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远+N”和“N+远”构式的语义与句法历时对比研究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p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认知语义学理论,借助CCL语料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从历时角度分析古代汉语“远+N”和“N+远”空间表量构式,旨在辨明两者语义特征与句法功能的异同。
  关键词:“远+N” “N+远” 北京大学语料库(CCL) 认知语义 语义与句法异同
  一、引言
  “NA空间表量构式”在英汉语言中均存在,用于表达物体性状的测估量度(estimation measurement),其构成包含一个名词性短语(N普①)或数量结构(N专②)和一个空间维度形容词(A空间)。空间量词对形容词的修饰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量词在前,形容词在后,如:“三尺宽、拳头大等”;一种是形容词在前,量词在后,如:“深万丈、高三米”等。两种表现形式在句法分布、语义表达上是有差别的。
  早在1965年,邢福义先生就对此结构(特别是“数量结构+形容词)进行了研究,重点讨论了“二十多丈深、六七尺宽”等现象。此后邢福义(2012)进行了更加详细的研究,得出了“大、宽、高”等为度量义形容词,并在此基础上继续观察研究。国内学者(张国宪,1983;俞敏,1984;陆俭明,1989;楊永龙,2011)对此结构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认知语义学角度,借助CCL语料库,对汉语“远”的两种空间表量构式(“N+远”“远+N”)进行研究,从历时角度分析两者的句法和语义异同。
  二、“远+N”和“N+远”构式结构类型与发展趋势
  (一)基于CCL语料库,“远+N”构式主要结构类型有三种:
  1.“远+数+量”结构最迟见于春秋时期
  (1)万里之外,民臣失其职,是皆相去远万万里,其由一也。(东汉·《史论》)
  2.“远+副词+数+量”结构,副词多为“及、不过”
  (2)足下,那个人,远不过千里,近只在眼前。(清·《说唐全传上》)
  3.“不+远+数+量”结构
  (3)a.不远千里而至者数千馀人。(唐·《唐文拾遗·清·陆心源辑》)
  B.闻得在贵府中,所以不远千里寻访到这个所在。(明·《二刻拍案惊奇》)
  (二)与上述结构相比,“N+远”构式用法十分广泛,其主要结构形式如下:
  1.“数+名量词+远”结构
  (4)a.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战国·《韩非子》)
  b.鸣金落旗,离营约去一箭之远。(明·《纪效新书·戚继光》)
  2.“数+量+远”结构
  (5)a.万里远来,岂恁闲散。(明·《三宝太监西洋记》)
  b.足下你不晓得,离此山五里远,有一村名唤独虎庄。(清·《七侠五义》)
  3.“数+量+助词+远”结构,助词多为“来、之”
  (6)a.何况此县离都城不过四五百里之远。(明·《封神演义(下)》)
  b.帝曰:“某年三十六,而跋涉数千里之远,安得不得白!”(元·《大宋宣和遗事》)
  c.自从港口起程,去了十五六里之远。(明·《三宝太监西洋记(三)》)
  4.“数+量+远+近”结构
  (7)a.爹这时节,也差不上二十里远近了。(明·《金瓶梅(崇祯本)》)
  b.那里去,有五六里远近,乃是灭法国。(明·《西游记》)
  通过对CCL语料库进行语料研究,发现在古汉语中两种构式用法数量总计566种,“远+N”语符数量为120,所占百分比为21.2%,而“N+远”则占比较大,为78.8%。两种类型的构式的语符频率存在共时差异性,具体统计结果如下图:
  由上图可见“远+N”和“N+远”构式均始见于春秋,直至元朝以前其使用频率都非常低,差异并不明显,甚至在战国、西汉和南宋时期并没有找到相关语料(也有可能因为语料缺失)。两者语符频率开始出现较大差异始于明代,“N+远”使用频率远远高于“远+N”构式,清朝的差异最大。另外,通过历时研究发现,两者的发展趋势几乎一致。
  三、“远+N”与“N+远”语义特征对比
  (一)语义类型的划分标准
  “远+N”与“N+远”的语义差异可以通过“N”的不同来判断,即将这个两种构式表量精确度都分为两类:确量和约量。“确量”即含有度量衡的精确量,“约量”包含度量衡约量和普名约量(普通名词约量)。两者语义类型分别如下:
  (8)a.军士曰:“大路稍平,却远五十。”(明·《三国演义》)(确量)
  b.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唐·《李贺诗》)(度量衡约量)
  c.惟有另造生途于其上,离远八九百步。(清·《海国春秋》)(普名约量)
  (9)a.扑冬的丢到二十五里远去了。(明·《三宝太监西洋记》)(确量)
  b.札眼中便有千里万里之远!(北宋·《语录·朱子语类》)(度量衡约量)
  c.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战国·《韩非子》)(普名约量)
  (二)特殊情况说明
  1.根据《语言大典(第1版)》,例(10)b中“有六十里远”中的“有”字是动词,表示“具有一定的尺寸”,因此不在“N+远”构式内部,例(10)b与例(10)a一样都为准确量。
  (10)a.两人相隔不过一里半远。(清·《侠女奇缘(下)》)
  b.那山离此有六十里远,正是西方必由之路。(明·《西游记(中)》)
  2.根据《新华字典》释义,“远近”指路程的距离,本身并无表示约量的意义,因此,“数+量+远+近”构式中,判断是否为约量仍旧靠数和量。如:
  (11)a.言二国各起兵来助,已在二十里远近。(清·《东周列国志》)
  b.行了又有百十里远近,忽抬头望见一座楼台。(明·《西游记》)   在例(11)中,a句中的“二十里”为确量,所以该句为确量。而在b句中,“百十里”为约量,“远近”表行走的路程距离,所以该句为约量。
  3.语料中出现的度量衡约量形式除了“数+量+多”外,常见的还有数量词本身为约量。如:
  (12)a.三藏道:“总记菩萨之言,有十万八千里之远。”(明·《西游记》)
  b.两个壮士不远千里而来,同心协助,如何却要斩他?(明·《水浒全传》)
  c.仰慕《周易》匪躬之志,故不远六千里。(六朝·《全刘宋文》)
  d.此人善造火炮,能去十四五里远近。(明·《水浒全传》)
  例(12)a中虽然给出了“十万八千里”这样准确的度量衡确量,但由语境可知,这是汉语中对于距离远的夸张说法,不是确数,只是表示距离非常远。例(12)b中“不远千里”的用法非常普遍,其中“千里”并没有指出具体确量,只用来表述距离远,此用法也归为约量。例(12)c与例(12)b虽属于同一个构式,但“六千里”为确量。由此可以看出,判断基准在于“数+量”。例(12)d是语料中度量衡约量常见的形式,不确定的数字表示一种估计。
  根据上述语义划分标准,基于CCL语料库,对两种构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显示:“远+N”构式中,约量(94.3%)远远高于确量(5.6%),呈现巨大差异,普名约量仅出现3次,因此该构式中,大部分语料都显示出约量的语义特征。在“N+远”构式中,确量所占比例相对有所提高,但约量仍占有明显优势。同时,普名约量的比例相对于“远+N”有明显提升。从总体来看,两类构式度量衡约量的使用表现出明显优势。
  四、“远+N”与“N+远”的句法功能对比
  “远+N”与“N+远”两类构式句法功能存在不同,以下为二者典型的句法功能。
  (一)“远+N”的典型句法功能
  “远+N”的典型句法功能有两种:
  1.经常作状语,占70.8%。如:
  (13)a.自此访求师资,不远千里。(唐·《明皇杂录》)
  b.“今乃不远千里而来,寡人之幸也!”(明·《周朝秘史》)
  在此构式中,特殊类型“不+远+数+量”使用频率非常高,在句子中通常作状语,导致“远+N”作状语的情况增多。
  2.直接充当句子的谓语部分,占25.5%。如:
  (14)a.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唐·《李贺诗》)
  b.战场可远百余里,根寻皇叔家族。(元·《三国志评话》)
  c.佛生印度,更远万里。(清·《野叟曝言》)
  例(14)中的“远千里”“远百余里”“远万里”均对事物主体空间量客观描述,旨在帮助人们精准把握事物的维度特征。
  为了考察该构式的句法功能,现将其历时演变列表如表2。
  表2显示:“远+N”主要用作状语,最迟出现于春秋时期,使用频率比较平稳,民国时期已经属于常规用法;有时也充当谓语,最迟见于春秋,到了后期,特别是民国时期,功能逐渐减弱。总体来说,句法功能逐渐单一,多作状语。
  (二)“N+远”的典型句法功能
  1.充当宾语,常和介词“离”、动词“有”和“相距”连用,占49.8%。如:
  (16)a.离着上头约摸有二丈远,晓得坐在上头的就是当今了。(清·《官场现形记》)
  b.相隔不过一里半远,翁婿二人信步偕行。(清·《侠女奇缘》
  2.充当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补语,占28.9%。如:
  (17)a.他手拿火炬,走了几十丈远。(民国·《古今情海》)
  b.慌将身子蹿高,跃过二丈多远,轻落下来。(清·《海国春秋(上)》)
  3.充当状语。如:
  (18)微风扇动,立在高阜处吹起来,便是三五里路远近,也字字听得明晰。(民国·《留东外史续集》)
  4.充当定语,仅占5.3%。如:
  (19)a.三十余丈远之河,高恒一个猛子,已经到了东岸啦。(清·《三侠剑》)
  b.端端正正把一手戴好帽儿,跪上离军机垫一二尺远的窝儿。(清·《孽海花》)
  “N+远”构式的历时典型句法功能与相应频率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N+远”最常见的句法功能为宾语,最迟出现于明代,使用高峰期为清代,明代和清代更倾向于作“有”的宾语,清代开始逐渐成为其他词的宾语,这里的句法功能演变较大。补语用法频率也较高,而其他句法功能在“N+远”构式中的体现并不明显(战国与汉代出现缺失现象,很可能由于语料不足所致)。
  对比“远+N”与“N+远”的句法功能发现,二者存在异同。相同之处表现为两者的句法功能演变比较单一,且均没有作主语的情况存在。相对来看,“N+远”的句法功能较多。不同之处则表现为“远+N”式可以充当谓语和状语,且状语功能较强,而“N+远”的状语句法功能较弱,但其可充当除主语外的五种基本句法功能: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其中作宾语和状语比较典型。
  五、结语
  本文主要研究了“远+N”和“N+远”两种构式,从句法和语义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远+N”有两种结构类型,而“N+远”有四种典型类型;语义特征方面,两类构式都倾向于较多使用度量衡约量,且表现出明显优势;两者的句法功能演变并不明显也比较单一,且均没有作主语的情况存在;“远+N”式可以充当谓语和状语,“N+远”可充当除主语外的五种基本句法功能: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其中作宾语和状语比较典型。
  注释:
  ①“N普”表示具有普通名詞的名词性短语。
  ②“N专”表示具有度量衡单位的名词性短语。
  参考文献:
  [1]Goldberg,A.E.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
  [2]Kennedy,C.Vagueness and Grammar:The Semantics of Relative and Absolute Gradable Adjectives[J].Linguistics and Philosophy,2007,(30):1-45.
  [3]Schwarzschild,R.Measure Phrases as Modifiers of Adjectives[J].Recherches Linguistiques de Vincennes,2005,(34):207-226.
  [4]陆俭明.说量度形容词[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3).
  [5]罗思明,查如荣,董银燕.“表量构式”的“量准则”理据[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3):60.
  [6]石毓智.形容词的数量特征及其对句法行为的影响[J].世界汉语教学,2003,(2):13-26.
  [7]王同亿等.语言大典(第1版)[Z].海南:三环出版社,1990:39,309.
  [8]杨永龙.从“形+数量”到“数量+形”——汉语空间量构式的历时变化[J].中国语文,2011,(6):499-506.
  [9]邢福义.谈“数量结构+形容词”[J].中国语文,1965,(1).
  [10]邢福义.说“数量名结构+形容词”[J].汉语学报,2012,(2):2-10.
  [11]张国宪.形容词的记量[J].世界汉语教学,1996,(4):33.
  [12]张国宪.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典型特征[J].中国语文,2000,(5):448-455.
  (胡硕晏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 315211)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沟通、情感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如何培养、激发人们的健康情感,抑制、克服人们的消极情感,不仅是社会上人们关心的问题,更是学
“十一五”以来。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牢牢把握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城郊型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高效农业持续发展。蔬菜、花木、鹅业、特水、休闲观光
摘 要:视觉修辞是以修辞学理论为依托的新兴学术领域,是以视觉文本作为修辞对象的修辞实践与方法,它突破了传统修辞学多局限于语言符号交际或传播的现状。本文以视觉修辞为框架,以新媒体社交流行的表情包为研究对象,一方面探讨了表情包作为视觉文本在形式和意义上的特点;另一方面探讨了表情包在新媒体社交中,如何在图像的维度上促进不同主体的协商与对话。这既是对修辞学理论的拓展,也是对视觉修辞领域实践问题的探索。  
分析当前现状可知,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受到了社会转型的影响,而社会变迁又进一步使得民族声乐艺术自身的演进进程面临诸多挑战,不仅使其在演进方式的选择方面面临困难,更
乡村兽医人员是落实疫病预防、疫情报告、应急处置、动物检疫、防疫监管、动物诊疗、消毒灭源、技术推广措施的关键环节,是保障全省畜牧业健康发展、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兽医公
在马来西亚,由于设备短缺、师资不足等原因,来自不同语言环境、生活背景的华裔与非华裔学生往往被安排在同一班级上课。华文教学与华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同步进行,以华文教学
在当代文学史上,“寻根文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关节点”,有重要的文学史和思想史的意义。本文以知识社会学的方式,勾勒了1980年代“文化寻根”前后的知识谱系和历史语境,并试
得到一类较广泛的伪素数,此外,还证明了费马合数、梅审合数均为伪素数。
学生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可以说是千头万绪。但从管理教育角度而言.应着手抓紧抓好三个环节,即班主任工作、学生干部工作、宿舍管理工作。从以往的实践来看.这三个环节对于我们
在反应体质心系中讨论了高能强子-棱作用中快度分布对核几何的依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