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品德“争鸣课堂”是以生本教育理念为依托,以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为目标的教学模式。争鸣课堂主要特点是先学后教、民主合作、讨论争鸣。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建构了争鸣课堂的操作方式,即前置学习,明确任务;前置学习,明确任务;组内争鸣,定向研究;班级争鸣,深化感知。然后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阐述了争鸣课堂指导策略。
[关键词]以生为本 争鸣课堂 教学建构 指导策略
“争鸣课堂”是以学生在自主学习以及合作讨论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学生为研究、讨论的主体,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需要,为学生创设质疑、讨论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一个“争鸣”的平台,从而释放学生学习本能的一种课堂教学活动模式。“争鸣”比喻在学术上进行辩论,在这里意指学生之间的讨论活动。“课堂”是什么?它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也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是学生学习潜能、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争鸣课堂强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创设民主的氛围、拓展讨论的空间、培养合作的意识,从而激励学生去自学,去尝试解决问题。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一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逐渐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建构:争鸣课堂操作方式
下面以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上《热闹非凡的市场》为例,谈谈争鸣课堂是如何具体操作的:
步骤一:有心插柳柳成荫——前置学习 明确任务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去超市等场所购买商品。我们尽早学会一些选购商品的知识,培养独立选购简单生活用品的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
2.布置课前学习任务:
⑴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调查表。了解同一种商品在三个不同购买点的价格。
⑵询问店主或请教家长,造成“同一种商品,价格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
⑶请搜集一些购物的基本常识。
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如果对于即将学习的内容完全陌生或缺乏知识与经验基础,那么新内容学习起来如同看“天书”,很容易让人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但是如果所学习内容让我们感觉到有所熟悉、有所知晓,那么接下来的学习便会充满信心和动力。所以在课堂学习之前,我们先让学生以研究的方式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感受和预学,以研究的心态对待学习内容,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有活动的发现。
步骤二:多维调查巧积淀——呈现资料 感悟质疑
1.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做了一回小小调查员,调查一些商品的价格,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调查结果。
2.老师巡回了解情况。接着,各小组派代表上讲台展示自己的调查表。
同一小组三个人在不同购买点调查的不同结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旁观者!就教师而言,要把握好学习的内容、难度和目标,要让学生能够“跳一跳、摘果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要把每位学生的学习放到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让每位学生都产生知识、思想、方法。像这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能激发学生探究商品价格的奥秘兴趣。
步骤三:呈现问题拨云雾——组内争鸣 定向研究
1.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研究活动,选择一个课题进行研究
⑴造成“同一种商品,价格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
⑵除了了解商品的价格,我们还要学会哪些购物的基本常识。
2.小组讨论,讨论要求:
⑴小组分工要合理,选好组长、记录员、汇报员。
⑵根据小组成员所占有的材料,恰当选择一个课题。
⑶组内成员要服从组长的指挥,讨论要紧扣主题。
“争鸣课堂”第一层次的交流是小组之内的交流。每位学生在组内将自己的课前研究过程中的想法与困惑、发现与疑问和盘托出。之后,小组成员商讨,如果我们这个组等会儿在全班交流,该如何整合小组内的想法向全班介绍。学生研究活动过程与方法是要训练的,常用的是小组合作进行,又分成几种不同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学习,有利于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也拓展了思维。
步骤四:言为心生导之行——班级争鸣 深化感知
1.课题一:造成“同一种商品,价格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
组1:我们小组认为小店与超市的进货渠道不同。
组2:我们小组认为小店往往是老板个人在工作,进货、零售,成本低;而超市、商场,员工多,管理成本高。
组3:我们还有补充,这跟商店的地段、房价有关。商场、超市大都在比较繁华的地段,房价高,投入的资金就多,商品的价格就高。
……
2.课题二:除了了解商品的价格,我们还要学会哪些购物的基本常识。
组1:买东西,要注意产品是否合格,不能买“三无”产品和过期商品。(教师随机询问:什么是三无产品?)
组2:买东西时要注意防假,即预防假币和预防假货,如果你买到假货或发现商品有质量问题,请拨打电话号码:96315。
组3:我们知道买同一样东西,超市最贵,小商店较合理,批发市场最便宜……在购物过程中要文明礼貌,尊重他人。
生4:购买食品要小心,因为“病从口入”嘛。要多看多比较,最好买绿色食品。
“争鸣课堂”第二个层次交流是全班范围内的交流。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活动中,不要越俎代庖,而是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自主感悟,形成人人参与、自由对话、真诚沟通的学习氛围,点燃了学生的智慧,开创了学生思维任意驰聘、不断创新的境界。在这一过程中,每位学生都把其他小组的发言与自己的想法进行对照,发言的学生不是“照着讲”,而是“接着讲”。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实践:争鸣课堂指导策略
“争鸣课堂”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借助知识点加习题式的“学案”先行独立学习,再小组交流、班级展示,然后教师点拨。但是在实践的初期,“怎么争”一直是困扰我们的最大难题,通过反复实践与验证,我们找到了克服这一“瓶颈”的三大策略。
策略一:课前资料巧搜集 千淘万漉觅资源
“争鸣课堂”特别重视课前文本的预习与资料的搜集,如果把争鸣课堂教学过程比作建造“大厦”的话,搜集和分析资料就是为建造“大厦”做准备。让搜集和分析资料贯穿整个探究的过程,这样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资料收集和处理能力。
案例:《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课前调查。
这是一个小组的课前调查。
“我们身边的环境”调查记录表
分析:上述案例,教师所采用的基于问题的交流资料的方法,使学生的地位发生根本性转变,由原来的被动接收者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以极高的热情到现场搜集、查阅资料,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整理、应用资料能力。
策略二:留足时间合作学 心中悟出始知深
学生道德认识的过程是主动构建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也就是说学习是“自己思索,自己做主”、“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所以“争鸣课堂”要保证给学生留足自主探究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感悟。
案例:《家乡特产知多少》教学片断
⑴呈现课题:浙江有那么多特产,你相对熟悉的是什么?
⑵学生根据课前调查表讨论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家乡特产,能干的同学可以将收集到的特产的照片、图片与大家分享。
⑶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⑷小组推荐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⑸看来,我们的同学对家乡的特产真的是如数家珍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家乡丰富多彩的特产,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看短片:浙江特产介绍,慈溪杨梅、临安山核桃、长兴白果、三门青蟹、奉化芋头、衢州柑橘、安吉竹制品……
⑹小结:我们家乡的许多特产,不但味美可口,还为我们家乡经济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分析:此案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超越知识和技能,走向智慧,放手让学生进行交流活动,充分发动学生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张扬个性,自主学习,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这样,学生的个人价值提到体现,学习心理得到满足,从而营造了和谐的教学环境。
策略三:组际交流搭平台 探得争鸣无限彩
在学习究过程中,学生常意识到,要想全面认识某一问题,仅凭个人的力量一时难以解决或难免以偏概全,这时教师组织合作探究,使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启发,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加以点拔和诱导,从而使得学生的思维深入和拓广,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案例:品德课《现在的我能做什么》时,笔者组织班级的学生开展《雏鹰记者在行动》的活动,课前让学生回家对父亲母亲的情况摸底了解:
在品德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同桌交流,了解父母每天所要做的事,了解父母的辛苦,学会感恩,尽量少给长辈添麻烦,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教师可以让学生换位假想:假如我们做到了自己的事自己做,家里的事帮着做,不会的事学着做,爸爸妈妈会怎么样想的呢?
引领学生以四人捆绑学习小组进行交流,每一小组派代表上台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联系实际,让学生积极交流,将社会及生活中的现象融入课堂,通过正反面的例子,让学生得到启示,丰盈灵动的思想,培养美好的情愫!
分析:从探究过程可以看出,上面的案例进行的是积极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式研读,真正把学习个体、小组、组际三种学习方式优化组合成一个整体,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兴趣高,协作精神强,学习效果显著,对问题的探究也将是深入的。激烈的讨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可以使学生养成学会倾听的习惯,促进主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品德争鸣课堂变化最大的是学生。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质疑释疑等一系列观察、思考、想象、思辩中逐渐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提高。由于教学方式由“灌输”转向“讨论”,激活了品德教学,使之返璞归真,简约高效。我们相信,只要行走在品德“争鸣”教学的路上,多一份思索,多一点执着,品德教学就会张开一对有力的翅膀展翅飞翔。
[参考文献]
[1]鲁洁:解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邬冬星:《小学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6.
[3]《人民教育》“生本教育”专辑.2012.3-4
[4]郭雯霞:《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公民素养培养缺失表现的实证分析》, 2009社会科与公民教育国际研讨会发言稿,杭州,2009.10.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龙游箬塘小学)
[关键词]以生为本 争鸣课堂 教学建构 指导策略
“争鸣课堂”是以学生在自主学习以及合作讨论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学生为研究、讨论的主体,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需要,为学生创设质疑、讨论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一个“争鸣”的平台,从而释放学生学习本能的一种课堂教学活动模式。“争鸣”比喻在学术上进行辩论,在这里意指学生之间的讨论活动。“课堂”是什么?它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也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是学生学习潜能、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争鸣课堂强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创设民主的氛围、拓展讨论的空间、培养合作的意识,从而激励学生去自学,去尝试解决问题。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一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逐渐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建构:争鸣课堂操作方式
下面以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上《热闹非凡的市场》为例,谈谈争鸣课堂是如何具体操作的:
步骤一:有心插柳柳成荫——前置学习 明确任务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去超市等场所购买商品。我们尽早学会一些选购商品的知识,培养独立选购简单生活用品的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
2.布置课前学习任务:
⑴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调查表。了解同一种商品在三个不同购买点的价格。
⑵询问店主或请教家长,造成“同一种商品,价格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
⑶请搜集一些购物的基本常识。
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如果对于即将学习的内容完全陌生或缺乏知识与经验基础,那么新内容学习起来如同看“天书”,很容易让人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但是如果所学习内容让我们感觉到有所熟悉、有所知晓,那么接下来的学习便会充满信心和动力。所以在课堂学习之前,我们先让学生以研究的方式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感受和预学,以研究的心态对待学习内容,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有活动的发现。
步骤二:多维调查巧积淀——呈现资料 感悟质疑
1.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做了一回小小调查员,调查一些商品的价格,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调查结果。
2.老师巡回了解情况。接着,各小组派代表上讲台展示自己的调查表。
同一小组三个人在不同购买点调查的不同结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旁观者!就教师而言,要把握好学习的内容、难度和目标,要让学生能够“跳一跳、摘果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要把每位学生的学习放到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让每位学生都产生知识、思想、方法。像这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能激发学生探究商品价格的奥秘兴趣。
步骤三:呈现问题拨云雾——组内争鸣 定向研究
1.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研究活动,选择一个课题进行研究
⑴造成“同一种商品,价格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
⑵除了了解商品的价格,我们还要学会哪些购物的基本常识。
2.小组讨论,讨论要求:
⑴小组分工要合理,选好组长、记录员、汇报员。
⑵根据小组成员所占有的材料,恰当选择一个课题。
⑶组内成员要服从组长的指挥,讨论要紧扣主题。
“争鸣课堂”第一层次的交流是小组之内的交流。每位学生在组内将自己的课前研究过程中的想法与困惑、发现与疑问和盘托出。之后,小组成员商讨,如果我们这个组等会儿在全班交流,该如何整合小组内的想法向全班介绍。学生研究活动过程与方法是要训练的,常用的是小组合作进行,又分成几种不同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学习,有利于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也拓展了思维。
步骤四:言为心生导之行——班级争鸣 深化感知
1.课题一:造成“同一种商品,价格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
组1:我们小组认为小店与超市的进货渠道不同。
组2:我们小组认为小店往往是老板个人在工作,进货、零售,成本低;而超市、商场,员工多,管理成本高。
组3:我们还有补充,这跟商店的地段、房价有关。商场、超市大都在比较繁华的地段,房价高,投入的资金就多,商品的价格就高。
……
2.课题二:除了了解商品的价格,我们还要学会哪些购物的基本常识。
组1:买东西,要注意产品是否合格,不能买“三无”产品和过期商品。(教师随机询问:什么是三无产品?)
组2:买东西时要注意防假,即预防假币和预防假货,如果你买到假货或发现商品有质量问题,请拨打电话号码:96315。
组3:我们知道买同一样东西,超市最贵,小商店较合理,批发市场最便宜……在购物过程中要文明礼貌,尊重他人。
生4:购买食品要小心,因为“病从口入”嘛。要多看多比较,最好买绿色食品。
“争鸣课堂”第二个层次交流是全班范围内的交流。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活动中,不要越俎代庖,而是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自主感悟,形成人人参与、自由对话、真诚沟通的学习氛围,点燃了学生的智慧,开创了学生思维任意驰聘、不断创新的境界。在这一过程中,每位学生都把其他小组的发言与自己的想法进行对照,发言的学生不是“照着讲”,而是“接着讲”。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实践:争鸣课堂指导策略
“争鸣课堂”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借助知识点加习题式的“学案”先行独立学习,再小组交流、班级展示,然后教师点拨。但是在实践的初期,“怎么争”一直是困扰我们的最大难题,通过反复实践与验证,我们找到了克服这一“瓶颈”的三大策略。
策略一:课前资料巧搜集 千淘万漉觅资源
“争鸣课堂”特别重视课前文本的预习与资料的搜集,如果把争鸣课堂教学过程比作建造“大厦”的话,搜集和分析资料就是为建造“大厦”做准备。让搜集和分析资料贯穿整个探究的过程,这样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资料收集和处理能力。
案例:《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课前调查。
这是一个小组的课前调查。
“我们身边的环境”调查记录表
分析:上述案例,教师所采用的基于问题的交流资料的方法,使学生的地位发生根本性转变,由原来的被动接收者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以极高的热情到现场搜集、查阅资料,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整理、应用资料能力。
策略二:留足时间合作学 心中悟出始知深
学生道德认识的过程是主动构建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也就是说学习是“自己思索,自己做主”、“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所以“争鸣课堂”要保证给学生留足自主探究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感悟。
案例:《家乡特产知多少》教学片断
⑴呈现课题:浙江有那么多特产,你相对熟悉的是什么?
⑵学生根据课前调查表讨论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家乡特产,能干的同学可以将收集到的特产的照片、图片与大家分享。
⑶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⑷小组推荐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⑸看来,我们的同学对家乡的特产真的是如数家珍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家乡丰富多彩的特产,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看短片:浙江特产介绍,慈溪杨梅、临安山核桃、长兴白果、三门青蟹、奉化芋头、衢州柑橘、安吉竹制品……
⑹小结:我们家乡的许多特产,不但味美可口,还为我们家乡经济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分析:此案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超越知识和技能,走向智慧,放手让学生进行交流活动,充分发动学生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张扬个性,自主学习,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这样,学生的个人价值提到体现,学习心理得到满足,从而营造了和谐的教学环境。
策略三:组际交流搭平台 探得争鸣无限彩
在学习究过程中,学生常意识到,要想全面认识某一问题,仅凭个人的力量一时难以解决或难免以偏概全,这时教师组织合作探究,使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启发,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加以点拔和诱导,从而使得学生的思维深入和拓广,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案例:品德课《现在的我能做什么》时,笔者组织班级的学生开展《雏鹰记者在行动》的活动,课前让学生回家对父亲母亲的情况摸底了解:
在品德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同桌交流,了解父母每天所要做的事,了解父母的辛苦,学会感恩,尽量少给长辈添麻烦,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教师可以让学生换位假想:假如我们做到了自己的事自己做,家里的事帮着做,不会的事学着做,爸爸妈妈会怎么样想的呢?
引领学生以四人捆绑学习小组进行交流,每一小组派代表上台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联系实际,让学生积极交流,将社会及生活中的现象融入课堂,通过正反面的例子,让学生得到启示,丰盈灵动的思想,培养美好的情愫!
分析:从探究过程可以看出,上面的案例进行的是积极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式研读,真正把学习个体、小组、组际三种学习方式优化组合成一个整体,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兴趣高,协作精神强,学习效果显著,对问题的探究也将是深入的。激烈的讨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可以使学生养成学会倾听的习惯,促进主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品德争鸣课堂变化最大的是学生。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质疑释疑等一系列观察、思考、想象、思辩中逐渐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提高。由于教学方式由“灌输”转向“讨论”,激活了品德教学,使之返璞归真,简约高效。我们相信,只要行走在品德“争鸣”教学的路上,多一份思索,多一点执着,品德教学就会张开一对有力的翅膀展翅飞翔。
[参考文献]
[1]鲁洁:解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邬冬星:《小学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6.
[3]《人民教育》“生本教育”专辑.2012.3-4
[4]郭雯霞:《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公民素养培养缺失表现的实证分析》, 2009社会科与公民教育国际研讨会发言稿,杭州,2009.10.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龙游箬塘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