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真实写作技巧研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go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的生命在于真实,然而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很多学生的作文可谓千篇一律,主题雷同,形式趋同,虚情假意,无病呻吟的不真实现象时有存在,这样容易造成作文内容的雷同化,作文形式的模式化,更为糟糕的是言为心声的丧失,使学生的作文失去了灵魂——真实。想要改变当前中学生作文这种虚假不真实的现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积累素材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现在的学生为了忙于各科考试,缺少足够的课外阅读时间,生活基本上围绕食堂、教室和宿舍,对于学校之外的精彩世界知之甚少,致使当前的学生关注现实度不高,导致作文素材不很丰富。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老师就要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身边的现实生活。要学会随时观察,即要时时刻刻关注生活,养成随时随地注意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要学会反复观察。当学生对生活现象产生困惑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再观察、再思考,使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认识更清晰、更深刻。二是让学生及时关注现实重大热点。现在的中学生对周围的事物有着特殊的浓厚兴趣,一部好看电影、一首流行歌曲,一个热点社会事件等,都可以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谈论的话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通过新闻联播、报纸获得了许多有用信息,同时要稍加留意并适时加以引导,让他们围绕这些感兴趣的素材,去挖掘提炼自己的看法观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而且这些都是现实中的题材,从而在某种程度上确保了文章的真实。
  二、阅读为先,打好语言基础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语文老师常会遇到头疼的问题是有的学生写作文犹如挤牙膏一样,半天写不出一小段,即便成稿,不是词汇简单就是句式呆板,毫无灵气。造成这种情况,除了与学生自身的语言天赋有关之外,还与后天缺少阅读有着很大关系。纵观那些文学大家,在成就一番文学成就之前都有着博览群书的习惯,因此阅读对个人的语言文学素养的提高有着很大帮助。作为语文老师,一是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梁启超在《治国学杂话》一文中说:“一个人总要养成读书趣味。必须养成读书习惯,才能尝着读书趣味”。学生平时时间紧,要让学生养成利用零碎时间见缝插针阅读,积少成多,如老师可以让学生看一些《读者》《青年文摘》等文章较短的期刊杂志,可以充分地把零散时间用起来,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公交车、散步等时间参与手机阅读,这些都是利用点滴时间阅读的好方法。二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由于时间有限,阅读方法很重要,要精读与泛读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名著与畅销书相结合。三是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主动阅读,可设立读书月,让大家介绍读书心得,推荐经典书目,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阅读中间。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作文能力的提高教学同样道理。
  三、反对胡编乱造,鼓励敢说、多说真话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学生写作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假话套话空话等问题,对于这些作文现象要坚决抵制,加以正确引导。而对于那些在作文中敢说真话,善说真话的学生要多加鼓励。一要明确评价标准,赏罚分明。在作文批改中,要严格指出假作文的危害,并对典型的假作文公开点评,并且在评语和赋分上从严要求,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打压假作文。对于某些真情力作要大力赞扬并在尊重学生愿意公共点评的前提下公开讲评,让学生知晓真作文的意义所在。二要鼓励自由写作,不拘形式。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个性体验,引导学生不拘形式地把自己想说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大胆鼓励学生自由选题,写他们感兴趣的事,真正确保学生自由表达。
  四、教师命题找准写作真实点
  要想让学生写出真实的作文,教师在布置作文题目之前定要下番功夫,找准能够让多数学生有话可写的写作话题,教师出题要切合实际,切忌作文命题随心所欲,作文写作不是要如何考倒学生,让他们无话可说或假话连篇,其真正的意义在于使他们有话可说,命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情感特征、审美爱好、心理特征等,有时还要结合学校班级社会中的真实事件借题发挥。如在一次学校的广播比赛中,因我班两个学生发生口角大打出手,造成恶劣影响。为教育孩子,让他们把事情经过详细写下来认识错误所在。从他们的检讨中我发现他们的此次写作水平比平常高的很多,对于场景的细致刻画,心理的如实描写,语言动作的精准描述让我很着实一惊。通过这个事情,我深刻认识到亲身经历的才是写作的不断源泉,于是我借题发挥,让全班同学就这次事件写详细经过及发表对此事看法,从后来的作文批改中明显感觉到作文更加真实,情感愈发真挚。
  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写客观世界之真实,抒主观世界之真实,学生对写作再也不感到头痛,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之路就会越走越宽。
  (作者单位:安徽省蒙城县第六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渗透现代生物科技知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文章通过探讨了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现代生物科技知识。  【关键词】现代生物科技知识高中生物教学 渗透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生物科技知识被引入到高中生物教学中,原因在于在高中知识中渗透现代生物科技知识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
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兴趣与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不应该分开来谈。这样有助于学生发现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探索创造。只有对学生产生了兴趣,对学习的反映思路也才最清晰。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积极地进行教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学语文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这一课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本文中,笔者将对这一问题展开进一步地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主体意识 培养  一、引言  相比小学生来说,初中学生的身心各方面都有了进一步地发展。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加深,对一切新奇的事物都感到好奇,希望去突破、去创新、去发展。在学习方面,他
【内容摘要】高中生物作为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学科性比较强的科目。“三助式”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将对三助式教学法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与分析.探讨如何利用“三助式”教学来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三助式教学 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效率  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动下,高中生物教学无论是在教学理念还是在教学行
一名小学生只要认识了一定量的汉字,独立阅读一篇文章没有多大的问题。但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不只是认识汉字,读通句子那么简单,它需要读者能实现与作者的心灵沟通,从阅读中收获愉悦、得到熏陶和启发。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最重要的阵地应该是课堂,因为在这里可以让他们的阅读素养得到一个系统而全面的提升。但现实中的有些课堂,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被足够重视,有的只是被浮光掠影的读书方式所取代,要说阅读的收获,学生不甚了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数学广泛的应用性日愈显示出其特有的魅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性、应用性、趣味性和谐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一、从实际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人的思维活动是由客观存在所引起的,是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开始的。”所以,以真实、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
【内容摘要】阅读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一个重要基础,是人们继承文化遗产、学习科学技术知识、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阅读是学习之母,教育之本。初中科学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把书本知识教给学生,而是要运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要让学生细心品读教材,在品读中体会教材,并掌握阅读方法,从而能自由地翱翔于知识的海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 科学阅读 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没有问题的数学是枯燥的数学,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而有趣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的。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和发展。可见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一种求知的状态,是发明创造的起点。教师只有主动地为
诗歌鉴赏是高考命题的一个必考模块,考查的能力等级为E。虽然,它要求的是考生对诗歌的初步的浅层次赏析,但这种鉴赏评价又都必须建立在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之上。由此可见,读懂诗歌应是诗歌鉴赏的第一步,但在教学中,笔者对高三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许多学生在做诗歌鉴赏题时竟读不懂诗,读懂诗成为他们做诗歌鉴赏题时的瓶颈,由此可见,快速读懂诗歌在高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实,只要在诗歌鉴赏中学会使用以下五个字,就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主题单元“走进西部”有两篇课文——一是老舍先生的《草原》,另一是当代著名作家袁鹰的《白杨》,两篇文章各有一个“茫茫”,究其意,两处是否相同?这里做以解释,仅供参考: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与“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两句中的“茫茫”意思是不同的。  “茫茫”有多种解释:像《敕勒歌》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个“茫茫”,展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苍茫与旷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