索深基坑支护技术要从实际入手选择合适的应用技术,提升我国建设行业的发展水平,技术人员要强化学习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有效分析探索新型材料,采用新型技术提升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促使建设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模板施工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应用方式,能够提升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能够有效提升建设速度,技术工作人员应当注重高层建筑模板支护的研究工作,采用合理的施工措施,在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出行压力也逐渐增加,尤其是主城区或者是较为集中的交通路段,在上下班的高峰期就可能面临严重的交通堵塞问题。为有效提高交通通行效率,优化拥挤路段的通行质量,加强路桥施工建设十分必要。但是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也会受到众多影响其建设质量的因素存在,甚至严重威胁工程建设质量。本文主要针对路桥施工过程以及工程质量控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今我国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居住与办公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这迫使建筑行业也要跟上步伐,不断提升自身的施工技术水平。其中,水电暖通工程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内容,与人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严重的水电暖通问题甚至会危及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保障自身的安全,提高生活质量,建筑行业应该强化自身水电暖通安装施工技术水平,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文章当中便对于建筑工程水电暖通安装中存在的问题进
期刊
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国家和政府对农业的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视。节水灌溉技术是农业用水管理的关键目标之一。利用该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中水资源的工作效率和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降低灌溉用水现状。然而,在应用这一技术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为此,本文针对常见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节水灌溉;节水设施;灌溉方法  水是万物之源,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我国也越发的重视绿色施工管理理念。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人们的环保理念也在不断的提高,现代建筑行业正在逐渐的向着绿色方向转变,工程施工技术也得到了创新,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存在着各种问题,不符合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需求,必须结合绿色建筑对其进行全面的优化和创新[1]。本文主要针对绿色建筑管理理念下的建筑施工管理创新进行浅析,以此促进建筑工程业的可持续发展[2]。  关键词:绿
期刊
摘要:伴随目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变化。现在社会上对建筑行业的发展要求已经不同于之前,要求目前建筑工程应该真正站在环保的角度上去开展施工。所以也就要求真正践行绿色施工理念,开展建筑工程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完善管理模式,向高质量管理工作带动绿色施工的目的。  关键词:绿色施工理念;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  关于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理念出现,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但是观察目前,各大
期刊
摘要:建筑结构设计是土木工程的基本,对工程的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近年我国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多,所以一些建筑单位在进行结构设计时会由于追求效率而忽略其实用性。因此相关单位必须要加强对工程结构设计的重视,全方面把控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设计中的问题开始着手进行分析,以此为依据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问题;对策  引言:在基础设施建设当中,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工程扮演着至关
期刊
摘要:土工合成材料,特别是新型合成材料,在技术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其在材料性能和价格上的双重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未标注的边坡相比,土工格栅加固边坡能显著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复合材料加筋土技术、土工格栅、土工织物及复合排水材料在各类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土工;合成材料;道路桥梁  “土工合成材料”是一个具有广泛标识符的通用术语,用于加固或保护土壤。它主要是一种深层建筑材
期刊
摘要:在货车运行过程中经常受到内外部各种因素影响,出现难以正常运行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开展货车的检修工作,其中轮轴作为构成转向架的关键零件,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对转向架和货车正常运作产生重要影响。为此,本文将货车轮轴检修流程的改造作为核心,对优化流程的意义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指出了检修工作的常见问题,最后从四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期望可以推动轮轴检修的现代化。  关键词:货车轮轴;检修工艺;流程改造 
期刊
摘要: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是新一代建筑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在大跨度桥梁、超高层建筑、海洋工程以及军事防护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从原材料对UHPC力学性能影响研究动态方面进行了系统性阐述,并对今后UHPC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原材料;超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  中图分类号:TU528 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