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在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档案馆中,珍藏着一份特殊的档案——《宣三区半年报告》,泛黄的纸页右侧,染有微微的血迹。虽然时间久远,部分字迹已模糊,但打开它、阅读它,那烽火年代革命者英勇的战斗精神、炽热的革命理想依然扑面而来,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该档案材料共9张纸,形成于1944年,由时任中共宣城县委宣传部长的向阳、组织部长江汉共同研究,向阳执笔所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研究抗日战争时期基层党组织和军队建设情况的史料。材料全文约6300余字,分环境、工作布置、工作成绩、优缺点及经验教训、今后工作意见等5个章节。前半部分(一、二、三节)主要是对敌战斗、党组织及政权建设情况记录,有宣三区敌我、社会各阶层等具体环境描述,游击队有针对性政策、策略、方法和效果介绍,以及1944年上半年军事建设、行政税收、党务工作等工作成效记载。其中,14次战斗情况都用列表详细地记录下来(分日期、地点、主被动、敌兵力、我兵力、缴获、敌伤亡、战斗形式、备注等10项内容),一目了然,充分反映出当时战斗的激烈程度和我游击队不怕牺牲、灵活作战的精神。后半部分(四、五节)是工作情况分析,指出了在发展教育、兼顾贫雇农利益、军民配合协调、党的建设等10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执行任务、队伍团结、军事方面等经验教训,提出了今后工作意见(教育、干部、培养人才3个方面)。整份档案材料字迹工整,结构清晰。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总结客观,思考缜密,目标措施明确。仔细阅读此档案材料,一支有组织有纪律、革命信心十足、沉着冷静、一心为民、英勇抗日的革命队伍形象跃然眼前。
与家喻户晓的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游击队长李向阳英姿飒爽、机智勇敢的形象一样,在宣城人民心目中也有一位革命英雄——“山里游击队”队长向阳。1921年出生于江苏武进青果巷的向阳,学名张企衡,参加革命后改名张禾,化名杨星如、向阳。1939年加入党组织后,在皖南山区参加革命工作。11月底,在国民党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时,向阳受皖南特委派遣,和彭海涛到达宣城,与县委组织部长江汉一起开展秘密工作。他们积极联络路过宣城的新四军失散人员,打通与新四军七师的联络通道;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阴谋;稳定党员与群众的情绪,开展统战工作,扭转党在宣城地区危难局面,“由于对群众之关心与注意其本身利益,并进行不断的宣传教育,致军队在群众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而为群众所热烈爱戴”。与此同时,他们还建立抗日游击队,开辟根据地(“东西长达70华里,南北宽达15华里”),开展与日、伪、顽军的军事斗争,演绎了系列革命传奇故事——
打狗。由于原中共宣城县委组织部长何其雄被捕叛变。宣城县委的同志们屡屡被国民党顽固派包围搜查,处境十分危险。为此,在口头警告无果的情况下,向阳决定处决叛徒。向阳在一名武工队员的掩护下,单刀直入“狗穴”,打死了叛徒,震慑了国民党顽固分子,群众拍手称快。
夺枪。在与敌较量中,向阳、彭海涛深切体会到:掌握枪杆子才能站住脚,枪只能从敌人手中来!一天,向阳挑着一担柴草走在国民党官兵经常活动的公路上。在一个凉亭内,他发现一个大个子国民党军官神气活现地走过来,腰间正挎着他们期待已久的手枪。向阳看准军官卸枪放在桌上的时机,猛扑了上去。扭打中,他扣动枪的扳机,军官受惊吓放下了枪,向阳立即夺下枪,击毙了那名军官。1942年,向阳、彭海涛他们采用秘密缴获、公开收购、奇夺巧取等方式,从顽军那里搞到手雷、手枪、步枪等武器,组建了宣城县第一支革命武装力量——一支有五六人组成的“山里游击队”。1944年5月的一天,向阳发现有5个日军正准备渡河来孙家埠,他灵机一动,买下十几斤活鱼,放在河埂边一个水凼中,佯装捉鱼。日军过河后,见状乐不可支,急忙架起枪,纷纷脱靴子下水逮鱼。向阳一面“害怕地”央求,一面靠岸,迅速将5支枪分背两肩飞奔而去。等那几个日军反应过来,向阳早已无影无踪。
铲匪。1944年1月,“山里游击队”扩编为“宣城游击大队”,向阳任副大队长,并兼任西进区区队长,江汉兼任西进区指导员。西进区位于水阳江西南部,约占宣城总面积一半以上,起着连通新四军六、七师的作用,政治地位极为重要。当时,该地区的日、伪、顽、土匪交错盘踞,相互勾结,迫害群众,无恶不作。向阳、江汉到达后,着手开展铲除土匪斗争。当地有一名兵痞出身的流氓头子名叫伍先有,仗着有五六条枪,敲诈勒索、鱼肉百姓,群众恨之入骨。向阳带着游击队员尾随伍先有到了亲睦乡施村,用绳子将他勒死在河边。消息传开,围观者人山人海,百姓拍手称快。之后,他们又接连处决了土匪郁世明、刘文杰。从此之后,“匪风大大转好”,“我之威望”在群众中日增。
袭日。日军在西进区强征暴敛,筑碉堡、建炮楼、修公路,还经常三五成群,出没于四周的村舍,强奸妇女,到处抢掠,老百姓天天擔惊受怕。向阳、江汉依靠西进区的武装力量,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不时地打击日军,保护群众。一次,5个日本兵窜到唐生阁北边找“花姑娘”。向阳闻讯后,带了几个战士埋伏在敌人的归途上,击毙3名日军,活捉了1个,还缴获4条枪。又一日,亲睦乡潘村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一支舞狮队出现在水阳江边。对岸敌军炮楼里的一小队日本兵忍不住渡河过来看热闹。在一片“热闹祥和”的气氛里,日军被表演吸引,失去了警惕。玩狮头的向阳看准了机会,从狮口中往外打了一枪。敌人在惊愕之余,被我队员一拥而上击毙了3个,游击队还缴获了若干枪支弹药。这就是宣城人民至今还津津乐道的“玩狮子打鬼子”的故事。
1945年6月的一天清晨,中共宣城县委书记、游击大队政委陈洪来西进区检查和部署工作。向阳正在汇报时,伪军、日军和国民党部队数百人突然包围我方阵地,游击队从清晨到黄昏,同敌军接连打了3仗,这就是有名的峄山战斗。战士们一天滴水未进,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傍晚时分,向阳身上多处负伤,倒了下去。敌人冲上来用脚踢、用刺刀乱戳,他乘势滚下山坡,胸部腹部受了重伤。深夜,向阳从昏迷中醒来,浑身是血,他忍着剧痛爬到山沟一户人家方才得救。《宣三区半年总结》这份档案正是在此次战斗中被向阳的鲜血染红的。经过短暂2个多月的治疗,向阳就急切地出院,继续和同志们一起投入了新的战斗。1945年秋,部队北撤时,县委留下他和彭海涛继续在宣城坚持斗争。后来因叛徒告密,向阳不幸被国民党杀害,年仅24岁。
因战争忙乱、秘密工作要求等原因,解放后有关部门虽然做了大量的征集工作,但向阳和游击队的事迹大都停留在口口相传中。该份由向阳亲笔拟写的原始档案,不仅记录了当时战斗、政权和党的建设情况,而且使向阳及游击队英勇事迹“立起来了”,起到了极好的佐证和参考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解放战争时,向阳亲密的战友江汉把此份档案一直背在身上转战南北3年之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仍精心保存,怀念革命峥嵘岁月,怀念战争中与向阳烈士结下的生死友情。1961年春节,江汉出于保护“历史纪念物”责任,把此份档案交给了宣城县委组织部,后转进县档案馆永久保管。英雄虽逝,他的事迹至今仍然广为传颂,他们所开创的革命事业亦蓬勃发展、不断壮大。《宣三区半年总结》这份档案不仅是难得的历史记忆,更重要的是它永久地承载着革命精神,一种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蕴藏着无限生命力量的红色基因。
(责任编辑:徐嘉)
该档案材料共9张纸,形成于1944年,由时任中共宣城县委宣传部长的向阳、组织部长江汉共同研究,向阳执笔所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研究抗日战争时期基层党组织和军队建设情况的史料。材料全文约6300余字,分环境、工作布置、工作成绩、优缺点及经验教训、今后工作意见等5个章节。前半部分(一、二、三节)主要是对敌战斗、党组织及政权建设情况记录,有宣三区敌我、社会各阶层等具体环境描述,游击队有针对性政策、策略、方法和效果介绍,以及1944年上半年军事建设、行政税收、党务工作等工作成效记载。其中,14次战斗情况都用列表详细地记录下来(分日期、地点、主被动、敌兵力、我兵力、缴获、敌伤亡、战斗形式、备注等10项内容),一目了然,充分反映出当时战斗的激烈程度和我游击队不怕牺牲、灵活作战的精神。后半部分(四、五节)是工作情况分析,指出了在发展教育、兼顾贫雇农利益、军民配合协调、党的建设等10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执行任务、队伍团结、军事方面等经验教训,提出了今后工作意见(教育、干部、培养人才3个方面)。整份档案材料字迹工整,结构清晰。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总结客观,思考缜密,目标措施明确。仔细阅读此档案材料,一支有组织有纪律、革命信心十足、沉着冷静、一心为民、英勇抗日的革命队伍形象跃然眼前。
与家喻户晓的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游击队长李向阳英姿飒爽、机智勇敢的形象一样,在宣城人民心目中也有一位革命英雄——“山里游击队”队长向阳。1921年出生于江苏武进青果巷的向阳,学名张企衡,参加革命后改名张禾,化名杨星如、向阳。1939年加入党组织后,在皖南山区参加革命工作。11月底,在国民党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时,向阳受皖南特委派遣,和彭海涛到达宣城,与县委组织部长江汉一起开展秘密工作。他们积极联络路过宣城的新四军失散人员,打通与新四军七师的联络通道;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阴谋;稳定党员与群众的情绪,开展统战工作,扭转党在宣城地区危难局面,“由于对群众之关心与注意其本身利益,并进行不断的宣传教育,致军队在群众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而为群众所热烈爱戴”。与此同时,他们还建立抗日游击队,开辟根据地(“东西长达70华里,南北宽达15华里”),开展与日、伪、顽军的军事斗争,演绎了系列革命传奇故事——
打狗。由于原中共宣城县委组织部长何其雄被捕叛变。宣城县委的同志们屡屡被国民党顽固派包围搜查,处境十分危险。为此,在口头警告无果的情况下,向阳决定处决叛徒。向阳在一名武工队员的掩护下,单刀直入“狗穴”,打死了叛徒,震慑了国民党顽固分子,群众拍手称快。
夺枪。在与敌较量中,向阳、彭海涛深切体会到:掌握枪杆子才能站住脚,枪只能从敌人手中来!一天,向阳挑着一担柴草走在国民党官兵经常活动的公路上。在一个凉亭内,他发现一个大个子国民党军官神气活现地走过来,腰间正挎着他们期待已久的手枪。向阳看准军官卸枪放在桌上的时机,猛扑了上去。扭打中,他扣动枪的扳机,军官受惊吓放下了枪,向阳立即夺下枪,击毙了那名军官。1942年,向阳、彭海涛他们采用秘密缴获、公开收购、奇夺巧取等方式,从顽军那里搞到手雷、手枪、步枪等武器,组建了宣城县第一支革命武装力量——一支有五六人组成的“山里游击队”。1944年5月的一天,向阳发现有5个日军正准备渡河来孙家埠,他灵机一动,买下十几斤活鱼,放在河埂边一个水凼中,佯装捉鱼。日军过河后,见状乐不可支,急忙架起枪,纷纷脱靴子下水逮鱼。向阳一面“害怕地”央求,一面靠岸,迅速将5支枪分背两肩飞奔而去。等那几个日军反应过来,向阳早已无影无踪。
铲匪。1944年1月,“山里游击队”扩编为“宣城游击大队”,向阳任副大队长,并兼任西进区区队长,江汉兼任西进区指导员。西进区位于水阳江西南部,约占宣城总面积一半以上,起着连通新四军六、七师的作用,政治地位极为重要。当时,该地区的日、伪、顽、土匪交错盘踞,相互勾结,迫害群众,无恶不作。向阳、江汉到达后,着手开展铲除土匪斗争。当地有一名兵痞出身的流氓头子名叫伍先有,仗着有五六条枪,敲诈勒索、鱼肉百姓,群众恨之入骨。向阳带着游击队员尾随伍先有到了亲睦乡施村,用绳子将他勒死在河边。消息传开,围观者人山人海,百姓拍手称快。之后,他们又接连处决了土匪郁世明、刘文杰。从此之后,“匪风大大转好”,“我之威望”在群众中日增。
袭日。日军在西进区强征暴敛,筑碉堡、建炮楼、修公路,还经常三五成群,出没于四周的村舍,强奸妇女,到处抢掠,老百姓天天擔惊受怕。向阳、江汉依靠西进区的武装力量,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不时地打击日军,保护群众。一次,5个日本兵窜到唐生阁北边找“花姑娘”。向阳闻讯后,带了几个战士埋伏在敌人的归途上,击毙3名日军,活捉了1个,还缴获4条枪。又一日,亲睦乡潘村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一支舞狮队出现在水阳江边。对岸敌军炮楼里的一小队日本兵忍不住渡河过来看热闹。在一片“热闹祥和”的气氛里,日军被表演吸引,失去了警惕。玩狮头的向阳看准了机会,从狮口中往外打了一枪。敌人在惊愕之余,被我队员一拥而上击毙了3个,游击队还缴获了若干枪支弹药。这就是宣城人民至今还津津乐道的“玩狮子打鬼子”的故事。
1945年6月的一天清晨,中共宣城县委书记、游击大队政委陈洪来西进区检查和部署工作。向阳正在汇报时,伪军、日军和国民党部队数百人突然包围我方阵地,游击队从清晨到黄昏,同敌军接连打了3仗,这就是有名的峄山战斗。战士们一天滴水未进,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傍晚时分,向阳身上多处负伤,倒了下去。敌人冲上来用脚踢、用刺刀乱戳,他乘势滚下山坡,胸部腹部受了重伤。深夜,向阳从昏迷中醒来,浑身是血,他忍着剧痛爬到山沟一户人家方才得救。《宣三区半年总结》这份档案正是在此次战斗中被向阳的鲜血染红的。经过短暂2个多月的治疗,向阳就急切地出院,继续和同志们一起投入了新的战斗。1945年秋,部队北撤时,县委留下他和彭海涛继续在宣城坚持斗争。后来因叛徒告密,向阳不幸被国民党杀害,年仅24岁。
因战争忙乱、秘密工作要求等原因,解放后有关部门虽然做了大量的征集工作,但向阳和游击队的事迹大都停留在口口相传中。该份由向阳亲笔拟写的原始档案,不仅记录了当时战斗、政权和党的建设情况,而且使向阳及游击队英勇事迹“立起来了”,起到了极好的佐证和参考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解放战争时,向阳亲密的战友江汉把此份档案一直背在身上转战南北3年之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仍精心保存,怀念革命峥嵘岁月,怀念战争中与向阳烈士结下的生死友情。1961年春节,江汉出于保护“历史纪念物”责任,把此份档案交给了宣城县委组织部,后转进县档案馆永久保管。英雄虽逝,他的事迹至今仍然广为传颂,他们所开创的革命事业亦蓬勃发展、不断壮大。《宣三区半年总结》这份档案不仅是难得的历史记忆,更重要的是它永久地承载着革命精神,一种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蕴藏着无限生命力量的红色基因。
(责任编辑:徐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