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语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直以来,教师都被赋予传播知识的使命。用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在三尺讲台上完成教学任务。然而时代在进步,改革的春风又一次吹进了教育的殿堂。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震撼确实大,耳边常听到同事的慨叹:“新课标难上,都不知讲些什么,老是搞活动,反倒像活动课了……”的确,新课标改革特别是思想品德的改革,带来了全新的面貌。它改变了以往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充当“导演”的角色。因此,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思品课堂焕发出生命力和活力,师生交往互动是其中的奥秘所在。那么,思品课堂上如何实现互动式教学呢?
实现互动式教学,离不开学生之间的互动
以往的思品课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记,绝大部分时间都由教师讲授课程内容,学生只是被动地举手发言,很少讨论的机会。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让我们意识到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的重要性,也告诉我们应注重让学生课前收集信息、课堂展示、交流信息,课后注重实践和同学间的评价,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并结合游戏、故事、小品、情景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课堂活动真正成为教和学的中介,而学生的合作互动则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例如在上初一思想品德《我上中学了》这课之前,我要求学生调查好新学校的情况。上课时以6个同学为一组进行讨论,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都急着把自己调查到的情况与其他同学分享。在讨论中学生既了解到新学校的具体情况,又跟其他同学加深了交流,为下一节《认识新伙伴》的学习做好了准备,一举两得。实践证明,让学生分组学习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讨论和多种形式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而小组间存在的竞争,能让学生产生责任感和荣誉感,能够帮助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思维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间的思想交流,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动态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实现互动式教学,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互动
新课改下的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和教学过程的主宰,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是学生的朋友、伙伴,学生才是真正的课堂主人。教学过程不再是满堂灌,而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互动的过程,是教师调动学生在活动中与教材对话、与老师对话、与伙伴对话的互动过程。这一过程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老师越是“放手”,学生的思维就越活跃,课堂上学习的效率就越高,所感悟的道理就越深刻。
情感交互。学习心理学指出:民主、和谐、宽松、安全的环境氛围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师生良好的情感互动关系,有助于双方的心灵沟通及和谐、真诚和温馨心理氛围的构建。教学中,师生之间愉快的情感沟通能促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热情的赞语、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笑容以及生动有趣的讲述,能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相互尊重的教学氛围。真情对待学生,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获得学生的爱戴,使课堂充满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相融,实现师生之间情感的互动。
平等对话。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以对话、交流、合作为基础的知识构建过程。新课改要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实现对话。思品教学中的对话则是师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共同对所学知识达成共识,共同分享对方的经验和体验的互动过程。师生间的平等对话,要求教师摒弃那种“我是老师,我的话就是权威”的旧观念,树立“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新观念。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新型关系,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更乐于、敢于提出意见、发表见解,学生发展了,教师也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得到了发展。
例如,在探究《认识新伙伴》的活动中,我要求学生动手制作名片,然后与同学互相交换,彼此交流。活动过程中,我走下讲台,走近学生,跟他们一起动手制作名片,把自己当成他们的一份子,以平等的身份和他们一起交流,一起学习,一起欢笑,让学生认识了我,我也认识了学生。真正体会到“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也感受到一种“与学生共创共享教育的幸福”。只有教师转换角色,更新方式,师生间做到平等对话,学会相互倾听,彼此欣赏,零距离接触,无障碍沟通,师生双方在表达与倾听中共同分享对方的经验和体验,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发展。
场外沟通交流。已经进入学习型社会的今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初中思想品德课每周两课时,实际与学生接触的时间不多,要真正实现互动式教学,还应注意与学生课堂外的沟通交流,这种沟通交流具有时空不限、内容不限、学科不限、目标不限、方法不限等优点,教师在课堂外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不仅可以改善、融洽师生关系促进教学,而且可以了解到学生学习体验的信息,为课堂贴近学生、因材施教储备素材。
成功的思品课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关系,用教师的真诚和热情去唤起学生们的兴趣和激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思维火花,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增添思品课堂的魅力,真正实现互动式教学,使思品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充满生命力和活力。
责任编辑 魏文琦
实现互动式教学,离不开学生之间的互动
以往的思品课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记,绝大部分时间都由教师讲授课程内容,学生只是被动地举手发言,很少讨论的机会。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让我们意识到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的重要性,也告诉我们应注重让学生课前收集信息、课堂展示、交流信息,课后注重实践和同学间的评价,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并结合游戏、故事、小品、情景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课堂活动真正成为教和学的中介,而学生的合作互动则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例如在上初一思想品德《我上中学了》这课之前,我要求学生调查好新学校的情况。上课时以6个同学为一组进行讨论,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都急着把自己调查到的情况与其他同学分享。在讨论中学生既了解到新学校的具体情况,又跟其他同学加深了交流,为下一节《认识新伙伴》的学习做好了准备,一举两得。实践证明,让学生分组学习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讨论和多种形式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而小组间存在的竞争,能让学生产生责任感和荣誉感,能够帮助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思维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间的思想交流,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动态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实现互动式教学,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互动
新课改下的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和教学过程的主宰,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是学生的朋友、伙伴,学生才是真正的课堂主人。教学过程不再是满堂灌,而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互动的过程,是教师调动学生在活动中与教材对话、与老师对话、与伙伴对话的互动过程。这一过程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老师越是“放手”,学生的思维就越活跃,课堂上学习的效率就越高,所感悟的道理就越深刻。
情感交互。学习心理学指出:民主、和谐、宽松、安全的环境氛围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师生良好的情感互动关系,有助于双方的心灵沟通及和谐、真诚和温馨心理氛围的构建。教学中,师生之间愉快的情感沟通能促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热情的赞语、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笑容以及生动有趣的讲述,能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相互尊重的教学氛围。真情对待学生,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获得学生的爱戴,使课堂充满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相融,实现师生之间情感的互动。
平等对话。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以对话、交流、合作为基础的知识构建过程。新课改要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实现对话。思品教学中的对话则是师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共同对所学知识达成共识,共同分享对方的经验和体验的互动过程。师生间的平等对话,要求教师摒弃那种“我是老师,我的话就是权威”的旧观念,树立“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新观念。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新型关系,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更乐于、敢于提出意见、发表见解,学生发展了,教师也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得到了发展。
例如,在探究《认识新伙伴》的活动中,我要求学生动手制作名片,然后与同学互相交换,彼此交流。活动过程中,我走下讲台,走近学生,跟他们一起动手制作名片,把自己当成他们的一份子,以平等的身份和他们一起交流,一起学习,一起欢笑,让学生认识了我,我也认识了学生。真正体会到“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也感受到一种“与学生共创共享教育的幸福”。只有教师转换角色,更新方式,师生间做到平等对话,学会相互倾听,彼此欣赏,零距离接触,无障碍沟通,师生双方在表达与倾听中共同分享对方的经验和体验,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发展。
场外沟通交流。已经进入学习型社会的今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初中思想品德课每周两课时,实际与学生接触的时间不多,要真正实现互动式教学,还应注意与学生课堂外的沟通交流,这种沟通交流具有时空不限、内容不限、学科不限、目标不限、方法不限等优点,教师在课堂外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不仅可以改善、融洽师生关系促进教学,而且可以了解到学生学习体验的信息,为课堂贴近学生、因材施教储备素材。
成功的思品课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关系,用教师的真诚和热情去唤起学生们的兴趣和激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思维火花,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增添思品课堂的魅力,真正实现互动式教学,使思品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充满生命力和活力。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