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美学的主要特点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c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美学的特点是由文学的审美属性所决定的,其中有的特点和其他门类美学相同或相近,有的则是文学所独具。现分述于下。
  形象性。文学的特质决定其作品是形象化,不是理性的概念化产物。作家将具体实在的形象作为审美心理感受和体验的对象,并对它们予以具象化的呈现。虽有理性因素的参与,却是不露痕迹的渗透。清代诗论家沈德潜在《国朝诗别裁集·凡例》中说:“诗不能离理,然贵有理趣,不贵下理语。”如果纯理性化,文学的文体特性,即审美特性,就消失了。维护和坚守文学的固有属性,作家就需要用形象思维来进行创作。中国文学中也曾出现理化现象,但这只是审美的异化现象,更多的是理性意识作为内在因素发挥作用,是潜理性,它已经如盐入水地溶解于美学中了。创作主体的审美情感融会了想象要素,以具象实体为目标,却又超越于实体之外。作家不是用逻辑性概念对作品加以把握,而读者在认知作品时也只能靠体验、领略、悟解。作品有形象性,也就有多义性,不可拘泥,胶柱鼓瑟。明代诗美学家谢榛的《四溟诗话》说得好:“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又正因为作品以形象的面貌出现,内藏审美内容,所以现象和内涵深浅的问题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正如宋代的包恢在《书徐致远无弦稿后》所说:“凡其华彩光焰,漏泄呈露,烨然尽发于表,而其里索然绝无余韵者,浅也。”花拳绣腿,缺少内涵,属于浅薄之类。他又说:“意味风韵,含蓄蕴藉,隐然潜寓于里,而其表淡然若无外饰者,深也。”不追求外表的华美,但是有丰富的内涵,这样的文学作品有深度,属于深邃之列。
  正因为如此,读者在体认方式上,就有一个层层深入的过程,不断追寻和回味其中的审美意蕴。清代文学家蔡小石在《〈拜石山房词〉序》中用诗性化的语言对阅读的三重境界加以描述道:“始读之则万萼春深,百色妖露,积雪缟地,余霞绮天,一境也。再读之则烟涛 洞,霜飙飞摇,骏马下坡,泳鳞出水,又一境也。卒读之而皎皎明月,仙仙白云,鸿雁高翔,坠叶如雨,不知其何以冲然而淡,翛然而远也。”居于第三重的境界,感觉犹如登临仙境一般。
  个别性。审美以个体为本位,既然是个体,就有其独立存在的个别性,形成这个作家和那个作家的显著差异。我们以中唐诗人李贺为例加以说明。“我有迷魂招不得”(《致酒行》),在这位诗人的灵魂深处充满无法排解的苦闷。他的身体,在“病骨”煎熬中(李贺《示弟》曾有“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的诗句)度日如年;他的精神在挤压中,变形扭曲;他的诗的艳丽色调恍若肺结核病人脸上泛起的潮红。这位年轻诗人整个是一副病躯、病容和病态心理。这样也就铸造了李贺的诗魂、美学魂。这魂是苦的、凄恻的、不安宁的。李贺以他的审美心理描写生活,就不同于李白的狂放不羁。他那悲剧性的幽恨郁闷、隐晦难明的心态,天才早熟却被社会环境扭曲了的性格,致使他对浓、郁、幽、冷的现象表现出特殊的敏感,以其“雨冷香魂吊书客”(《秋来》)的心境去“同化”与之相关的酒色的浓红、夕阳的残红、桃花的乱红。经“同化”所产生的建构现象完全不同于李白的同题诗,也不同于物象世界的本来面貌。明代诗美学家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说得好:“长吉(李贺)师心,故尔作怪。”诗人以变态的审美心理看待生活现象,便使物象失去了原有的真实形态,遂致变形化。“庞眉书客感秋蓬”(《高轩过》),“庞眉(浓密眉毛)书客”是诗人自指,跟“秋蓬”的感应,就构成了主客体之间的联系方式。他的诗在审美上对鬼表现出极浓的兴趣,从而营造出一种阴森恐怖的氛围,散发出一股鬼气。《苏小小墓》中那在阴间冥路浮荡行走的女鬼,一身凄然,一腔哀怨。《南山田中行》中有“鬼灯”:“鬼灯如漆点松花。”《春坊正字剑子歌》中有“鬼哭”:“嗷嗷鬼母秋郊哭。”所以,在唐代诗坛上他被喻为“鬼才”。
  李贺的审美色彩感很特殊,偏重于浓、重、烈、暗。别人说“红”,他偏要说“冷红”“堕红”;别人说“绿”,他偏要说“寒绿”“颓绿”。色彩不仅有视觉形象,而且有重量和感觉,形成所谓“通感”。色彩的选择体现了诗人的审美取向,是诗人心态的倾向性反映。
  同构性。所谓“同构性”是指诗人、作家在深切地把握读者心理的基础上,进行审美设计和处理。作者眼中有读者,处处想读者之所想,又能处处调动读者的欣赏心态,这样,作者和读者、创作和阅读就具备了“同构性”,可以极大地发挥作品的感染力。正如清代诗美学家袁枚《续诗品》所说,“我心缠绵,读者泫然”。清代小说美学家金圣叹《读〈水浒传〉法》认为,小说情节要“极力摇曳,使读者心痒无搔处”。这就是说,要善于抓住,进而去吸引甚至勾引读者的阅读、欣赏心理,以此来设置故事情节。这是小说、戏曲一类的叙事体文学所独有的审美特色。我们就以金圣叹批《水浒》为例,加以具体说明。
  一是读者心理和小说人物的命运产生共鸣,出现“同构”现象。金圣叹在第四十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的总评中认为:“吾尝言读书之乐,第一莫乐于替人担忧。”读者的心理期待被作者掌握了,就转化成小说情节。第三十九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评点道:“逼到险绝处,使读者受吓不小。”也是这个意思。
  二是根据读者心理的运行特点,去安排和处理小说情节的变化。金圣叹在第三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评点道:“每每看书,要图奇肆之篇,以为快意。今读至此处,不过收拾上文,寥寥浅语耳,然亦殊以为快者。半日看他两番大闹,亦大费心魂矣。巴到此处,且图个心魂少息。”金圣叹看到读者心理的演变规律,在紧张激烈的情节之后需要调剂,这便形成小说情节的起落节奏。
  三是情节的过程和读者的情绪相协调,产生共震和鸣心理现象。金圣叹在第四十一回“还道村受三卷天书”评点道:“今看他写得一起一落,又一起一落,再一起一落,遂令宋江自在厨中,读者本在书外,却不知何故,一时便若打并一片,心魂共受若干惊吓者。”小说中的人物和小说外的读者之间,通过紧张的情节产生情绪的共鸣。
  四是以拖沓之笔偏偏写火急之事,故意形成反差。金圣叹在第三十九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中,宋江即将被开刀问斩处,评点道:“写急事不得多用笔,盖多用笔,则其事缓矣。独此书不然,写急事不肯少用笔,盖少用笔,则其急亦遂解矣。”“偏是急杀人事,偏要故意细细写出。”悖反性情节是把握了读者的逆反心理:事件愈急,笔势愈慢,则读者心理愈急。在层层烘染中有意拉大时间的长度,在急缓的矛盾中实现“不惊吓处亦便不快活”的美感转化,是审美心理辩证法的能动运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其他文献
据估计,目前全世界有1100万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HIV)血清阳性病人,到2000年将增至4000~5000万。艾滋病的潜在流行性表明迫切需要安全有效的疫苗以预防原发感染和减轻病情。本文
本文从功率谱函数出发,运用Fourier正、逆变换,阐述了倒频谱分析的基本理论.通过模拟试验分析,论证了倒频谱技术在洞穴探测中应用的可行性,提高了对有效波的识别能力,并在岩溶洞穴反射波法
报道了用激光蒸发/分子束方法产生深度冷却的中性金属团簇。产生的铝团簇Al.(n=2,……,6,7)用193nm的准分子激光电离,由飞行时间质谱(TOFMS)探测。对激光蒸发/分子束技术产生的团簇束的特点作了简单评述并
以前看电影,觉得那些老华侨很可怜,住洋房挣洋钱,可还是总想着叶落归根。文艺作品当然很会夸张,可是说到归属感,真是触及我们每个人的痛处。  2012年上海赶上一次较大的台风,风急雨骤那天,好多单位放假,大家在网上还互相比较哪个单位最人性化,哪个领导亲自把来上班的员工劝回家去。可是到了第二天天气好转,讨论还要不要上班的时候,居然有这样的声音说,“上班吧,不上班在家里做什么呢?”  每个需要上班的人都从
特定电磁波治疗仪治疗烧伤的临床观察深圳市沙头角人民医院韩永毅我院1990~1993年采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TDP)对46例烧伤、烫伤的创面进行照射,治愈率达100%。1一般资料与方法46例中,男32例,女14例,年龄最大53岁
低剂量辐射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形成[英]/JagetiaGC…//MutatRes.-1994,304.-235~242大剂量辐射诱导细胞产生微核的剂量效应关系已有大量报道,结论也较明确,而对低剂量辐射诱导产生微核的研究不多,且结果尚有很大争议。实
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我们的脸颊,落英纷纷,吹进一群少年柔和温暖的心。我们两两相携,步入附近的玉渊潭公园,寻觅春的痕迹。  午后春光正好。  园中樱林如海,一树树洁白花团锦簇,凝成一抹粉白。我们一路轻快,一旁是一池碧水、一堤绿柳,另一旁是烂漫春花。望向湖面,杨柳的倒影与粼粼湖光交织成光影的幻象。水波粼粼,杨柳细长的枝干和万条绿丝映在一汪碧水中。水天一色,柳枝点缀其间。那份绿在湛蓝的天穹中越发柔嫩,幻化成
用于腔内微波高温加热器高频发热电极的空气冷却理论及实验分析[英]/YenMM…//IEEETransBME.-1994,41(9).-874我们已研制一种腔内微波天线阵列系统并在Thayer工程学院和Dartmonth-Hitchcock医疗中心用于... Air Cooling Theory and Experiment
编者伏案工作 ,每每有不能自己的冲动 ,很想立即与作者沟通。本刊发表的“札记”正是编者有所感而发。与读者沟通 ,是编者由衷的愿望 ,是编者的责任和义务 ,也是办好学术期刊
本文介绍一种高膨胀性密封材料。该材料适合于金属制IC标准部件的真空密封。 组装TC必须用高可靠性标准部件,目前广泛使用矾土陶瓷生产标准部件。这种矾土陶瓷制的标准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