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文论到中国文论

来源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er9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文论这门学科是由传统的诗文评发展而来的。20世纪以前没有”古文论”的称谓,有 的只是“诗文评”(见《四库全书总目•集部》),顾名思义,它指的是存活于那个时代的一种文学批评 形式。事实确乎如此,我们看到,不仅唐人评唐诗唐文、宋人评宋诗宋文属于当时的文学批评,即便 宋人评唐代诗文或明清人评唐宋诗文,皆是为自己时代的文学创作构建范型,亦属当代性文学批 评。文学领域中的这一活生生的存在,自不能称之为“古文论”。20世纪以后,中国文学批评史应 运而兴,它拓展了传统诗文评的内涵(加进了小说、戏曲等评论),而又冠以“史”的名目,原本活生生 的存在遂转型为历史的资料,成为今人钩考、清点与梳理的对象。这样一种由评人史的演变,当是 与新旧文学之间的隔阂分不开的,故而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中国文学批评史”成了学科的 定名。近年来,“古文论”之称又稍稍流行,较之“批评史”,似乎更倾向于发扬传统诗文评的理论价 值,但加上一个“古”字,终不免限定了其生存范围,很难摆脱历史学科的定位,以回复诗文评的活 力。面对新的世纪,我们这门学科在研究方向上还能不能有一个新的提升,即从古代文论向中国文论 转变呢?因为只有实现了这一转变,传统与当代方能接通,而民族与世界的交流融会亦才有可能。
  “古代文论”与“中国文论”的区别何在?打一个浅显的比方,中医植根于传统的中国医术是不 言而喻的,但中医不称为“古医”,因为它不单存活于古代,在当前的医疗系统里,也仍处于作诊疗、 开处方的活跃状态;它是现代医学中与西医并列的一个派别,而非已经过去了的历史陈迹。相比之 下,古文论的命运便有所不同。尽管目前高校的有关专业多设有古文论的课程,学术领域里的古文 论研究亦仿佛搞得火旺,而究其实质,基本未越出清理历史遗产的层面,也就是说没有或很少应用 于当前文学理论批评的实践。不仅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的评论中罕见古文论应用的痕迹,就是今 人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亦未必常沿袭古文论的学理,反倒要时时参用现代文论乃至西方文论 的理念。奇怪吗?是的,但不足为怪。因为生活在现代的人们必然具有现代意识,即使是审视本民 族的古代文学传统,也很难回归到原初的心理状况和话语系统中去,于是参用现代理念便不可避 免。这正是为什么传统的诗文评在它那个时代能成为活生生的存在,进入20世纪以后却只能以古 文论面目出现的缘由。要改变这一被动的局面,必须增强理论自身的活力,以适应时代的需求,一 条明显的出路便是变古文论为中国文论。
  古文论向中国文论提升的根据,在于它虽然已成为过去,但仍包含大量富有生命力的成分。诚 然,特定的理论思维总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人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所以会有其独一无二的个性,但任 何一种思想一旦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产生了足够的影响,又必然会具备某种普适性的功能,个性中 亦寓有共性。将传统诗文评里蕴藏着的普遍性意义发掘出来,给予合理的阐发,使之与现代人的文 学活动、审美经验乃至生存智慧相联结,即让传统面向现代而开放其自身,这便是古文论向中国文 论的转换生成,亦即众说纷纭的“古文论的现代转换”所要达成的中心目标。这样一种转变不光有 理论构想上的可能性,且具有直接的现实性。从整体上看,王国维便是近代史上第一个对古文论进 行现代转换的学人,其以“境界”为核心的诗学观固然承自传统文论,却又吸收了大量西方近代哲学 与美学的成分,单纯归之于古文论的范畴显然不妥,可以说这恰是开了由古文论向中国文论转变之 先声。王氏之后,这条路线续有衍申,如朱光潜所撰《诗论》,宗白华所倡“艺境”,虽采取的文体形式 不类《人间词话》,而力求在继承、发扬民族传统精神的基础上会通中西,推陈出新,其思路与王国维 实相一致。据此,中国文论的建设早已有了起步,只不过在“五四”以后大力移植西方文论、俄苏文 论的形势下,它长期被排除在主流文坛之外,若有若无,一直不受人关注而已。将这个被冷落的统 绪接续过来,予以光大,使之由边缘逐渐向中心推移,应该是当今古文论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实现古文论向中国文论的转变,关键在于改“照着讲”的研究方式为“接着讲”,这原是冯友兰就中 国哲学研究提出的命题,其实亦适用于其他理论学科的建设。“照着讲”与“接着讲”有什么不同呢? 大致来说,前者立足于还原,而后者着眼于创新;前者属“史”的清理,而后者属“论”的建构;前者偏重 于学术的承传,而后者致力于学术的发展,各自取向有别。当然,这种差异只能是相对的,因为无论怎 样严格地“照着讲”,总有个人的阐释在内,不可能做到绝对的还原;而另一方面,真正的“接着讲”自不 会脱离原有的传统,去作无中生有的面壁虚构。因此,“还原”与“重构”之间的张力,在两者内部都是 存在着的,但既然取向各别,其侧重点当然也有所不同。20世纪的古文论研究大体上是在“批评史”的 旗号下开展的,侧重在“史”的清理与还原,这样的还原很有必要,它能为中国学术的承传打下坚实的 基础。可是一味在还原上下功夫,就不免要限制学术的创新发展。试想:如果没有孔门弟子(包括孟、 荀诸家)对孔子学说的“接着讲”,也没有汉儒、宋儒乃至清儒对前代儒学的“接着讲”,我们今天所能看 到的也许只有孔子一人的学说,又何来源远流长、门派分立的儒家学术思想史呢?事实上,存留至今 的古文论传统,也是一代又一代的文论家“接着讲”的产物,那为什么到20世纪以后就只允许“照着 讲”,而不能像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那样去尝试“接着讲”呢?建设中国文论,正是要改单一的“照着 讲”为“照着”和“接着”双管齐下地“讲”。其间“史”的清理与还原自不可少,且仍有相当广阔的空间去 作新的开拓,不过针对以往的不足和适应时代的需要,似更应大力倡扬“接着讲”,以走向“论”的重建, 这或许可视为新世纪古文论研究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那么,“接着讲”又该如何着手呢?笔者以为:一要阐释,二要应用,三要建构。为什么要将阐释放 在首位?因为我们与王国维的距离已有将近一百年之久。在王国维写《人间词话》的时代,尽管社会 生活起了重大变化,西方新名词、新学理也开始输人,但传统的话语环境依然存在,传统的言说方式仍 然有效,王国维只需在原有的话语系统中引进某些新的理念,便自然收到推陈出新的效果。但这个条 件如今已不复存在。在经历了西方文论(包括俄苏文论)的长期熏陶后,我们对自己的民族传统变得 陌生起来,不单是语词概念,尤其在语词概念背后蕴藏着的义理精髓,当我们以惯用的西方文论框架 加以整合时,不知不觉中便会将其丢失。要回归原来的传统,必须通过阐释。但从另一方面而言,阐 释总是现代人的阐释,不可能做到绝对还原,而且阐释的目的是要抉发传统的精义,激活传统的生命 力,使之与新的时代精神相贯通,乃至吸取新的思想成分以更新和发展传统自身,故不能以单纯的还 原作限界。既要回归传统,又要面向现代,这就是古文论的现代阐释中“一身而二任焉”的艰难处境。 处理好这个矛盾,需要在“不即不离”之间掌握一个合适的度。与此相关联,在引用现代文论或外国文 论以与古文论作参照时,应运用“同异互渗”的原则,即不作简单的认同与别异,而要致力于辨析话语 系统之间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以领会其内在精神上的相对相隔与互通互融。
  阐释是由古文论向中国文论转换生成的第一步,在进行阐释工作的同时还要考虑应用,古文论 能否在今天重新存活,或者说,它能否真正转变为中国文论,其标志亦在于应用,应用当然会有一 个逐步推广的过程,首先可考虑其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内的作用。在这方面,古文论的影响一 直是保持着的,现在的问题是要越出个别命题(如“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的作用范围,让民族 的生存智慧、审美情趣和文学理念(连同其在现代的变化出新)整个地在古典文学传统的阐发中重 新得到充分而生动的呈现,这应该是古文论最有用武之地的场所。在应用于古典文学研究并取得 成功的基础之上,可以将经过现代阐释后的古文论进一步推广于现当代文学以及外国文学的研究 领域,特别是那些与中国古典文学性质相接近的文艺现象上,以求得传统理念与当代理念、民族经 验与外来经验的会通。这是中国文论建设上更具有决定性的一步,也是中国文论能否建成的重大 考验,所以这一步必须走得大胆而谨慎,要有比较充足的理论准备和实践探索,而且不要期望我们 的文论传统能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效应,因为任何理论都是立足于特定经验的概括,其存在的局 限性是无法免除的。
  阐释和应用为建构中国文论作好了准备,实际上,中国文论的建构也就在阐释与应用的过程中 逐步生成。阐释和应用应该是多元化的,建构中的中国文论也将是丰富多彩的。阐释和应用又是 无止境的,故中国文论的建设也是未有竟期,哪怕达成初具规模,恐怕也需要好几代学人的不懈努 力,把它作为21世纪的战略性任务不算夸大。而且即使实现了这一任务,初步建成能贯通古今的 中国文论,仍不能以此来一统天下,还须与马列文论、西方文论以及其他东方民族的文论共生共荣、 互补互动,并可在它们之间的相互碰撞与交流中,为人类审美经验的总结和提升打开新的更为诱人 的前景。我们企盼这一天早日来临。
其他文献
[摘 要]如何在幅员辽阔的民族国家里同时实现两项基本民主价值——包容性和深思熟虑性——是一个难题。根据实现这两项价值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有各种公共磋商形式。当前在互联网上发生的公共磋商形式,既缺乏政治平等,又缺乏协商。而“协商民意测验”可以说是实现这两种基本价值的最佳方式。其中的政治平等通过随机抽样(给每人以成为起决定作用投票人的平等机会)和讨论平等来实现。协商通过适中而均衡的小组讨论、回答参与者
期刊
实名制的汽车问答网站:车问  现在喜欢车的人越来越多,买车的人也越来越多。对于汽车的各种问题,要在哪里才能找到合理的解答呢?可以试试“车问(chewen.com)”,它就像百度知道那样,只要提出了问题,就有认证专家来帮你答疑解惑。也可以通过筛选、搜索寻找已有的答案。在页面上面可以筛选感兴趣的品牌、车型。除了提问以外,还可以和真实的好友聊车侃车,打造实名制的汽车社交圈。    俩个人的空间  虽说网
期刊
[摘 要]农民合作组织已被视为中国农村经营制度改革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路径。在全球化背景和市场竞争环境下,合作社面临着多元的挑战和机遇。就国际经验而言,合作社发展的深层问题在于,如何实现对合作社本质规定的尊重和改革的平衡。而目前我国农民合作组织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当务之急是通过加强合作社内部建设和加快立法进程以促进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  [关键词]农民合作组织;制度建设;立法安排;综述 
期刊
[摘 要]社会科学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都具有反身性。但两者的反身性有很大的不同,前者不仅影响知识研究的方向和效应,还可能改变理论命题本身;而后者更多的是对知识运用效应的反思,研究内容相对独立于社会的主观渗透。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社会变量的渗入程度和研究对象的各自特性。  [关键词]反身性;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  [中图分类号]C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942X(2
期刊
激活迅雷7的隐藏特效  可能你并没有注意到,我们平时使用的迅雷隐藏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特效:运行迅雷,在左侧导航窗格选择“正在下载”文件夹,此时会在右侧窗格中看到“迅雷导航”,点击右上角的“×”按钮关闭窗口,接下来就会看到一个非常不错的特效,看起来颇有些云里雾里的感觉。如果需要再次欣赏此特效,可以单击“▼”按钮,打开“迅雷导航”窗口并再次关闭。    免费欣赏PPTV的VIP精彩大片  现在喜欢在线欣
期刊
[摘 要]对中国协商民主制度的研究相当有限,目前研究注重中国地方选举的产生、发展及意义,它们将视角限于选举阻碍了对地方民主协商方面的进一步探寻。20世纪80年代尤其90年代以来,中国城乡社会已经发展了许多新的协商制度形式——民情恳谈会、民主恳谈会、民主理财会、民情直通车、便民服务窗、居民论坛、乡村论坛和民主听(议)证会。中国的协商制度综合了物质和规范两方面考虑,是官方意识形态和民主的一种混合产物
期刊
[摘 要]清末学制改革后,乡村社会形成了别具特色、新旧并存的二元教育模式。在这种新旧对峙的二元教育结构中,乡间私塾以其特有的灵活性和乡土适应性位居乡间文化的霸主地位。乡间私塾不仅在数量上超过了乡村学校,而且在社会功能上仍然是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并更显突出。  [关键词]私塾;乡村社会;文化;新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942X(2005)01—
期刊
[摘 要]代议制民主一般采用选举的方法来聚合民众的偏好,它强调公民享有平等的民主权利,强调聚合之后所达成的最终结果,但很少去关注聚合的具体过程。相反,协商民主理论关注的正是聚合的具体过程,强调公民在作出选择过程中的深思熟虑与审慎。协商民主可能发生在三个层面的不同领域:国家制度、特设论坛、公共领域。这三个领域内的协商民主都有其不同的特点与运作方式。而且,对协商民主的追求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协商的过程,
期刊
日前,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国家林业局联合表彰2013—2015年度全国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莲都区森林消防大队喜获“全国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单位”殊荣,这是莲都区成立森林消防队伍以来获得的最高荣誉,也是丽水各县市成立的森林消防队伍中唯一一个获得全国性表彰的森林消防队伍。全国共有110个单位获此殊荣。莲都区森林消防大队成立于2006年,下辖7个森林消防中队,现有队员266人。2013—2015
期刊
合肥读者 曾诚:  “编辑们好,终于考完高考了,而且感觉发挥得很不错,虽然最后就读哪个学校还不知道,但我的暑假已经开始了。父母给了我5000元,让我装台新电脑。由于之前一直忙着复习备战,所以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关注过DIY了。我的要求其实蛮简单的,一台高性价比的游戏电脑,5000元预算最好别全部用光,尽量为父母多省点。同时我也希望这台电脑能有更大的升级空间,至少保证我大学4年能够支撑过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