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injie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致力于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渗透到阅读的内容和方法中去,通过与文本的交融碰撞,激励学生“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为此,我们必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导有目标、激有真情、悟有生活、化有归宿、学有标尺,才能让思想的关芒照亮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一种思想力量的感召下,以一种昂扬健康的人格姿态面对人生。
  1、导有目标,循序渐进
  新课程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在“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道德观”方面,突出了人本思想,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注重揭示人之所以为人的本性美;二是注重体验性。在教材的单元序列上,也打破了传统的结构性知识单向延伸的格局,而代之以学生认知、能力、情感等要素整体渐进。从坚定人生信念、学会欣赏自然、体悟人间亲情到玩味世态百相。教师在设置单元教学的情感目标时,也可以遵循这样的一个顺序,指向应集中,不宜多而无序、杂而无章。例如在第一单元的教学中,可以把“培养坚韧不拔的人生之志”作为单元目标,在具体的课文中再进一步化解为:(1)对美好生活的幻想让我们生活的脚步更加坚实(《在山的那边》);(2)找准人生的落脚点,迈出可贵的第一步,人生会很精彩(《走一步,再走一步》);(3)生命短暂而脆弱,决不能辜负生命,要让生命绽放光华(《生命 生命》);(4)笑对人生,哪怕你正处于困惑、彷徨中,别停下你的脚步(《紫藤萝瀑布》);(5)童年生活是多么美好,花鸟草虫在孩子的眼里情趣毕现(《童趣》)。在五篇文章的内在思想脉络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是“砥砺学生的人生之志”这根红线,把文章串连起来。假如能在教学之前和教学之后,做一番思索和回顾,必将能起到融情于文、春风化雨的教育作用,而没有刻意斧琢之痕。
  2、激有真情,熟读生情
  在创设情境、启发诱导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引导过多,实际上就是限制过多,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所谓真正的情感积淀,必然是学生一己之体验,在教材的类似语言情境中的自然激发而已,决不是教师单向的灌输所能达到的,为此,需在两个方面努力:一是让学生以最直观的阅读心理直面文本,从正面找出让自己最感动的或最喜欢的语句,然后加以阅读体悟,阐述一下为什么喜欢这段文字的原因,在直接和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烙印。二是加强诵读,从语气语调的运用到体态表情的烘托,从文本信息的收集到情感体验和联想比较,当学生能用不同的语感来感受同一段文字的时候,我们可以判断出学生的思想开始起了波澜,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3、悟有生活,知行合一
  学生的思想感悟能力的培养,必须和生活体验结合在一起,要善于把文本画面生活化,主要的方法有:(1)生活情境化:如《散步》一文,作者在文中着力描绘的是两个画面,一是我背着母亲散步,二是妻子背着儿子散步,这两个画面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屡见不鲜,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说起,从自己的家庭琐事说起,从邻家大妈说起,必然比就文论文好。(2)现身说法化:教师的角色应该从传道者转变为朋友和示范者,教师同样也扮演着儿子(女儿)或父亲(母亲)的角色,也有着同样的情感世界,不虚伪、不矫饰,真实地袒露自己的胸怀,未尝不是对自己的思想情感的一次提升,同时,也感染熏陶了学生。(3)彼此砥砺法:个人的生活境遇和经历,大相迥异,不必苟同,更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在相互砥砺的过程中促进彼此思想的融合。
  4、化有归宿,隽语点睛
  在提炼语文教材的思想精华时,切忌散漫杂乱,乱贴标签,不要在一篇文章中试图挖掘出尽可能多的思想精髓,结果使学生陷入盲目无依的心理氛围中,不知道哪儿才是自己心灵的栖息地;切忌模棱两可、莫衷一是,在引导探究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由挥洒富有思想涵义的笔墨言辞,但最终必须凸现教材的精义所在,不能让学生的思想到头来还处于游离状态。例如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面对学生中“冒险有时意味着失败”的论调,教师不要中庸,无需折衷,应明白告诉学生,失败有时也是一种体验,失败是成功之母,知识要能支付得起失败的代价,问题不在“冒险”的本体价值观产生的谬误。如七年级教材中《散步》一课,笔者借用中国古代俗语“百善孝为先,行孝当及时”点化文章思想内涵,配以多媒体实物投影,用富有历史厚重感的红褐色书页为底色,用隶书字体投影该句话,远比教师用劲心机、费尽口舌的零言碎语效果鲜明、印象深刻。所谓“隽语点睛”,让学生在经典话语的熏陶中,特别是在古语名言的感化昭示中提升思想境界,确实有一种独特的功效,也许来自于一种对历史沧桑的敬畏感吧!
  5、学有标尺,无言以教
  优秀的作品,其鼓舞人心的力量来自人物高尚的言行举动,那是“思想的力量”(维特根斯坦语)在人物心灵上的投射,总能激起阅读的感奋和仿效。为此,必须认识到思想源于生活,生活就是广义的教材,尤其是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依从榜样和独立自省的转型期,针对这一特点,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1)树立榜样,学有标尺:笔者曾在《谢天》(课外自读篇目)的教学中,让学生以“今天,我感谢……”为题展开讨论,激励学生学会“感恩”,深化文章的学习,在讨论之后,有40多名同学不约而同地把“感谢”赠予了3位学生,无疑这3位同学是优秀的,是大家学习和仿效的榜样,在接受他人的感谢的同时,也学会了感谢他人,生活和教材两相观照。(2)躬身自省、无言以教:当人类学会反思的时候,人类才变得更加强大。中学生应该从躬身自省中得到思想上的自我提炼。
  
  单位:江苏宜兴市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所有智能的核心。”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及广大学生从偏重言语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的培养的惯性里走出来。再也不能满足于“中心突出、详略得当、条理清楚、语言准确”等传统的作文评语,而应把评价的关键放在是否体现了创新精神!  观点上敢闯禁区。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欧洲14-16实际的文艺复兴都是伟大的思想解放,其典型特点都是挑战传统,质疑权威,其进
高原的牦牛全是老虎的替身  疾驰的车上,掠过一团团黑乎乎的影子  高原缓慢、安静的黑  天地间可有可无的老虎  在鲜艳的格桑花之间,终其一生  从临夏,到海东,到海西  数千里,数千年,他们世居于此  苍茫的风雪亦不能撼其分毫  飞机大炮,亦无法更改  其吃草的姿势  当微信吞没人类,他们化身  残败的古堡,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在冷清荒原,他们是  一只只火热的老虎,速度不值钱  百万追兵,俱
总有一种预感  你开的越白  我的心越悲凉  这开合之间  谁能预料这伤口  这一滴露珠  总是不愿滴落在世俗里  黄昏过后许多怀念  悲喜,疼痛  在季节里汩汩流淌着乡愁  如同一阕旧曲新词,离离合合  让这场脆弱不堪的爱  如此不合时宜  却又那么得恰如其分  素雅的山野明亮而清新  容下了清风也容下了红尘  在离别的暮色深处  一些死去的事物在复活  一些鲜亮的事物在死去  而我在这生死之间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有意识、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就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要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思维源泉    思维是以知识经验为中介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及判断推理,从而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性联系的过程。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所以在教学中
秋日   一一给蜜斯森碟   看过巴黎植物园的豹,你问我   玫瑰色的斗篷   佛罗伦萨的斗篷   是不是胜过一首   具有神学倾向的赞美静?   夜幕下,我们的手指   滑过一颗又一颗孤寂的星星   就像怎么也无法握住   一个遥远的爱人   孱弱的爱人!而我们倾听过   他没有过的倾听——   所有文字的背后   唯有死亡,在卡皮托丘的星空下   与马克奥雷尔骑马式的石像   静静地对峙,正如
一  在我的印象中,昌耀是一个“大诗人”,虽有零碎的阅读、接触,但不敢轻易叩问。一般的文学史叙述,每提到昌耀,都冠以“圣徒”“殉道”“西部精神”“理想主义者”之类大词。那些流传度最高的文本,比如《鹰·雪.牧人》《高车》《慈航》《巨灵》,也一再加深这一印象。这位耸立于青藏高原腹地,拥抱大地、雪山,背负着时代和个人的双重苦难,不断地向梦想的写作/灵魂高地挺进的诗人,确实是“高地上的奴隶与圣者”(燎原语
她说她腰疼,  我说肯定是这该死的天气,  湿气往她身体里钻。  她说她腰疼,  我說肯定是这大山太重,  她驮着树回家时像一只蚂蚁。  她说她腰疼,  我说肯定是这土地太宽阔,  她想全部都种上蔬菜和粮食。  她说她腰疼,  我说要不去医院看看,  别心疼那几个钱。  她说她腰疼  只因  今天是我的生日。  她说了两遍  她说梦到我,梦到我坐在门口,  穿着背心和短裤,  而她,刚从灶台下抬起
《痴呆山上》写于2007年,多多回国的第三年。细读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多多的“忧虑、痛心、愤怒”。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多多的写作越来越倾向于抽象化,不仅摒弃了日常的经验,连诗歌的情境也不再完整,虽然不像某位“荷兰教授”说的那样,“通篇都是形而上学”(见多多访谈《诗、人和内潜》),至少是超越时间的普遍之思在主导着他的创造。以至于大量阐释多多作品的文章,凡涉及中后期作品,很少能把一首诗顺畅读通的,反
美国斯坦福大学历史系教授斯比茨说过:“如果那些掌握高技术的人们,他们能摧毁整个世界,能污染我们的地球,能组合成新的基因来产生新的生命形式,但他们只懂得如何画指数曲线、如何使用试管,而对其它一无所知,试问这将是多么可怕的世界啊!我们恳请他们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中给人文科学留下一席之地。”这并非杞人忧天,而是深刻地揭示了一些应用科学技术人员的人文素质危机,也一针见血地向我们指出了高等教育的可怕弊端及其所应
天门市竟陵高级中学,创建于1956年,地处茶圣陆羽故里,是一所闻名遐迩的荆楚名校,现有教学班42个,学生3780人,教职工206人,近两年来,该校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建设和谐校园,学校各方面有了进一步发展,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我们一行慕名而来,采访了这所学校的党总支书记兼校长傅祖德先生。傅校长性格爽朗,剑眉下一双睿智的眼睛透出坚毅和执着,洋溢着强烈的人格魅力。2003年8月,他接受组织的重托,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