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尾状核区细胞外间隙内物质转运的MRI研究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xie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MRI示踪法探讨PD模型大鼠尾状核区细胞外间隙(ECS)内物质转运的变化情况。

方法

2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模型组大鼠按1 mg/kg,1次/d,持续7 d的剂量在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葵花油乳化液(1.5 mg/mL)诱导产生PD样症状,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采用斜板实验和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行为学及病理表现。采用MRI示踪法定量分析2组大鼠尾状核区ECS内物质转运速度的变化。

结果

斜板实验中,模型组大鼠平均倾斜角度是(34.5±3.9)°,对照组大鼠的平均倾斜角度为(43.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94,P=0.00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仅可见少许、稀疏的TH阳性细胞,而对照组大鼠可见较多细而密的TH阳性细胞。模型组大鼠尾状核区ECS内物质转运速度较对照组大鼠显著减慢,半衰期显著延长[(156.6±10.2) min vs. (114.6±8.7)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07,P=0.000)。

结论

MRI示踪法可用于研究PD大鼠脑深部区域ECS内物质的转运。

其他文献
脑卒中事件中缺血区域可通过动脉再通或侧支代偿实现血流再灌注。侧支循环代偿程度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与转归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临床工作中对侧支循环进行全面的评估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本文围绕侧支循环影像学评估技术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目的观察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瘤体和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及其对瘤体可完整切除的判断价值。方法选泽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恶性脑胶质瘤患者188例(病例组),术中留取病例组患者肿瘤及瘤旁组织,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患者肿瘤及瘤旁组织VEGF及TGF-β蛋白的表达。另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体检者50例(
目的探讨表现为孤立性急性前庭综合征(AVS)的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影像学表现及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5例表现为孤立性AVS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影像学表现及预后。结果(1)临床特征:患者平均年龄为(62.1±13.5)岁,中位发病时间为24 h(4~168 h);临床症状均表现为
目的探讨神经梳理术治疗非血管压迫型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苏州九龙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8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利用神经梳理术治疗非血管压迫型三叉神经痛患者32例,归为A组;利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249例,归为B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术后治愈率为90.6%(29/32);平均随访62.5个月后,治愈率为
目的观察CYP3A5基因多态性对重症肌无力患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影响,探讨不同基因型患者的适宜剂量。方法选择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重症肌无力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检测方法检测CYP3A5基因位点、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测定他克莫司的全血谷浓度,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测定结果、用药剂量及浓度/剂量比值(C/D)。结果95例患者中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是以椎基底动脉显著扩张、延长、扭曲为特点的脑血管变异性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临床上发现VBD患者合并其他疾病的情况并不罕见,如代谢综合征、其他血管畸形疾病、先天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免疫相关性疾病等。本文将VBD及其合并症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为VBD的防治提供指导和借鉴。
目的探讨快速眼动期睡眠障碍(RBD)患者的睡眠结构,并进一步分析其与患者情绪状态、自主神经功能症状、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主诉存在睡眠行为异常并经视频-多导睡眠图(v-PSG)检查确诊的22例RBD患者为病例组,募集性别、年龄、文化水平相匹配并经v-PSG检查排除RBD诊断的23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对2组研究对象进行v-P
环状RNA(circRNA)是一种新型的内源性非编码RNA(ncRNA)。其具有结构稳定、丰度高和组织特异性等特征,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是目前ncRNA领域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ircRNA在基因表达调控中担当重要角色,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围绕circRNA的形成、特征、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