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邵琦,1963年生于上海,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史论教研室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出版有《当代中国青年画家·邵琦》等。 数年前就读过邵琦先生的作品,觉得他的气象格局都有独特之处。他对传统文人画理论有深入研究,其作品也分明有理论追寻的痕迹。他出入宋元,尤以元季大家为楷式。他画中的山川风物、屋宇舟岸等,似乎远离现代人的视域,在风格的参取、笔墨的斟酌、图式的构造等方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邵琦,1963年生于上海,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史论教研室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出版有《当代中国青年画家·邵琦》等。
数年前就读过邵琦先生的作品,觉得他的气象格局都有独特之处。他对传统文人画理论有深入研究,其作品也分明有理论追寻的痕迹。他出入宋元,尤以元季大家为楷式。他画中的山川风物、屋宇舟岸等,似乎远离现代人的视域,在风格的参取、笔墨的斟酌、图式的构造等方面,都带有浓厚的宋元气息。宋人重诗意和生趣,而元人则重生命的体验。邵琦先生的作品真正能像龚半千所说的“以董巨为规模,以倪黄为游戏”,酌取元人的活络,去融汇宋人的气象。故其笔墨清新高远,又参有荒寒寂寥,颇见意趣。他的作品重智慧,重哲思,其山水画不在于表现山川美景,而是由山水显现气象,于气象中注入思考。就像他的一幅《振衣千仞冈》,将一小亭置于高高的山顶,俯视江流,昂然清霄,山下松竹清幽,屋舍俨然。古人所谓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的精神于斯可见。他的画有浓厚的文人情韵,在重视人文的北京大学欣赏这样的作品,或许能启迪我们一些有关艺术与生命的思考。
邵琦先生是当代海上实力山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扎实的笔墨工夫受到道中人的好评。他为人有豪气,其山水也膺有此一特点,大开大合,浪漫飘举,然在收放中有分寸、纵肆中有谨细。他的这份“好笔墨”呈现出的山川气象令人陶醉。
(作者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其他文献
润格:15000元/平方尺 电话:18921778881 张世刚 润格:小字 8000元/平方尺 大字 5000元/平方尺 电话:18921778881 张世刚是中国写董其昌风格的顶尖人物。他取法精准,大字行书尤佳,风雅神逸,不让古人。当代行书创作,张世刚堪称翘楚。 —保利百年中国书法专场 李文亮 润格:花鸟 15000元/平方尺 电话:18921778881 书画虽小道,然
中国传统山水画,自两晋时期成为独立画科以来,受陶渊明、谢灵运等人山水诗之影响,即已开始关注平川村野景色的描绘,出现了若干专攻田园山水的画家,留下了无数精彩的画作。作为山水画的一个题材分支,田园山水画既有山水精神的共性,也有特定的主题内容和审美趣味。田园精神、隐逸理想是它的表现主题,体现出积极的人文关怀,当然也是画家的人格追求。从文化渊源、题材特征来看,田园山水画较一般的山水画有其特殊的一面。所以,
在当代书画界,我们不缺乏掌握着深密艺术技巧的人才,但是我们最缺乏的是艺术思想。因为,前者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而获得,而思想的创造,大体具有“气韵非师”的性质,其不仅在知识的积累,而更在于智慧和灵性。一个在思想创造上具有活力的人,他一定蕴藏着某种特殊而秘密的精神构造和力量,在那些具有丰富知识积累的人群中,体现出其思想超拔、孤立独举的一面。我以为,陈振濂就是其中的一位。 思想的建构,对于一个个体、地区或
策展者将何家英、管峻的绘画书法作品放在一起展览,恐怕是今年以来诸多艺术展事中最有想法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何家英是当代中国画人物画代表性画家、里程碑式的人物。管峻新任中国书法院院长,其声名在书法界日渐隆起,亦堪为青年领军,自然有许多的期待。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精粹、唯美。或者说,他们的画风、书风以精粹、唯美而显昭于国人。自古以来,大气、豪壮、疏狂和精致、纯粹、唯美是艺术
展览 蒋采萍从艺60周年画展 2013年11月13日,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主办的“蒋采萍从艺60周年画展”在中国美术馆1号展厅开幕。展览展出了蒋采萍教授包括工笔画、重彩画、水墨小写意画、色粉笔写生画等画种在内的作品共一百三十余件,涵括了人物画、花卉画、山水画等多种画科。 水墨中国—中国画名家精品展 应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邀请,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于2013年10月29日
当一种艺术样式确立,有了明确的形式特征,也就是逐渐形成某种艺术传统时,艺术中技艺、知识的成分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一门艺术总要通过各种文化手段形成统一化、完整化的法式系统。法式即“每一门类系统为了使所属的艺术品能够作为艺术品来呈现的一种框架结构”。在中国,所有的文化艺术样式都是被法式重新铸造过的东西,如棋有棋谱、食有食谱、拳有拳谱、画有画谱……每一种文化的法式都是由多重要素组成的,亦即客体、技巧、融合
一个画家,年纪轻轻,就已经连续参加了第七、八、九、十届全国美展,参加的可是五年一届连续二十年具有最高权威、人称“国展”的美展!况且,此人居然在大学四年级时不仅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还在这届国展上拿了铜奖!这在全国学美术的大学生中(1977、1978届特殊学生除外)无疑也是罕见之才!这以后,这位年轻画家又在第九届全国美展上再拿银奖,而在第十届全国美展上,他又以壁画和插图两种美术样式双双入选该展。在全国
自古以来,谈论书画似乎是文人骚客的专利,其实不然。古之士人,或文官,或武将,或能文能武,其复杂的身份构建了中国文化的多重性格。文官之于笔墨的关系不难理解,谈论书画自是情理中之事,但在我看来,武将与书画同样有着不解之缘。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右军将军王羲之,于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 5 3)和国家最高军政首脑谢安等在绍兴兰亭曲水流觞,留下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并被尊为“书圣”;屡建军功的颜真
编者按:6月15日,作为《中国书画》杂志创刊十周年纪念系列活动之一的“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邀请展暨《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首届中国画年展”在京开幕,同时举行了《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揭牌仪式。《经济日报》社社长徐如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龙瑞,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薛永年,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研究院副院长刘曦林,《中国书画》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康守永
壬辰岁尾,友人得李苦禅手书示余,余读之再三,不知手札还是文稿,但嚼其中滋味,觉余味无穷。将此事告与李燕兄,燕兄出示苦老致萧龙士函,两札相同处甚多,今择其一事述之。因前者无人名字号,文末又有“深夜不寐,感思书之”之语,暂简称札记,后者简称札翰。 札记首句言:“老潘进京搞个展,余收获甚多。”札翰有句曰:“潘公来北(京)开个人画展,据云作品百余件。”看来,两札均缘潘天寿来京办展,即1962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