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猪场一般是在自家住宅的前后院子或者附近的农田建设的猪场,猪舍建设因地制宜,家庭的院墙可能就是猪舍的一部分。建设不需要太大的投入,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去饲养,也不一定使用配合饲料,玉米面、大白菜甚至一些生活中的副产物都可以用作猪的食物。然而受养猪效益的诱惑,养殖量在不断扩大,幾十头、上百头的家庭猪场不断出现。在我国传统家庭养猪模式中,粗放的饲养管理方式仍然运用于其中,诸多不科学之处阻碍了家庭养猪的发展,尤其是环境问题更是突出。
1 消毒不严
消毒不严甚至不消毒是家庭猪场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认为清清粪就干净了,消毒没有必要。笔者曾调查了解文水县家庭猪场,不消毒的比比皆是,在广大的乡镇农村更为严重,有些买了消毒药也不经常使用,成了摆设。正确的消毒应该包括物理的、化学的和微生物的方法。使用时也是三者的结合。消毒首先要进行清扫,这就是物理法的开始,对猪舍、环境进行清扫、洗刷,清除污物,因为有机物的存在会滋生病原菌,还会影响下一步的化学消毒效果。待干燥后就可以进行化学消毒。化学消毒最好每周一次,发生疫情时应每日消毒。
进入猪舍的门口可设置消毒池,消毒液使用3%来苏儿或2%火碱,一周左右更换一次,可以根据下雨、使用情况缩短更换消毒液的时间。
鞋底的消毒尤为重要,不仅是自己的家人进出猪舍要进行鞋底消毒,尤其是兽医在家庭猪场进行给猪去势或治疗时更应进行鞋底消毒,甚至换鞋都是必须的。家庭猪场一般属于开放式的猪舍,不方便进行熏蒸消毒,如果是闲置的密闭空舍可进行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方法为高锰酸钾15g/m3,40%甲醛30mL/m3,先用温水加入陶瓷盆中将高锰酸钾搅匀,再将甲醛倒入盛有高锰酸钾的溶液中,根据疫情严重情况可以适当增减用量,比例为2:1,密闭时间不少于24h,空舍15-20d消毒完成。
猪场产生的粪便、垃圾等废弃物应发酵进行微生物消毒,利用嗜热细菌产生的热杀灭病原微生物。堆肥的温度达到60-80℃时大多数细菌、病毒、寄生虫幼虫和虫卵在一段时间内均会死亡。粪便、垫草、污物等采用此法消毒比较经济,消毒后还可用作农作物的肥料。
需要说明的是化学消毒时可进行带猪消毒,不仅能对空气和猪体、设备消毒,还能沉降粉尘、夏季还能防暑降温、提供湿度、净化空气、改善环境,也利于饲养人员的健康。可选择刺激性性小的药物,如3%过氧乙酸等消毒药物一般要求使用2-3种不同作用类型的消毒药。
2 应激严重
应激是机体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任何让猪只不舒服的事情都是应激。例如转群、环境污秽、有害气体、温差过大、贼风等。发生应激时动物抗病力会下降。应激引起的食欲减退,还会致使营养摄取不足,降低免疫应答。因此,在农村母猪哺乳期过后很多都是将仔猪转移到其他圈舍,母猪留在原舍,这是不科学的,正确的做法是将仔猪留在原舍继续饲养,能够缓解在断奶期间的应激反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排除有害气体,减少有害气体对眼结膜、呼吸道黏膜的刺激,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对猪舍的缝隙要填塞,防止贼风。
3 发病时重治疗轻护理
猪有病了只知道打针,不重视改善环境,改善环境能够促进疾病恢复。如提高一点舍温,尤其是冬季。通风、消毒、隔离病猪等都很有效。有的家庭猪场没有隔离舍,猪发病了也在原舍饲养,这样病猪会不断排毒污染环境而成为传染源,感染其他的猪。
4 死猪处理不当
家庭猪场由于饲养量不大,猪只死亡成本较高,因此有些人将死猪出售,或者抛于池塘、路边壕沟、垃圾堆等地方,这些危害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措施是严格禁止的。有些猪病如猪流感、链球菌病等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在其发生和流行期间,要注意人员的防护,如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靴和防护口罩等。死猪应全部焚烧或采取深埋等处理。
5 环境温度意识薄弱
家庭猪场饲养者对温度的控制缺乏科学性,多数只重视产房,对其他猪关心较少,环境温度一般生长阶段的猪为20-23℃,育肥阶段为16-20℃,母猪产仔室温度为23-25℃,仔猪断奶后第一周28℃,以后每周降2℃,至22℃止;产房仔猪保温箱内温度控制可用红外灯、电热板等,第一周为33℃,以后每周降2℃。冬季饮水温度最好不低于20℃。注意保温,尤其在冬季,和冬春交替的季节,采用火炉、在猪舍顶部覆盖塑料膜等措施保暖。此外,杀虫、灭鼠、驱除蚊蝇,降低饲养密度都是改善环境的有效手段,只要饲养者有信心,采取综合的技术措施,并落实到位,就能全面改善家庭猪场的环境,创造更高的养猪效益。
1 消毒不严
消毒不严甚至不消毒是家庭猪场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认为清清粪就干净了,消毒没有必要。笔者曾调查了解文水县家庭猪场,不消毒的比比皆是,在广大的乡镇农村更为严重,有些买了消毒药也不经常使用,成了摆设。正确的消毒应该包括物理的、化学的和微生物的方法。使用时也是三者的结合。消毒首先要进行清扫,这就是物理法的开始,对猪舍、环境进行清扫、洗刷,清除污物,因为有机物的存在会滋生病原菌,还会影响下一步的化学消毒效果。待干燥后就可以进行化学消毒。化学消毒最好每周一次,发生疫情时应每日消毒。
进入猪舍的门口可设置消毒池,消毒液使用3%来苏儿或2%火碱,一周左右更换一次,可以根据下雨、使用情况缩短更换消毒液的时间。
鞋底的消毒尤为重要,不仅是自己的家人进出猪舍要进行鞋底消毒,尤其是兽医在家庭猪场进行给猪去势或治疗时更应进行鞋底消毒,甚至换鞋都是必须的。家庭猪场一般属于开放式的猪舍,不方便进行熏蒸消毒,如果是闲置的密闭空舍可进行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方法为高锰酸钾15g/m3,40%甲醛30mL/m3,先用温水加入陶瓷盆中将高锰酸钾搅匀,再将甲醛倒入盛有高锰酸钾的溶液中,根据疫情严重情况可以适当增减用量,比例为2:1,密闭时间不少于24h,空舍15-20d消毒完成。
猪场产生的粪便、垃圾等废弃物应发酵进行微生物消毒,利用嗜热细菌产生的热杀灭病原微生物。堆肥的温度达到60-80℃时大多数细菌、病毒、寄生虫幼虫和虫卵在一段时间内均会死亡。粪便、垫草、污物等采用此法消毒比较经济,消毒后还可用作农作物的肥料。
需要说明的是化学消毒时可进行带猪消毒,不仅能对空气和猪体、设备消毒,还能沉降粉尘、夏季还能防暑降温、提供湿度、净化空气、改善环境,也利于饲养人员的健康。可选择刺激性性小的药物,如3%过氧乙酸等消毒药物一般要求使用2-3种不同作用类型的消毒药。
2 应激严重
应激是机体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任何让猪只不舒服的事情都是应激。例如转群、环境污秽、有害气体、温差过大、贼风等。发生应激时动物抗病力会下降。应激引起的食欲减退,还会致使营养摄取不足,降低免疫应答。因此,在农村母猪哺乳期过后很多都是将仔猪转移到其他圈舍,母猪留在原舍,这是不科学的,正确的做法是将仔猪留在原舍继续饲养,能够缓解在断奶期间的应激反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排除有害气体,减少有害气体对眼结膜、呼吸道黏膜的刺激,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对猪舍的缝隙要填塞,防止贼风。
3 发病时重治疗轻护理
猪有病了只知道打针,不重视改善环境,改善环境能够促进疾病恢复。如提高一点舍温,尤其是冬季。通风、消毒、隔离病猪等都很有效。有的家庭猪场没有隔离舍,猪发病了也在原舍饲养,这样病猪会不断排毒污染环境而成为传染源,感染其他的猪。
4 死猪处理不当
家庭猪场由于饲养量不大,猪只死亡成本较高,因此有些人将死猪出售,或者抛于池塘、路边壕沟、垃圾堆等地方,这些危害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措施是严格禁止的。有些猪病如猪流感、链球菌病等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在其发生和流行期间,要注意人员的防护,如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靴和防护口罩等。死猪应全部焚烧或采取深埋等处理。
5 环境温度意识薄弱
家庭猪场饲养者对温度的控制缺乏科学性,多数只重视产房,对其他猪关心较少,环境温度一般生长阶段的猪为20-23℃,育肥阶段为16-20℃,母猪产仔室温度为23-25℃,仔猪断奶后第一周28℃,以后每周降2℃,至22℃止;产房仔猪保温箱内温度控制可用红外灯、电热板等,第一周为33℃,以后每周降2℃。冬季饮水温度最好不低于20℃。注意保温,尤其在冬季,和冬春交替的季节,采用火炉、在猪舍顶部覆盖塑料膜等措施保暖。此外,杀虫、灭鼠、驱除蚊蝇,降低饲养密度都是改善环境的有效手段,只要饲养者有信心,采取综合的技术措施,并落实到位,就能全面改善家庭猪场的环境,创造更高的养猪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