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发展状况调查研究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ing0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发展状况,基于广西桂林市统筹“区培计划”乡村薄弱学科—— 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培训项目,对参加培训的58位乡村教师的基本情况、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情况、项目实施效果等进行分析,提出通过完善培训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发展的建议:根据乡村教师培训需求设置培训内容,培训者要深入乡村基层了解基层实况,优化跟岗实践模式,完善后勤保障工作。
  【关键词】民族地区 教师发展 “区培计划” 调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C-0024-04
  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提出:“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我国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以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农村教师为目标。由此可见,国家在政策上对乡村的师资已经给予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地理环境、社会条件和文化等因素决定了其对基础教育的师资有着特殊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对民族地区的乡村教师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并为民族地区的乡村教师发展提供一些建议,以建立高素质、专业化以及机构合理的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本研究以广西桂林市统筹“区培计划”乡村薄弱学科—— 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培训项目为例,该项目培训时间为2018年3月13日至2018年4月11日,为期近一个月。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参加2017年广西桂林市统筹“区培计划”乡村薄弱学科—— 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培训项目的来自桂林市12个县(区)的58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每个县派出5名乡村教师,灌阳县一位老师因故不能参加)为调查对象。项目实施之前发放58份需求调查问卷,项目结束的时候发放58份满意度调查问卷,分别回收有效问卷58份,有效率100%。
  学员基本信息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年龄分布。从图1数据可以看出,参加培训的学员中中青年教师人数占到七成以上,这个年龄段的教师在本校都是骨干教师,承担了主要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对他们进行培训无疑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其二,教龄情况。从图2数据可以看出,入职三年以内的新任教师接近一半,他们对系统培训的需求非常迫切。而教龄较长的老教师也亟须更新专业知识和理论。
  (二)调查方法
  本研究分为两部分,在2017年广西桂林市统筹“区培计划”乡村薄弱学科—— 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培训项目实施之前,项目组发放了问卷《国培计划乡村教师培训需求调查》,内容涉及参加培训的乡村教师的教学基本情况、培训经历等。根据调查进行项目实施,培训完成之后向全体学员发放问卷《国培计划培训学员满意度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对培训学习的收获和对今后培训项目的建议和意见等方面。另外,还通过对学员的访谈对问卷调查做相应补充。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乡村教师基本情况
  近年来,广西的基础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2010年开始实施“国培计划”以来,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备受重视。随着《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义务教育质量提高工程等的实施,广西乡村小学在学校基础设施改善、教师培养等方面取得较大发展,但是,在教师队伍建设和专业发展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1.任教的学科。在58位学员中,绝大多数教师为英语学科的专任教师,但仍然有一部分教师需兼任语文和数学学科,甚至是科学、美术、音乐这样的副科,还有一位教师只能上数学课,一位教师专业是语文,却只能上英语课。由此可以看出乡村小学教师的专业性还有待提高。
  2.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当前,全球范围的终身教育理念的推行、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以及教育信息技术的推广,都成为教师职前职后培训的重要推动力,而2010年开始实施的“国培计划”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教师职后培训中,大部分教师都参加过由县、市一级教育局举办的短期培训,培训覆盖率较高,但是以课堂观摩为主,包括中小学新任教师培训,县优质课展示,信息技术网络工程提升,广西小学英语优质课大赛暨国际前沿课堂观摩交流会,新课标新教材培训观摩研讨会少部分学员参加“国培”“区培”的送教下乡、网络培训等项目。通过访谈了解到,大部分培训是为了完成任务、完成学分,培训流于形式而没有实际效果,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因此,像为期一个月的团队置换脱产培训这种系统的、长时间的、培训方式多样的脱产培训项目,应该是乡村小学教师所急需的。
  3.教师教学情况。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民族地区的小学总体来说,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校规模大小不一,有的班级人数多的达到90人,少的仅40多人,教学设备的投入也不尽相同。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教学中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面临困难;学生学习成绩差距较大;乡村学校教学设备陈旧,缺乏英语学习氛围,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留守儿童较多,家庭因素影响学习效果;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平衡问题;自身专业素质有待提高。针对这些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们也意识到了自己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亟须提升,而且需求相当强烈。统计显示,教师对培训内容的期待如圖3所示。
  图3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员的关注重点与提高教学能力有关,而对于科研能力的提升只有一半左右的学员有需求。有趣的是,虽然绝大部分学员并不需要担任班主任工作,但是对班主任工作技能提升有需求的学员超过了半数,说明教师在教书和育人方面的意识同样强烈。   (二)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1.项目的设计。2017年广西桂林市“区培计划”(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项目)管理团队在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继续教育中心的指导下,以外语与旅游系为具体项目管理实施团队,在项目负责人和首席专家的带领下,认真研究“国培计划”的招标文件,对照文件要求,也参照以往培训的经验,确立了本次置换脱产项目的培训主题和培训目标:通过集中研修、网络研修、“影子教师”跟岗实践、返岗培训实践和总结提升等环节,运用新型教师培训理念和模式,开展培训类与教研类课程并重的递进式培训,使参培学员对小学英语的教学、教研以及培训等“懂理论,会管理,能指导”,为他们能胜任送教下乡培训、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教师工作坊研修,提升其主持和指导区域校本研修的能力等提供有力保障。团队研制了培训方案,撰写了项目申报书,经过反复修改,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高效性。
  2.项目的实施。项目在2017年下半年获得承担资格,但由于承担单位多年承办的国培、区培项目较多,为保证培训质量,申请延迟到2018年上半年实施。因此,在2018年初,在项目负责人、首席专家和项目班主任的精心策划和组织下着手实施。项目遵循以小学英语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以实践为导向的原则开展“专家专题讲座+实践基地跟岗研修+交流研讨+教学展示与评课+返岗实践、网络研修”的多样交融的培训模式。
  其一,专家专题讲座。就小学英语新课程的理念、小学英语教材的分析、课堂教学设计思路的优化、教学反思等进行专题讲座。每个专题以主线展开,以案例及其讨论和专家点评为基本课程形态,素材来自日常教学实录片段、教学中使用的录像、教学软件、PPT等。
  其二,实践基地跟岗研修。项目组选择三个教育资源优良、师资力量雄厚的优质小学实践基地,与一线小学英语教学名师组成“小学英语教师教育团队”,从而确保项目的有效开展。学员到实践基地跟岗实践,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参与了学校组织的教研教改活动。
  其三,交流研讨。在专家的引领下,选择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课例,分小组开展头脑风暴讨论,促进学员对自己过去的经验重新进行评价,并从他人那里获得启示和灵感,在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和体验。
  其四,教学展示与评课。请名校优秀小学教师为学员上专题教学示范课,让学员亲身体验名师课堂,对学员进行专业引领。学员可亲身体验和学习名师的课堂教学方法、策略、特色与风格。同时以集体备课、教学反思、展示分享和同课异构为主体,推选学员代表实践汇报展示。课后组织学员在专家指导下进行评课,掌握课堂观摩、说课及评课的方法、角度和标准,促进学员专业教学技能的提升。
  其五,返岗实践、网络研修。集中培训结束后,通过网络平台如基础教育教师培训网研修平台、QQ群等进行跟踪指导,旨在促进学员学以致用,实现专家和学员的长期交流,形成科研团队,发挥骨干教师辐射作用,引领本县域教师开展校本研修。
  其六,顶岗实习。由于本次培训是团队置换脱产项目,参加培训的58位老师的教学岗位都按1∶2的比例派出116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与旅游系2015级的学生去顶岗,既给了毕业生实习实践的机会,也解决了培训学校的后顾之忧,让她们能够专心于培训学习中。
  (三)项目实施效果
  1.培训学员对培训项目满意度总体情况。研究通过培训教师对项目培训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从培训方式(2~8项)和培训服务质量(9~10项)两方面来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培训方式的评价指标包括项目满足学员学习需求的程度、研修目标设置与定位、研修方式方法、观摩基地学校导师教育教学、跟岗基地学校满意度、跟岗学习效果等。培训效果的评价指标包括培训住宿条件和服务质量、管理团队服务态度与质量等方面。
  如表1所示,参加培訓的乡村教师对本次培训的总体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达到了98.28%。在培训方式方面,各项结果满意度都达到优秀率90%以上,说明参加培训的乡村教师对培训的方式方法、跟岗的基地学校和跟岗学习效果比较满意。同时,参加培训的教师对安排的跟岗研修这种培训活动较为认可。本次培训跟岗学校为桂林市榕湖、崇善和回民小学,学员在小学全程跟随跟岗的导师集体备课、随堂上课、交流研讨,这种方式受到学员的欢迎和认可,说明研究的目标定位是比较适合乡村教师的需求的。跟以往项目一样,满意率较低的仍然是住宿条件与服务质量,满意率仅为93.12%,不满意率有6.89%。据了解,而培训教师多为女教师,对卫生、安全、舒适的要求比较高,而培训强度大,易疲劳,加之培训期间经常下雨,引起交通不便,是导致住宿不满意的主要原因。
  2.培训学习的成果与收获。访谈中,参加培训的乡村教师表示,通过此次培训他们提高了思想认识,更新了教学理念;开阔了视野,提升了教研潜力,教育思想和行为有了真切的转变;学会了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了“互联网+”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掌握了语篇教学和自然拼读法;了解了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性;收获了团队合作的经验;掌握了很多实用的课堂教学方法;增强了信心和认知力;懂得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当什么角色,应以学生为主,备好每一堂课,等等。
  3.培训学员的建议。乡村教师希望,今后的培训结合学员所用教材,多观摩名师课堂;多请一线教师传授经验,做教学分析;改善住宿和饮食条件;将交流学习拓展到乡镇与乡镇之间;少一点理论,多一些实战机会;提高伙食补助标准;强化顶岗实习生的责任心以及礼仪与交际方面的培训;增加精品课堂的展示;专家先上一节课,然后进行说课,讲解教学设计;结合课例剖析教师日常遇见的难题;对多媒体的利用以及PPT的制作给予更多的培训时间;顶岗学生在培训期间应全程在岗;跟岗阶段三天换一个学校;对基地学校提出明确要求,必须完成对学员的学习交流的任务;多一些上课的机会;缩短培训时间,实践时间长一些。   三、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发展的建议
  (一)根据乡村教师培训需求设置培训内容
  研究表明,乡村小学教师的培训机会相对较少,其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相对薄弱,因此,他们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也主要是在学科教学能力的提高上。乡村教师渴望获得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科知识,迫切需要掌握相应的学科教学方法和技能,以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因此,培训内容应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乡村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
  (二)培训者要深入乡村基层了解基层实况
  根据调查,乡村小学有着与城市学校不一样的状况,包括教学设备相对陈旧落后、学生基础较差、留守儿童较多等方面。要在这些有别于城市学校的乡村实际状况下设计相对应的培训内容,就需要培训者包括培训管理者和培训专家深入乡村学校,真实完整地了解当地的教学情况、学生情况和师资情况,才能制定出符合乡村学校特点的培训课程和培训方式方法,切实提升培训质量,满足乡村教师的培训需求。
  (三)优化跟岗实践模式
  调查显示,跟岗实践是乡村教师较为认可的培训环节,通过全程地观摩课堂、同课异构、集体备课、交流讨论等,教师在实践中体验各个真实的教学环节,促使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意识以及教学行为做出相应的调整,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一个学校难以接收大量的教师跟岗培训,所以一般是把乡村教师分成多个组,每组去一个学校跟岗,每个小又分成若干个小组,跟相应的导师,一般来说,教师只能听自己导师的课,这样培训教师实际上能听到的常规教学课并不多,收获有限。建议有条件的跟岗学校放开听课范围,即所有导师的课放开让所有学员去观摩,同时,跟岗的几个学校的学员老师也可以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交换听课,最大限度地开放资源,让乡村老师充分得到学习的机会。
  (四)完善后勤保障工作
  乡村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要一个月左右,远离家庭和工作岗位,因此,完善的后勤保障能够帮助参加培训的教师全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培训中。在此次培训的调查中也可以知道,参加培训的教师对后勤服务不大满意,这直接影响到培训的质量。因此,培训单位在培训前应做好充分的调研,以保证给乡村教师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和条件。当然,教师是来培训的,并不是来享受的,一些学员提到的过分的食宿要求也是违反规定不能满足的,学员培训单位应耐心、细致地做出相应的解释,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良好服务。
  【参考文献】
  [1]兰觉明.对“国培计划”中“实践研修”课程的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14(9)
  [2]罗明东,尹绍清,等.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需求现状的调查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6(12)
  [3]吴亮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矛盾、特质及其社会支持体系构建[J].教师发展研究,2015(24)
  [4]张虹,刘建银.“国培计划”实施中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需求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1)
  [5]张婷婷,王海燕.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有效途径[J].集美大学学报,2016(9)
  [6]赵国军.基于“国培计划”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析与省思[J].继续教育研究,2015(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基于‘国培计划’的广西乡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及对策研究”(2017B135);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项目“‘国培计划’背景下广西农村小学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及对策研究”(KYA201601)
  【作者简介】陈 环(1971— ),女,广西平乐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左慧芬(1980— ),女,广西昭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英语阅读教学。
  (责编 苏 洋)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论述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的总体情况,总结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和会计电算化专业两个标杆专业的建设经验,提出精准的人才培养定位、雄厚的师资队伍,以及课程、教学、实践协同配合的培养体系是专业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专业建设 成功关键因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8C-0075-03  一个高职专业的成长路径
期刊
【摘 要】本文以《蝴蝶梦》的丽贝卡为例论述电影中暗场人物的塑造手法,从剧作、造型、视听三个角度分析《蝴蝶梦》的丽贝卡这一暗场人物得以成功塑造的原因,认为相对于剧作,希区柯克从造型和视听上将一个实际上从未出场的人物可视化,并让观众回味无穷,提升了电影艺术。  【关键词】电影 暗场人物 《蝴蝶梦》 丽贝卡 塑造手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8
期刊
【摘 要】本文从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与设计、教学实施与评价、教学效果、反思与建议等方面论述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模式,提出高职英语课程改革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更注重过程评价和职业素养的养成,以促进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能力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高职 公共英语 职业能力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基于《悉尼协议》内涵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以西门子PLC传输指令课程教学改革为例,模仿工厂实际操作环境,结合该课程中“比较指令”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完成仿真实训操作并进行多维度效果评估,各个教学板块既循序渐进又相互交融渗透,其关键环节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动手操作来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由感性认识为切入点来掌握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并培养团体合作精神。  【关键词】《悉尼协议》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5S”管理法在电力系配电系统实训室中应用的组织形式和具体的方法流程,采用综合素养测评方法分析实施的效果,针对应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实现完备的视图指导、科学地排课、对内外开放安排、完善教师值班制度、合理安排各种相关技能培训及实训竞赛等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电力类行业 “5S”管理法 配电系统实训室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广西本土戏曲—— 壮族彩调的特点,对广西壮族彩调传播的现状以及广西壮族彩调在职业院校中的传播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广西壮族彩调在职业院校中的传播策略:融入课堂、教学并用,改变模式、创新课堂,全面提升、注重实践。  【关键词】广西 本土戏曲艺术 职业院校 彩调 传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8C-0165-03  戏曲是中国传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职业教育、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的关系,针对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从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资源匹配度、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式等角度提出精准扶贫视野下职业教育促进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产业发展的扶贫策略:把握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产业发展现状,审视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资源匹配度;基于广西“精准扶贫”战略布局确定少数民族聚居区职业教育分类发展体系;确立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式,推动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高校扶贫工作中存在贫困生认定精准性有待提升、对贫困生帮扶具有局限性、对贫困生的后期跟进力度弱等问题,提出从前期档案认定、中期扶贫落实、后期扶贫跟进等三个阶段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通过经济帮扶、健康心理塑造、能力提升、就业跟进指导等方面对贫困生进行帮扶。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 精准扶贫 工作机制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协同创新理论为指导,结合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的实际,分析与这一问题相关的社会、学校和毕业生等因素,提出创新高等体育院校学生就业工作方法的措施:树立协同创新理念,坚持特色办学特色就业;坚持循序渐进,协调创新全面发展;协调管理,创新学生就业工作方法。  【关键词】协同创新 高等体育院校 毕业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桂林理工大学“学长制”的实践调查情况,分析“学长制”的实施成效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学校、二级学院、学生三个层面加强和改进“学长制”的建议:学校层面,应理清“学长制”的概念与意义,明细过程监督和奖惩体系,强调岗前培训发挥“学长”核心价值作用;二级学院层面,应严格选拔、培训和考核学长,畅通学长与辅导员的互动机制,重视“学长制”的主体关注度建设;学生层面,应强化“学长”个人发展和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